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武汉国税精准扶贫建白茶园助农增收

武汉国税精准扶贫建白茶园助农增收

2019-10-28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近年来,武汉市国税局致力于精准扶贫,两年多来,新洲区卫星村白茶园种植成效显著,茶苗种植成活率高达95%,预计2018年村级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民一年增收将超过5000元。

  2015年10月,市国税局扶贫队被派驻卫星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卫星村地处大别山支脉,受地形条件限制,没有一条超过500米的直路,村民基本靠天吃饭,村级收入常年负债,村民生活特别艰难。市国税局扶贫队刚到卫星村,第一个夜晚,是在听着窗外呼呼的冷风、感受楼顶嘀嗒的雨声,在没有电灯中度过的。

  扶贫工作第一件事是摸清家底,根据摸底,卫星村基础设施薄弱,用水用电都成问题,土质偏酸性难以种植常规作物;全村按照标准核实的贫困户共37户81人,大部分是因病致贫、孤寡老人。市国税局扶贫队经过调研后决定,寻找一条有长期“造血”功能的产业项目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新洲区曾有种植白茶的经验,扶贫队于是先后3次请来江苏、湖北茶叶种植专家实地勘察,针对村里丘陵地貌和土质偏酸性的特点,决定采纳专家建议,一期建设80亩标准化白茶基地。

  2015年,市国税局投入30万元,帮助兴修水塘5亩,解决茶园储水灌溉问题;架设600多米输电线路,解决生产用电问题。2016年,市国税局追加投资125万元,为村里购买了37万棵白茶,4万株黄金茶,茶苗成活率高达95%。预计到2018年,卫星村可实现生产白茶(干茶)300余公斤,销售收入50余万元,确保村级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茶园已经建成,市国税局继续为村民打通茶叶加工、销售渠道,确保白茶园能持续为村民创造收益。就在本月,360平方米崭新的茶叶加工厂已经盖起来了,基础设施和机器设备也将全部到位。

有用+10
分享

福鼎举办白茶制作技艺培训班20多人参加

  (白杨 陈启西) 4月1日,由福鼎市市茶业协会、市文体局联合举办,在有着国家级茶叶合作社、点头镇柏柳茶叶合作社举行福鼎白茶手工制作技艺培训班。来自柏柳村和周边的翁溪村、后井村、翁溪村茶农20多人在百忙之中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福鼎白茶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梅相靖从白茶制作的自然晾青、萎凋、渥堆、炭火烘焙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演炼,同时进行讲解。对制作技艺中的每个细节都要求学员认真掌握。尤其是在什么气候、什么温度、什么湿度下晾青所要注意的事项,萎凋需要掌握的技巧,炭火烘焙要掌握什么样的火候、时间和注意事项。他毫无保留地将古老白茶制作技艺进行传授。梅相靖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福鼎茶商梅筱溪的嫡传孙子,在他家里,还保留着梅筱溪在1947年手书自传体日记《筱溪陈情书》,以及庄晚芳先生送给他的60大寿牌匾。
  主办方准备在今年连续举办四期培训班,使更多的茶区茶农能得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鼎白茶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这也是福鼎市文体局对福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举措,以抢救、传承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具体措施。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太姥霞客”组织驴友徒步古道

 

 

  2015年春,我有过一次寻找福鼎白茶古道之旅。车在点头、磻溪、白琳一带山里转悠,足迹到过举州、五蒲岭、三十六湾等地,回来写了一篇短文,提出“白茶古道”这个概念。文章在《茶道》杂志发表后,引起反响,多家网站转载,福鼎旅游部门还专门开辟一条徒步旅游路线。2016年元旦,一位叫“太姥霞客” 的还真组织了31名驴友徒步古道,经五蒲岭、三十六湾等地。

 

 更有一位东北企业家到五峰桥和古时驿亭去实地考察,愿意出资修缮古道和驿亭。

 

  陪伴我走古道的福鼎茶人叶芳养把这些消息转发给我。我既高兴又惶恐。惶恐的是我虽然提出了这个概念,但我却说不清这条古道的始末和沿途,更不知背后那些相关的人文历史底蕴。


