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极品,武夷岩茶知识大全

乌龙茶中的极品,武夷岩茶知识大全

2020-03-1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岩骨花香、厚重温顺,岩韵风华,汤色金黄,这就是岩茶。

没有亮丽的外表,没有窈窕的身姿,但它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高贵奢华。都说好茶生烂石,正是这日久天长的风化岩石,成就了铮铮铁骨的武夷岩石韵。

九曲溪的山泉,自然之水与茶水的交融绘制出了特别的茶香。三三秀水,大红袍红遍天下;六六奇峰,白鸡冠名冠武夷;绿绿碧波,水金龟驰名东南;悠悠岩骨,铁罗汉茗香四海。香不过肉桂,柔不过水仙,丹山碧水舞弄百种茗丛,岩骨花香,为您分享揭晓岩茶谜题。

一、茶香有哪些?

大红袍为复合香型或清幽或高锐,肉桂香似幽兰或桂皮香或果香,铁罗汉似药香,水仙香似兰花或玉兰花,白鸡冠似玉米香或豆香,奇丹似甜椒香,黄观音似薯香或栀子花香,奇兰似杏仁香,梅占似玉兰香,金观音清花香,半天腰幽香清长,瑞香为浓郁花香,丹桂似乳香,黄玫瑰似甜薯香,金牡丹似桂花香。

二、什么是正岩茶?

范围大约在72平方公里左右。这里的土层厚,富钾、锰,土壤酸度适中,土壤多为砾质土壤,岩岩相间,峭壁环绕,漫射光照射,山泉水滋润,丰富植被滋养,可谓是满足了茶树生长一切条件。

三、如何鉴别?

香气鉴别:自然的花香,花果香、蜜香等,香气更馥郁、更幽长。

滋味鉴别:滋味更醇厚,更具“骨鲠”,滋味厚重饱满、并且带醇度,回甘明显,且非常耐泡。

山场韵:茶叶饮后,有清凉感,口感甘洌,气息清幽,有明显的岩骨花香。

四、如何冲泡?

新茶客对茶叶的“苦涩”敏感,冲泡茶叶时可“快出水”,老茶客偏好浓厚的滋味口感,冲泡茶叶时就可稍微“多坐杯”,干茶偏碎的茶叶,则应减少浸泡时间,沸水冲泡茶香更足哦。

五、关于陈茶

只要保存得当,陈化的茶味道更足,陈茶的水浸出物,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茶汤色更加深橙或带琥珀色,清澈明亮;香气更加细腻深沉,呈现出木质香、梅子香等的陈香气息;滋味更加润滑、醇厚、甘甜、爽口,令人舒适愉快。

六、岩茶如何存放?

茶叶在常温、干燥、通风、阴凉、避光、无异味的环境条件下,可长期存放,并将容器排放在货架上,底部又不要接触地面,四周不靠墙,利于通风透气,可以用锡罐、铁箱、铁桶,这类容器密封性、防潮性能佳,茶叶不易断碎,减少损耗。

七、正宗武夷岩茶

第一:产自武夷山,具体范围就是景区里;

第二:一定要用乌龙茶的传统工艺;

第三:具备“岩骨花香”、“岩韵”的特征,品质达到一定的等级.

八、制作方法

筛分、风选、拣剔、炖火等工序,其中以炖火工序最为关键,技术性也最强。

九、受潮后怎么办?

放入电饭煲中,用保温的方式,进行一二个小时的低温烘焙,茶香再现的时候就可以取出晾凉后保存。

已经发霉的茶就直接扔掉吧。

十、为何有饱足感?

第,一能量物质的短暂补给,茶叶中的单糖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二,过多的摄入水分,有胀满感

十一、36峰岩茶

这里有个图表

十二、72洞岩茶

请看图表

十三、99岩岩茶

具体看图表

武夷山区,山高岩陡,山里山外,山上山下,山谷间,山脊上,到处都长着茶树。在我眼里,武夷山除了青山,除了绿水,就是茶树了。一片绿叶,含在嘴里,略有些苦味,却掩不住那股清香沁喉,一片树叶泡在杯中,水的尽头就是岩骨花香。

