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中欧第十三轮谈判:普洱茶或成“中欧100+100”产品

中欧第十三轮谈判:普洱茶或成“中欧100+100”产品

2019-10-2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5月5日讯 2007年中欧就启动了中欧地理标志互认项目,今年的中欧第十三轮谈判又即将开始,“普洱茶”也被列入“中欧100+100”中方地理标志产品清单中,或将成为中方与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是保护特色产品出口的利器。2007年中欧启动了中欧地理标志互认项目,双方根据产品知名度、出口情况、经济效益、质量技术要求等原则对拟纳入协议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协商。近年来,在国务院、质监总局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中欧地理标志谈判内容不断增加取得了积极进展。

  目前,为筹备即将开始的中欧第十三轮谈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在积极配合,对普洱茶产品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以便进行贸易利益评估。此次谈判如果成功,“普洱茶”将成为中方与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受法律保护。将为“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在欧盟注册、走向欧盟市场创造重要商机,为普洱茶出口欧盟创造更加便捷的贸易条件。

有用+10
分享

新老普洱茶为什么不可以一起存放

  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同时有越陈越香、越陈越有价值的特点,好多人家里都有不少茶叶,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是朋友送的。很多人今年的茶叶没喝完,明年又有了,于是把新老茶叶存放在一起。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新老普洱茶为什么不可以一起存放呢?

  普洱茶新老茶不能一起存放,这是储存茶的基本常识。不但要做到新老茶分开放,亦应做到"分清批次、分类整理、适当隔离储藏“,尽量减少储藏期间不同茶类的相互混杂、污染。新老茶应区别对待。不同年份的同类茶品,最好分开存放,以防止"老茶染新味",但可以将少量老陈茶与新茶一起存放,以利有益微生物进行"接种"、加速"陈化"。

 

  有条件的收藏爱好者,同一类型的普洱茶,由于茶叶的基本风格类似,可以将同年份、不同制式(散茶或紧压茶)的茶品整理、收藏、存放在一起,使收藏的普洱茶品"批次"分明。

  结语:对于无法满足上述普洱茶收藏条件的爱好者,亦应尽量减少储藏期间不同茶类的相互混杂、污染。(本文仅供参考)

普洱茶初制工艺的基础价值观


  在这个科学名词满天飞,玄妙茶气到处闻的可怕时期来讨论普洱茶的工艺无疑是需要些勇气的,可有些话不得不说,故勉力着文以论之。

  首先,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科学的最主要意义并不是为了向社会和劳动人民解释清楚某个现象或者某个情况,而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深入实践而探求一条未来的发展之路,在钻研普洱茶这件事上,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逻辑”而不是“科学的名词荟萃”,因为相对于茶本身来说,用“科学词汇”堆砌起来而没有逻辑的文章除了将问题“感觉复杂化”和“貌似专业化”之外,于交流和研讨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当然,真正基建在实践上的学术类科学文章并不在此列。

  茶叶从树上摘下来,在喝之前,是需要“加工”的,最初这种“加工”很简单,或泡或揉,那时的工艺首先是基于滋味的来源,而后在人类文明标志性历史源流元素“火”上被赋予了“蒸”的工序,接下来随着人类智力和意识形态的进化不断的被用各种方法进行加工,最终有了现在的各种茶类。

  若以现代茶学中的“六大茶类”的分类体系来说,其最为标志性的区别是“香气”,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闭上眼睛捏住鼻子喝茶的时候,他有可能分不清楚“洞顶乌龙”和“铁观音”,甚至“大红袍”和一泡三四年陈期的“某普洱茶”之间的区别。归结下来,因为不同的制茶方法,导致了不同的香气,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鲜叶不同的“茶叶适制性”,综合下来,得到了现在的“各类茶品”。

