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茶界传之茶界第一大门派——武夷岩茶

茶界传之茶界第一大门派——武夷岩茶

2019-10-0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武夷岩茶,号称江湖第一大门派,门中高手云集,有大红袍、肉桂等名茶为其坐镇,其他门派都只能避其锋芒,不敢与之抗衡。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柒拾贰匠微信

势力范围:

“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便是武夷岩茶的山寨总部,分为武夷名岩产区和武夷丹岩产区,东至崇阳溪,南至男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可见武夷岩茶的势力范围之广,实力之雄厚。

现任帮主:牛栏坑肉桂

肉桂是武夷岩茶最具特色的品种之一,又名玉桂,原为武夷名枞之一,后以其兴锐持久的高香受众多帮众支持,当上了现任帮主,成为武夷岩茶最重要的品种。

四大长老:

大红袍:武夷岩茶大长老,大红袍乃岩茶之王,现九龙窠绝壁上仅存四株,树龄均高达千年。

铁罗汉:武夷岩茶二长老,最早的武夷名枞,原产于慧苑岩之内鬼洞,在得天独厚的浇灌下,是其品质格外出众。

白鸡冠:武夷岩茶三长老,芽叶奇特,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儿弯弯又毛绒绒的,其形态就犹如鸡头上的冠花,故得名白鸡冠。

水金龟:武夷岩茶四长老,产于牛栏坑的半崖上,因其叶茂金闪如金色之龟,故得此名。其味甘甜,香气悠长,浓饮却不苦涩,堪称岩茶极品。

另外,武夷岩茶还有几处久负盛名的门派圣地: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也正是因为这几个地方得天独厚的条件,才使得武夷茶有如今的辉煌。

有用+10
分享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品饮武夷岩茶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要让喝茶人喝到芳香可口、回味无穷的武夷岩茶,还要让喝茶人喝懂武夷岩茶的魅力所在,就要科学地泡好茶,懂得武夷岩茶的品鉴方法。这期的【武夷茶知识频道】,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刘老师,将为茶友们分享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刘国英

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现任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2002年编写了武夷山市农村实用技术丛书《武夷岩茶的栽培管理与加工制作》,赠阅给茶农和茶企业,2015年《武夷岩茶的冲泡与品鉴方法》地方标准主要起草人。

武夷岩茶的冲泡

备器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

1 茶具:

当今品饮武夷岩茶的功夫茶泡法主要有“壶泡法”、“盖杯泡法”,两种不同的泡法主要是因为泡茶的茶具不同,前者是紫砂壶(或瓷质壶),后者是瓷质盖杯(或紫砂盖杯)。武夷岩茶的泡茶容器以白瓷盖碗最为实用,容器大小以100ml~150ml为佳。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2 品茗器:

品茗杯(品饮用的上等杯是白、小、薄的瓷杯,也叫“若深杯”),茶海(也称公道杯、母杯、茶盅,用于将茶壶中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海中,由此再分盛到品茗杯中),杯碟(也叫杯托,放置品茗杯与闻香杯)。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3 取茶器:

茶罐(装茶叶的罐子),茶则(由茶叶罐中取茶放入壶中的用具),茶匙(一种细长的小靶子,用其将茶叶由茶则拨入壶中),茶滤(在茶汤由茶壶倒入茶海时过滤茶汤中茶渣的漏滤器),茶夹(摄取茶杯用)。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4 其他用器:

茶盘(盛放茶具用),煮水器(如随手泡、电磁炉烧水器等),容则(盛放茶则、茶匙、茶夹、茶漏等),茶巾(清洗擦拭用),杯盘(用于盛放和清洗茶杯)。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择水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所以茶人自古就非常讲究泡茶用水。我们常见的饮用水除了自来水,还有山泉水、矿泉水、蒸馏水和纯净水,它们在合格的标准下是可用于冲泡茶叶的。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1 山泉水:

水质营养丰富、清爽甘洌、洁净鲜活,最适宜用来泡茶,泡出的岩茶滋味更醇和、鲜甜。

2 矿泉水:

所含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多于山泉水,合理范围内的微量元素含量适宜用来泡茶,若微量元素含量过高,易于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影响茶汤滋味。

3 蒸馏水:

