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安化黑茶与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安化黑茶与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2019-03-14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以茶易马的交易,简称“茶马互市”,甚至朝廷还为了保障这种交易而设置了专门的“茶马司”。为什么朝廷会对“茶马互市”如此重视呢?

    缘起 民族团结结茶缘

  据悉,宋朝初年,内地还是主要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朝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茶叶等来进行物物交换。统治者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

  自茶马交易以来,当时只有汉川一带的茶由政府控制,称为官茶。而安化黑茶在没有定为官茶之前,属于私茶,不能随意边销,但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适合边民的口味,而且量多价廉,深受西藏喇嘛的喜爱,以至于西藏刺嘛朝贡回藏时,拒绝朝廷所拨四川乌茶作为赏赐,而绕道湖广收买湖南安化黑茶,这在当时是非法的。但安化黑茶依然极大地冲击了汉中、四川的官茶。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徐侨上奏认为湖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自此安化黑茶终于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以“取代汉川之茶,贮边易马。”安化黑茶被户部正式定为运往西北地区之“官茶”后,西北边销茶逐渐由安化黑茶取代。

  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朝廷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久而久之,“茶马互市”成为了宋代统治者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

  于是,茶叶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朝廷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既保障了民族团结,又在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情深 生命之饮在安化

  为什么藏族人民对茶叶的依赖如此之深呢?原来,藏族人平日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容易积食且缺乏维生素。而安化黑茶既可为藏民提供丰富的维生素,茶中的咖啡碱、氨基酸、磷脂等还能有助于消化,可以调节脂肪代谢。

  曾有法国医学调查团到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区调查,经抽血化验,发现游牧民族虽然均以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的肉类食物为主食,但他们体内所含胆固醇、血脂、三酸甘油酯等却都低于一般人的标准。后来调查团展开深入调查,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牧民们日常饮用的安化黑茶上,并将其带回巴黎进行临床试验。原来安化黑茶具有的消食去腻、降三高、补充膳食营养等保健功效,正是牧民们三高发病率低的重要原因。

  在少数民族中这样的话牧民们一直口耳相传,“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他们的生命便是与安化黑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有用+10
分享

初探安化黑茶药理特性的源头:“发酵工艺”

养身顾问赖汝和先生讲安化黑茶

  ——初探安化黑茶药理特性的源头

  “发酵工艺”

 

  安化黑茶,从牛羊为主食区域专供,走向全面普通消费;从失落路傍无人捡,走向现代生活新贵。其中奥秘,与其说是现代化生活逐渐形成健康问题的客观需求,无无宁说是安化黑茶药理功能的神奇魅力。其神奇魅力,正是完全发酵;正是安化人把发酵这一传统技术系统地运用到茶叶加工之中,让天生丽质的安化茶在湿热状态持续发酵,持续催生微生物、持续催生有益菌群。安化黑茶三次发酵和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独特加工工艺,就是完全发酵。完全发酵,不仅持续续升华安化黑茶的味型与品质;持续续升华安化黑茶的药理功能,更持续升华安化黑茶21世纪健康饮品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一、安化黑茶持续性三次发酵

 

  安化黑茶加工工艺最复杂,加工周期最长、工艺最独特。安化黑茶是真正意义的完全发酵茶,其发酵工艺按顺序可分为三次发酵。

  第一次发酵——杀青(渥堆)发酵

 

  茶叶杀青,渥堆发酵,1-3天(根据温度、湿度不同、发酵时间不同),此时,益生菌体(冠突散囊菌,下同)参与发酵,再烘干变成毛茶,也称前发酵,这就是安化黑茶独特工艺,其它茶叶没有这道加工工艺。

 

  我们知道刚采下的芽叶由于水分含量高,芽叶鲜活膨涨,在杀青过程中,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通过高温的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得到了抑制。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由于芽叶水分大量消散,使其弹性、硬度、重量和体积大幅降低和减少,细胞的水分大量消散借着酵素的催化作用,进行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茶叶特有的香气、滋味及汤色的物质成分。

 

  在黑茶制造上,制茶师傅在鲜叶杀青后马上趁热揉捻,不解块就趁热成团堆积发酵,这就是渥堆。制茶师傅藉此控制杀青及发酵程度的轻重。渥堆是制茶师傅智慧与灵巧手艺的结晶,与其说制茶是一种科学,毋宁说制茶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渥堆湿发酵是黑茶与红茶的显著区别。红茶在加工初期进行了杀青和炒青,即钝化了茶叶中二氧化酶,但在后面的加工中,只有黑茶进行了渥堆湿发酵。渥堆湿发酵产生了微生物,产生二氧化酶,又与茶叶中的茶多酚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黑茶会呈现浓重的色感、味感。渥堆使微生物和益生菌体(冠突散囊菌)等持续参与发酵,一直发生作用,所以黑茶随着年代久远逐渐变性逐渐发酵逐渐升华,使黑茶拥有收藏价值。

