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贡茶价值详情

大红袍贡茶价值详情

2020-03-0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关于大红袍贡茶价值,各人有相识几多呢?下面小编为各人讲解一下吧。

1、大红袍正品武夷岩茶礼盒罐

价值:148元

讲解:此款大红袍正品武夷岩茶礼盒罐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采摘于秋季,配以武夷岩茶,蜻蜓头乌龙茶干茶外形,浓香型口胃,口感醇和回甘,罐装包装,保质期为1080天,净含量为100g。

2、云夷天下喜贡茶大红袍

价值:395元

讲解:此款云夷天下喜贡茶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采摘于春季,中国十大名茶,配以武夷岩茶,蜻蜓头乌龙茶干茶外形,浓香型口胃,口感醇厚甘爽,礼盒包装,保质期为1095天,净含量为200g。

3、正品武夷山贡茶大红袍炭焙岩茶

价值:99元

讲解:此款正品武夷山贡茶大红袍炭焙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采摘于春季,配以武夷山大红袍,扭曲乌龙茶干茶外形,醇香型口胃,口感尚鲜醇爽,礼盒包装,保质期为1099天,净含量为125g。

4、幔亭牌贡茶大红袍

价值:170元

讲解:此款幔亭牌贡茶大红袍产于福建省南平市,采摘于春季,配以武夷岩茶,炭烧口胃,口感醇和回甘,礼盒包装,保质期为1080天,净含量为160g。

5、幔亭MT103贡茶大红袍

价值:150元

讲解:此款幔亭MT103贡茶大红袍产于福建省南平市,采摘于春季,茶叶知识,配以武夷岩茶,醇香型口胃,口感醇厚甘爽,罐装包装,保质期为1080天,净含量为100g。

以上就是小编为各人讲解的大红袍贡茶价值详情。

有用+10
分享

大红袍如何品鉴大红袍的制作工艺介绍

大红袍是我国历史名茶,是乌龙茶的极品。大红袍口味独特,味道醇厚,那么大红袍如何品鉴呢?由于大红袍的品质极佳,说明大红袍的制作工艺也是相当精湛的,那么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是什么呢?

大红袍如何品鉴大红袍的制作工艺介绍

大红袍如何品鉴

看外形:大红袍的干茶外形看起来整齐匀称,茶叶的条索壮实紧结,稍微有些弯曲状。茶叶的看起来油润有光泽,陈茶看起来颜色则显得灰褐。

闻香气:大红袍的茶香浓郁,闻起来香气清爽扑鼻,闻之茶香幽幽。对于焙火充足的大红袍,其香气闻起来含有花果的香味。焙火叫轻的则闻起来有些许蜜桃香气。

品滋味:大红袍的茶汤入口甘爽鲜醇,入口十分的柔顺。冲泡多次后,味道品饮起来仍然余香浓郁,茶叶尚存。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之采摘

对于大红袍茶叶的采摘标准来说,与红茶和绿茶的标准是有所不同的。大红袍采摘的鲜叶是较成熟的新梢芽叶,要求鲜叶的大小均匀,茶叶叶片完整,茶叶新鲜。对于采摘下来的茶叶不能太嫩也不嫩太老,要刚刚好才行,这样才能使制作出来的大红袍茶叶品质更加的好。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之初制

大红袍在制作工艺上,吸收了绿茶和红茶的制作工艺,使得其在制作时是要求最高,制作步骤最多的。初制的过程就包括了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经过这些步骤制成的也只是大红袍茶叶的毛茶茶品,为了让大红袍的品质更好,还要经过下面精制这个步骤。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之精制

大红袍的精制这个步骤相对也比较的多,包括了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这几个步骤。以上就是对大红袍如何品鉴和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的介绍

武夷岩茶之王大红袍的介绍

【一道茶网 茶学院】武夷岩茶之王,深得“岩骨花香”之韵的大红袍,早已从神话传说中走出,成为行销全国各地的品牌。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20多年的大力发展,无性繁殖的大红袍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印象·大红袍》自2010年在武夷山正式上演以来,以其独特的视角,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了不同的武夷 “山水茶”文化。