有用+10
分享

精简的八大武夷岩茶制作程序

武夷岩茶品种可是多种多样,其制作程序工艺也是各有特点。然而因为都是隶属乌龙茶的半发酵茶,所以其制作工艺也是有其规律的,现在就为各位茶友介绍精简的八大武夷岩茶制作程序。

精简的八大武夷岩茶制作程序

1、采青

最好雨天不采,有露不采,烈日不采。一天中最佳采摘时间在上午9-11时,下午14-17时次之,其他时间更次之。采摘后的运送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原有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保持品质的现象发生。

2、萎凋

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它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消失,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在日光下萎凋,将茶青匀摊在特制"水筛"放在倾斜的以竹竿组成的晒青架上。根据日光(斜射)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和各品种对萎凋的不同要求而掌握。

3、做青

做青的诀窍就是“看青做青”因为青是做出来的,一泡茶的好坏,往往是靠人工控制的结果。意思是把鲜叶的青做掉,使茶叶呈现刚刚好的状态。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

4、炒青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已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炒青时,炒灶火力要极大,锅温逐渐增高至230℃~260℃以上。每锅约0.75公斤左右投入锅中翻炒。

5、揉捻

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的揉茶中,将炒青叶压于揉捻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然后再将两人所揉之叶并入锅中复炒,复炒温度比初炒低(200℃~240℃),时间也比初炒短,约半分钟,仅翻转数下,取出再揉,揉茶时间比初揉略短。

6、烘焙

烘焙又分为初焙和复焙。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烘焙。复焙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因此,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7、晾索

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约5~6小时。

8、拣剔

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补火后,将茶装入茶箱内,放在干燥的室内,待制茶结束,挑运下山,交茶庄处理(精制)。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
  
  岩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主要工序为采青——萎凋——做青——揉捻——烘焙——拣剔等。
  采摘:开采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开采,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在立秋后。采摘嫩度对岩茶质量影响颇大。采摘过嫩,无法满足焙制技术的要求,成茶香气偏低,味较苦涩;采摘太老则味淡香粗,成茶正品率低。采摘优质品种、名丛如肉桂等,有特殊要求:雨天不采,有露水不采,烈日不采。一天中最佳采摘时间在9~14时之中。采摘后的运送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原有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保持品质的现象发生。
  萎凋: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它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丧失,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在日光下萎凋,用特制“水筛”干放在倾斜的以小竿组成的晒青架上,并用开筛的手法,根据日光(斜射)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和各品种对萎凋的不同要求掌握。在萎凋过程中并筛结合翻拌。操作要轻,以不损伤梗叶为宜,翻后适当缩小摊叶面积,防止水分过多散发。萎凋原则是“宁轻勿过”,才能有利于恢复一部分弹性,俗称“还阳”。除日光外还可采用加温萎凋等方法。
  做青:岩茶制作过程中的特有精巧工序,是形成其“三红七绿”即绿叶红镶边的独特风格和色、香、味的重要环节。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从“散水”、“退青”到“青水”、恢复弹性,时而摇动,时而静放,动静结合,反复相互交替的过程,既需摇动发热促进变化,又要静放散热抑制变化。做青的方法是以品种、萎凋程度和当时温湿度变化以及后续工序的要求而采取适当措施,俗称“看青做青”,没有完全相同刻板式的做法,青变即变,气候变即变,需要变则变,以此来塑造岩茶的特有风格和质量要求。
  炒青与揉捻:岩茶炒青主要是把前阶段萎凋做青过程已形成的品质相对地固定起来。并起纯化香气的作用。高温下完成团炒、吊炒、翻炒三样主要动作,才能达到品质要求。起锅后趁热迅速于特制的十字状阶梯形的揉捻上揉捻,然后复炒。复炒时间极为短促,是补炒青不足。再加热,促进香韵和味韵的形成,复炒后趁热适当复揉,茶索更为美观。
  烘焙:复揉叶经解散后,于焙笼中摊放在特制的有孔平面焙筛上,明火高温水焙,各焙窑温度从高逐渐到低,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完成水焙工序。下焙后过筛,置于筛中薄摊后,放在晾青架上晾索,在透晾并茶转色后,付初拣。剔除梗、片,再经巡茶者拣出成形不够好的茶条。拣完加焙炖火,在炖火后团包。团包后,还要最后复火,俗称坑火,以去纸中水分。这样对提高耐泡程度、醇和度、熟化香气及增进汤色能起很明显的作用。炖火结束后,趁热装箱,对岩茶内含物质能起热处理的催化作用,以达到香气、滋味的提高。炖火过程的细致处理,为岩茶所独有,而为任何其它茶所不及。

武夷岩茶的栽培与加工制作特点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武夷岩茶的栽培与加工制作特点吧!

