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介绍

大红袍介绍

2020-03-2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字面诠释是大红色的衣袍。一般用作红色植物的比喻和代称,最著名的是茶叶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武夷岩茶

大红袍还有着一个奇妙的历史: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大红袍色泽高贵,色调丰富,有的三节色、蛤蟆背和三红七青等色。

“三节色”:专指干茶特点。具体的是干茶的头部呈乌褐色,尾部呈浅红色等三种色彩。可以说“三节色”是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征。

“蛤蟆背”:是体现茶叶传统焙火火攻的特征之一。一般有蛤蟆背的岩茶,是传统型的岩茶,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焙火后,局部受热膨胀,在茶叶表面鼓起了小泡点。干茶较难发现,一般炒年糕叶底上比较容易观察到。

“三红七青”是指茶的发酵度。在观察岩茶的叶底时,可以发现叶片周边是红色的,中间是青色的,三分红边七分青叶,亦称“绿叶红镶边”。

有用+10
分享

喧闹过后的冷静观察:为你深度客观解读央视天价武夷岩茶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正在进行。这次,他们把视线聚焦在了“天价武夷岩茶”上。

2018年7月13日,央视财经频道上播出了一则名为《天价武夷岩茶调查》的新闻视频,报道了武夷岩茶天价行为及市场上价高质低的假茶现象。其中,针对近期岩茶中的热门品类“牛肉”——牛栏坑肉桂,进行了重点探讨和暗访调查。

 

一时间,激起千层浪。整个武夷岩茶圈陷入尴尬境地,有感委屈。

那么,关于“天价武夷岩茶”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意味不明?

实际上,茶语网通过认真观看该段新闻视频,以茶行业专业的视点出发,从中发现了一些还值得商榷的部分。

为此,我们圈出了其中明显的,几个可能给观众带来专业认知模糊的争论点,以期为大众做出一个清晰的解读。

争论点一:市场流通的天价茶

贵比黄金、房产

“这种被简称为‘牛肉’的牛栏坑肉桂,在市场上究竟有多火呢?一张顶级武夷岩茶价目表,最近刷爆了茶友微信朋友圈。在这张武夷岩茶采购目录中,每一款茶叶都堪称天价。其中:九龙窠母树大红袍每斤520万元,远香每斤48万元……花520万元买一斤九龙窠母树大红袍,可以在武夷山市区买10套八九十平米的大房子。这些茶叶半数以上比黄金还贵,很多都冠以大师茶的名号,茶叶这么贵能卖出去吗?”来自原报道的原音摘录。

 

报道中,以这张在前段时间被朋友圈流传甚广的图片为例,其出处及准确性还值得商榷。

实际上,图片里价位首当其冲的九龙窠母树大红袍,从2006年开始便不允许采摘。所以,这也就意味着:2006年是母树大红袍的最后一次采制。

且最终制成的母树大红袍也于次年(2007年)正式送予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而其在市场上能够购买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

另一边,2006年之前采制的母树大红袍,也仅有部分通过拍卖流程进入市场。而每斤520万元的价格,是最后一次也是最高的一次拍卖纪录——2005年第七届武夷山红袍节上拍卖出的20克20.8万元人民币。而这张所谓的“天价武夷岩茶”采购清单上的520万元价格就来自这次拍卖。

而这张图片上用2005年拍卖的拍卖价,当作如今的岩茶市场价,实有不甚准确的地方。

在不久之前,我们就对《价值520万/斤的母树大红袍12年后开采?我们找到了真相和喝过它的人》(点击文章标题可查看)进行过详尽的解析。在这里,便不再赘述。

九龙窠母树大红袍

值得一提的是,采购清单上所出现的天价茶,大多是品质优秀、数量稀少,且几乎不流通于市场的传说级岩茶,不具备普通商品属性。而且,清单上呈现的绝大部分茶品,也不是牛栏坑肉桂。

那么,真正牛栏坑肉桂,到底价值几何?