经过完全蒸馏处理过的水,其水中的微量元素和水里的空气一同被处理而散失,水已失去活性,冲泡茶叶的话也不足以激发茶叶中的香气和滋味,故不适宜用来泡茶。

4 纯净水:

经过净化的水,其水中的杂志、细菌、钙镁离子等矿物物质一同被处理净化,是很纯粹的“软水”,适宜用来泡茶,泡出的茶不受水质误差的影响,其香气、滋味都很纯正。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水温

水温也是冲泡岩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无论选择哪种水泡茶,水温一定要现开现泡,以100℃为最佳,才足以激发茶叶的香气,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才可充分溶解而出,滋味的醇厚度才足以展现。切忌用沸腾过久或反复烧开的水泡茶,因其水里的空气在反复煮沸的过程中空气逐渐散失,水逐渐失去活性,不易冲泡茶叶。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冲泡流程

准备冲泡器具—烧水—温杯—投茶—冲水—刮沫(或淋壶)—出汤—分茶—奉茶—品茶—重复多次(冲水—出汤—分茶—品茶);中间鉴赏干茶外形色泽、干茶香、杯盖香、水中香、杯底香、叶底香、茶汤色泽、茶汤滋味等。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冲泡要求和冲泡技巧

1 冲泡要点:

掌握“高冲低斟”、“茶水分离”、“茶汤热饮”。

2 冲泡环境:

满足清静,无异味,光线柔和、明亮,温湿度适宜的要求。

3 冲泡技巧:

投茶量:

投茶量一般为1:7~1:22的茶水比,即投茶量5g~15g/110ml。喜淡者以5g~8g/110ml为宜,喜浓者以10g~15g/110ml为宜。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冲水、刮沫和出汤:

冲水是指用开水冲茶,冲水宜高冲;第一泡冲水之后需刮沫,让香气散发更充分,第二泡以后无需再刮沫;出汤是指茶水分离(这里指茶叶和汤水分开。我们在形容茶叶滋味的时候也用过“茶水分离”,是指茶叶滋味淡薄,茶叶的水浸出物不够,饮后茶无味,甚至喝出水味),每泡冲水之后需控制好浸泡时间,及时出汤,出汤后宜低斟。

分茶:

茶汤可直接旋回出汤到诺干个品茗杯中,也可出汤到茶海,再分别低斟到各个品茗杯中。要求每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宜斟至七分满。

品茶:

每杯茶在品饮时可分三口,茶汤每次入口,需和口腔充分接触,体会茶汤滋味后,再品下一口。

武夷岩茶的品鉴方法

武夷岩茶的品鉴方法分为:赏茶、闻香、观汤色、品味、看叶底。

赏茶

冲泡前鉴赏武夷岩茶的干茶外形。

参考标准:武夷岩茶的外形条索紧结,稍扭曲,色泽青褐油润或灰褐,匀整洁净。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闻香

每泡武夷岩茶都可通过闻干香、盖香、水香和底香来综合品鉴武夷岩茶的香气。闻香时宜深吸气,每闻一次后都要离开茶叶(或杯盖)呼气。

参考标准:武夷岩茶的香气似天然的花果香,锐则浓长,清则幽远;似兰花香、蜜桃香、桂花香、栀子花香;或带乳香、蜜香、火功香等。香型丰富幽雅,富于变化。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1 干香:

指茶叶的干茶香。将茶叶倒入温杯后的盖杯或壶内,盖上后摇动几下,再细闻干茶的香气。

2 盖香:

指茶叶冲泡时杯盖上的香气。细闻盖香是鉴赏武夷岩茶香气的纯正、特征、香型、高低、持久等的重要方式。

3 水香:

指茶汤中的香气,也称水中香。茶汤入口充分接触后,口腔中的气息从鼻孔呼出,细细感觉和体会武夷岩茶的香气。

4 底香:

底香包括杯底香和叶底香。杯底香指品茗杯或茶海饮尽或倒出后余留的香气,也称挂杯香。叶底香指茶叶冲泡多次后底叶的香气。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观汤色

茶汤出水后,鉴赏汤色,汤色以金黄、橙黄至深橙黄、或带琥珀色,清澈明亮为佳。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品味

品茶时,宜用啜茶法,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性,区分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领略岩茶特有的“岩韵”。

1 纯正度:

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应表现出其自有的品质特征,以无异味、杂味为上品。纯正度以第一泡表现最为明显。