  第二次发酵——加工(汽蒸)发酵

 

  毛茶在加工成产品时,黑毛茶要先发酵,再蒸汽蒸软压成砖茶;用蒸汽蒸软成型,此时茶中水分含量很少,但不是马上烘干,而是进发酵车间继续发酵20天左右(千两茶则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天以上)自然干燥。

 

  汽蒸后,黑毛茶不含初制过程的多酚氧化酶。但是,在发花工程中又有出现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在进入发酵工艺后第6到第9天有一个大活跃期,第9天达最大值;果胶酶第12天达最大值。黑茶在变成成品的过程中,因为有益微生物的参与,整个过程再次慢慢发酵,慢慢变成成品,慢慢地升华品质。

  第三次发酵——储藏(自然)发酵

 

  经过30多道工序的二次发酵加工制成紧压状态的黑茶,继续在储藏中发酵。在储藏中,茶叶在冠突散囊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作用下,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只要储藏方法正确,年代越久品质与药理功能越突出,越受人们所喜爱。

 

  茶叶在无菌状态下,能进行发酵。茶叶经过三次发酵,蛋白质、茶多酚、氨基酸逐渐接近消失,但消失的同时,它的药理性质也在逐渐得到增强。这就是发酵的作用。茶叶中分离出参与茶叶发酵的酵素叫“多元酚氧化酵素”,这种酵素能催化多元酚类的氧化作用。茶叶发酵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是复杂和慢长的。黑茶是微生物活动为中心,通过生化活动(胞外酶)、物化动力(微生物热),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谢的综合作用,再进一步把黑茶的风味与品质转化升华至极至。

 

  二、安化黑茶三大生化作用

 

  一是酶促作用,茶在杀青过程未完全钝化的酶在渥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鲜叶经过高温杀青,使酶蛋白大都变性而失活。虽然杀青后有相当一部分过氧化物酶残余性存在,但是渥堆24小时后,活性就逐渐消失。因此,依靠过氧化物酶来催化茶叶内含氧化物十分有限,但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其同工酶的活性在渥堆12小时后有明显的增加。这些酶就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含的胞外酶。在这些胞外酶的酶促作用下,内含物质发生了剧烈的生化变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物质成分,对黑茶品质形成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二是微生物作用,茶在渥堆过程产生大量微生物,并在其代谢过程中释放胞外酶的作用,使内含物成分发生转化、降解等,从而形成黑茶特色品质。在渥堆过程中,由于温湿度比较适中,适宜所有微生物生长,从渥堆一开始至30小时前后的数量是呈迅速增长趋势,并达到了高峰期,然后下降,而真菌则随着渥堆时间的增加而一直增加。微生物在代谢活动中,为满足自己对碳、对氮的需求,就分泌为胞外酶分解、转化、萜烯以及蛋白质形成各种滋味成分和香气芬芳物质,这对黑茶品质形成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三是湿热作用。其它黑茶是在含水15%左右进入渥堆,只有安化黑茶是在含水75%左右就进入加温渥堆,湿热贯穿于整个加工过程,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其呼吸代谢释放热量导致渥堆叶不断升温,温度与微生物总数量间的关联度达到0.9956。叶温升高,一方面加快了微生物酶促反应速率,为其提供了物化动力——微生物热力;另一方面随着微生物呼吸作用增加,导致渥堆叶内水分相应增加,从而加大了湿热作用。也就是说,渥堆过程湿热作用所发生的理性变化,是黑毛茶品质基础的重要环节。

 

  我们知道,微生物的繁殖需要一定湿热环境,湿热作用进一步催生微生物的繁殖;湿热作用的加剧又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一方面微生物呼吸放热加剧湿热作用;另一方面,微生物分泌胞外酶,有机酸等,使内含物质发生酶促氧化、分解。所以说,三种作用在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这就是安化黑茶完全发酵的机理。

 

  三、安化黑茶的三个药理功能

 

  安化黑茶经三次发酵所产生的以湿热作用为载体,以微生物特别以有益菌种为代表的三大作用,形成了安化黑茶许许多多独特的药理功能,现只简述主要的三个方面。

  (一)消解体毒药理功能

 

