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知识:从今天起,认识普洱茶

普洱茶知识:从今天起,认识普洱茶

2019-10-02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种,所以普及普洱茶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普洱茶,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中包括历史上经自然发酵而成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种加工方式),也包括现今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的普洱茶。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因此,银盛市生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先。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 已自唐时。”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普洱”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这里,从那时起它就被恰当地写进了历史。没有固定的名称云南茶,也被称为“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和其他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太原普洱生茶,才改叫普洱茶。
 

普洱茶的历史发展分成好几个阶段:一阶段(唐宋时期)中原已经进入团饼茶阶段,云南普洱茶则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自由发展期。第二阶段(元明清时期)  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却因主要销费群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发展。随着清代普洱茶的发展,这一时期是真正的地理普洱茶时期。即现代普洱茶阶段。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萌芽,出现了多茶类生产的社会格局。清末以来传统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
一是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茶叶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
二是原普洱茶区的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炒青等多样化。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陈化过程素有“湿仓”与“干仓”之说

  普洱茶陈化过程素有“湿仓”与“干仓”之说。

  所谓“湿仓”是源于香港早期的存茶方式。他们利用香港大环境

  本身就存在的“高温高湿”的自然特性,有意识将普洱茶存放在更潮湿的仓库,甚至有人还不时地洒水,增加“高温高湿”,目的是加速普洱茶的陈化。这种做法虽然有“激进”的成分,但为普洱茶的发酵提供了有益的尝试。现代普洱茶的人工发酵----渥堆发酵的产生,实际上就是受到“湿仓”的启发,并延续这种思路,将其更科学、更规范而已。“湿仓”的做法虽然表面上加速了普洱茶的陈化,但也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弊端,即发酵的过程由于茶叶吸水量太大,造成了对有益菌的抑制和腐败菌的“兴盛”,直接导致了普洱茶出现了部分“腐烂”。我们喝到“湿仓茶”感觉到的那种“湿仓味”,实际就是茶叶部分变质所产生的“霉味”。其实,就“湿仓茶”而言,香港绝大部分的存茶者已经放弃“湿仓”的做法,他们现在的存茶方式已有大量的改进。

  所谓“干仓”的提法,是相对“湿仓”而言。因为真正的“干仓”是不存在的。普洱茶的陈化过程离不开“高温高湿”的环境,缺乏“湿”就会使微生物因缺水而消亡。而如果是“高温”而没有“高湿”相配合,就演变成了“干燥”过程,微生物会在高温干燥中更快的消亡。

  这里,有两个课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窖藏的概念。著名品牌的葡萄酒与白酒在后续陈化中,基本采用窖藏的方式(白酒中也有洞藏的方法)。这样做的原因是控制陈化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形成可控的“恒温恒湿”现象。普洱茶也属于后续发酵的产品,如果借鉴这种窖藏方式,其温度与湿度的控制相比“湿仓”与“干仓”来的更科学,后发酵的效果也会更好;

  二是“湿仓”与“干仓”的轮转模式。将普洱茶在一定时间采用“湿仓”的做法,然后通过除湿手段(如采用除湿机快速除湿),将“高湿”降低;这种“一湿一干”的做法可轮换进行,其时间比例可在3:1区间进行。即“湿仓”的时间为3,“干仓”的时间为1。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轮转模式是在一个仓储地完成,绝非两个仓库----“湿仓”与“干仓”的不停搬运。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同样满足普洱茶后发酵偏好“高温高湿”的特性,发酵速度快;二是又通过间断的除湿,避免茶叶因吸水量过大而产生霉变,确保陈化的品质。