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以牛栏坑肉桂为例,武夷山牛栏坑这个区域产量是很小的,那个地方的茶青真的很贵。如果每斤青叶价格800—1000元,按照每十斤茶青仅能制作一斤精茶的规则,一斤牛肉毛茶几乎成本价值近万元。

以牛栏坑肉桂为例,武夷山牛栏坑这个区域产量是很小的,那个地方的茶青真的很贵。

这仅仅只是茶农的成本价。

接下来,由于武夷岩茶制茶工艺极为繁复,其工艺所需的人力、技术成本也相对较高,(关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在后面部分会有详细解读,这里暂不作展开),加之,根据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还需要运输成本、包装成本及品牌溢价后,市场上一斤正品牛肉的正常价格达到两三万元,也不足为奇了。

诚然,单从价格来看,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还是过于昂贵。但可以明确肯定的是,牛肉,作为肉桂中的上品,涵盖了武夷岩茶的制作精髓。

加之,种植“牛肉”的茶园在牛栏坑不足2公里范围内仅有70余亩,而且我们目之所及的茶园,不超过牛栏坑全部茶园面积的五分之一。

不仅是牛栏坑,整个正岩山场的茶树,均长在我们看不见的山壁和岩凹里。从产地源头上也注定了其产量稀有珍贵。(点击可查看:《武夷岩茶非遗大师陈孝文,为你揭秘“牛肉”的山场奥义》)

武夷山

故而,一斤正品牛肉售价上万元,特别优秀和珍稀的价格甚至能到十数万元,而那些骨灰级茶友们仍旧趋之若鹜。物以稀为贵,这是老话讲的。

 

争论点二:武夷岩茶的价格

是按照生长位置确定的

“在武夷山市数千家茶叶经销店中,经营大师茶和品牌茶的并不多,更多的是销售自创品牌的正岩茶、半岩茶或者洲茶,它们的售价都是根据茶的生长位置来确定的。”来自原报道的原音摘录。

 实际上,视频中出现的对“正岩、半岩、洲岩”的分布解读,也值得进一步商榷。

“正岩茶产于武夷山中心地带,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征明显;半岩茶产于武夷山边缘地带,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而洲茶泛指武夷山附近区域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了一等。被市场追捧的牛栏坑肉桂,则产自正岩的核心地带牛栏坑。”

实际上,视频中出现的对“正岩、半岩、洲岩”的分布解读,也值得进一步商榷。

根据原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站站长,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陈郁榕老师所著的《细品福建乌龙茶》一书中指出:

正岩:正岩含名岩和正岩,其中名岩指武夷山三坑两涧区域,三坑指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而不是视频中说的倒水坑),两涧指流香涧和悟源涧;除三坑两涧区域外,其余的(武夷山景区内)山峰、山岩称正岩;

半岩:指除了名岩和正岩以外的区域;

洲茶:是公路两边、溪流两岸的平地所产的茶。

洲茶:是公路两边、溪流两岸的平地所产的茶。

写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横向看一下国外的天价葡萄酒:

1992年份啸鹰酒庄赤霞珠红葡萄酒拍卖价为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4万元);

1947年白马酒庄红葡萄酒拍卖价为30.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8万元);

1907年白雪香槟每瓶的拍卖价格为2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9万元)。

……

而更为国人熟知拉菲和罗曼尼康帝,也是葡萄酒中的极致消费品,也可以说价格不菲。为何很少听到有人对它们的价格表示质疑?

实际上,这些国外珍稀葡萄酒之所以能够被拍出天价的原因,无非三点:一是,年份古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二是,源于著名产区,以地理、生态环境及核心产区为依据;三是,制作工艺传统且考究,产量低,供不应求。

而其之所以不被质疑,是因为法国人在管理酒庄上有严格的原材料报备,酒厂不在那个核心区域,没用那个核心区域原料的葡萄,你就不被允许说你生产那个区域的高价酒。

确实,名贵葡萄酒与真正的武夷岩茶一般,极其复杂,又让人迷恋。其价格与品质、传承工艺,文化属性及在品鉴舞台的地位上,都有着巨大的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正品武夷岩茶的高价行为,并非只是单纯依靠其生长位置所决定。它应该是,综合其品质、稀缺度、品饮价值及其社会文化属性下的一个价值的综合体现。