  安化黑茶一直是以牛羊为主食的国家和地区的必饮品。牛羊脂肪为大分子脂肪,热能丰富但极不利于消化。安化黑茶能促进胃液分泌激活消化酶,特别是能激活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堆脂蛋白的酶解。

 

  黑茶能消除动脉血脂上胆固醇的沉积;能溶解脂肪并促进脂类物质排出。

 

  冠突散囊菌具有吞噬、排除老化细胞和异化物的作用,并能提高特异性细胞T淋巴细胞的杀伤力;还能激活酶原活性蛋白质系列,配合吞噬细胞杀灭病原体微物。

 

  黑茶能清热利尿,能消炎解毒。

 

  (二)抑制突变药理功能

 

  安化黑茶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内脂肪的聚集,抑制脂肪细胞肥大堆积,从而具有改变血脂状况,抑制动脉硬化发展,具有运转动脉硬化损伤时泡沫细胞中胆固醇沉积,具有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甘油三酯水解,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具有激活脂肪蛋白信号转导的功能。

 

  黑茶的多酚羟基类物质,能保护人的血液平衡,提高白血球数量,抑制电子时代放射物质对人的影响;能明显阻隔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的合成,同时保证人体内正常的DNA不受损伤,能有效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促使癌细胞DAN断裂,激活酶活性抑制癌细胞生长与突变。

 

  (三)改善代谢药理功能

 

  脂代谢,食物在小肠段,经过各种酶及胆汁酸盐的作用。分解为甘油、脂肪酸。中短链甘油经肠粘膜吸收——门静脉入血;长链甘油经肠粘膜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蛋白、胆固醇等——淋巴入血。经过发酵酶化的黑茶,含有丰富的多酚类以及氧化产物。这些产物通常称为分解脂肪的酶素脂肪酶。脂肪酶能溶解脂肪、活化蛋白酶,加快脂肪分解,降低脂肪吸收与体内脂肪,从而改善脂代谢异常,提升人体脂代谢能力。

 

  糖代谢,食物糖类物质是供给能量。正常人体内糖代谢的中心问题是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糖代谢异常会造成血糖过高或过低,糖代谢异常会引发全身性疾病。黑茶的茶多酚类物质具有类似胰岛素作用的酶,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对人体的糖代谢有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所有黑茶都是发酵茶,只是发酵程度不同。安化黑茶经三次发酵,特别是湿热作用,进一步催化微生物和有益菌体的持续后发酵。使安化黑茶形成比其它茶类更丰富的多酚类、多糖类,还可分解出更多的可食纤维和肽类物质;形成多酚氧化酚、蛋白酶、纤维酶、果胶酶等酶类物质;形成以冠突散囊菌为代表的菌类群体。这些物质的个性与总和作用以及其相互作用,衍化成安化黑茶许许多多而又效果独特的药理功能。

 

  作者简介:赖汝和,高级营养配餐师。曾先后任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和东部公司配餐公司总经理,曾先后兼任英国康巴斯,意大利莱加宝和东海三家中外合资配餐公司董事。长期从亊营养配餐主管工作,在营养实践方面有深入的实践与体验。

 

  现任深圳市营养协会会员,世中联药膳食疗专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化黑茶收藏协会名誉会长、养身顾问,广东湛江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著有并发表:营养药膳,量性兼修,是21世纪膳食的新模式;酒疗技术开发初探;三次发酵造就安化黑茶神奇的药理功能,等系列养生论文。在黑茶养生,药酒养生,以及精准饮食等方面有浓浓厚而又深入的兴趣。

黑茶抗衰老的作用机理

人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体内代谢不断产生有害的自由基。自由基的性质活泼,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由于人体存在许多抗氧化系统,所以体内自由基的浓度一般很低。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危害。但如受生理(如疾病)或外界因素(如辐射)等影响,体内自由基代谢失去平衡,过量的自由基就可诱发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引起蛋白质聚合。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材料。过多自由基产生会削弱细胞的正常功能,造成细胞破坏乃至组织坏死。机体的正常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机能退化、衰老、甚至疾病。

目前,已知有上百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自由基。而属于强效抗氧化剂的茶多酚能够阻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清除多余的自由基,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黑茶(如高档茯茶禅洱茯茶)中含茶多酚,茶多酚是一类含有多酚羟基的化学物质,极易与自由基反应,提供质子和电子使其失去反应活性,因而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特性。在抑制油脂的氧化的试验中发现,茶多酚在10μg/ml的低浓度时,就和200μg/ml的维生素E有相同的抗氧化能力,在20μg/ml时其抗氧化能力比50μg/ml的抗议氧化剂BHA强。可见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远远超过BHA和维生素E。在相同浓度时,各个儿茶素的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

