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陕西省黑茶协会成立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陕西省黑茶协会成立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9-03-15 访问量: 42 茶礼仪网

陕西省黑茶协会成立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成文(右)和陕西省林业厅厅长李三原为陕西省黑茶协会成立揭牌。

  讯 9月27日上午,陕西省黑茶协会成立大会暨泾渭茯茶机械生产线投产周年庆典举行,标志着陕西黑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陕西省黑茶协会是由我省黑茶生产、流通、科研、教学、消费领域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个人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积极引领陕西黑茶产业,发掘陕西黑茶历史文化,推进陕西黑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黑茶产业在我省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黑茶的一个重要消费区域和生产区域。其中,作为陕西黑茶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首个项目──苍山茶业 泾渭茯茶项目,拥有国内同行业第一条高标准、清洁化紧压茶生产体系,开启了我国边销茶以标准化为核心的全新生产新模式。

  陕西泾渭茯茶项目的建立带动了陕南经济发展。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5000吨茯砖茶的规模,为陕南茶农增收8000万元,解决了陕南茶区大量夏秋鲜叶没有出路被弃采浪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茶叶资源利用率。

  另外,泾渭茯茶项目还对茯砖茶传统制作技艺进行了发掘和恢复,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益生源记”仿古茯茶作坊,茶师们按照古代的布置方式和制作方式,从筛茶、剁茶、炒茶、筑茶到最后的发花,每个细节都真实再现古时做茶技艺。

  据了解,如今常有旅游团到仿古作坊参观茯茶制作流程,游客可亲自体验,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茯砖茶,和制茶艺人一起共同传承非遗技艺。因而,“益生源记”仿古茯茶作坊还被授予了“咸阳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养生保健旅游推荐单位”的称号。

有用+10
分享

川芎调经茶理气开郁,活血止痛功效

川芎调经茶理气开郁,活血止痛功效

 

川芎调经茶

 

处方:川芎、普洱茶各6克。

 

服法:上二味共置盖杯中,冲入沸水适量,泡焖15分钟,分2-3次温饮,每日1剂。

 

功用:理气开郁,活血止痛。

 

本方中川芎辛性温,善于行气开郁止痛,为血中气药。女性月经病多与郁症有关,故川芎为妇科常用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浸膏可使子宫张力增高,收缩增强。其主要提取物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微循环,目前已成为闭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本药茶除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外,还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预防心脑血管栓塞,如血脂升高,茶叶也可用乌龙茶或红茶。

 

宜忌:体虚气弱及阴亏火旺者忌用。

 

方源:《简便验方》。

 

藏茶中茶多酚的作用和功效

藏茶中茶多酚的作用和功效
(图片来源:网络)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又称茶鞣,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藏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茶多酚的作用是因为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其对重金属离子沉淀或还原,可作为生物碱中毒的解毒剂,同时茶多酚能极强的清除人体有害自由基,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1、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阻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医学实验已经证明:茶多酚诱导人体内代谢酶的活性的增高,促进致癌物的解毒;抑制和阻断人体内源性亚硝化反应,防止癌变和基因突变。抑制致癌物与细胞DNA的共价结合,防止DNA单链断裂;提高肌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2、抗衰老作用。茶多酚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使之也能向构成肌体防御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内源成分(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那样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进行。茶多酚可以抑制皮肤线立体中脂氧合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起抗衰老效应。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性明显优于维生素E,且与维生素C、E有增效效应。

3、抗辐射作用。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辐射功能,茶多酚可吸收放射性物质,阻止其在人体内扩散,被称为天然的紫外线过滤器。茶多酚能够阻挡紫外线和清除紫外线诱导的自由基,从而保护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50年代日本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蒙难者迁移到茶区居住并饮用大量优质绿茶,不仅仍然存活,而且体质良好这一事实调查发现,茶是一种辐射解毒剂。

4、助消化、抗菌、杀菌作用以及对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功效。茶多酚可以增强消化道的蠕动,因而也就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另外茶多酚化合物可以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上,而对溃疡创面起到保护作用。茶多酚对胃、肾、肝履行着独特的化学净化作用。

