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福鼎白茶>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2020-04-13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清明的黎明,响亮的鞭炮声果断地炸开小孩们的残梦。我们踩着山间小路急促而放荡的奔跑,讨来的“墓饼”是战利品,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有一次,我却在一株茶树前刹住了脚步,我惊异地看到:两叶嫩绿的芽儿向上长出,如一只乳雀张开嘴巴露出舌头等待母亲的喂哺,鲜嫩地几乎透明,一颗露珠夹在两叶中间,折射着七彩的光……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在一个小山村,茶叶就这样诗意地暗示我——她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灵。

小山村在闽浙交界,抬头放眼,依稀可见沙埕港对岸远处太姥山峦峥嵘峭拔;只是我小时候不知道,有关福鼎白茶的诗意传奇早已在太姥山间芬芳萦绕——

尧时,太姥山下才堡村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栖居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流行麻疹,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这深深刺痛了蓝姑那颗善良的心。一天夜里,受南极仙翁指点,蓝姑攀上鸿雪洞顶,在榛莽之中找到一株与众不同的小茶树。她遵照仙翁的嘱咐,将茶树上的芽叶采摘下来,送到每个村庄,告诉村民们怎样煮茶给孩子们喝,最后终于战胜了病魔。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从此以后蓝姑悉心呵护这株茶树。冬去春来,茶树冠盖亭亭,葱茏可爱。叶芽儿晶莹碧透,恰似绿雪。这株绿雪芽,傲霜雪于百丈,历枯荣于千年,受云雾之呵护,得泉露之滋养,亭亭玉立于太姥山一片瓦旁的鸿雪洞顶,成为“福鼎大白茶”的始祖。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这株茶树被《中国茶叶大辞典》收入《中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名录》。从植物学的角度考究,这株幸运的茶树也许没有千年树龄,但美丽的传说告诉我们,一、福鼎产茶历史与太姥山一样古老;二、太姥山茶曾用于医救百姓病痛危急。

笔者认同这种观点:白茶是六大类茶中最先被制成的茶,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伍世泉《太姥山:中国白茶发源地》)传说中的蓝姑“将茶的芽芯晒干用于救治麻疹”(同上),这茶可视为白茶的最初雏形。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再看典籍。一千多年前,陆羽《茶经》引《永嘉图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认为:“永嘉东300里是海,是南300里之误。南300里是福建的福鼎,系白茶原产地。”这里所说的“白茶山”显然就是以太姥山为代表的福鼎境内的众多山峦。

自古以来,名山之坡产名茶。这名茶,先是品种的优质;这品种的优质又与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有关。福鼎有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大片山区,是茶树良种得天独厚之生长区域;大自然又赐予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两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特定的人文、地理、生态、物候环境的相互烘托,与精湛的制茶技艺浑然一体,造就了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在福鼎,在太姥山区,福鼎白茶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非常紧密地连在一起,我们随便翻翻有关太姥山的诗文,就能引出一大串。