2 醇厚度:

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表现出的厚重感、润滑性和饱满度。以浓而不涩,回甘持久,内质丰富为佳,宜综合多次冲泡的滋味来判断。

3 持久性:

武夷岩茶的持久性表现为香气、回甘的持久程度和茶叶的耐泡程度。

4 风格特征:

鉴赏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以及不同的品质风格,风格特征以第2~4泡表现最为明显。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看叶底

冲泡后观看叶底。轻、中火的武夷岩茶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或带朱砂红;足火的武夷岩茶叶底较舒展、“蛤蟆背”明显。

刘国英: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掌握武夷岩茶的冲泡技巧只是第一步,学会武夷岩茶的品鉴是关键,但前提是要多了解岩茶知识,了解每一泡茶品的脾性,才能把岩茶泡得好。

非常感谢此次刘国英刘老师为大家分享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

武夷岩茶拼配制作工艺的魅力

武夷岩茶拼配制作工艺的魅力

梁立生父女二人一起做拼配

武夷岩茶拼配制作工艺的魅力

立生名茶拼配的代表产品

一直觉得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充满了魅力。

武夷山属丹霞地貌,褚红色的峰岩相连接踵,有36峰、72洞、99岩,还有十五里九曲溪,山涧碧水环绕,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而湿润,是好茶生长的最佳场所。在峰岩的崖壁上,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形成“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武夷岩茶的魅力,不仅来自于大自然赐予的这块风水宝地,也来自于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是制茶技艺里程碑的巅峰。当代著名茶叶专家陈椽说:“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世界最先进技术”。其程序有:采摘——倒青——做青(反复几次)——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扬簸——拣剔——复焙——归堆——筛分——拼配等。

在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中,任何环节都是保证品质的因素,任何一个环节都来不得马虎。虽然“拼配”在程序中的位置比较靠后,但它的作用却显得非常重要。拼配,也是让武夷岩茶充满魅力的关键原因。

茶叶拼配,要充分发挥茶叶原料品质,并考虑原料成本状况,同时还需考虑品种搭配、地域搭配、季节搭配,以及品质中各项元素的相融性与协调性,并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消费口味设计拼配方案。

台湾乌龙茶与武夷岩茶不得不提的渊源

武夷山茶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唐朝元和年间,就有采制武夷岩茶之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代许多方士游臣、文人墨客都把品尝武夷岩茶作为一件赏心悦事,不少文人还吟诗作赋。明万历年间,荷兰人运输武夷岩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不久,美国人也到福州、厦门采购武夷岩茶。此后,武夷岩茶便在美国、北非等国际市场上销售。

台湾乌龙茶与武夷岩茶不得不提的渊源

武夷岩茶生长在风景秀丽的闽北武夷山,这里海拔大都在几百米以上,山中云雾缭绕,地质属丹霞地貌,土系沙质,给奇茗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岩茶的加工非常精致,需经采、晒、捻、焙、剔等繁多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自古以来,武夷岩茶就作为佳品,深受朝野喜欢。元朝皇家宫廷对它更是十分赏识,把它列为御茶,并在武夷九曲溪畔的四曲建造御茶园,设“焙局”。民间对武夷岩茶亦视若珍宝,至今在武夷山茶区,还留有许多名茶、名丛的摩崖石刻,如:大红袍、半天腰等。

品饮武夷岩茶是很讲究,泡茶用的茶壶一般都小如香椽、茶杯如胡桃,壶小泡出茶汤来,既浓又少,把杯上口,不忍一饮而尽。细细品尝,芳醇扑鼻,舌有余甘,这样才能品出武夷岩茶的韵味。

武夷岩茶品种甚多,经茶师教导和反复品尝才能略辨不同味道。据史料记载,武夷岩茶的品种多达360多种。岩茶初入口时,虽觉苦涩,但亦有清浊之分、浓淡之别。奇种茶苦涩,较清淡、柔和,随之而来的甘甜也较清淡;水仙茶浓烈,而后亦倍觉苦烈爽口;肉桂茶则介乎两者之间,似乎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