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消除O-2、-OH、LOO-、-NO、ONOO-等多种无机和有机自由基,其能力大于维生素E、维生素C、BHT等抗氧化剂。其中EGCG、EGC的抗氧化性最大,并且茶多酚的聚合物,如茶黄素(TF)、茶黄素没食子酸(TF3-G)也相当强的抗氧化活性。茶多酚抗氧化性还能与多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一起使用有更好的抗氧化效果。

茶多酚的特殊结构使其还有络合金属离子的作用。一些过渡金属离子,如铁离子、铜离子等,对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的连锁反应起催化作用。试验表明茶多酚能通过多种络合金属离子来阻止其催化作用,从而有效地切断连锁反应。其络合能力的大小为EGC>ECG=EGCG>EC。

生物体内有许多氧化酶,如黄嘌呤氧化酶系、P-450酶系、脂氧化酶、环氧酶等,会催化体内自由基的生成,茶多酚对这些氧化酶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生物体内存在的抗氧化系统,其中包括过氧化氢(CAT)、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等多种抗氧化酶,这些酶在体内清除自由基,防止机体受活性氧的损害。茶多酚能增强肝脏、肺、消化系统、血液等组织中的抗氧化系统的酶的活性,并起到保护体内抗氧化酶的作用。

动物体内试验中还发现,摄取黑茶黑茶(如高档茯茶禅洱茯茶)会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维持体内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的浓度,抑制自由基引起的DNA的损害等。

综上所述,黑茶黑茶(如高档茯茶禅洱茯茶)中的茶多酚可从多种途径来阻止机体受氧化:①清除自由基;②络合金属离子;③抑制氧化酶的活性;④提高抗氧化酶活性;⑤与其它抗氧化剂有协同增效作用;⑥维持体内抗氧化剂浓度。

羊楼洞,不该遗忘的砖茶之乡

羊楼洞,不该遗忘的砖茶之乡

一座古镇串连起一条繁荣了两个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一条老街隐藏着一部写满了兴衰沉浮、荣辱变迁的历史。羊楼洞——曾经万里古砖茶之路的源头,如今面临着被遗忘的窘迫境地,再不保护,这处历史遗迹将不复存在。

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路蜿蜒穿过一排排青砖黑瓦的小木楼,孤独的老人们坐在低矮的房檐下守候着流水般的光阴,这里就是赤壁羊楼洞。在丁字小巷的拐角处,一道道深深的车辙印记暗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镇上的居民熊树林说,那是运茶的鸡公车碾压而成的深槽。100多年以前,在湖北省的版图上最为知名的两个地方,其一为汉口,其二就是以制茶、种茶闻名于世的赤壁羊楼洞了。羊楼洞制茶业“始于宋,盛于清”,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赵李桥茶厂副厂长熊鑫福说,这些刻在石板上的痕迹横向串连起一条中俄茶叶之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中国古代有一条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却不知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我国的北方草原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的驼道。这是一条被历史尘封、被世人遗忘的中俄茶叶商道。这十里路拉过去就是鸡公车所撵出来的,那个车辙没有三百年是撵不出来的,这个石路是明朝的。羊楼洞是中国茶叶的源头,万里古砖茶之路远远胜过千年古茶树和茶马古道。”

这些痕迹也纵向串连起中国的茶叶发展史。羊楼洞一带出产的松峰茶,自唐朝起便享誉邻近的鄂湘赣一带,逐渐成为方圆百里的茶叶集散地。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内蒙进行茶马交易。明清时期,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逐渐成为方圆百里的茶叶集散地。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晋商入闽收购茶叶之路被切断,他们便纷纷来到羊楼洞,将他们掌握的种茶技术和制造红绿茶之法热心地传授给原住民,之后为了运输方便,找当地的技术工人将茶叶压缩加工成柱状,这就是著名的“千两茶”。并开设茶庄,将所收茶叶制成洞茶(即砖茶)再运出去。到清朝咸丰末年,羊楼洞五条主要街道上就有20多家茶庄,每个茶庄都竖起一根制砖茶的烟囱,人们形容当时的情形是“羊楼洞一条街,家家都把茶行开”。

