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中国普洱茶网讯:台湾电视台芒市拍摄古茶树及普洱茶的加工制作过程

中国普洱茶网讯:台湾电视台芒市拍摄古茶树及普洱茶的加工制作过程

2019-11-12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日前,台湾电视台某娱乐节目的记者一行六人到芒市拍摄古茶树及普洱茶的加工制作过程。

  日前,茶叶技术推广站站长陪同五岔路乡五梁茶厂的台湾老板及6名台湾记者到江东花拉厂及仙人洞村参观拍摄百年古茶树。记者从各个角度对茶树进行拍摄,他们都十分的感叹能看到这么古老的茶树,感叹芒市的茶叶生态环境优越,他们说好像德宏这边离太阳特近,天空十分的蓝,太阳也特别的大,空气也特好。记者们表示一定对德宏茶叶做个很好的宣传,希望五梁生态茶厂能带动芒市做出更多的生态、有机茶,促进芒市茶叶产业更好的发展。古茶树拍摄完后,记者们不顾辛劳来到芒市勐巴娜西茶叶有限公司拍摄普洱沱茶的压制过程。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上榜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5月5日讯:近日,201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在浙江新昌发布。云南普洱茶以品牌价值49.41亿元人民币位列“201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发展力位居第一,品牌价值名列第三。

  从2010年开始,由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杂志社和中国茶科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成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进行持续跟踪和系统量化研究,每年发布“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和“品牌价值榜单”,已成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年度风向标和衡量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年度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尺。云南普洱茶品牌每年都参与申报评选,并获得好评。普洱茶品牌价值逐年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促进云茶产业特别是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打造六大茶山的知名普洱茶品牌

提起普洱茶,人们就会想到六大山。六大茶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六大茶山让普洱茶一度辉煌,使普洱茶成为六大茶山茶农致富的摇钱树,成为岁岁上贡清王朝的御用贡茶。晋洱茶的声名远播,又让六大茶山名扬四海。

相传六大茶山基诺族的祖先是三国时代跟随孔明南征而来,因途中贪睡而被“丢落”,进而附会铺陈为“攸乐”一名的来源。这些被“丢落”的人虽然一觉醒来后便信道兼程地追上了孔明,可是孔明已不再收留他们,但为了这些落伍者的生计,孔明即赐以茶籽,命他们好生种茶为生,同时还命他们照其帽子的式样搭屋而居。据说基诺族居住的状如戏剧中孔明帽的竹楼是得到孔明的启示建造的。一说孔明南征时途径西双版纳,军队见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有愿在此落籍的,求孔明给以生活出路,孔明视其气候、土质适宜种茶,遂由内地带来茶种,令军民种植,教以栽制,每年冬季让内地乡亲驮运内地之物来与他们交换茶叶,并看望他们一次,使落籍军属得见老乡及家乡风味,再则使少数民族人民得闻中国政治、文化、语言,永远归化中国。其实,据考证,孔明南征并未到过西双版纳。至今,攸乐山又称孔明山,攸乐山和易武人尊称孔明为“茶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孔明生日这天,要集会纪念孔明,放“孔明灯”,称为“茶祖会”,以示对孔明的思念。

据传,六大茶山的名字也是孔明遗器而得名。《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时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锛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

六大茶山所产普洱茶在清朝时达极盛时期。《檀萃滇海虞衡志》记载:“普茶名居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日蛮揣,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八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六大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境内,除攸乐山位于景洪市外,其他五大茶山均位于勐腊县境内。六大茶山总面积2260余平方公里,现有茶园面积约10万亩,产茶 130吨。六大茶山地处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9℃—20℃,年有效积温6000℃—7000℃,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越,高山云雾是出名茶的好地方。远在清雍正10年就被清王朝指定为上贡清皇宫的贡茶。一直到光绪30年,历时163年。

明末清初,许多南下的石屏人看到六大茶山气候适宜,土地宽广肥沃,适宜发展茶叶,便相约“奔茶山”。他们在六大茶山开荒种茶,、开办茶庄制普洱茶,著名的同兴号、同庆号、乾利真、同昌号、安乐号、东和祥、东顺号、鸿庆号天顺祥等20多个茶庄生产的普洱茶,名扬四海,普洱茶的年产量达10万担的规模。这一时期,六大茶山几乎家家种茶,户户卖茶,马帮塞途,商旅充斥,每年约有五万匹马于春秋两季前来驮茶,形成了普洱茶的极盛时期。六大茶山孕育了云南普洱茶。六大茶山是西双版纳的骄傲,是云南的骄傲,是普洱茶的骄傲。

目前,六大茶山正在抓住机遇,打造六大茶山的知名普洱茶品牌,让六大茶山的普洱茶,成为云南王牌普洱茶。

历史上的普洱茶贸易(二)

汉族商人在西双版纳一带,特别是在勐海从事制茶的商号如雨后春笋,相继开业,傣族商人也建立起自己的茶庄。民国二年(1923年),普洱府撤销。民国三年(1924年),将迤南道(驻普洱)改为普洱道,辖宁洱、思茅、墨江、元江、新平、景东、镇沅、景谷、澜沧、缅宁10个县及普思沿边行政区(车里)。民国八年(1919年),思茅县城流行鼠疫、疟疾,茶商渐撤,思茅茶业长期停顿,茶商转入易武,故易武茶业又一度兴旺,延至民国26年(1937年)。此后因法国重新封锁老、越边界,南下茶路堵塞,茶商关门,易武茶业走向萧条。

2. 抗战时期(1937--1945)

外省人大量进入普洱,不少人从事商业,普洱商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商旅路线主要为南、北两途。北路即由普洱直往昆明,主要输出茶叶、食盐、地产中草药材,输入布匹、香烟、瓶酒、罐头及其它日用生活文化用品等,称为“省货”;南路由普洱输出食盐、银饰等,经思茅、车里至佛海,销售后又转运茶叶至缅甸,输入象牙、煤油、洋靛、棉花、棉纱、布匹、西药、鹿茸、虎骨及杂货等,称为“坝子货”。此外,另有西北路经景谷、镇沅、景东等“后路地”至大理乃至西藏,输出茶叶、棉花等,输入菜油、白糖、冰糖、面粉、乳扇、核桃、干柿饼等,称为“后路货”;东北路由普洱经墨江、元江至石屏,输出食盐,输入豆腐皮、豆腐干、松子等,称为“石屏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