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六安瓜片>六安瓜片功夫泡,有备器、择水等步骤!

六安瓜片功夫泡,有备器、择水等步骤!

2019-11-22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六安瓜片简称为瓜片,是安微省名茶,经过制作后外形似瓜子而得名。同时六安瓜片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名茶之一。泡茶是门功夫,泡一壶好茶,需要各个步骤都协调好才行,那么,六安瓜片怎么泡呢?

六安瓜片的冲泡步骤

第一步:备器

冲泡六安瓜片宜用无色透明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六安瓜片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六安瓜片的汤色澄明绿亮。

第二步:择水

各位宾客都知道想要沏一壶好茶离不开的是好水,那大家知道什么水是好水吗?唐朝的陆羽在自己所著的《茶经》中说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正点”。泡茶用水以泉水、溪水、雪水、雨水为上,其次则为江河水。若用自来水,需静置24小时,以使氯气挥发掉。冲泡霍山黄芽,要选择清轻甘活的山泉水,我们给各位宾客准备的是来自大别山地区的上好山泉水。

第三步:烧水

古语有云:“活水还须活火煎”,烧水要用武火急煮。冲泡六安瓜片的水温宜在80度左右,即古人所谓的“蟹眼汤”。

第四步:洁杯

清洁茶杯。先用少量的热水把玻璃杯烫过,然后放入六安瓜片。接着可以轻轻地晃动杯子,让六安瓜片在微温的环境下苏醒一下,“摇香”能使茶叶香气充分发挥,使茶叶中的内含物充分溶解到茶汤里。

第五步:投茶

茶与水的用量比例适中,泡出来的六安瓜片就清香宜人。冲泡六安瓜片,茶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投六安瓜片2克左右,冲水100毫升。

第六步:冲泡

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处向下冲去,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举三次,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为什么要采用“凤凰三点头”这种方法冲泡呢,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激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二是对宾客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如同行鞠躬礼。注入杯约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

第七步:品饮

先赏茶汤,在观色、闻香、形,然后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六安瓜片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待茶汤凉至适口,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细细领略名茶的风韵。此时舌与鼻并用,可从茶汤中品出嫩茶香气,顿觉沁人心脾。

冲泡六安瓜片时我们可以采用上投法、中投法或者下头法中的一种。在冲泡之前现在开水倒入茶杯中进行温杯,然后开始冲泡。采用上投法时要先放水后放茶叶,盖上杯盖,使茶叶慢慢舒展,香味飘出即可;中投法时,先放少许开水于杯中,然后再放入茶叶,摇动茶水,使茶叶慢慢展开,然后加满水,不过不宜太满;下头法是先将茶叶置入杯中,然后倒入开水,使茶叶翻滚,茶水吸水飘香。

有用+10
分享

六安瓜片的发展史渊源

  安徽省的产茶历史非常悠久,同时也产出了不少的好茶,历史名茶,其中六安瓜片就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如今已被列为了国家级的历史名茶,同时也在中国的十大经典绿茶中占有一席位。唐代时期的《茶经》中就有了关于该地产茶的记载,《农政全书》里也有,书中写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以此可看出其产茶年限。

六安瓜片的发展史渊源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个。一种说法是,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 “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因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当然另外还有一说就是当时的袁世凯爱喝茶,祝家楼财主为了取悦袁世凯而寻来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制茶人士来为其炮制好茶,当然结果也是很欣然的,受到了袁世凯的喜爱,因此六安瓜片的名声也不胫而走,大家叫顺口了就叫做了瓜片茶,因其色、香、味、形出众且自有特色,因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的知名绿茶。

六安瓜片的产地在哪里?附地图信息!

六安瓜片的产地在哪里?附地图信息!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裕安区,金寨、霍山两县之山地丘陵,分为内山和外山两大产区。内山产区以齐头山为中心(海拔高于300米),还包括鲜花岭、青山镇、张冲、油坊店一带;外山产区海拔低于300米,分散在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等地。

六安瓜片的产地在哪里?附地图信息!

地理环境

内山远离城市,无工厂污染,气温常年温和,湿度高达80%,云雾缭绕,阳光漫射,昼夜温差大,山内的黄棕壤富含有机质,有利于茶树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存储;外山是丘陵平原地区,温度较高,光照充足,以黄棕壤为主,部分沿河岸的乌沙土通透性较好,茶产量高于内山。

六安瓜片的产地在哪里?附地图信息!

茶树品种

内山产区以中小叶茶树作为原料,主要有独山小叶种和齐山中叶种,产量低。外山产区则引进了较多改良的树种,提升了茶产量。

六安瓜片的产地在哪里?附地图信息!

六安瓜片的产地在哪里?附地图信息!

六安瓜片炒制工序祥解


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采摘,标准为多采一芽二叶,可略带少许一芽三四叶;第二道工序为摘片,将采来的鲜叶与茶梗分开,摘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随摘随炒。第一叶制“提片”,二叶制“瓜片”,三叶制或四叶制“梅片”,芽制“银针”;第三道工序的技术关键是在于把叶片炒开。炒片起锅后再烘片,每次烘叶量仅2-3两,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均匀,茶香充分发挥时趁热装入容器密封储存。其独特处是无法用机械,必须采用传统工艺,工具是生锅、熟锅和竹丝帚或芒花帚。炒制时,每次投鲜叶100克左右,翻炒1—2分钟,叶片变软,色泽变暗时,转至熟锅,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六安瓜片的颜色、香味之所以与其它茶叶不一样,其奥妙主要在于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拉毛火时,均用精选栗炭,每烘笼投2—3斤,烘到八九成干时,拣去黄片、 漂 片、红筋、老叶等。拉毛火的后一天开始拉小火,每烘笼投叶5—6斤,火温不宜太高,烘到足干。拉老火, 场面很大,木炭通红,火焰冲天,两个人抬着烘笼烘上3—5秒钟.拾下翻茶,如此这般,连续翻烘81次.直至叶片绿中带霜.趁热装桶密封。这样,六安瓜片就形成了特殊的色、香、味、形。 果如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熟。生锅温度100℃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约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芦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及时上烘。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片、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沁人茶香。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