我很想进一步了解,于是丙申年春节刚过,再次南行福鼎。

 

  抵达当晚,叶芳养约了地方史志学人杨应杰先生与我见面。杨应杰原是福鼎三中的校长,因为喜欢茶和历史被调至福鼎市茶办工作。共同的爱好,让我与他一见如故。他和叶芳养为我画了一条行走考察古道的路线图,我笑说有点像是《智取威虎山》中的联络图。

 

  据地方志记载:福鼎境内古干道有两条,计110公里。一条是起自福州的福建北驿道,经今之连江、宁德、霞浦,进入福鼎县之蒋阳、五蒲岭、白琳、点头、岩前至县城桐山,再由城关取道万古亭、贯岭,越分水岭达浙江。福鼎路段总长75公里。另一条则由寿宁经福安、柘荣,经福鼎县之管阳、金钗溪、唐阳、柯岭至县城桐山与驿道相接,全长35公里。清代蓝鼎元《福建全省总图说》有记:“自浙东海岸温州入闽,由福宁、宁德、罗源、连江至省城,皆羊肠鸟道,盘行陡竣,日行高岭云雾中,登天入渊,上下循环,古称蜀道无以过也。”可见福鼎境内此段崎岖险阻。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栖林寺,旧时为福鼎八景之一

 

 

  我们第二天就去桐山,那里有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的栖林寺。“栖林烟雨”旧时为福鼎八景之一,享誉闽浙。可惜古迹已不多。山门、大雄宝殿等多为新修新建,唯墙柱一对旧联似为清代遗痕,上联“梵宇且清晖翠竹黄花皆密谛”,下联仅存最后四字“月照禅心”。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墙柱一对旧联似为清代遗痕

 

 

  过分水岭再往北便是浙江。登鳌峰岭,我们在附近寻找古道,惜大多已难见影踪。附近原有古驿站也已无迹。在一些荒草丛生地方,倒仍依稀可找到当年用石块铺筑的山路。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当年用石块铺筑的山路

 

 

  沿一条叫十三弯的分支古道,攀登半小时,可到达昭明古寺。昭明寺始建于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为昭明太子萧统所敕建,故名。寺内供有镇寺之宝释迦牟尼舍利一粒,迎自斯里兰卡。院内一座巍峨古塔耸立,岿然壮观,有1480多年历史,被称福建古塔之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一幢旧屋,当地朋友说是观音楼,有400多年历史,木雕堪称精美。旧屋的一部分现辟为“昭明文化研究会”。我和殷慧芬在寺院内徜徉,对这座毫无世俗商业味的深山寺院印象很好。一处墙上有“福慧”两字,另有一处横匾上书“到这里”三字,冥冥之中,觉得这里似乎与我们有一种缘分。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院内一座巍峨古塔耸立 

 

  史料记载:栖林寺与白琳天王寺是宋代从浙江到福州经福鼎的驿站。元明两朝,仍承宋制,直至清后废驿设铺。离开栖林寺,我们便去天王寺。

 

  天王寺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作为古道另一驿站,旅人、茶农在这里小憩后,从里溪头翻越太姥山一直可以走到霞浦。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南宋著名政治家、爱国诗人王十朋从泉州知府退任回老家浙江乐清,曾写下三首诗。一首《自泉返至王头陀岭》:“凌晨饱饭渡秦溪,要上青山九级梯。不使瓯闽隔人世,头陀力与五丁齐。”写他从泉州经霞浦过来,借宿太姥山下秦屿,次日凌晨吃饱早饭,开始登“青山九级梯”王头陀岭。第二首《天王寺》:“千里归途险更长,眼中深喜见天王。从今渐入平安境,旧路艰辛未敢忘。”写他经太姥山,沿古驿道而走,归途艰险,到天王寺才渐入平安。之后,王十朋继续沿古道行走至栖林寺,诗写:“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家住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当晚,王十朋宿栖林寺。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爱国诗人王十朋

 

 

