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关于普洱茶的第一个医学实验报告

关于普洱茶的第一个医学实验报告

2019-11-1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每每谈到普洱茶的健康功效,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销法沱”的故事,这是1979年在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沱茶所做的临床实验。这个实验是当时云南(下关)沱茶()的欧洲代理商甘普尔先生委托权威机构进行的,实验结果出来后在法国高调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被法国媒体频频曝光(业内简称“艾米尔实验报告”)。

甘普尔先生(左三)于1987年7月

在巴黎王子酒家宣布云南沱茶临床试验结果

这是中国普洱茶第一次国际性的临床健康实验,该实验的结果令当时的国际食品界震惊,它让云南沱茶()第一次在欧洲大地上赞誉频频,也奠定了未来几十年关于普洱茶功效研究的基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艾米尔实验报告得出总结,“总体上,根据我们的说明,如果饮用云南沱茶对体重的影响因自相矛盾而不作考虑,那么疑对脂代谢的作用则令人惊喜。它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毋庸置疑,从统计学上讲,此项结果十分令人振奋;对总脂及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效果则依次减弱。我们希望强调的是,此项研究是在不改变以往饮食习惯且无治疗性添加物的条件下进行的。鉴于此,我们强烈建议将云南沱茶加入高脂水平人群的饮食中,作为其他必需疗法的一种辅剂。以更大的样本量来完成这项初始研究十分有必要也同样有益,但我们希望尽快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来关注这种简单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治疗可能。”

艾米尔医学实验报告原文

“艾米尔实验报告”,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份报告文件隐匿于时空三十多年,直到2015年夏天,才被翻译成中文后独家全文刊载于《普洱》:尘封多年的艾米尔实验报告在国内媒体上的首度公开,引起茶界不小的反响与震动。很多读者不解:既然研究对象是云南(下关)沱茶(普洱型熟茶),作为原产国、原产地的相关机构为何没有研究关注,而是法国人率先开始研究普洱茶?其实,在同一年,这个实验也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同步进行,云大医院的实验报告早就在国内媒体上刊载过,但是当时并未在国内引起什么反响,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

云南沱茶的销量由此大增,从1977年开始出口,从2吨到8吨、20吨、80吨……每年都几倍增长,至1991年的时候,已经超过200吨。而甘普尔先生也在1979年成为了云南沱茶在欧洲的独家总代理商,并与比利时的大财团共同组建了欧洲最大的食品经销公司“法国DISTRIBORG公司”,在全欧洲总经销云南沱茶。

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的云南沱茶

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在法国,云南沱茶不是在茶店里卖,而是在药店或保健品专柜卖,高血脂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医生开的处方经常是:“云南沱茶,两粒。”药店买去。但在中国,2000年之前,除了西藏、广东、香港及台湾地区之外,国内极少有人知道普洱茶,品饮普洱茶,就连普洱茶原产地云南人都在喝“滇绿”,多数人也不知道普洱茶为何物,那时的普洱茶基本属于外销品,极少在本地消费。所以,对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就显得很少。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例,在国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茶叶论文及科研成果,普洱茶所占的比重不及绿茶的十分之一。以至于到2005年以前,在中国最权威的茶叶研究机构——中国茶叶研究所,我们找不到一个普洱茶专家,但却能找到大批绿茶专家、乌龙茶专家,甚至红茶专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饼的保存方法是什么?

  早在十九世纪初,茶人对普洱茶的品质提高和保管即有研究。为了保持普洱茶的品质,古人也有「或与他物同器,则亲其气而不堪饮矣」的警语。其实,普洱茶的保存方法,已是所有茶品中最为宽松的了。那么普洱茶饼的保存方法是什么呢?

  一、流通的空气

  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这样放置的茶,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所以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另外,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因此,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二、适度的湿度

  现在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三、恒定的温度

  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以上是对普洱茶饼的保存方法的一点点介绍,大家要记住哦。

为什么说秋季养生,陈皮普洱最适合?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个养生的季节。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伤损肺阴,引来肺部不适,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

 

  秋风起,秋风燥,感冒和令人烦恼的秋咳也随之而来,一些人会一直咳到第二年开春,吃药打针,都不见效,不仅自己烦恼,还容易招别人烦。

  因此,秋季养生关键是要防燥,对难以痊愈的秋咳更是需要防患于未然。陈皮普洱就是您和家人秋季润肺化痰,防咳养生的上选佳品。

 

  陈皮普洱是什么

 