明陈仲溱《游太姥山记》中说到:“竹间见危峰枕摩霄之下者,为石龙,亦名叠石庵。缁徒颇繁,然皆养蜂卖茶。虽戒律非宜,而僧贫,亦藉以聚重。”连僧人寺庵都靠“养蜂卖茶”来“藉以聚重”,从中可以看出,至少在明朝,茶叶已是太姥山民经济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再读明谢肇淛“采茶人去猿初下,乞食僧归鹤未醒”(《玉湖庵感怀》)、“借问僧何处,采茶犹未还”(《天源庵》)和“野猿竞采初春果,稚子能收未雨茶”(《太姥山中作》),以及明周千秋“几处茶园分别墅,数家茅屋自成春”(《游太姥山道中作》)等诗句,我们读出了:在时光深处,茶渗透入了世相僧俗男女老少的每一个日常生活。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明林祖恕《游太姥山记》说:“因箕坐溪畔,取竹炉汲水,烹太姥茗啜之。”清谢金銮《漱玉洞记》也记载:“复返,从渠中取水出,洗鼎烹泉,坐石静听。须臾,日色过午,茗已再熟。……行童仍烧叶煮茗。”还有清王孙恭《游太姥山记》中说:“入七星洞,则容成丹井在焉。泉从岩罅涔涔滴井,如掬之,游人每挹此,烹‘绿雪芽’。”再有明林爱民《梦游太姥》中的诗句“一僧辟谷可旬日,煮茗只向石底开”以及林祖恕《天源庵访碧山上人诗》:“竹间风吹煮茗香,户外柑橙枫桕赤。”“烹”、“煮”为古人的饮茶方式,读了以上诗文,我们可以想象:峰石如画,竹木成荫,溪渠呜咽,山风徐来,对坐煮茶,真可谓太姥神仙矣!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高岩荒榛劚,野人种群绿。春风一夜生萌芽,岁岁旗枪森如玉。焙以柘溪楠木红,沦以蓝水之新绿。俗朴不敢斗花间,装向筠笼自结束。崇安商人三月来,收买往往争先躅。世间万事蒙虚名,武夷乃是太姥属。我来六六峰上游,穿岩仍虑岚气溽。僧人贻我山上珠,珍之不啻金笃耨。炉烟袅袅奏瓶笙,雨脚粥面相断续。持向天门石上饮,清香直把肠胃浴。卢仝七碗未为多,王濛茗饮讵言酷?解衣磅礴发浩歌,历尽奇峰万事足!

清王家宾的这首《绿雪芽茶》诗,直把“太姥茶事”写得酣畅淋漓。他首先指出,这绿雪芽茶为太姥山民所种,春风一夜,新芽萌发,这又是一年中最早的一茬,所以异常珍贵,崇安商人争相购买,作者亦视为珍宝,饮上一碗,而清香直把肠胃浴,而解衣磅礴发浩歌,而历尽奇峰万事足!识茶爱茶饮茶能到如此境界,我辈自叹不如;另一侧面也说明,能使人如此钟爱之,这茶也确非人间俗物。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据《中国名茶志》考证,明代太姥绿雪芽就被视为茶中珍品。清郭柏苍《闽产录异》记载:“福宁府茶区有太姥绿雪芽。”清吴振臣《闽游偶记》亦说:“太姥山亦产,名绿云(为‘雪’之误)芽者最佳。”清周亮工《闽小记》说:“太姥山有绿雪芽茶。”民国卓剑舟先生在《太姥山全志·方物》中引用了周亮工的这句话后进行进一步阐释:“绿雪芽,今为呼白毫,香色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外国,价同金埒。”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说:“白茶品质特点是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一般制法是经过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依鲜叶不同,可分芽茶和叶茶。”根据这个分类,绿雪芽无疑是属于芽茶一类,芽茶除了绿雪芽,还有著名的白毫银针;而叶茶,有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除此,卓剑舟的《太姥山全志·方物》还收有“太姥岩茶”,《志》中说:“邑中随处皆有。茶产山中者为上,曰太姥岩茶。运往欧美,年可三万余箱,每箱约八十市斤。”诚然,不管是福鼎白茶,还是太姥岩茶,出口创汇,造福百姓,在福鼎这片土地上,不是一天两天了。笔者在《沙关旧影》一文中提到,明清之际,政府在沙埕港设有钞关,征收厘金牙税以充地方财政,税金来源主要依靠土特产的运转,而福鼎茶叶为大宗出口商品。

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今天,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的福鼎人民,以太姥绿雪芽这株老茶树为母本扦插,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推广繁衍,遍种太姥山脉,福鼎成为“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众生受惠;又政府引导,精心研制,“福鼎白茶”成为知名商标、茶中极品,大放异彩。

我又想到了我的童年。放学回家,院子里有一屡特异的清香冷不丁地钻进我的鼻子,我的目光追逐母亲年轻娇小的身影,只见她在明媚的阳光下,左手扶一个放在墙头上的筛簟,右手轻轻地拨弄筛簟上翠绿翠绿的嫩芽。

在一个小山村,福鼎白茶就这样清香着我的童年。母亲制泡的福鼎白茶,缕缕升腾于时光深处而在我心中芬芳不绝。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