  王十朋当年由南往北从泉州回故里。我们如今却由北往南,那应该是这位南宋状元八百多年前从家乡往泉州赴任之道。王十朋有《赴泉州任入长溪》、《宿饭溪驿》、《福安双岩寺》等诗篇,就是他去泉州途经闽东所作。诗中“长溪”、“饭溪驿”,据考皆在今霞浦境内。“门拥千峰翠,溪无一点尘。松风清入耳,山月自随人。”读着这些诗句,我想他当年也许新官上任,意气风发,自浙入闽,过栖林寺、天王寺驿站而不息,一口气翻越太姥,至“饭溪驿”方入宿。

 

王十朋赴任泉州知府的路,是一条向上的、却需翻山越岭的崎岖路。

 

  出天王寺,过通福桥,我们踏上这条山路。时有蒙蒙细雨,雨淋后的石板路高高低低更显湿滑,也更显岁月的包浆。杨应杰告诉我这条古驿道,为闽、浙南北通衢,自汉就有。近现代国民革命军北伐、1945年日军从福州溃退台州、1949年解放军南下解放福州,皆取此道。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雨淋后的石板路高高低低

 


  雨中徒步近2小时,我们登上太姥山脉一岭头,见有供行者茶人歇脚的凉屋,墙上满是青苔,可见年代已久。杨应杰告诉我,旧时有些凉亭旁辟有水塘,为让路人喝水解渴。怕路人喝得太急伤及身体,水塘里往往洒些麸皮,路人在喝水时便会把麸皮吹开后慢慢再喝。古代人善,连细节都想得很人性。这往来路人当然包含挑茶担的茶人,因此,这古驿道某种意义上就是古茶道。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供行者茶人歇脚的凉屋

 


《宁德茶业志》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开放后,茶叶运输逐渐增多,茶叶生产得到发展。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茶叶出口靠人力肩挑,经古驿道至温州转运至上海,或至福州出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后,福州、厦门成为茶叶重要出口口岸,福鼎茶叶多由南广帮在白琳开茶馆收购,转运至福州。也有上海、福州茶行(洋行)直接向本地茶商采购,由福鼎茶农在古道肩挑至指定地点交货验收,再由沙埕港或三都澳转运福州、上海后出口。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柏柳梅筱溪故居

 


  从栖林寺与天王寺,沿途皆茶乡、茶山。古驿道、古茶道,说到底就是一条道。沿途点头、柏柳、举州,五蒲岭、白琳等地,我此次又一一踏访,收获颇丰。柏柳梅筱溪故居、白琳玉琳老街、举州碇步……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踏访古道,一路又见桥梁屡毁屡建,令人感慨。通福桥、东溪桥、东门岭桥、横溪桥等自清代一直至2012年建桥碑记仍在,虽然斑斑驳驳,但所载善人名录密密麻麻,仍可辨认……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我向他们致敬,为这千年古道。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hanfenlouwengao   涵芬楼文稿 为广大茶友分享更多茶文化本公众号文章网站或媒体转载须征得同意并注明出处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hanfenlouwengao   涵芬楼文稿 为广大茶友分享更多茶文化本公众号文章网站或媒体转载须征得同意并注明出处

 

〖寻茶笔记〗楼耀福:王十朋走过的白茶古道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01】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在火炉旁打盹。

世间万事万物皆会变老,这首脍炙人口的短诗,勾起了无数人的心底柔情。

对于白茶而言,存放年份的增长,将茶存老之后,是别一番精彩。

在漫长的存放转化过程中,白茶存老后,风味日益甘醇。

茶香沉稳馥郁,性味甘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高,抗氧化、降三高功效突出。

在妥当保存的前提下,白茶存老之后,有着无限精彩的回馈。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然而,不少茶友在用心仔细的存白茶后,却发现。

将白茶存老之后,梗叶极其易碎,稍加不留神碰触,叶片就四散破碎了。

看着辛苦存出来的老白茶,箱底剩出一大捧破碎掉的叶片,十分令人心碎。

为什么,白茶在存老之后,那么容易破碎呢?

出现破碎的白茶,是品质有问题吗?

