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界的专家

普洱茶界的专家

2019-11-12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一个新兴事物,虽然其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发展,是近七、八年的事情,并且,是时隔近一个世纪后,普洱茶又重新回到了高端,成为名重天下的茶品。回顾这段历史,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普洱茶是上不得台面的茶品,是一个非常低端的,一般人不愿意喝的茶品。这样的一个产品,要不是时来运转,与今天普通大众对健康的要求一致,恐怕没有几个学者会真正关心其存在与否,更别说成为普洱茶的专家了。在我们能找到的关于普洱茶健康功能试验的材料中,多来自国外,而国内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这也说明了不仅消费者不关心,学术界也不太关心。

  普洱茶的专家毕竟还是有的,做学术研究的专家也还是有的。

  行业的发展需要听专家的意见,企业的发展有时也会请专家出谋划策。

  我听说一件有关专家给企业出谋划策的故事,不知真假。

  某企业要生产普洱茶饮料,所以请来一班专家,对其所配的普洱茶饮料出谋划策,结果专家一致认定,这种普洱茶饮料还原了普洱茶的真实口感,是非常不错的产品。结果投放市场后,消费者对这种饮料敬而远之。究其原因,口感生涩难喝!

  我认为,普洱茶的专家应该把精力放在普洱茶真实性、科学性的研究上,对于市场,还是交给策划和营销公司,或者直接请教消费者,可能来得更为实在。

  如果专家们不去给企业指点江山,他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产业发展壮大呢?我们来看看,普洱茶行业有哪些方面需要专家去解决:

  一、功效研究。

  普洱茶是健康的产品,得到了极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可,但普洱茶究竟健康到什么程度?怎样喝才是健康的?治什么病要怎样喝法?会不会有副作用等等的问题,虽然目前已经能零星地找到一些说法,但从真实性上来说,还是存在疑虑的。很简单的问题,既然普洱茶能包治百病,怎么就没有普洱茶药品呢?所以,普洱茶健康功效的研究,还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的普洱茶专家不断地试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储存方法。

  普洱茶属于开放式的包装,也就是说,普洱茶并非出厂的那天就是最终产品,而是被喝掉的时候,才是最终的产品。普洱茶在出厂到被喝掉的这一段时间,用什么样的方法保存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目前是没有定论的。国家标准在对普洱茶的储存上,也是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指标。这就要求普洱茶的专家们,研究出一套比较好的储存方法来,供给企业和消费者使用,以使普洱茶实现大家期待的“越陈越香”。

  三、种植采收。

  目前,普洱茶适制茶青的采收并非统一标准,而是各个企业有各个企业的要求,农户一般按照习惯种植和采收,这种习惯是不是就是最科学的,估计没有多少人能给出答案,所以,专家们应致力于普洱茶的种植与采收,从怎样提高产品,怎样生产优质茶青,怎样采收优质茶青开始,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资料。

  四、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是不断进步的,普洱茶并非生来如此,当普洱茶熟茶技术引进之前,普洱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的时间,熟茶技术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就得到大众的认可,并有专家认为,非熟茶不是普洱茶!可见,生产工艺的创新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普洱茶一直延续现在的这种状态,一定会出现专家说普洱茶好喝而消费者说普洱茶难喝的局面,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就不能将普洱茶做得让大众觉得好喝一点呢?

  五、产品创新。

  考据资料发现,普洱茶之所以是紧压茶,是与普洱茶运输有关系的。我们能理解在茶马互市的年代,运输是产品到达目的地最为艰难的事情之一。然而,物流如此发达的今天,难道普洱茶还必须坚持紧压茶的形态吗?有专家认为紧压茶是为了发酵更好,但有专家认为并非如此,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此外,不仅仅是紧压茶的问题,如今的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产品,难道普洱茶不能做出来么?

