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膏被宠爱

普洱茶膏被宠爱

2019-11-1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膏被宠爱!2004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将自己收藏的几十克普洱茶膏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并拿出一小块(约3克重)在广州拍卖。一个富商花了12000元拍得,并当众冲泡品尝。受邀的专家在品尝后给出了一个结论:此块茶膏为清朝宫廷流传下来的茶膏。自此,“普洱茶膏热”旋即出现。

相信远古的先民们一定是“吃茶”的,他们翻山越岭追逐着獐狍野鹿,溪涧边几片鲜嫩的翠叶被他们信手拈来嚼上几口,顿时精神爽利……随着文明的演进,那几片鲜嫩的翠叶被胡乱采下投入陶鼎加水熬煮,芬芳馥郁,几碗下肚消食祛病。此后直到唐朝,茶还与药类似,需与葱姜等辅料一同熬了喝,恐怕当时的茶等同于今天的汤吧。

中国人是挑剔的,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这应该源于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导,茶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挑剔,到了唐宋时期已经成了高贵典雅的象征,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从采茶、制茶到饮茶有了许多讲究,不信,看看从唐朝传到日本并被一根筋的大和民族保存至今的日本茶道就明白了,您要是没有几天当和尚坐过禅的经历,“日本茶”的过程简直就是“受刑”……从“茶”到“道”,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其实说白了,就是复杂化的过程,就是慢慢讲究起来的过程。

明朝以前的茶大都是“团茶”“饼茶”,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也相当“讲究”,一种茶不经历几十道工序是入不得文人士大夫和皇亲国戚金枝玉叶们高贵而挑剔的尊口的。唐代制茶与我们今天的制茶方法有很大的差别。那时的制茶工艺几乎是以蒸青饼茶为主,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饼茶制作工艺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这其中——“蒸之、捣之、拍之”这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溢出的茶汁凝结成了“膏”。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他认为在饼茶的加工过程中应“畏流其膏”,意思是不能把“膏”挤压出去,不然会使制成的茶饼表面像箩筛,形状枯干。他认为最好的饼茶应是“含膏者皱”,也即要将茶叶中的茶汁挤压出来附着在茶叶表面,经过空气氧化后,使茶汁形成的膏状物质存留在茶叶之间,这就使饼茶的表面由于“膏”的生成,形成皱纹状。这也成为唐代鉴别好茶的一条标准。

虽然陆羽从制作饼茶中发现了茶汁溢出后出现“膏化”现象,并认为这个“膏”是茶叶中的好东西,但他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后来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但陆羽的“真经”一定给了后人极大启示,在他去世的一百多年之后,“茶膏”便悄然出现了。

据《十国春秋》记载,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胶以金缕……凡八枚”,“茶膏”一问世就要用金丝装扮以示贵重,并且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他茶叶那样车载斗量,可见其稀少与珍贵到只能作为贡品,并被郑重其事地载入史册。

“宠儿”位高权重

“贡品”意味着什么,中国人都知道。在“举天下奉一人”的年代,“贡品”意味着优质、珍稀、绿色、无毒、精工细作,意味着“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就连制作贡品的工艺工序也是秘不示人的,而享用“贡品”意味着什么就更不言而喻了。

南宋时期福建转运使主管帐司赵汝砺所著的《北苑别录》第一次记录了宋代制作茶膏的方法:“茶既熟谓茶黄,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先是包以布帛,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压之,至中夜取出揉匀,复如前入榨,谓之翻榨。”虽是简述,其工艺之繁复也可见一斑了。然而,如此繁复得到的是什么呢?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同橄榄榨油,无非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茶叶制膏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生物酶作用其间,这又像是酿酒的过程,其结果当然神奇。据说最高品级的茶膏外观会出现白霜,这种挂霜的茶膏有如雪覆青石,是茶叶中富含的儿茶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有极强的药用价值与保健价值。

不同于其他工艺制造的茶叶,茶膏滤除了杂质,浓缩了精华,衍生了奇变,其品质可以在入口的瞬间绽放全部的魅力,无论是香气还是味道以及口感,都在第一时间达到极致并且保持始终毫无衰变。当然,对于喜欢在摆弄茶壶、茶盏中寻求乐趣,喜欢在一道道茶汤中揣摩变化的茶客来说,茶膏未免有些“直接”,但是,谁不想感受一步登天的高峰体验呢?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要朕操心。”象今天的高层人士们一样,历史上清代帝王们大都很勤政,工作繁忙再加上宫廷生活的繁文缛节,使得帝王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少闲适,为了塑造威仪与庄严的神性,帝王们在饮食时刻也要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甚至不能显露偏好与兴趣,真正能坐下来沏一壶香茗慢慢品味的机会似乎只能留给“不上进”八旗子弟们了,这也许说明了为什么从宋朝后就销声匿迹的茶膏在大清乾隆时期得以“光复”的原因了。可以想见,乾隆大帝巍巍高坐冠带袍服气使颐指之余,端起珐琅彩团龙盖碗,呷一口冲泡好的茶膏汤汁,立时睡意全消精神百倍,看着那些垂首侍立战战兢兢大汗淋漓口焦舌燥的王公大臣们,得意背后涌起的又是何等的优越和飘飘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岁数怎么看