下面一一分析。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02】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世间美好的事物,大抵如此。

因为难得,所以珍贵。

对于白茶而言,无论是新茶时期,还是将其存老之后,叶片都是极其易碎的。

对于老白茶而言,存世的时间更长,难免会遇上更多磕磕碰碰,因而叶片出现破碎的情景,也更为常见。

那么,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呢?

原因有三。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白茶叶片易碎,离不开其自然属性】

对于白茶而来,制作白茶的茶叶鲜叶原料,主要产自福鼎大白茶和大毫茶等。

这两种茶树,同属于山茶科的植物。

山茶科植物,叶片属性属于革质,叶缘有锯齿,叶表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

在经过制茶工序之后,水分从叶片中脱离,白茶的叶片就极易碎。

白茶的革质叶片自然属性,和桑树叶或是狗尾巴草等叶片有着天然的不同。

桑树叶属于叶片质地柔韧而较薄的纸质叶片,狗尾巴草则是典型的质地软且粗糙的草质叶片。

这两种质地的叶片属性,柔韧的特性,使得其即使在干燥脱水之后,也有着韧劲,不易破碎。

所谓疾风知劲草是也。

而革质叶片的白茶则不同,在干燥脱水之后,变得薄硬,酥脆,像是薯片一般,轻轻施加外力,叶片就容易发生破碎。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白茶叶片易碎,与其含水量有关】

制作合格的白茶,含水量都是极低的,根据最新的白茶国家标准。

制成茶后,白茶的含水量不得超过8.5%,这一国家标准。

因而,干度达标的白茶叶片,在含水量极低的情况下,都是极为易碎的。

摸起来手感蓬蓬的,有着粗砺的感觉。

像是含水量达标的白毫银针,摸起来是蓬松的,像是在摸只小奶狗一般。

而干度足够的,梗粗叶大的寿眉,轻轻抓捧,叶片会发出沙沙沙的声响,手感粗砺。

白茶的含水量要达标,才能经得起长时间的存放。

若是含水量不达标,在后期静静的存放过程中,梗叶之中,多余的水汽弥漫逸出。

在密闭的存放环境中,这些多多余的水汽就成了白茶最大的杀手,使得白茶受潮变质。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易碎,和存放环境有关】

对于白茶的存放条件而言,若是将其妥当存放,避光、密封、干燥、无异味等要求一定要做到位。

在标准的存仓仓库,静静存放三四年后,在严格的湿度把控,湿度在40%-45%之间。

在这样密封干燥的环境下存老后,白茶会变得愈发干脆。

在时光一点点的流失下。

白茶梗叶之中,果胶物质也在慢慢得氧化分解,为白茶增添更多甘醇风味。

当叶片内涵的胶质物含量慢慢变少后,老白茶的叶片愈加粗糙干燥易碎。

【03】

白茶出现叶片破碎,能说明其品质不好吗?

白茶叶片容易破碎,本属自然。

白茶叶片出现适当的破碎,反而能佐证其品质的优异,是含水量足够低的体现。

反观之,若是一款老白茶,在散茶状态下,经历了多年的岁月沧桑,叶片却能保留得完整如初,不出现一丁点儿破碎,实在值得思忖其品质。

就像是脸上没有半条皱纹的老奶奶,在童话世界中,十有八九是老巫婆变的。

选购白茶,不能只做个简单的外貌党的。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选购白茶,含水量合格是前提】

对于任何白茶而言,含水量的高低,都对其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白茶的制茶工艺简朴,传统的制茶,只需要经过自然萎凋和干燥两个步骤。

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却需要耗费不少心思。

若想制出好茶,是需要下功夫认真专研的,做茶,急不得。

在适合的时机之下,借助自然的力量,慢慢的让水分从白茶的叶片中游离。

在最后细心的将其烘干到合格的干度标准。

制作完成后,含水量极低的白茶,叶片自然十分易碎的。

因而,在选购白茶时,可不要嫌弃其叶片容易碎,认为其品质不好,就将其弃之一旁。

选白茶,含水量合格是第一位的,可不要做个外貌党,嫌弃这干爽的白茶,叶片太容易碎。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适当的破碎,是老白茶品质的佐证】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白茶在变老之后,虽然模样上更为沧桑,但风采,却更为照人。

