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传承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传承

2019-03-14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传承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传承了中国制茶的古老工艺技术,具体表现为:

  第一,普洱茶的采制技术、包装风格是最古老的制茶工艺延续。

  茶青采摘后,经杀青、手工揉捻,再行晒干以及用绵纸、笋叶、竹篓包装,这种制茶和包装茶叶的方式,在中国制茶历史上最古老、最传统的,普洱茶的生产工艺,给人以“朴素”、“自然”的亲切感。

  第二“饼茶”、“砖茶”,保留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及唐代、宋代的制茶形制,承载着中国最为古老而悠远的制茶文化。

  《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全书共十章,其描绘的是一部唐代和唐代以前饼茶的生产历史,尤其是所记载的“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是今之饼茶古代生产工艺的写照,淋漓尽致的继承和发扬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制茶风格和形制。

  第三,“饼茶”、“砖茶”,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制茶理念。“饼茶”寓意“天”,“砖茶”寓意“地”是天、地人和的制茶理念的体现。

  “天圆地方”是中国人最古老、最典型的宇宙观。“天圆地方”思想同样浸透在中国民间的饮食文化中,“民以食为天”,所以锅、碗、瓢、盆等很多与“食物”有关的容器和器皿都是“圆”的。可见“天圆地方”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最朴素、最古老、影响最广、最深远的思想,也是“饼茶”圆形形状诞生的思想基础。可以说:“饼茶“砖茶”是最能代表中国茶文化的载体实物。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是怎么制作的?普洱茶的加工步骤

  普洱茶晒青原料,苦涩为首选,汤色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化掉,那么普洱茶的加工步骤有哪些呢?什么是普洱茶的加工步骤?

  1,杀青:传统“滇青”普洱茶制作过程是茶叶从云南大叶种茶树上采摘下来,先经过短暂的风干或日光萎凋,然后进行炒制杀青。现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锅温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钟左右。杀青之后叶片颜色由鲜绿转成深绿或墨绿。现代“滇绿”普洱茶制作过程,是将鲜叶放入滚筒或锅炒进行杀青。

  2,揉捻:传统工艺是通过手工揉捻,现代是通过机械揉捻,传统揉捻出来的普洱茶汤纯净,机械揉捻导致颗粒粗大,茶汤往往显得浑浊。

  3,干燥:传统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点左右完成采摘、杀青、揉捻等工序,到10点开始把毛料均摊在竹席上晾晒到下午4点左右,在此期间还要翻动一两次。滇绿的干燥通常使用烘干机,温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压制型:通过蒸压机械使茶料紧压成饼型、沱型、砖型等。

  5,最终干燥:滇青蒸压后自然阴干2-3天,或者正反日晒2小时后再阴干1天,自然存放一个月出厂。滇绿蒸压后进烘干房,通过45度热风烘干后立即出厂。

  以上5点就是普洱茶的加工步骤,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能更明白普洱茶是怎么制作的。
 

揭秘普洱茶六大古茶山走进攸乐古茶山

攸乐山先称基诺山,基诺山基诺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周边与景洪市的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的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乡政府距景洪城31公里,全乡海拔575米~1691米,总面积623平方公里,其中95%以上的土地坡度在25°以上,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7%,有1.3万公顷原始森林,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733公顷。基诺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8℃~20℃,年降雨量1400毫米。土壤属砖红壤性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

揭秘普洱茶六大古茶山走进攸乐古茶山

基诺山基诺乡是全国唯一的基诺乡、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全乡人口1.13万人,其中97.3%为基诺族。攸乐古茶山包括亚诺(龙帕)、茨通、曼海等地,其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传说基诺族的祖先跟随诸葛亮南征到达滇南,因掉队而在当地居住下来,被称为丢落人,即攸乐人,他们所在的地方被成为攸乐山即今基诺山。诸葛亮为攸乐人生存考虑,派人给他们送来了茶籽,让他们在山上种茶为生,攸乐茶山从此发展起来。民国时期姚荷生有一首《龙江打油诗》:“昔从武侯出汗巴,伤心丢落在天涯。于今不问干戈事,攸乐山中只种茶。”所言正是基诺族的这个传说。

