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茯茶>茯茶历史的根在泾阳 

茯茶历史的根在泾阳 

2020-04-1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在秦岭之北的关中腹地——泾阳,一个从来没有栽植过茶树的地方,却有着千年以上的制茶史,而且,所制之茶在历史上成为封建王朝的贡茶、官府茶、安边治边茶和游牧民族不可余缺的生命之茶。“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域口口相传。

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茯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泾阳随之成为南茶北运销往西部牧区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史料显示,自北宋神宗熙宁年(公元1068年)南来的黑毛茶经过二次发酵,茶体上长出了“金花”,茯茶就在泾阳问世。后来为了曾加骆驼的驮量,适宜长途贩运、长期保存,就开始在泾地压缩茶叶体积,把茯茶压制成砖块形状,到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茯砖茶就在泾阳定形成名,并沿古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各地,远销中西亚及欧洲数十个国家。直至清代,泾阳茯砖茶一直由官府控制经销,史称“官府茶”,简称“官茶”、“府茶”。

茯茶为何出产在泾阳,历史上为何只能在泾阳制作?关于茯茶的起源有怎样的故事?“金花”背后又有怎样的奥秘?今年10月,凤凰陕西《文化探秘之旅》栏目团队联合学者、画家、自媒体达人,以“泾河溯源文脉传薪”为主题,走进泾河新城,追溯本源,探寻茯茶、陕商、秦腔等文化脉络。

徐民主,陕西省泾阳县人,泾阳茯茶历史文化研究者,著有《天下第一“砖”泾阳茯砖茶》。在接受凤凰网陕西频道专访时,徐民主老师操着一口地道的陕西话,将茯茶的历史娓娓道来。

徐民主接受凤凰网陕西频道专访

凤凰陕西:徐民主老师您好,请您先介绍下茯茶的起源是什么?

徐民主:说到茯茶,就要谈到泾阳的历史,现在泾河新城发展起来,但历史的根是在泾阳。泾阳在历史上属京畿要地、三辅名区,是京城的“后花园”。它是全国南北物资的集散地,在这个集散地运载的货物中就有茶,南边的茶通过秦岭栈道运过来,骡马驮量很小,所以就选用水路运输。在历史上,泾阳的位置处于泾河水域的下游,水势比较平坦,水面宽阔,纤夫愿意拉过来,为什么不再上走?因为,泾阳西面有郑国渠首的阻隔,所以,纤夫拉来的货物就必需在泾阳下码头,由水路变成陆路,就需要在这里倒包。骆驼、马、骡子驮茶叶,那个竹篾子编成的篾篓,容易划伤,另外,竹篾子在北方干燥的气候下容易折断,茶叶会漏,所以,在泾阳要改制倒成布包,泾阳就成为一个中转站和集散地。

起初,这个茶叶朝廷作为“安边茶”,也不是特意做成茯茶,从历史上沿革来讲,是一批没有运出去的压库茶,时间长了,打开后发现长了“金花”。起初还当是霉茶,经边民喝了后,感到这个茶的功效比原先的黑毛茶还要好,所以,就追问,泾阳人就探讨这个茶叶变霉的过程,后来研究就形成了。按照史料,应该是在1068年,宋代神宗熙宁年,茯茶就出现了。最开始仅是散茶,后来,为了增加运量,在泾阳改制压砖。压砖过程中这个茶也长出了花,定形应该在明洪武初年,就形成了砖茶。茯茶在泾阳,也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产生的。

叫茯茶有几个因素:一是,过去这个茶在泾阳制作是按照朝廷控管的“票茶”、“引茶”来做的,这个茶当时在伏天加工,因此称为了“茯茶”;二是,过去茶叶属于朝廷统管的,所以也叫“官茶”、“府茶”;还有一个说法是,后来陕南料供不上,就加用了湖南的料,湖南人把湖南不叫“湖南”,而叫“茯南”;再一个是,在用票引茶制作过程中,“票茶”是固定的,商贩在固定的斤两上又增加了一点,这个称为“附茶”,是“附带的茶”,所以,历史上有句话叫“官茶易马,附茶给卖”。票据管控的斤两只能交到官府上去换马,多余带的这几百斤茶,可以在集市上交卖,所以,就叫“附茶”,意是附带的茶。

凤凰陕西:您刚才也说到了这里做的是茯砖茶,为什么做成砖茶这种形状?

徐民主:茯茶起初是散茶运输,后来为了增加骆驼的驮量、减少抛洒,即使磨烂布包,茶叶也掉不下去,这是它的几个因素。历史上,北方有秦砖汉瓦,这里的人建筑用砖,做砖有模具,茶就按照做砖打胡墼(ji)的模具制压,做成砖块形,像砖头,所以,就叫作砖茶了。

从陆羽的《茶经》上看,茶的历史发源地在镇巴山区,后来逐步向南、东等全国各地发展,拓展到湖南。当时陕南的茶叶供不上的时候,商人就从胡南收集茶叶掺进去充量。

凤凰陕西:那么当时茯茶主要销往哪里呢?

