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陈升学堂|第83期:权威干货!普洱茶国标熟茶审评方法

陈升学堂|第83期:权威干货!普洱茶国标熟茶审评方法

2020-01-0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类型与等级、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该国标目前是普洱茶有关部门开展检测、审评等相关工作的官方理论依据。

上期陈升学堂,我们学习了普洱茶生茶的感官审评方法,本期我们学习普洱茶熟茶的感官审评方法。

一、总则

普洱茶(熟茶)感官审评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1、感官审评

是指按照规定的审评程序,依专业审评人员正常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评定茶叶色、香、味、形等构成茶叶外形和内质,以确定茶叶的等级和品质。

2、普洱茶(熟茶)散茶审评项目分外形(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和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3、普洱茶(熟茶)紧压茶的感官审评项目分外形(形状、匀整、松紧、色泽)、内质(同散茶)。

二、散茶

熟茶散茶

1、审评原则

散茶外形审评,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内质审评侧重香气、滋味两项因子。

2、审评方法

(1)外形审评

在扦取的样品中用分样器或四分法分取试样约150克~200克,置于评茶盘中充分混匀后铺平。

条索:对照标准样,比条索松紧程度。以卷紧、重实、肥壮者为好;粗松、轻飘者为差。评出供试样是否符合同级标准的品质水平。

色泽:对照标准样,比色泽和嫩度。色泽红褐、均匀一致者为好;发黑、花杂不匀者为差。嫩度比含毫量的多少,含毫量多的嫩度好。

匀整(或整碎):对照标准样,比匀齐度,观察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是否适当。

净度:对照标准样,比含梗、片的多少,梗的老嫩程度;有否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等。

(2)内质审评

称取已在评茶盘中混匀的试样茶5克,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次序为: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汤色:以红浓明亮、红亮剔透为好;深红色为正常;汤色深暗、浑浊者为差。

香气:比香气的纯度、持久性及高低。以香气馥郁或浓郁者为好;香纯正为正常,带酸味者为差;异味、杂味者为劣质茶。

叶底:以柔软、肥嫩、红褐、有光泽、匀齐一致为好;色泽花杂、暗淡、碳化,或用手指触摸如泥状为差。

三、紧压茶

熟茶紧压茶(陈升号猪饼熟茶)

1、外形审评

对照企业留存的实物标准样进行审评对比。

(1)形状

布袋包压型:审评形状是否端正,是否起层脱面,边缘是否圆滑、有否脱落;

模压型:审评形态是否端正、棱角(边缘)是否分明、厚薄是否一致。模纹是否清晰,是否起层脱面。

(2)匀整

指表面是否匀整、光滑,洒面是否均匀。

(3)松紧

指压制紧实程度。

(4)色泽

外形色泽红褐(或棕褐)者为好。

2、内质审评

将部分审评样解散混合均匀,称取试样茶5克,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杯满,冲泡5分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高低,滋味的浓淡和回甘,汤色的明亮或混浊,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叶底盘中,审评其叶底色泽、嫩度和整碎。审评以香气、滋味为主,汤色、叶底为辅。

3、审评记录

用茶叶审评记录表,对每只审评茶样的外形、内质各项审评因子进行评价,并用本标准规定的评茶术语具体描述和记录清楚。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七子饼的传说

  传说是无法考证的,很多旅游景点多数都有着传说,而对于不亚于旅游行业的茶叶行业来说,普洱茶七子饼也有着传说,下面去看一下普洱茶七子饼的传说。

  相传,在一个无法考证的年代,今普洱县凤阳乡宽洪村困卢山,有一卢姓人家,家境贫寒,种茶为生。家有七子一女,长子哀牢、次子布朗、三子基诺、四子阿瓦、五子爱尼(因父母想要一个女儿,故为五子取名爱尼,意为喜欢女儿的意思)、六子拉祜(第六个仍然是儿子,则取名拉祜,拉一个姑娘来的意思)、七子无量(老人觉得儿子太多了,想女儿的愿望恐怕无望了,故将七子取名无量)、第八个生了个女儿(哈哈,太高兴了,终于是个妮子,故取名哈尼)。