  过去,我们把“大师”看成是专家,因为真正做研究的专家,被“大师”们的名声所掩盖。今天,“大师”逐渐退出市场,专家们可以安心工作了。

  我认为,普洱茶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是以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的,这些成果越多,普洱茶市场越有希望做大。

  所以,普洱茶需要专家,非常的需要。

有用+10
分享

关于云南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区别

云南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差异性分析

茶树按叶形大小分,有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大叶茶)和小叶种(小叶茶)是区别栽培茶叶品种中叶片大小的通俗称呼。叶片大小取新梢基部以上第二三叶位的定型叶,凡叶面积>50cm2为特大叶、28cm2~50cm2属大叶、14cm2~28cm2称中叶,而<14cm2为小叶型。中国茶叶研究所还以叶脉的对数(10对以上)作为大叶与中小叶的判断。一般称大叶茶的科学概念,是以C.assalmca或 C.sinensisvar.assamica为代表;小叶茶是以C.sinensis或C.sinensis.var.sinensis为代表。

一、茶树品种

(一)小叶种茶树

小叶种茶是一种茶树栽培品种类型,按成熟叶叶片大小区分。小叶种叶片小,节间短,茸毛少,叶质厚而硬脆,叶色绿或深绿,结实率高,产量低,优良品种少。叶片栅栏组织发达,角质层厚,抗寒抗旱力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北茶区。

(二)云南大叶种茶树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山茶种(Camellia sinensis),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云南大叶种茶树根据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乔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显,有明显主干;而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树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自然生长的乔木茶树多为半开展状。

云南大叶种茶树,由于顶端生长优势明显,自然生长的茶树分枝呈单轴分枝,从叶片的大小来看,定型成熟叶片的面积一般大于40cm2,从云南大叶种内部结构来看,栅栏组织大多数为一层,且排列较稀疏。大叶种茶树叶片长12.7~25.3cm、宽.8~9.0cm,叶形椭圆为主,叶尖聚尖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绿有光泽,叶片厚而柔软,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缘微波,侧脉10~11绿。

大叶种茶树春芽萌发期在早春,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色黄绿,茸毛特多,持嫩性强,一芽二叶百芽重平均153.2g。盛花期在10月上旬,结实率低,芽叶产量高,且内含物质丰富。

(三)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区别

1.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形态区别

大叶种角质层厚度2~4µm;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µm。大叶种栅栏组织通常只有的1层,遮荫下会增加;中小叶种有栅栏组织2层,多达3层。大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l00片层,光合速率较高,海绵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小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海绵组织少而密,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据严学成研究,大叶种茶树气孔密度约l00个/mm2,最多为150~180个/mm2;中小叶种约200~260个/mm2。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而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叶片硬脆,对制茶品质不良,但有利于抗逆性。大叶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为1:2或l:3,而小叶种的比例为1:1或1:1.5,即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叶种多。因此,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小叶种的栅栏组织较多,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高,这些萜烯类衍生物可分解成β-紫罗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气物质,所以小叶种可以制出高香的茶叶。

2.云南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之间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

茶叶内含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是茶树品种最重要特性。茶树品种不同。物质代谢类型也不同,其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反映在茶树新梢多酚类的含量与组成上。南方大叶种碳代谢强烈,茶多酚代谢旺盛,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及ECG)和酚/氨比值大(见表1),形成茶黄素的潜力大,适制红茶、普洱茶。中小叶种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旺盛,氨、氨基酸、茶氨酸含量高,其香气、滋味高爽,适制绿茶。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70%,而一般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较低(见表1)。一般来说,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组成、中以L-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L-ECG和L-EGC,但在云南大叶种中L-ECG含量几乎接近L-EGCG,而且L-EC和D,L-C的含量和L-EGC相近,甚至超过L-EGC的含量(图1)。傅冬和等研究表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与ECG之比远大于大叶种儿茶素(图1),小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为3.5598,大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为1.3245,说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大叶种儿茶素中EGCG的比例。大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大于小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说明大叶种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小叶种儿茶素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致使大叶种儿茶素的,抗氧化效果强于小叶种儿茶素。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主要理化成分之一。茶多酚性味苦涩,其氧化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甜,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其性味苦,参与茶叶品质的形成,且与茶黄素结合形成络合物提高茶汤鲜爽度,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不同茶树品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不同(见表1)。按叶片大小分析茶多酚含量呈大叶>中叶>小叶规律,氨基酸含量呈中叶>小叶>大叶规律,咖啡碱含量则呈大叶>小叶>中叶规律。这些成分与品种的关系对茶类的加工有指导意义。