武夷岩茶之王大红袍的介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满足世人对大红袍既能观其形,又能品其味的愿望,武夷山市茶叶科研人员经过刻苦科研攻关,终于取得了大红袍无性繁殖的成功。后经福建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树的优良特征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大面积推广。经过20多年的大力发展,无性繁殖的大红袍已达4万多亩。近几年来,在全国性、国际性的大型茶事活动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世之宠儿。

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的十分醒目。1980年建九龙窠名枞圃的同时,在大红袍原处连接石砌填土梯层,补植母株大红袍2丛,使得大红袍现有母株共6丛。据了解,这些母树已被作为文物保护起来,不再产茶。

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领衔打造的《印象·大红袍》于2010年在武夷山正式上演,该演出以其独特的视角,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了不同的武夷“山水茶”文化。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是乌龙茶中的极品。虽已美名远扬,但大红袍的名称由来及发展史想必很多人还没有深究过。

大红袍焙火程度,足火!

六大茶类,各大的茶种的焙火技术,确实没有哪种茶的焙火技术能超过武夷岩茶。我们经常说,大红袍喝起来有一股烤焦了的味儿,糊味儿,其实这就是焙火香。那大红袍焙火程度如何呢?

大红袍的复焙(俗称足火)

经拣剔的茶叶,放人焙笼内,每笼约4斤左右,将其平铺于焙笼中,将焙笼罩于焙窟之上。烘焙所需的火温通常以手背感到有烫热感为宜。焙至二十多分钟,进行翻焙;其后焙至约四十分钟,再翻茶次;三次翻后,再焙约半个小时,用手捻之,茶即成末,说明茶已经足火,即行起焙。这只是一般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凭焙茶师的经验灵活掌握。每次翻茶时,需对焙窟的火堆进行一次“刮灰”或“开火”,即用木制小焙刀,将火堆上的木灰刮匀、刮薄,或用焙刀插入窟沿,轻轻撬动,使火力保持前后均衡。

复焙时之火力,比初焙时为低。对火温的控制,传统的方法是用手背靠在焙笼外侧,有一定的热手感为适度,或用眼睛距焙笼内的茶叶5—6寸,利用对火温的观察来感觉温度。焙火高,茶可久藏,香色均不易劣变。昔年茶叶销路无阻,故焙茶火力较低;而在20世纪40年代茶叶销售困难时,闽南潮汕一带的茶商,均要求高温复焙,以便于储藏。对于优良品种及名枞,在炖火时,还须在筛上放一尺二寸见方的毛边纸(特制为包茶用,俗称“种纸”)四张,内各置拣剔完毕之茶叶五六两,一个焙筛合计约放一斤四两。茶叶均摊于纸面,纸对角分开。

衬纸之作用,在使火力不致过于剧烈,茶叶不致熏黑,香味赖以保存。至于水仙及普通奇种、名种茶量较多者,复焙时并不衬纸。每焙放茶约一斤半,平铺于焙筛上,厚约寸许,直接烘焙之。一日每一焙窟,可烘焙十次之多。

茶叶在炖火后,即“起焙”用毛边纸进行团包。如有衬纸之单枞等茶种,即连衬纸取于簸箕内,依茶类之不同分别包装。普通种即倾人簸箕内,取“种纸”包之。

大红袍的补火

补火俗称“坑火”,即将“团茶”叠放焙笼中,仍放于焙窟上烘之,使衬纸内所含水分完全蒸发。此时焙笼之面朝上,每一焙笼放人“团茶”三层,每层14包,一笼计42包,然后于笼顶加盖,避免香味散失。时间比复焙为短,约为一小时。

经过此一系列程序后,岩茶之初制已基本完成。制成之“毛茶”,人夜由焙茶师、包头会同厂方监理人(起秤先生),将当日全数制茶称重,挑运至山下的茶庄进一步精制。总的来说,大红袍茶叶焙火的原则是:宜缓不宜急,宜轻不宜重。要文火慢炖,多次复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