  儿女倒是一大窝,可是人口多了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俗话说“儿多父母苦”,夫妇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穷人命贱,虽没吃没穿,但儿子们个个身体壮实,小女哈尼也长得如花似玉。看着孩子们个个乖巧,夫妇俩十分高兴,但毕竟家境贫困,山林田地甚少,收入甚微,养家糊口都十分困难,眼看七子一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怎么办呢?父母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一日,卢老汉将七子聚于家中茅堂,商议如何维持生计及儿女婚娶之策,共商议了七天都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长子哀牢说:“我们去捕鱼”,但河流被有钱人家所霸占;次子布朗说:“去狩猎”,但其父一心向善不愿杀生。三子四子说去帮工、放牧,但都不如老人所愿。因为爱茶如命的卢老汉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七个儿子继承祖业。按老人的话说“茶可解毒、益寿”,为百草之首的灵药。种茶、制茶不但可以满足自己的品饮之好,更可有益百姓,造福苍生,是人生一大善事,因此仍然希望儿子们个个种茶制茶,以茶业为生。

  但家庭贫困,无力购买土地山林,无法实现老人的这一愿望。卢老汉气得口吐鲜血,卧床不起,身体日渐虚弱,共在病床上躺了七七四十九天,其间水米不进,昏迷不醒,气若游丝,但就是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七个儿子四处寻医问药都无济于事。第四十九天,七子无量到离家很远的原始丛林中给父亲采药,无意中发现了一棵很大的茶树,心想父亲一生爱茶,何不采点回去在老人弥留之际了却他的一点心愿呢?于是无量采了些大茶树上的鲜叶,回家后煎出茶汁,掰开父亲的嘴灌了几滴。半个时辰后,卢老汉居然一声叹息,悠悠转醒……

  醒来后,七子无量将事情原委讲给父亲听了,卢老汉顿时精神陡增,遂叫七子又煎了两碗野茶喝下去。每二天居然容光焕发,下床干活了。

  受到七子无量采野茶的启发,卢老汉心想,我们现在家境贫困,又无力购置山林田地,深山老林有那么好的野茶何不叫儿子们分头去采摘回来,既能卖得好价钱,又解决了无钱购置山林土地之急呢!于是每天叫七个儿子都分头到深山采茶。

  从此,七兄弟每天背竹篓,带上绳索,翻山越岭到森林峡谷中采摘野生茶叶——

  他们顺着澜沧江流域越走越远。日久天长,兄弟七人各自有了自己的采茶线路和地域,并就地和当地姑娘结婚、安家、生子(历史上至今都有男到女家,俗语称“上门”的习俗),各据一方,并将野茶苗、茶种带回家种植,种茶为生。(可以考证的四千多年前布朗人的历史文献《奔闷》一书中的《得贵腊普》,记述了布朗人的迁徙史和普洱茶的开发过程)随着日月推移,七兄弟在各自的地域生息繁衍,子孙后代都种茶,并带动当地山民种茶,这便形成了长子哀牢山,次子布朗山,三子基诺山,四子阿佤山,五子爱尼山,六子拉祜山,七子无量山的产茶区域。后来的名字成为了少数民族的名字和山的名称。(后来的六大茶山即是在七兄弟的领域之内的典型)卢老汉夫妇及女儿哈尼留守困卢山,仍以种茶为业,老人将爱女哈尼采制的茶称为“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清《普洱茶话》阮福著】,《红楼梦》中的普洱女儿茶,即名出于此。在今天的普洱县凤阳乡,困卢山的栽培型古茶树群仍保存完好,据专家考证仍有栽培价值。可见普洱是普洱茶的发源地之一。

  由于七兄弟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只有每年父母生日才回到普洱(历史上传为美谈的“七子拜寿”)。他们深知父母爱茶如命,都将自己采制的较好的茶用棉布小袋装好带回普洱。由于路途遥远,只有骑马,茶叶在路途中日晒夜露、受潮,东西又多,相互挤压,到了普洱打开后都挤压成饼了,但味道比刚制时候更好。由于七个儿子送的茶一个比一个的好,老人十分高兴,倍加珍惜,将每个儿子送的茶拿出一个用竹壳包扎在一起(据说竹壳无异味,透气有利茶叶陈放)存放家中,待来年或多年后,家中来了好友、上宾,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后赞不绝口,问及茶之来源和名称,老人自豪地指着竹壳对客人说:“这是我的七个儿子”。