有些明确在山场中有地的茶厂,是有好茶的。而那些跑到别人地里给点钱插块牌子就说自己有茶的,才是不道德的获利者。

这也就意味着,正品武夷岩茶的高价行为,并非只是单纯依靠其生长位置所决定。它应该是,综合其品质、稀缺度、品饮价值及其社会文化属性下的一个价值的综合体现。

这才是恶劣的、违法的天价茶,就是你用另外一个地方劣质的东西来伪装核心产区的这个东西。它是违法的,价格是过分的,因为货不对板,不值那个钱。

消费者重要的权利之一就是知情权,从古至今都会有一些不法商贩,用非核心区域的肉桂原料,冒充核心区域的原料,或冠以牛肉(牛栏坑肉桂)、马肉(半岩马头岩肉桂)的名义,货不对板,大卖高价,这就是欺骗消费者,而且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不负责任的非良性行为。

行业内划分核心原料区域与非核心原料区域的初衷,正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遏制这种非良性行为。

争论点三:大师茶讲故事,

任何一个大师根本无法独自完成岩茶制作

“以最著名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为例,它的手工制作工艺是:采摘—倒青—做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扬簸—拣剔—复焙—归堆—筛分—拼配等。其工序繁复,涉及到十多种技艺,需要至少几十个人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地做茶,任何一个大师根本无法独自完成……所谓大师茶,用的原料和大家差不多,不过是制作过程中,有大师负责监制,甚至纯粹就是签个名,价格就立即翻上几倍,甚至十倍以上。”来自原报道的原音摘录。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

按照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中指出,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大类别工序。

初制工序:茶青—晒青或萎凋—做青—揉捻—烘干(初烘、摊晾、复烘)—毛茶;

精制工序:毛茶—归堆、定级—筛号茶取料—拣剔、风选—筛号茶拼配—干燥—摊晾—匀堆—自检—定量包装—产品茶。

必须肯定的是,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繁复。作为所有茶类中制作工艺最为复杂的茶,也是它能够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的原因之一。

与之相对应的是,以上视频中关于“任何一个大师根本无法独自完成”的论点,同样值得商榷。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来说,如果在理想状态只制做极少量的产品,从采摘到成品一个成熟的岩茶制作人是可以全部完成的。

 

另外,每年的岩茶初制时间非常集中,最黄金的采制期只有三周左右的时间。在现实的制作环节时间紧、制作量集中的前提下,各个环节由有经验的大师傅带领团队,甚至使用机器来完成。

但是,这并不代表,一个人无法独立完成制茶的完整流程。这与争分夺秒制茶,并非有所矛盾。可以肯定的是,它所指向的不是所有人,而是小部分技艺娴熟的制茶师。

争论点四:受访对象样本采集

是否稍显单薄?

“原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站站长评茶师陈郁榕:牛栏坑这个地方,从地理条件来讲,属于幽谷坑涧的地貌类型,土壤风化得很好,而且四周都是岩壁还有树木,自然生态环境很好,具备了产出好品质茶叶的地貌特点。”来自原报道的原音摘录。

原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站站长评茶师陈郁榕

毫不避讳地说,天价茶的存在是事实。

但在整个“天价武夷岩茶调查“中,作为唯有的一位出镜的岩茶专家。虽然,她在语句里表述了牛肉的品质优秀,但并未提及“假牛肉”的相关数据。

与之相对应的是,真正的牛栏坑肉桂,生态好,品质佳。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喜爱岩茶的消费者及专家,皆认可。

例如,视频中被暗访茶商所谈及的“市面上98%的‘牛肉’,都是假的”,并没有相关的官方数据统计佐证。

视频中被暗访茶商

实际上,其实武夷山本地,对于牛栏坑肉桂的价格体系和认知是十分清晰的。反而,市场上所出现的“假牛肉”,几乎是出现在销区市场,而并非产区市场。

而对于真正武夷岩茶的市场价格,大众或更想看到,并了解的应是具有可指导参考性的有效依据。

这样可能没有做到兼听则明的状态,对整个武夷茶行业来说,没有给到充分的辩解机会。

争论点五:大多以次充好,

随便一个茶商就能拼出来高价好茶?