徐民主:丝绸之路上有三大产品,分别是丝绸、瓷器、茶叶,茶叶沿着丝绸之路一直销到黑海里海那边,远销欧洲。这个茶的最大特点是消食效果好,特别符合少数民族和食肉群体,那边的人特别喜欢,所以,这个茶主要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走。历史上,牧民住的区域水果蔬菜比较短缺,这个茶刚好能补充他们身体所需的维生素。

凤凰陕西:我们不禁想问在陕西,泾阳茯茶为什么只有在这里才有呢?

徐民主:茯茶历史上在泾阳形成运输集散地后,兴盛时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也带动丝绸之路沿线经济的发展。当时在泾阳做茶的汉民叫“东柜”,回民叫“西柜”,后来左宗堂提携起来的湖南人叫“南柜”,形成了三个帮在这里做茶。

解放后,为了给少数民族供茶,国家在泾阳成立了一个“泾阳人民茯砖茶厂”,后来,由于铁路修通,运输的方便,历史上这个茶在泾阳只加工,不销售,再加上泾阳属于岭北,不产茶,当时,在多快好省政策下,说既然茶的原料是湖南的,就把这个茶移到湖南去生产了。但是,历史上泾阳人制茶的技术却一直没有引进过去,湖南一直突破不了,关键是这个地域的水质、气候和工匠的技术。历史上没有PH试纸,没有干湿计、温度计,茶叶在做的时候全靠工匠的感知,当时这个技术就显得很神秘了。

但是,茶叶在泾阳能够长花,是与泾阳的水质有很大关系。泾阳属于是黄土高原区,土壤中的矿物质很丰富。郑国渠引水灌溉后,土壤中的很多矿物质离子溶解渗流到泾河地域,所以,泾阳县城区域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很高。泾阳水质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刚好符合茯茶中金花菌生长需要,所以,茯茶在泾阳就容易长花。

我去湖南几个厂考察,他们现在地上铺的土,是从泾阳拉的黄土,做茶用的水,是从泾阳拉去的。南方的水质偏酸,气候偏湿,不利于金花菌着生。后来湖南人经过技术攻关,茶也发花了,但是,技术在泾阳过去的技术上有所改进。泾阳茶发花是自然的,不用多复杂的工序,茶一压放在那,它自然就发花了。

再一,泾阳这个地域有个特点,南有终南山,北有嵯峨山,南有南塬,北有北塬,泾河形成了一个半湿地气候,是整个大关中气候中一个独特的气候。所以,这是泾阳茶在这里形成的关键点。

凤凰陕西:关于茯茶还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传说或者故事?

徐民主:茶叶过去,主要是男劳在做,做茶是个苦差事,女劳不太做。把制茶看得很神秘,进花房时还要洁身,女的不能进去。花发不了啦,还要加一些女人的奶,这是历史上的一些传说,现在不加人家也照样长,这只能是一个传说故事吧。

泾阳做茶之后,历史上有许多遗迹,比如,在倒包时,要把篾篓倒成布包,历史上棉花很少,在泾阳这里要织麻布,所以,泾阳县城留存有麻布巷。再一个,西路的茶叶,要靠骆驼驮运,骆驼来,有时要在这里等茶叶,于是就有遗址骆驼巷,就是人住店等茶叶的地方。再一是,晾茶还有堆垛坊,晒茶的地方叫红光场,这些都是与茶有关的历史遗迹。再一个是,包茶时要用到大量的麻绳,藏民你看没文化,你把茶运去,他有个特点,把你的麻绳一搓一拧,就知道茶叶是真的还是假的。为啥呢?因为,泾阳连湾合的麻绳是一顺合一倒合,他就掌握这个特点。茶叶到蒙古,蒙古人喝的是盐奶茶,习惯在茶中加盐巴,他就认泾阳“天泰字号”的茶,别的字号茶他就不认。

凤凰陕西:您刚才也说到了茶叶在丝路上是重要商品,茯茶曾经远销欧洲,那么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茯茶产业怎么能够更好的发展?

徐民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十一世纪是茶叶的世纪。二十一世纪联合国推崇的就是自然饮品,自然饮品最好的就是茶叶,中国又是茶叶大国。过去丝绸之路上茶叶是主产品,今后,在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茶叶还会是主产品。茯茶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主打产品,今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肥胖。茯茶的降脂、减肥、消食效果特别明显,所以,茯茶成为丝绸之路的主打产品,没有啥问题。过去丝绸之路沿线就是茯茶的主销国,茯茶作为自然饮品向那边推,不但能带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能带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