  日久天长,“七子拜寿”和“七子饼茶”在当地传为佳话。普洱七子饼茶在当地名声越来越响,许多茶人,茶商纷纷慕名而来,指名要卢家“七子饼茶”,更有许多茶坊、奸商纷纷仿效。普洱七子饼茶美名远扬,流传至今。

  起初的七子饼茶,大小重量各有差异。孝顺的七个儿子在了解父亲的这一喜好后,为了让父亲便于收藏,七个儿子共同商议,将茶饼统一制成大小一样的圆形,背后一个小圆窝,重量七两五(375克,现在的七子饼茶大多为357克实际是历史变迁对数据的混淆,没有依据的)。“圆形”代表天上的圆月,象征合家团圆,背后中心的小圆窝,象征七兄弟共同的家,象征父母,重量为“七两五”,“七”为七兄弟,“五”即“吾”,即为“七子中的我”的意思,极具含义。(普洱七子饼茶的外形,大小,重量一直沿袭至今,一直成为渴望团圆,尊崇孝道的古今茶人推崇“普洱七子饼茶”的原因。有诗为证:“山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其中“龙团”、“小团月”即为普洱七子饼茶。

  由于七个儿子所在茶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结构、土质气候各不相同,茶树周边的植被气味影响,“普洱七子饼茶”的茶味各具特色,香气各有不同,有“樟香、梅香(梅子香)、栗香、枣香、橙香、荷香、兰香”等。有诗为证:“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浩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宋朝名仕王禹对“普洱七子饼茶”和“七子拜寿”的美誉

  父母年岁已高,七个儿子经过商议,将父母住地由困卢山移居至普洱的西门山。西门山山青水秀,终年云雾缭绕,是修养生息的极佳的地方。卢老汉到了西门山后,仍喜种茶。由于西门山地理、气候环境和卢老汉高超的种制技艺,西门山茶被列为历代供奉京师之首茶。历代皇帝视之为异珍,称之为“诸茶之首,众茶之冠”(普洱西山碑考为证)。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七个儿子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亦较频繁。他们时常将自己手制的上好普洱茶带回普洱,与家人分享,并与慕名而来的茶商、茶人交易。年复一年,子孙拜祖,商贸往来,一代传一代,普洱自然引来了天下客商,逐步形成了原产地和云南最大的普洱交易集散地。(这便是普洱之所以成为茶叶集散地的重要人文依据),茶马古道应运而生,各地茶商纷纷在普洱开设茶庄、茶号,普洱茶的加工制作逐步完善,普洱府极度繁荣,名扬天下。“普洱七子饼茶”亦因其品质上乘,有寓意(象征团圆和崇尚孝道的美德)以及便于携带和收藏在普洱茶中独树一帜,久盛不衰,更是当今茶人品饮普洱茶之首选。

 

现代普洱茶加工制作普洱制作工艺解读

普洱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加工方法,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厂家都会有不同的加工方法,但其基本流程还是相对稳定的。传统制法因为没有经过高温的杀青,酶的活性没有完全消失,经蒸压工序或储存过程,仍可以继续进行发酵及氧化作用,口感香气浓烈且可长存久放。不像一般经过高温的炒青与干燥的绿茶,虽然香甜可口,但如果没有适当保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产生质变。

现代普洱茶加工制作普洱制作工艺解读

普洱茶在文革时期有了重大改变。出现了普洱熟茶,为了与之区别,普洱生茶则称为“晒青茶”或“滇青”。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的形成,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吸取广东省与香港茶商湿仓陈化的观念,加之原先内地炒青后未干燥直接装竹篓的微湿后发酵做法不断改进,利用微生物促进茶叶人工发酵工序。普洱熟茶与滇青最大的差别在于渥堆,渥堆工序也是左右着品质优劣的关键。渥堆作用是利用温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藉微生物使儿茶素与多醣类氧化降解,除了让茶汤有特殊香气与口感醇化外,许多抗氧化活性成分更有益人体健康。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普洱茶品质会有绝对性的优劣影响。