“市场上很多所谓牛栏坑肉桂其实里面暗藏玄机,市面上几乎没有,很多都是马头岩肉桂,甚至于别的山场的茶替代的,大多都是以次充好……茶商阿青表示,茶叶这个东西水很深的,如果想跟你长期合作的话,我肯定跟你说得很清楚,一些所谓的牛栏坑肉桂是拼在一起。”

视频中被暗访茶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拼”非彼“拼”。

视频里茶商阿青提及的“拼茶”,并非指向的是武夷岩茶制茶工艺里的“拼配”工序。

与之相对应的是,做出一款高等级,和品质优秀的岩茶,除了前文所述的天时地利,也更需人和。而,制茶人的功力是否过硬,也是衡量一款岩茶品质及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际上,拼配是岩茶里面的一道重要工艺。好的制茶师,可以通过拼配有效降低茶叶缺点及成本,并提升茶叶的综合质量,稳定茶叶每年的品质。甚者,更为优秀的制茶师,能够通过拼配,制作出更高等级的茶品。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拼配,制茶师须具备较高的技艺水平及能力。这里面有着深厚的门道及学问,并非随便一个人就可以为之。

换句话说,优秀的拼配技艺只掌握在少数岩茶制作工艺高段位的专业人员手上。

另一边,像视频中茶商阿青,用其他区域的低质低价茶叶,通过混合茶叶,模仿一个类似“牛肉”滋味的产品。并且,实际上其质量,还并不见得能够达到这一品类的标准。

视频中被暗访茶商视频中被暗访茶商

当然,阿青并非个例,但这也并不代表整个武夷岩茶的从业者都是“假老练”。

更为准确地说,某些以利字当头,用欺骗的手段蒙骗消费者,扰乱市场的“老假”们,才是整个行业、市场的扰乱者。

实际上,我们并不能以行业内存在鱼目混珠之辈,就因此去批判,甚至否定一款商品所存在的价值,也不能因此去判断整个行业及市场的现状、走向优劣,更不让普通消费大众对市场经济下的高价值商品,产生敌对情绪。

真正优质、且高价值的武夷岩茶,难免被误伤。

真正认真待茶的茶农、茶商及从业者们,也难免被误伤。

但必须要说的是,作为所有真正爱茶者,爱武夷岩茶者都应自重和反思。只有爱惜自己的羽毛,才能让整个产业得以长足的发展,也能为整个行业站台说话。

链接:

2018年7月15日,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夷岩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已采取保质量、严监管措施的基础上,通过茶叶质量评定、制茶大师评定、茶叶市场监管、茶企规范以及武夷岩茶宣传等方面,进一步提出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确保让广大消费者都能喝上质量可靠并且适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岩茶。

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健全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源头赋码、一品一码,从茶叶种植到生产流通的全程可追溯体系,防止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2.严格“特级制茶工艺师”评选评定,对“没有参与茶叶加工就随意签名”的,坚决取缔“特级制茶工艺师”荣誉称号;

3.加强上架茶叶商品明码标价的监督管理,开展市场调查,及时掌握茶叶价格动态,有效加强市场价格引导;

4.加强税收管征,对扰乱税收秩序的茶企开展税收检查、评估、税额核定,坚决打击过度炒作、误导消费、扰乱市场等行为;

5.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实行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禁止享受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并在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传媒平台公布;

6.加大“饮茶健康”理念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开发适合不同群体消费的高、中、低端茶叶产品。

结语:实际上,我们做这篇文章的用意,并非为了纠错,也更非谴责谁。而是,站在一个茶行业传播者的角度,去解读武夷岩茶的价值所在,解读这个市场所存在的行为和真实现状。从而,让更多消费者对武夷岩茶,甚至其他茶类有着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我们必须再次强调的是:不论是武夷岩茶,抑或是其他茶类,并非只有大家眼中看到的“天价”。价高者的背后,是那些来源于真正核心产地,传承技艺下用精湛工艺制作,具备文化属性的好茶,值得我们喜爱与追捧。

当然,作为一般消费者,在购茶时也不可盲目从众。多喝多看,增加自身的识茶辨别能力,挑选适合自己的好茶才是王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规范市场,让更多人了解武夷岩茶。从2018年6月9日起,武夷山市茶业局等相关部门举办了一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技艺制茶大会。