最美不过夕阳红,白茶的暮年风采,堪比那热烈温暖的晚霞。

在漫长的时间等待过程中,白茶存老之后,叶片胶质流失,变得更为粗糙干燥,容易破碎。

适当破碎的叶片,是时间在老白茶身上留下的印记。

经过重重磨难之后,仍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人世间最为难能可贵的。

白茶也是如此,在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适当的叶片破碎,是自然的现象。

适当的叶片破碎,是老白茶品质的佐证。

选购白茶,尤其是存老的白茶,是不能做个完美主义的。

世上真正的老白茶,是难以做到叶梗完整无缺,叶片毫无破损的。

是已,要学会适当的接受不完美,才能选出真正好品质的老白茶!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04】

叶片破碎的白茶,要怎么处理?

不少茶友想必都曾试过,买来一大箱的白茶散茶,在多次取用之后,箱底所剩的,大都是破碎的叶片。

又或者,一块完整规则的白茶饼,多次撬取之后,再谨慎小心,还是会出现不少碎茶情况。

干爽娇弱的白茶,在风味鲜爽甘醇的同时,叶片易碎,确实让不少人头疼。

这些叶片破碎的白茶,弃之,未免太过可惜。

而食之,对于冲泡难度而言,又大大的增加。

其一,叶片破碎的白茶,在喝茶的时候,容易出现满口碎末的尴尬场景,影响品茶心情。

其二,叶片破碎的白茶,叶表蜡质层破碎,内质物释放速度更快,茶味容易泡苦。

那么,这些叶片出现破碎的白茶,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拼配冲泡,减少投茶量】

白茶的革质叶片,叶表角质层厚,有着防水的蜡质层,油亮十足。

在白茶之中,生长时间长,叶片发育完善,梗粗叶大的秋寿眉上,体现得最为完全。

梗叶虬髯的秋寿眉,制成茶后,干爽易碎。

叶片出现破碎之后,叶表的蜡质层随之破碎,在冲泡时,内质物释放失去了一道屏障,释放速度更快。

茶味释放过快,容易使得茶汤滋味浓重,苦涩不堪。

因此,在冲泡的时候,可以适当将破碎的叶片和完整的叶片拼配冲泡,让茶味释放更为均匀。

相应的,还可以减少投茶量,避免将茶味泡苦。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冲泡白茶,要巧用茶滤】

对于冲泡白茶来说,是否使用茶滤,是根据白茶的情况来定的。

像是白毫银针、白牡丹等芽叶细嫩,白毫较多的白茶,在冲泡时,不需要使用茶滤。

以免将掉落汤水中的白毫滤走,浪费白毫所含的丰富毫香和满满氨基酸带来的鲜甜滋味。

对于冲泡散茶箱底所剩叶片较多破碎的白茶,和撬饼较多破碎的白茶而说。

在冲泡时,可以适用茶滤,驾置在公道杯上。

在冲泡出汤时,将碎茶末阻隔,以免落入茶汤,影响喝茶口感。

【叶片破碎的白茶,可以巧做茶包】

选用清洁干净的茶泡袋,将白茶破碎的叶片放置其中,就可以简单的做成茶包。

可以将白茶的碎茶,得以良好利用。

方便易携的白茶茶包,是出差办公旅游喝茶的好选择。

既可以将白茶碎茶合理利用,又方便喝茶。

在亲自动手制作茶包过程中,乐趣无穷。

可见,将白茶碎茶巧做成茶包,可谓一举多得。

白茶存老之后,叶片为什么这么容易碎?

【05】

在岁月里静静存放的老白茶,干爽而易碎。

在沉寂的冬日,泡一杯老茶,在轻抚其粗砺的叶片时。

心情和摸着沧桑的老城墙是一样的。

岁月的风刀霜剑,世间沧海桑田,不过转瞬之间。

白茶在存老之后,叶片容易变碎是正常的。

对于万物的沧桑,都要有颗接纳包容的心。

接受白茶存老之后,适当的叶片破碎。

也坦然接受,岁月在在眼角留下的轻浅皱纹。

时光流年之中,能有醇美的老白茶相伴,又何惧岁月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