  陈皮从宋代开始已经入食入药。在药用上,陈皮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疏肝理气,化痰健脾;在入食里,广东人早已将它运用于粤菜调味、汤羹炖品、糖水、粥品之中,用以去腥提鲜,增添滋味。尤其是广东新会陈皮,素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美誉,是“广东三宝”之一,成为海派保健文化的名片。

 

  普洱茶作为一种具有神奇色彩的传统饮料,是中国茶叶史上震古烁今的茶品,“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就是用来形容普洱茶的。它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的克星,受到很多养生保健人士的喜爱与青睐,很多茶友更是将其当作了日常的健康饮品。

  陈皮普洱茶综合了新会陈皮独有的果味清香和云南普洱特有的甘醇爽滑,两者搭配,风味一绝。陈香浓郁,沁人心脾,入口细腻滑爽,回味甘甜,加入果皮冲泡口感更佳。

 

  陈皮普洱与养生

 

  陈皮与普洱茶联合,不论是表还是内在,均浑然天成,可谓一绝。

 

  普洱熟茶的暖胃、降血糖血脂、抗衰抗辐射、保护心血管的作用,配上新会陈皮理气健脾、消积化滞、燥湿化痰、疏肝润肺、疏通五脏等作用,加上陈皮“遇升则升,遇降则降”性能,保健功效十分显著,堪称日常饮用的保健佳品。

 

  陈皮普洱,不仅仅是茶,更是一种养生保健饮品。这个秋天,让陈皮普洱相伴左右,享受滋润不惧干燥,过一个健康之秋。

对于喝茶人来说,普洱茶工艺就一定重要么?

对于喝茶人来说,普洱茶工艺就一定重要么?

  当我们说要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时候,一直强调的先前条件是原料,工艺。很多人认为目前的商品茶原料已经是说不清楚,因此很多人对工艺特别追捧,我们认为这样的也是无意义的,茶是喝的,喝普洱茶的人心态是要好喝,健康,能保值或者增值,原料工艺他们也就过耳就成,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人以养生防老,投资增值为主要目的,并不是以工艺原料占首位,作为茶人,茶商对于工艺需要知道,但不必过于去描述,普洱茶无采造之法,结果比工艺更重要。茶以喝为主,以生态为起点,这才是正道。

 

 

  有的人过于强调制作前的萎凋,发酵,我们认为这不算合理,关于做茶,最终的目的是喝,在于可以存放,能喝的古董,能达到这个目的,消费者都认可,只要最后能转化到越陈越香,这就是成功的开始。而对于做茶人来说,做茶的精确度特别重要,并不是说萎凋,发酵,摊晾就可以解决的,这只是其中一个部分,需要关注的是整个流程,不能丢了西瓜抱了芝麻。我们同意萎凋,发酵不如自然摊晾后期转化来的好,但是那只是理论,我们喝过的萎凋,发酵也有转化的比自然摊晾来的好的,掌握度特别重要。

对于喝茶人来说,普洱茶工艺就一定重要么?

  我们每年都会提供入门型的古树散茶让大家学习,相互交流,学习的门槛起点较高,但是“名师出高徒”,帮你节约时间,精力,金钱。有人担心价格高,我们的回复是毛茶价格比高级绿茶便宜很多,甚至只有他们一半价格,但是耐泡,可以一个人喝一下午,可以直接当绿茶喝,因为普洱茶本来就是性温的,对大家好处也非常多,不伤胃,从养生品饮越陈越香来说都是入门级标准,这些茶基本都是土家做法,你可以拿来泡茶,泡完后可以拿去煮,可以烧菜一举多得,我们平时直接放入嘴里嚼,非常有嚼劲,很有趣,也非常实用,根本不是网络说的茶叶不能吃,不能煮,如果说一款茶你不能煮,不能吃,那还有什么美妙的?而且就我们实践认为以目前的技术与生态,不建议煮和吃的茶根本不可能达到“越陈越香”的本质。因为他本来违反了“融”的标准,在云南的千年历史告诉我们茶是可以吃进肚子里的,茶的越陈越香是基于茶能吃进肚子里的原料为基础做出来的,而且普洱茶的拼配技术也是根据中药理论基础通过配伍获得的。

 

  对喝茶人来说工艺原料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在于品饮与投资,总结一句话“能喝的古董”。而要保证这样的品质又要有养生价值,这些都和原料,工艺还有后期存储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对于做茶人来说并不是说专业术语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做茶全程的那个度。茶是喝的,工艺只是一个环节,喝茶人最终关注的是结果。工艺重不重要在于您自己的定位,您是喝茶还是做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