在所有的砖茶种类中,“川字号”砖茶是羊楼洞的专利。因为羊楼洞是用观音泉和三条小溪的水制茶,所以得名“川”字号。晋商和外地茶商在这里建有数十个茶叶加工厂,当时就出现过“长盛川”、“巨盛川”、“三玉川”等“川”字号茶。那时,1公里多长的街上,成队的独轮手推车从青石板路上吱吱走过,将压制好的砖茶送到几公里外的新店码头,在潘河装船经长江运到汉口,再由陆路往北,一路经张家口(东口)、俄罗斯国际茶港恰克图销往欧洲和远东地区,一路经包头(西口)、哈萨克斯坦供应当地的牧民。由于蒙古人和俄罗斯人以肉食食品为主,要消化这些肉食就要喝茶,尤其是福建的乌龙茶,以至于茶叶也成为了一种生活必需品。

汉口开埠后,英俄茶商仿晋商用老茶叶蒸煮压制成黑砖茶,后又用上等茶叶压制成“米砖茶”,一战时欧美军人需要细红茶,羊楼洞又生产红茶,以柳条箱贮存运往国外。1863年起,俄国人在汉口江边先后兴建起顺丰、新秦、阜昌三大机器制茶厂,将羊楼洞等地收购来的茶叶加工成砖茶和红茶。这是汉口第一批近代工厂。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茶叶从海参崴装火车,茶叶之路全线废弃。但赤壁的砖茶经同这条茶马古道上的新线销往蒙古、俄罗斯和中亚的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一直未曾间断,一直持续到1938年侵略中国的日本占领蒲圻(今赤壁)。

如今的羊楼洞冷清得如一眼古井,昔日的辉煌沉淀成一排排沧桑的老屋。它们因时光流动而破损,房前柱廊已所剩无几,只有那些残剩的雕刻花纹和散落的柱础石倔强地见证着古镇的繁华。一直居住在这里的羊楼洞居民贺祖清说,通过这些残留的老建筑,能够了解、欣赏并想象出古镇在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如果你注意看的话那些建筑物主要是土木结构,而且木很大,窗户啊全部都是带点雕花的,而且每一栋的风格特点也不相同。”

然而,这些历史、这些老建筑还有这条青石板路并不能阻挡羊楼洞人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妇女。他们有的坐在街边发呆,耳边时不时传来阵阵麻将声。长期外出打工的青年袁洪良说,比起在家里游手好闲,他还是愿意出去做点事:“要是外面有好事做,我还是愿意在外面做,在家里有什么用呢?根本搞不到钱。没有工厂,没有事做,就慢慢地变懒了。本来像我们这里,好的单位全都搬走了,就是靠个人搞一点事情。听说过这里搞旅游点,但没有人管,上面不重视,搞得起来啊?重要就是这条石板街,也没有什么好的风景点。一般来说就武汉人来看一下,再就是武汉人跟日本人来看一下,别的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来玩了。”

羊楼洞因茶而兴,如今走在这条老街上,看不到多少以茶为生的人。贺祖清说,没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他们只能眼看着引以为荣的老街一天天衰败下去:“最初,这条街还保护得比较好,这些建筑物,年久失修,有些房屋就要倒塌,这里地方的老百姓就要把这些建筑物拆掉,改成现在的住房,这无形中就把古迹给破坏了。地方政府也有政策保护,主要是资金不到位。老百姓的房子要倒了,如果你不给资金维修,他就随意的乱改,有些家庭搬出去了。反正老房子要倒,就让它倒。近年来我一直在观察,按照损坏的进度,不出10年,这条古街将不复存在了。”

如今,离老街好几里路的赵李桥茶厂成了传承青砖茶的唯一根脉。它的前身就是羊楼洞茶厂,为了不再用独轮车,为了不再让农民汗流浃背地运进茶叶送出茶砖,1953年政府将茶厂迁到了靠近铁路的赵李桥。在赵李桥茶厂的流水线上,被压上了“川”字的青砖茶,还是那样色泽青褐,香气纯正,还是那样紧密结实,份量足称,还是那样深受蒙古族牧民的欢迎。2006年,赵李桥茶厂获得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全国产茶制茶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由于战乱的缘故由于国际关系的原因,200年的中俄茶叶之道间断了100年。在这中断的100多年里,俄罗斯主要引进的是印度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然而俄国人一直没有忘记这条古老的国际商道,在恰克图还建有一座茶叶博物馆。很多俄罗斯的老人、很多俄商的后裔还非常向往鄂南的茶叶,他们非常希望重新开辟中俄茶叶之路。而鄂南本身的茶叶品质好、水质好、传统的工艺也非常优秀,在做黑茶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作为企业,赵李桥茶厂有信心把中俄茶叶之路再次打开,如果进展顺利的话,羊楼洞砖茶的市场容量应该是相当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