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沱茶>下关2016新包装特级沱茶开汤

下关2016新包装特级沱茶开汤

2019-12-3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下关2016新包装特级沱茶,感觉换包装后的价格浮动不大,口感却有些许改变。烟味儿少了大半,苦涩度低,口感柔和,耐泡度也很好!适合立即品饮,相当不错的口粮茶!

有用+10
分享

共襄民族文化,下关沱茶在路上!

2019年2月20日,宾川县鸡足山镇大松坪村一片欢声笑语,来自四面八方的傈僳族同胞身着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一起欢度傈僳族最隆重的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春节。“阔时”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为了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宾川县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连续举办了三届傈僳族阔时节活动,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而下关沱茶集团公司自2014年启动“心存天下.关爱永恒”公益系列活动以来,也在持续不断地组织集团公司员工发起与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力求向社会回馈绵薄之力。

值此“阔时”佳节,下关沱茶集团公司联合宾川傈僳族学会,走进宾川县鸡足山镇大松坪村,共同开展“心存天下.关爱永恒”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山区困难群众脱离贫困,下关沱茶集团公司行政总监朱子纲,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营销中心副总监张振兴,客户部经理李佳等领导参加活动,为傈僳族人民送上最温暖的阔时节祝福。

酒是傈僳族必不可少的招待客人的礼节,热情好客的傈僳族早已备下自家酿制的水酒迎接远方的客人,诚挚的邀请大家一同欢度傈僳族一年一度的阔时盛会。

扣人心弦的上刀山、下火海表演拉开了阔时节的序幕。

傈僳勇士面向天空,与神对话,祈求神灵庇佑,愿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随后赤足徒手,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双脚踩刀,身手敏捷,爬上刀杆。

熊熊的热火,象征着傈僳民族的生活今后将会越过越红火!

傈僳勇士带着满腔热情,穿越熊熊火海,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将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民族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本届傈僳族阔时节主题为“新时代、感党恩、跟党走”,党的民族政策,让各族群众更加团结、和谐;而党的扶贫政策,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快步迈向小康社会。

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当地的傈僳族人民吹起芦笙、弹着三弦、跳动着欢快的舞步。吹出了新时代的一首首赞歌,弹出了一曲曲感党恩的乐章,舞出了一步步坚定不移跟党走的自信步伐,对党的热爱和感恩洋溢在每一个傈僳族人民的脸上,跟党走的信念深深地在心中扎下了根。

▲大手牵小手,向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迈进

▲飘扬的国旗、灵动的舞步是对新时代的致敬

▲年纪最小的新时代追梦人

为了让宾川县鸡足山镇大松坪村的傈僳村民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下关沱茶集团公司特捐赠善款一万元以及十数箱茶品,希望大松坪村的傈僳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以文化带动全村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全村都能过上红红火火、茶香四溢的好日子!

2019年傈僳族阔时节在悠扬的曲调声中、欢快的集体打跳舞步里,落下帷幕。

但是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心存天下.关爱永恒”公益系列活动却会一直延续下去,赠人关茶,手留茗香,一次公益捐赠一份爱心,下关一直在行动!

【2019北京世园会】下关沱茶入驻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让茶回归生活

2019年5月28日,这场“长城脚下的世园会”已在北京延庆妫水河畔拉开帷幕近一月。

本届世园会共分为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植物馆及妫汭演艺中心等五大分区,其中茶文化体验馆位于生活体验馆的3#、4#展厅,总面积约1240㎡,分为茗茶互动和茗茶历史文化两部分进行展览展示,以一个优美的现代田园集市让游客们体验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感受中国茶历史和茶文化。

▲生活体验馆大全景

▲直径2019毫米的巨型普洱茶饼

生活体验馆

2019年5月27日,下关沱茶入驻北京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位于3#厅F1展位,以茶待友迎八方客。本次茶文化体验馆互动展示区为弘扬中华茶文化提供了绝佳平台,借助馆内茗茶文化展区更为直观易懂的传递中华茶文化的精髓,馆内茶香弥漫,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爱茶者、游客们驻足参观,络绎不绝。

▲精致而现代的下关沱茶展位

据了解,下关沱茶作为入驻该馆的唯一一家云南普洱茶企业,将与爱茶者互动交流,不仅为宣传云南茶文化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更向世界各茶友伸出友好之手,让大家领悟独特的普洱茶魅力,让茶回归生活。

下关沱茶展位现场专设品饮席,本次展位不仅现场售卖甲字沱、销法沱、宝焰紧茶等经典产品,微关世界系列产品、非遗沱茶等也在世园会以展示身份首次亮相,赢得众多茶客“关爱”。

现场茶艺师为每一位光临展位参观客奉上一盏香茶,希望在有限的相遇时间里收获来自下关沱茶的味道。

无论是浓香顺滑的熟茶,还是香气馥郁高扬的生茶,到世园会里品一品下关沱茶。

永昌祥沱茶

从明代蒸而成团的普茶,到清代的女儿茶、馒头形的普洱茶、月饼形的姑娘茶,最终到民国时期诞生的碗臼形沱茶,形态演化的背后,茶的工艺也在不断演进。

自明代历清代至民国,滇茶向有散茶、紧团茶之分。它们在采制观念、制作工艺和产品特征上,既相互借鉴又各有风格。

从明代至清代,滇茶中的名品散茶,最有声望当属大理感通茶。

入清,崇德四年(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了游历感通寺的见闻:“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颇佳,炒而复曝,不免黝黑。”

从清代至民国,滇茶中的名品散茶,声名鹊起的非宝洪茶莫属。

民国十年(1921年),王槐荣、许实编修《宜良县志》载:“宝洪茶,惊蛰后发白色嫩芽,采取焙而揉之,曝干收贮,味香烈异常,他处产者亦多,然味则逊于宝洪矣。”这种初制工艺相较感通茶,可谓上追下效,皆属晒青毛茶制法。

民国时期,诸如宝洪茶之类散茶、紧团茶中的圆茶与方茶、心脏形紧茶与砖茶、沱茶等在初制工艺上基本相同或相似。承接的都是晒青毛茶的工艺。

差别主要体现在原料的产区、采摘的老嫩、复制技艺导致的成品特征的差异上面。

沱茶的原料主要来自于顺宁、景谷、猛库(新中国成立后“猛库”改为“勐库”)等地,采摘的时节涵盖春茶、二水茶与谷花茶,揉造的技艺特色体现在原料的拼配、发酵与否与独特的形态上。

民国时期,下关沱茶主要由私营商号生产、销售,引领了时代潮流。它们中的佼佼者有永昌祥、茂恒、复春和、成昌等众多茶号。它们是一种竞合的关系,既相互联手合作压低价格收购原料,又在沱茶的加工上展开竞争。

私营茶商号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永昌祥加工沱茶的原料来自于凤山、猛库等地,甚至在凤山买了几十亩茶山,并将茶引种到大理苍山的沧浪峰上。

大理苍山茶园(杨丽芬 摄)

早年永昌祥沱茶是交由汪仲侯、陈德先、陈思贤等人承包加工。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永昌祥罗致陈思贤成为总技师,自行设厂加工沱茶。

永昌祥沱茶的加工自始至终都脱离不了手工业的状态,最主要是由于人力便宜决定的,以至于五十年代初购买了机器,也未曾投入使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开始,下关康藏茶厂采取凤山茶、猛库茶与大山茶作为原料,使用复兴品牌生产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