云南省内外十三种普洱茶杂志概览

云南省内:

1、《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由云南科学出版社主办,于2005年创刊,是季刊。

内容上学习《普洱壶艺》,主要走图书和茶商渠道。它占据着普洱茶原产地的独有资源,又有比《普洱壶艺》更正规的渠道,所以近年来势头赶上了《普洱壶艺》,成为新一代的领军者。

2、《云茶》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主办,创刊于2006年6月,双月刊,是利用《时代风采》的刊号创办的增刊。

该杂志自称“集专业性、趣味性、科学性、权威性为一体”,是“中国第一本带DVD光盘的普洱茶专业期刊”,以浓情普洱为主线,围绕世界茶源、普洱茶乡这两大主题,旨在弘扬普洱茶文化,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

3、《普洱》杂志是由普洱市人民政府主办,于2006年8月创刊,其前身是《思茅文艺》,双月刊是中国唯一公开出版的专业杂志。

杂志以弘扬普洱茶文化,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服务普洱茶人为主要目的。是一本参与性广泛的杂志,普洱茶专家学者、企业家、爱好者,包括国内、国际的各方面人士都参与共同办刊。《普洱》杂志执行主编周重林介绍,《普洱》是一本为中国普洱茶业界唯一公认刊物,也是唯一一本普洱茶界的权威读物。它将由上而下地推广普洱茶,把握普洱茶既有的经典性,又兼顾普及性。它整理既有的普洱茶文化,又创造和引领一种普洱茶的生活方式,以人文地理的方式联结普洱茶的草根文化和时尚文化。

4、《普洱江湖》于2007年3月创刊,由《白金风尚》栏目“普洱江湖”演化而来,其前身出版时间为两年,前两期是双月刊,从第三期开始变成月刊。由于其时尚、专业、高端、服务性的办刊特点,又占据在全国有发行网点的优势,该杂志刚刚出现时,它让业界所有人感到惊奇:杂志还可以这样办?后来该杂志的许多栏目为其他同类杂志所模仿。该杂志的主编朱霄华不断提出普洱主义、生普主义等概念,目的在于“宣传普洱主义,推广普洱茶,将喝普洱茶变成人们习惯性的生活方式”。

5、《人口普茶》由《民族时报》编辑出版,不定期出版,已经出版3期。

云南省外:

6、《海峡茶道》杂志社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主办,月刊,所属地:福建。最近普洱茶占该刊物内容的比重较大,仍然顾及本地大红袍、铁观音等茶种。

7、《中国茶品牌》杂志由北方经济杂志社主办,于2006年创刊,月刊,所属地:山东。内容以普洱茶为主,兼顾绿茶。

8、创办最早的普洱茶杂志是台湾《普洱壶艺》,2002年创刊,属于季刊,由台湾五行图书出版社主办,是普洱茶界最早的出版物。

该杂志以商家为主要广告合作方,与厂家合作较少。内容走“专题+名家”的路线,重点稿子在三四篇左右。以微观角度,比如就某一类茶,或者某一种茶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普洱壶艺》是目前业界影响最大的出版物,但它的发行主要走茶商渠道,并不能在国内发行,所以普通读者和一般的普洱茶爱好者,无法购买到这本杂志。

电视杂志:

9、《普洱时光》电视杂志创刊于2007年6月。

由昆明大视线文化公司和云南上乐茶业公司合办,为周播电视节目,每期25分钟,旨在宣传普洱茶文化,提供普洱茶咨询。目前已经确定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北京电视台3套播出。