武夷山的茶农说,奇种茶略带草香,水仙茶香味馥郁,肉桂茶则清芬缠绵。不过奇种茶的草香,不是仲夏原野上那种浓郁的草香,而是暮秋草籽清香,香中隐杂着一股淡淡的艾蒿香味。水仙浓烈馥郁的香味里,总感到透出一股茉莉扑鼻的芬芳。相比之下,肉桂则显得清幽极了,这清芬的香味让人难以捉摸,有时觉得清淡若兰的幽香;有时觉得浓郁,浓似一掬玉兰。肉桂之上的“大红袍”,更是身价百倍。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用:“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的诗句来推崇大红袍的身价,他品尝了大红袍后,“两袖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简直飘飘欲仙了。

美味芳香的武夷岩茶,也陶醉了每位走访武夷山的游人。1985年,日本女作家左能典代首次观光武夷山,发觉武夷山美、水美、武夷岩茶味更美。回国后经过两年多的筹备,1988年1月15日,她在日本东京都创办了日中文化交流沙龙——岩茶房。顾名思义,透过灵草之岩茶,来致力于学习交流日中文化,加深两国人民的互相信赖和理解。左能小姐自从与武夷岩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后,写作之余还一心钻研岩茶。为了让日本人品尝到新鲜的岩茶,她曾不辞劳苦,多次远涉重洋,来到武夷山采购岩茶,一箱箱运回日本。通过刻苦学习武夷岩茶的有关知识,左能典代成了日本的中国茶通。1989年起,她连续三次组织带领日本茶道旅游团,专程造访武夷茶观并交流两国茶文化,在武夷山品岩茶、论茶道,交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早就存在的“茶谊”。

福建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而武夷山又是福建茶的故乡,早在清嘉庆年间,随着大陆汉族同胞向台湾移民的增多,种茶、制茶技术也从福建传到了台湾。在台北县文山种植后,又随移民向南发展而逐渐扩大,分布至桃园、新竹、苗栗、南投一带。最盛的1960年,台湾茶叶栽培面积达48432公顷,全省茶农约2.7万余户,亩产约65公斤,茶叶70%-80%外销,其乌龙茶中最著名的“冻顶乌龙茶”更被视为茗中极品。

台湾的谢东闵先生曾畅谈过台湾的茶叶史。他说:“台湾冻顶乌龙茶及文山包种茶,都是从大陆跨海移植台湾的。一部台湾的茶叶史,也就是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的见证。”他又说:“当时读书人、秀才在台北应试,举人则赴福建福州应考。有人自福州考试回来,便顺手带回名闻天下的武夷茶,这是台湾茶叶的根,也是民族的根。”

冻顶山在台湾南投县鹿谷乡东面,为凤凰山的分脉,蜿蜒数十公里,目前所称的“冻顶乌龙茶”产地,包括属于鹿谷乡的彰雅村、永隆村、凤凰村、广兴村等。冻顶山虽名冻顶而四季如春,年平均温度为20摄氏度,常年多雾,日照较短,土质为红土,最宜茶树生长,其天然环境可与武夷山相媲美。

据记载,冻顶茶是100多年前从武夷山移植去的。清咸丰乙卯年(公元1855年),鹿谷乡有一位林凤池先生,自幼聪慧,勤学不倦,由当地父老资助,来福建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当他衣锦还乡时,福建的林氏宗亲设宴庆贺,并邀请他到武夷山游览。林凤池看到这里碧水丹山,风景秀丽,武夷山的“乌龙茶”驰名中外,便乘兴来到天心永乐禅寺小憩,拜访该寺方丈,说明自己是台湾鹿谷乡人,想购买武夷茶苗返乡赠予乡亲,以报故乡父老养育之恩。林凤池诚挚的话语,感动老方丈,随之赠送武夷“青心乌龙茶种”茶苗36株,嘱咐说“此为夷陵乌龙茶佳种,望悉心照顾,如能分栽广植,则子孙享用不尽”。回乡之后,林将带回的茶苗24株分送给竹林村等地种植,未获成功。另12株送给冻顶山的林三显先生种植,其后逐渐繁殖成园。因其品种优良,加之精心栽培,附近农民均向林先生移苗广植,成为今日冻顶名茶产区。

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将加工好的乌龙茶献给道光皇帝,皇上一尝,感到十分清香可口,连声称赞说“好茶、好茶”,并问这茶是哪里来的。林凤池奏明来自祖家福建武夷山,移植在台湾冻顶山上。道光皇帝说:“好吧,这茶就叫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茶。这一民间传说,至今仍在台湾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