清代初期,史籍中出现了有关“攸乐”的正式记载。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因攸乐一带“系车(里)茶(山)咽喉之地”,又“以高瞰下”,故在此设立了普洱府同知(六品文官名),史称攸乐同知,并“设右游击一员,带千总一员,把总两名,马步兵丁五百名驻扎防范”。攸乐同知驻地在今基诺山茨通老寨旧寨址,海拔1300米,清代初期有一条茶马古道连接各茶山,通向普洱府,是六大茶山通往思茅、普洱的必经之地。攸乐同知的职责主要是负责西双版纳六大茶山一带的社会治安,督促普洱茶的生产及运销事宜,采办普洱贡茶等。虽然攸乐同知设立六年后即因瘴气太盛、士卒多病等原因而迁往思茅,但攸乐司山的普洱茶生产仍不断发展,茶园面积到清代中期达6000多亩,年茶叶产量130吨左右,在攸乐设立了龙帕茶场(今亚诺村),进行普洱茶的生产加工。攸乐茶山的茶叶由普洱、倚邦、易武等地的茶商进山收购,以盐换茶。清末民国时期,攸乐茶山逐渐衰落,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攸乐山爆发;饿反抗国民党和土司统治的基诺族起义。战火中人员伤亡大,不少基诺人逃离家园,许多茶园荒芜甚至损毁,产茶村寨由20多了减为11个,茶叶产量剧减,至1944年,攸乐茶山茶叶产量不足10吨。

越喝越耐人的普洱茶

茶友国先生喝了十年的普洱茶,一天在奥林匹克广场附近的茶店同坐,回想这些年游茶海的点滴,他百般滋味,一番肺腑之言也引得众茶友唏嘘不已。下面,笔者将他的自述简单整理,请各位爱茶之人分享:

记得刚接触普洱,还是上高中。一年春节到一茶叶店闲逛,喝了老板几杯普洱,缘来如此。

记得那个年代很少人喝普洱。因为那时候很多人对普洱的概念是老人茶,老人才喝的。也很单纯地觉得普洱就是那种黑黑的、有种霉味的茶。那个年代,买几百块的铁观音送1饼7572。经典吧?当时新的7542和7572就卖十来元,批发价可能就是八元左右。

从十来元一饼的7572,到几十元一沱的92、93下关甲沱,到125元一饼的92小方砖,200多元的02班章熟……这些年,茶买了不少,喝了不少,认识的朋友也不少。

时到今天,喝着自己早年收下的几饼烂茶,每一口都是一个年月的片断,每一口都是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时候有个宏愿,就是把6大茶山的样品都收齐,能遇到的“好茶”都买一点留样。结果呢?什么六座山、金芽、野生、乔木、宫廷、生的熟的、干的湿的、砖的饼的沱的散的,加起来就几十种了。能买都买了,没钱买也喝过了,好样的,鼓励自己一下。可是气还没喘过来,钱包扁扁的,又来什么荷香、青樟香、野樟香、兰香、蜜香、木香……不够吗?还有紫芽、紫鹃……还不够?老树、栽培种几号……够了!轻发酵、重发酵、半生不熟……真的够了?又有几个山几个寨。消化不了了吧?还有纯料、拼配、销台、销法、老字号、东南亚的……崩溃了吧?茶力、茶气、水路、回甘、回甜、回涩……

喝了十年,今天问问自己:你懂普洱吗?老老实实地告诉自己:我不懂!

我学的是园艺学,到今天我真的怀疑自己的毕业证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我分不清什么叫乔木什么叫灌木,分不清什么叫野生什么叫栽培,分不清什么叫老树什么叫新苗。

喝一口茶,我告诉自己,不用想。因为我不是植物学家,所以我不懂;因为我不是农艺师,所以我不懂;因为我不是评茶师,所以我不懂;因为我不是茶艺师,所以我不懂;因为我不是地理学家,所以我不懂。因为我不是……

再喝一口茶,我告诉自己:我还是有味觉的。打开钱包,我必须承认:我就那么几张大票。终于懂了,还是让味觉跟着钱包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