普洱茶关键词之锁喉、收敛性、仓味、水路、层次感

喝茶容易,说茶难。茶谁都会喝,个中滋味自有体会,但要说茶就难了。遇到精妙之处,总是词穷,总是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来掩饰词穷的尴尬。但久而久之,也总结出了一些词语,慢慢被大众所接受。下面就分享一下。
01锁喉
锁喉是品茶过程中一种不好的感受,表现在喉咙不顺滑,吞咽困难,偶尔伴有喉咙发痒等症状。普洱茶锁喉感一般发生在新茶,由于新茶青味重,燥感强,容易发生锁喉现象。存放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会逐渐消失。一些发酵不好的熟茶也会发生锁喉的现象。盛易祥。
02收敛性
正所谓不苦不涩不是茶,判断一款茶是否是好茶,是看这款茶的苦涩味化得快不快,回甘生津快不快。一般品茶后,有点苦涩味是正常的,怕的是久久化不开。
茶汤的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会慢慢化去,这个被感知至消退的过程就是收敛的过程,收敛性就是形容这一过程的。
人们常说一款茶收敛性好不好,其实也就是说苦涩味重不重,化不化得开,回甘生津怎么样等。
03仓味
仓味是茶叶在储存的过程中吸附仓储的气味所产生的一种综合性味道。
仓味有点像霉味,但不是发霉了。仓味可以消退,而霉味不会。
茶叶在储存的过程中,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难免会吸附了空气中的一些气味,这在所难免。尤其是一些大仓库,很多茶叶堆放在一起,空气相对不是很流通,出仓难免会有仓味。不过不要担心,仓味过段时间就没了,请放心品饮。
04水路
茶汤是一种液体,顺着口腔、喉咙而下到肚里,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水路就是形容这种感觉的。
口腔、喉咙是很敏感的,茶汤流过这些地方,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就像丝绸和麻布滑过脸颊一样,感受完全不同。前者是细腻,后者是粗糙。
水路细腻的茶,口感上顺滑,舒服,而水路很粗的茶,喝下去会有一种粗糙感,难以下咽,可能喝一口就不想喝了。所以水路是否细腻也是判断一款茶是否是好茶的标准之一。
05层次感
层次感也是普洱茶味道形容最多的词汇,有的人喜欢纯粹,自然就有人喜欢层次感强的。
一般纯料茶,它的层次感是纵向的,表现在香气和甘韵的转变、悠长上,由浅及深感受茶汤的美好。
而拼配茶的层次感则更多表现在横向上,是多种香气或味道等的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无穷的探索魅力。不过拼配茶考验的是经验、技术和积累,一般人不敢尝试,搞不好是弄巧成拙,层次感非但没有出来,反而喧宾夺主、混乱不堪,影响品质。
但也不排除有些生态环境良好的茶山,茶树与其他树木、植物混生,加上采摘时可能是混采,也能产生出纵向、横向相结合的“层次感”出来,可以闻到多种香气,也可以感受到多种的口感和味道,不断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形成一种“山头恋”。
这些词汇也不是一概而论,只是对品鉴的一种引导,味道千变万化,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喜欢喝茶的朋友还是不要太较真。

茶人的普洱茶疑问解答,几个匪夷所思普洱茶的问题

1,普洱茶是黑茶 ,只有熟茶是普洱茶。关于这点,是严重不符合历史的,是为熟茶销量站台的。
中国历史上布朗族属于种茶历史比较久远的,景迈拥有千年古树茶园,这里的茶属于普洱茶,那时候就无采造之法了,毋庸置疑。
传说诸葛亮种茶所谓武侯遗种基本属于普洱茶是吧?如果是真的那时候就算有,生食,煮,烤应该是常用方法。
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也就是说发酵,不发酵都应该是普洱茶对吧。
故宫金瓜贡茶是生茶还是熟茶?显然是生茶。
老茶指的是老生茶,老生茶最终还是生茶。这一条真正的证实普洱茶是中国传统思维理念的产物之一。
生茶是晒青绿茶,绿茶是不发酵茶,生茶可以发酵,不然对不起金瓜贡茶。
1950年以前普洱茶几乎是生茶,不论说是圆茶,七子饼,青饼,那时候民间都是普洱茶这一说法的。
历史上生茶是普洱茶的说法还有很多,如果说熟茶是普洱茶,那么教科书,故事没资格说以前的事,故宫金瓜,历史为证,生茶还是生茶。
2,茶无界
茶人相轻,茶人固执,这是茶界的内心共识,尤其是普洱茶界,每个人都很牛,总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这非常好,可为什么嘴里说,不去实践呢?拿了个生态大树与台地混在一起的茶自己很牛,还说自己喝过大师茶,很一般,不知天高地厚,完全不拿大品牌当回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设限,究其原因——各方面实力自身有限。有自己喝茶水平的,也有资金方面的。大厂技术实力是没话说的,传统老师傅的技术是很厉害的,只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说一般的人,在品鉴上可能出了偏差,又或者为了突出他,或者某个人的原因,今天的茶界,我听过最多的话,陆羽,茶经过时了,我认为,既然是一部经书,应该是拿来实践,而不是拿来怼的。
3,看茶知道哪里,知道树龄,拼配那是达人或者神经病。
在普洱茶界,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是能看懂的,专业茶农看叶子是可以看懂的,只是谁专业,你根本不知道。专家教授说不可能,不可信,因为他们本身看多了自己也会有所认识,只是可能准确度不高罢了。但是绝对是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大多数人不在茶山从小到大,看叶子是看不出树龄和地区的。
4,老茶看汤色。
普洱茶的发酵转换主要根据温度湿度,还有其他方面来判断,光看汤色是无法看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很新手认栽的原因,很多人为了利润,仿老茶汤色,因此还是买新茶或者品牌茶来的靠谱些。
5,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个谎言,他有保质期。
这句话对,也不对,大家都明白,古代的茶叶后期是为了携带方便和保质期,功效为实用价值的。紧压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严格来说,传统茶没问题的不像今天的茶,他们六大茶类都会有发酵的时间段,变相的说法——食品保质期。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说普洱茶发酵,越陈越香是有时间限制的,而故宫的金瓜贡茶打破了人们在食物链上的保质期认知,成为了——“可以喝的古董”。这个谜题,在平台的技术文章里写过,有兴趣的自己翻一下,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曾经中茶公司也有人说过类似的话,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特点,今天普洱茶界有很多声音,包括否定越陈越香。
明明是混采纯料,非说是拼配
普洱茶喝会了,才有办法说茶。听故事,说历史,人人都会,关键是有没有喝到历史上,现在广告里宣传的普洱茶,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