云南DM报刊:

(DM杂志,即内刊,指由专业研究机构、协会、企业等单位创办的以行业内部交流、赠送客户和爱好者为主的刊物,没有公开出版发行刊号,不能上市销售。)

10、《民族茶文化》是2003年由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半年刊。

11、《六大茶山》报是普洱茶界第一份企业报,由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9月创刊,每月一期。

12、《普洱茶友》由云南聚古茶轩创办于2006年4月,双月刊,为电子杂志。

13、《普洱春秋》,内容不详。

双桥毛尖-易武国有林普洱茶特点

茶叶末釉荸荠瓶价格 双桥毛尖-易武国有林普洱茶特点



易武国有林普洱茶特点

易武国有林越来越热,感觉很明显。在整个大易武茶区中,从最初的刮风寨、弯工,演变出现在一大堆国有林名字。国有林并不是易武茶的专利,勐海等茶山也有国有双桥毛尖林,那么易武国有林普洱茶特点是什么?



国有林概念的由来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易武的老茶树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在易武开始执行土地承包这一政策的时候,普洱茶业的发展还在式微阶段,村民在划下自己承包的土地时,首先选择就是距离自家屋基比较近的水田,其次则是平缓山坡上的旱地,最次的才会选择到距离镇子或村寨比较近的林地。在那个时代,村民们最看重的是能产出粮食的土地。



后来,乡里推广种植高产连洞庭山碧螺春价格表片的台地茶,又加上此前村民种植粮食,不可避免地对老树进行砍伐、矮化。当时唯有深山老林里的高大茶树未遭波及,恰好就被瑶族人找到并管理起来。这些未被波及的古茶树所在的原始森林,便是如今的国有林。

易武国有林生态环境

这里碧绿葱翠,目光所到之处耳目清新,阳光会穿梭着大树漫散下来,点亮整个森林;这里生活着众多稀有的原始雨林动植物,每分每秒、各个角落都上演着不同的精彩;这里还有几百年、甚至千年脱离人为看护的望天古茶树,这是一片万众瞩目的伊甸园——易武国有林。

说起易武国有林也许很多人都概念模糊,但是要说我们耳熟能详的薄荷塘、刮风寨、弯弓等这些名山名寨都出自易武国有林,大概就能明白一叶脉微红些了。

国有林,并非指的是一个茶园,它是指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森林里面的一花一草一木(包括茶树)都属于国家所有,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林所有制是单一的,即山林权属于全民所有。从茶人的概念出发,我们所说的国有林便是国有林里的古茶树。

易武国有林大多山高路远,偏僻而隐秘,有着超脱天然的生态环境。这里的一切都是恍若隔世的构造:纯净无比的空气,清澈甘甜的水源,肥沃营养的土壤,这样的山水灌溉出的古茶树有着抬头望不到边的“安化黑茶价格望天高”,是整个国有林里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易武国有林普洱茶特点

1.易武国有林原始秘境

森林,秘境,高山,阔野,人迹罕至,历来是古树茶,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易武国有林与世隔绝,林美木丰,山间弥漫,当地独特的混合芳香,茶生其中,吸其山头之气,清野之韵。待得冲泡,茶汤里的山野清韵会,释放于杯中,饱满馥郁,沁人心脾。

2.易武茶香气杨

在普洱茶界,“香扬水柔”是易武茶被普遍认可的特点。和其他山头茶一样,易武茶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香扬水柔,苦涩度低,属于刺激性较小的茶品。据《普洱府志》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茶味什么花茶减肥易好”。其香气馥郁、汤质细腻柔和,深得茶友们的喜爱。而“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能够被茶友广泛接受,无疑就是对易武茶的高扬香气、柔和口感的认可。

3.内质丰厚,细腻绵柔

茶汤入喉,滋味在口腔越来越浓,甜度愈衍愈甜,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丰富的内质慢慢析出能量,身体能感受到其暗藏的内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