  在“陈香”没有被广泛的认识之前,六大茶类的工艺是一个“加法”,绿茶因为高温干燥而得到“豆香”“栗香”和“清香”,白茶和红茶则通过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的“发酵”来得到“蜜香”“各类果香”,青茶则依靠“半发酵”和“高温干燥”以及“焙火”来得到其种类繁多,色彩缤纷的各种香气,黄茶,黑茶则依靠不同比例的内源和外源性的“酶”以及“湿热作用”来得到“香气”,总结一下,所有的茶,都是围绕“如何通过工艺获取某种香气并尽量保证其它感官品质”的价值观来生产的,一直以来,人们都围绕这个价值观在做茶。

  后来,茶的“陈韵”却被喜欢喝茶的人们不幸的认识到,这仿佛是上帝和人类开的一个横跨若干个世纪的漫长而幽默的玩笑,在有了“茶”的若干个千百年后,这个玩笑最终的承载者被指定为云南人。在经历了短时间的混乱局面后,和烟,酒,鲍鱼,陈皮,乃至于书,画,瓷器等人类物质和精神食粮一样,“时间”的概念被成功的嵌入到“茶”上,在经历了其它各类茶品曾经有过但不纯粹的“陈韵”后,最终化成了“普洱茶”三个字。

  当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这件事情其实才刚刚开始并且任重道远之后,我们必须理性的对我们的起点和目标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客观来说,人们之前确实是有一些经验,但并不完善,而且相对的分散,譬如一部份茶在一部份环境中的变化会被那些存了很多年茶的老茶客所认知,一部份地方的茶青在一定工艺状况下具有的一部份特征会被一些常年收茶的人所认知,然而这些信息并不系统,而且极难交叉,对于业者来说,不但要通过巨量的品饮各种仓储状态下的历代茶品,并通过归类和分析从而得到一个“未来品质的具体指向”,还需要通过专业的知识来“认识工艺和品质之间的关联”,再通过大量的加工工艺以及仓储方面的实践来“理解如何获得现在的品质以及现在的品质和未来品质之间的逻辑”,这条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所以,我们起点的正确指向性尤其重要。 

泡茶时的观察,辨别好时机,普洱茶好坏的辨别

今年的普洱茶市场的热闹,也是吸引了不少新的茶友加入。在这里给新茶友涨一点小知识,我们往常泡普洱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来,喜欢淡一点或许浓一点,喜欢灌水即出或是略微闷泡,这些都是个人的习气。从区分茶叶质量的角度来说,泡茶的时候“闷”一会,却能够协助我们看到茶品缺陷。

茶叶“闷”上30秒、1分钟、3分钟或是更久,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内质溶出更丰盛,更易将茶品的优缺陷都扩展展示。而区分“闷”过的茶汤时,我们需求留心以下几方面:

汤色:

汤色是反映茶叶内含物质是否丰盛的一项重要指标,查询一款茶汤,需求留心其色泽及明亮度,茶汤透亮则说明内质溶出不可,污浊则意味着茶品不可优质。

香气。茶叶经过“闷”泡后,闻香时更简略感受到香气类型、是否有异杂气味、香气是否显扬等。带有烟、霉、酸、馊、臭等不良气味的普洱茶,能够说是残次茶品;带有焦糖香、花果香等的茶品则可能是加入了萎凋、渥红等非传统普洱茶工艺。

滋味:

“闷”过的普洱茶汤,其滋味也更简略被感受,比方是否有异杂味、滋味是否分别、回甘强度及耐久度怎样、浓强程度怎样?刺激性强而不涩是为浓,进口苦、吞咽后苦而挂舌是为涩,滋味松散、苦涩剥离的茶汤,底子断定茶质量量不过关。

口感:

口感是指口腔关于茶汤的触觉部分,审评时要留心的分项有:包裹度、粘稠度、顺滑度、生津、涩感、融合度、锁喉感、刺舌感。

好茶不怕“闷”,“闷”是最简略、最直接的断定茶叶质量的方法。闷一闷,“牛鬼蛇神魑魅魍魉”,没有哪个不现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