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渥堆转熟的,就成为“熟茶”。“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但是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愈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征。熟茶的工艺发明开始于1973年的勐海茶厂,可以说1973年以前生产的普洱茶均是生茶,1973年后才有熟茶的产生。

普洱茶的原产地窖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普洱茶的原产地窖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利的优势,是原产地窖藏的第一标准。

地利的优势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历史悠久且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且这个自然资源必须具备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稳定性极强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这个自然资源中,茶树资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严苛的要求是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缺一不可;三是种植茶树与制作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极易诱发特殊微生物的积聚,因为微生物有演化功能,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使这些特殊微生物菌群成为普洱茶发酵过程的专属微生物。其实,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啤酒专属的微生物有啤酒酵母菌,面包专属的微生物有面包酵母菌等等,同样,普洱茶在长期的生物发酵过程中也自然形成专属微生物。

专属微生物的形成与繁殖离不开地利优势。就云南茶叶产地而言,按照上述严苛标准衡量,能够达到原产地窖藏条件的并不是很多,大家可以参照云南景迈山的地利优势去考察衡量

2、原产地窖藏是对普洱茶庄园一个功能补充,使之成为一套完善的体系。是否具有庄园模式是第二个标准

仅有一个地利优势还不够,还需要茶山茶园、茶厂、茶窖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各自独立,又“相近或相邻”,目的是确保三个部分的无缝衔接。这种模式其实是与欧洲一些著名酒庄的庄园模式相同或类似,是未来普洱茶产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云南普洱茶庄园属于庄园模式之一,2008年,云南柏联集团收购已有40年历史的国营惠民茶厂,在景迈山建成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洱茶庄园,正式开启了云南营洱茶产业的园模式,搭建起符合现代文明的普洱茶产业升级版新体系

普洱茶的原产地窖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窖”的科学功能布局是原产地客藏的第三个标准

原产地害藏不是原产地“存茶”,或者一个仓储的概念。首先存在功能区域的科学布局,体现“窖”的专业属性。以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的专业茶窖为例,采用四进式功能布局:一进为服务区(含接待、品茶交流、样品陈列等):二进为辅助发酵区,也称过渡区(含一次更衣区域,专业发酵用水处理区域、茶叶过渡区域等)。其中,茶叶十过渡区域面积较大,四周墙壁由窨泥覆盖,属于密闭空间。这个区域的主要功能是窖泥内寄宿的微生物在接触茶叶后产生多次“聚量反应”,将特殊微生物侵入普洱茶“肌体”,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一道关口。需要提示的是“聚量反应”除了场地面积有一定要求外,还有足够量的茶叶与过渡区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要求,少量的茶和微生物空气含量浓度不足是很难形成“聚量反应”的;三进为核心发酵区,由一个个密闭的发酵室组成。每个发酵室的温度与湿度采用智能设备控制,使已经寄宿进普洱茶的微生物开始加速工作,其主导的工作就是产“酶”—一普洱茶发酵的“催化剂”。这个区域具有较强的生物科技专业性,不是“港仓”高温高湿的翻版;四进为“酶促发酵”区,是普洱茶后发酵最后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获得最佳品质的关键环节。后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衍生物质,也称小分子化合物,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是后发酵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因为涉及柏联茶窖的知识产权,这里不便更多提示)。

4、多种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的引|入是原产地窖藏的第四个标准。

产地窖藏不是原产地传统仓储的简单升级,更多偏重现代生物技术的借鉴与使用。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多种普洱茶后发酵的专有技术,使原产地窖藏成为普洱茶后发酵的最佳方法。如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在茶窖的设计与实践中,创造了多个符合景迈山普洱茶后发酵的专有技术。如发酵用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窖泥的制备与应用方法、送氧与排酸的技术方法、微生物参与发酵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方法、酶促发酵阶段的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方法、发酵过程中应检测的项目与理化指标的设定、微生物杂菌(非有益菌)识别与灭除方法,等等。当然,这方面的专业技术还有很多,是普洱茶后发酵的从传统经验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的重要标准。(来源;普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