  普洱茶的岁数怎么看

  看懂茶品年份。一般而言,通常将普洱茶的年份划分如下:1937年以前这时期生产的普洱茶称为“古董茶”也叫号级茶,如百年宋聘号、百年同兴贡品、百年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在茶饼内放有一张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称的纸,称为“内飞”。

  1949-1967年中国茶业生产“印级改由各”茶品,也就是在包装纸的茶字上,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蓝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1976年以后这时生产的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业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选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包括: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看茶叶外观。新普洱茶外观颜色较新鲜,带有白毫,且味道浓烈;普洱茶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后;茶叶外观会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区别包装纸颜色。通常压制过的陈年普洱茶,其包装的白纸已随时间变得陈旧,因而纸质略黄,因此你可以从纸质手工布纹及印色之老化程度着手,这只能作为参考,非绝对依据,因为可能有些不肖商人会利用这种心理,以陈黄的包装纸掉包次级品

普洱茶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何特殊意义吗?

普洱茶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何特殊意义吗?

普洱茶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普洱茶是怎么得来的?它的发展状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普洱茶名字的由来。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以普洱府为中心点,透过了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普洱府思茅厅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六大茶山的茶叶大部份集中到普洱府,经过帆工精制后,运销国内外,故称普洱茶。普洱茶是清代云南进贡朝廷的贡品,雍正年间以来,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办的。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

普洱茶四大历史时期及四大发展形态

从时间的长度上看,我认为普洱茶可划分为四大历史时期。

第一,普洱茶发轫时期。从汉末、三国时期开始自然状态下形成了普洱茶的生产加工,这个阶段一直到1733年,中国第一家有注册商标的茶号--“同兴号茶庄”成立。

第二,普洱茶“号记茶”时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古董茶历史时期,各种普洱茶的商号相继成立,普洱茶这时开始走向辉煌。特别是1729年,清政府在原来的元江府属地划出了一块地方成立了普洱府。

第三,普洱茶“印记茶”时期,1938年范和钧、冯绍裘2名红茶专家海外归来,在制作红茶的过程中成立了云南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始了机械压制加工生产的印记茶时期。

第四,普洱茶生、熟茶分野时期。从1973年以后,普洱茶开始有了大批量的人工发酵茶。而普洱熟茶产生的功劳在香港,上世纪40年代就进行了人工发酵的试验。普洱茶熟茶的诞生才让普洱茶 “飞入寻常百姓家”,从皇室贵族走向了民间、走向社会。

普洱茶四大发展形态

把普洱茶分为四大发展阶段,即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

农业普洱: 以传统农业为基础,是发展其它更高层次的重要基础,为普洱茶“雄鸡一唱天下白”积蓄能量。农业普洱从普洱茶产生到2003年,仅就普洱茶而言,农业普洱阶段的年产值没有超过20亿元。

文化普洱形成了普洱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普洱阶段在消费者收入不变、偏好不变、消费行为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召开国际研讨会,请领导喝茶,从香港把老茶收回来,把茶叶商会、茶文化协会、茶叶流通协会三大行业协会进行规范化管理,用茶道-马帮送普洱茶到北京、举办“普洱茶节”、“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普洱茶瑞贡京城、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等一系列的活动。

文化普洱: 把普洱茶从2003年的20几个亿发展到2007年的200多个亿!“普洱茶”2006年更成为三个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

在文化普洱时代,全民认知了普洱茶,我们告诉全世界:普洱茶来了!

科学普洱:2005年,从提出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六化”标准,开始了将传统概念的普洱茶,经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使其功效进一步明确、工艺进一步改进、产业进一步升级,蕴含?科学内涵和科学精神的普洱茶高层次发展阶段。13日“帝泊洱新品普洱茶”系列在港首次面市,宣告了科学普洱时代的正式来临。

人文普洱:是普洱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文化普洱、艺术普洱、科技普洱、健康普洱系统提升,充满?浪漫主义人文情怀和个性化服务的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