武夷岩茶的栽培特点

武夷岩茶的栽培有许多特点。首先是茶园建设与众不同。茶园是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对茶叶品质相当重要。武夷茶区属于丹霞地貌,在景区的正岩茶园大都是利用深谷、幽涧、岩隙、石凹和部分缓坡,倚山傍岩,垒石筑台,然后挑客土填充修建起来的,有岩凹式茶园,有大型盆景式茶园,有阶梯式水平茶园。这些茶园构成了武夷山景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即使是现代开垦的水平梯田式茶园,也是本着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实行山水园路综合治理的科学方式建成的。这些茶园的培肥原则是“以山养山”,通常采取“挖山”和“填山”相结合的办法来实现。把茶园深层的土翻上来,称之“挖山”,一般是在立夏后进行。通过深耕,使茶园底层的风化岩形成的土受到直接日晒雨淋,加速风化,为茶树提供更多的矿物质元素。“填山”是把枯枝落叶、杂草和客土填入挖开的沟垄中,以加厚茶园土层,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并增加腐殖质肥料。

在茶树生长过程中,武夷山茶农对病虫草害的防治以及合理施肥十分讲究,一般都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制订完善的农事活动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近年来,武夷山茶农在实践中还创造出了表土回沟,隔行深翻改土,梯壁内侧横沟蓄水,环山缓坡路面种草,茶园地头设立积肥坑,合理配方施肥等行之有效的栽培方法。这样做不仅确保了武夷岩茶的感官品质优异,而且还顺利通过了国际上最严格的卫生检测,达到有机茶的出口标准。

由于武夷山茶人十分重视“第一车间”的建设和茶树良种选育推广工作,为武夷岩茶的品质尊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步领先,步步主动”,所以在激烈的茶市场竞争中常盛不衰。

武夷岩茶的工艺特点

“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以上这五句简单的歌谣,概括的却是一套及其复杂的工艺流程。

萎凋(两晒两晾):采取先日光萎凋后阴处摊晾,控制萎凋失水程度,控制水分,使之恰到好处。这对提高岩茶品质十分重要,萎凋必须根据日光程度、鲜叶老嫩及不同品种,灵活把握。

做青:是形成岩茶醇厚滋味、茶果香和“绿叶红镶边”的过程。做青史岩茶制作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技术工序,关系到茶叶品质的优劣,因此要有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武夷岩茶特有的做青工艺,是通过摇青与晾青的交替进行,厚摊静放,动静结合,利用“走水”使青叶“退青”又“返青”(返阳)。在“走水”的过程中,青叶梗脉中的内含物向叶面分布,从而使叶面的儿茶素、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同时也促进青叶内质的变化。因此在做青的过程中,要及时观察青叶状况和温、湿度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整个做青过程即是一个使鲜叶由弹性到柔软,从软青到硬青的技术过程。

双炒双揉:是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特有的方法。复炒复揉可以改进第一次炒揉不匀、半红半青的花青状态,使外形条索紧结美观、形成武夷岩茶独特的“蜻蜓头”、“蛙皮头”、“三节色”。双揉双炒复炒的时间虽短,但对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香气、滋味能产生有利的影响。初揉之后,在复炒中液汁外溢,与高温炒锅直接发生接触,使岩茶的内含物产生急剧变化,特别是糖的“焦糖化”过程及水化果胶的增加,使岩茶产生一种特别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通过独特的双炒双揉工艺得以充分体现。

炖火:即低温久烘,使提高岩茶香气、滋味重要而独特技术措施。通过低温久烘,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炖火的过程,需7小时左右,每个时段的动态温度、火候的掌握,全凭焙茶师傅的手感和温度对感觉的冲击力来判定。在烘制中,观察茶的变化极为重要,岩茶在“吃足火”情况下,会在表面呈现特有的宝色,这是优质岩茶特征的体现。焙火的高超技术,为武夷岩茶所独有。

如此繁复的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陈椽就曾说过:“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称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