整个活动将历时三个多月(2018年6月9日—2018年9月29日),集合了18位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最“正”的官方“血统”与专业支持,以及在武夷岩茶“斗茶”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现场制茶评比等亮点。

在本次活动中,既可在6月9日至9月29日之间看到武夷岩茶成品茶交流,也可在9月25日9月26日现场了解晾青—摇青—炒青—揉青—烘焙等传统实操环节展示交流。

另外,全国的茶友可以通过传承者制茶大会相关宣传媒体,直观了解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制作过程,品质审评以及相关茶叶知识,感受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精湛制作技艺。

大红袍属于哪类茶

大红袍属半发酵茶,由于茶树长在岩石间,使得它的成份及滋味有别于其它茶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其单丛加工,品质特优的“名丛”,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正山小种和大红袍,都是产于武夷山地区的著名茶品!

正山小种红茶和大红袍都是产于我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著名茶品,虽同在一个产地,却是不一样的茶品。在茶类上的归属就不同,大红袍属于乌龙茶,而正山小种属于红茶。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吧!

一、正山小种和大红袍简介

1、正山小种简介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

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福建武夷山深处当地茶农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夫红茶。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灰黑色,但茶汤为深琥珀色。

正山小种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受原产地保护。

2、大红袍简介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甘、清、香。

二、正山小种和大红袍区别

1、观茶干

【大红袍】

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的茶干,很容易分辨。大红袍鲜叶在采摘时,遵循“开面采”的标准,等鲜叶完全长开,再采三到四叶的茶枝。

所以,采摘下来的鲜叶会比较大,这就导致最终做出来的茶干,条索紧结肥壮,偏向于片状。大红袍茶干颜色乌黑砂绿,轻火茶能看到绿色,中高火则转为乌黑,闻着有一股焦糖香,这是因为大红袍经过了反复的焙火。

【正山小种】

而正山小种遵循的是一芽一叶,或者是一芽两叶的采摘标准,所以鲜叶会显得比较小。最终制成的茶干,相比之大红袍就显得更小。条索卷曲细长,偏向于细条型。

正山小种的外观颜色,大部分是以暗褐色为主(烟熏的则为灰黑色),仔细看会发现有一层淡黄色的茶豪覆盖在条索上。其实都不用这么仔细看,只要把大红袍和正山小种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两者的差别。

2、品茶汤

【大红袍】

虽然大红袍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有点红,但其实和正山小种还是有区别的。大红袍的茶汤,颜色橙黄明亮,呈花香、果香或者是焦糖香。口感顺滑,喉韵明显,带着武夷岩茶独有的“岩韵”。

正山小种茶汤颜色为深琥珀色,偏红浓,清澈透明。滋味醇厚,回甘明显,有明显的桂圆香,如果是烟熏小种的话,还带着松烟香。

喝大红袍的感觉就像是和一个青春靓丽的姑娘交往,她的灵动及朝气,都能够迅速传染给别人,让人如沐春风。

【正山小种】

而喝正山小种,则像是和一个婉约女子约会,虽然没有深情的海誓山盟,可说过的话就如余音绕梁般,让人回味无穷!

3、看叶底

【大红袍】

对比完茶汤,我们再来看看叶底。大红袍冲泡完之后,叶底完全舒展开来,这个时候茶叶的大小更能一目了然的看出来。如果是中轻火茶,还能够明显的看到乌龙茶“绿叶镶红边”的效果;如果是中高火茶,叶底颜色基本就是乌黑色。将大红袍叶底撑开,有些叶片还能看到有一粒粒的小凸点,这就是所谓的“蛤蟆背”!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则不一样,从叶底也可以看出鲜叶是小小的,而且还能看到嫩芽的存在。

此时叶底的颜色为暗褐色,因为正山小种是全发酵茶,鲜叶绿色已经完全消失,全部都转变为了红褐色。

以上就是对正山小种和大红袍的介绍,希望通过该介绍,让你对正山小种和大红袍有个清晰的认识,让你能分辨正山小种和大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