5、保质抗损功效?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6、对很多食品有保护作用?用于糕点及乳制品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

7、有助于美容护肤。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8、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遗失的湖南黑茶

遗失的湖南黑茶

作者:王文静 柯作楷 海峡茶道   

   中国有六大茶类,绿、青、红、黄、白、黑,其他茶类都因为在市场上的普遍性而被人们所熟知,只有黑茶因其长期作为边销茶品,一直没有被国内茶人所认识。目前黑茶中最被人们熟知的莫过于普洱茶,它已经从过去的边销茶成为当下国内茶市上最热的产品。随着一些让普洱茶归为一个新茶类的说法尘嚣甚上,除了普洱茶以外的黑茶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湖南黑茶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2006年底,笔者与潇湘晨报社湖湘地理专题组联合对湖南安化黑茶做了一次初步考察,初步了解湖南黑茶辉煌的历史, 并思考着湖南黑茶的未来。

  

  曾经辉煌的湖南黑茶

  

   国内知名的茶叶专家施兆鹏教授把湖南黑茶称为“湖南茶叶的前途所在”。因此此次的考察,我们就从湖南黑茶的主要产地安化县开始……

  

   行走在安化这个曾经家家户户为黑茶提供原料的小县城里,湖南黑茶的历史脉络逐渐在我们的脑海中清晰起来。黑茶的制作最早源于四川,16世纪以前记载的黑茶都是指四川由绿毛茶经做色后蒸压而成的黑茶。万历十三年禁止越四川境内私贩湖茶,因此从16世纪末期开始,湖南黑茶兴起。

  湖南黑茶原产于安化,最早产于资江边上的苞芷园,后转至资江沿岸的雅雀坪、黄沙坪、硒州、江南、唐家观等地,以江南为集中地,品质则以高家溪和马溪最为著名。现在的唐家观古镇风韵尚存,500米长的街道 ,还能看见有七八个码头。据说,当时生意好时街上有茶商等商贩1万多人。不少刻有“黑茶”字样的石碑随处可见,内容多是有关茶叶交易中不许掺假、严禁缺斤少两的规定和处罚措施等等,让人看了仿佛又回到往日茶香拂面、人声鼎沸的壮观场面……

   湖南黑毛茶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造而成。黑毛茶分为4级,高档茶较细嫩,低档茶较粗老。一级茶条索紧卷、圆直,叶质较嫩,色泽黑润。二级茶条索尚紧,色泽黑褐尚润。三级茶条索欠紧,呈泥鳅条,色泽纯净呈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级茶叶张宽大粗老,条松扁皱褶,色黄褐。湖南黑毛茶内质要求香味醇厚,带松烟香,无粗涩味,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湖南黑茶曾是明朝官茶

  

  

   湖南黑茶在历史上极为辉煌。一提到茶马古道,一般人都认为是在云南。殊不知有一条连接湖南以运输黑茶为主的茶马古道在历史上也曾繁华一时。

   明万历二十三年,御史李楠以湖南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为由,请求朝延禁运,另一个御史徐侨也奏称“湖茶之行,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湖南黑茶行销西北对少数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由户部裁定,经皇帝批准,湖南黑茶由明朝正式定为官茶。在成为官茶前,四川边茶主要供货康藏一带;在成为官茶后,汉中边茶产销量不多,湖南安化黑茶质优价低,逐步取代了四川边茶,占领了整个西北市场。

   安化黑茶生产后,用帆船经资江运往益阳,再用大帆船转运到沙市,经天门樊城至老河口,然后改用马匹等牲口东经龙驹寨驮到西安。在西安,甘引则直运泾阳,压成砖后以兰州为集散地,销售到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走的路线是古丝绸之路;陕引则以太原为主要集散地,行销于山西、宁夏、河北、察哈尔及绥远一带。

   黑茶曾经是安化销往外地的主要茶类,最多时达到15万担。过去安化人也很少喝黑茶,但由于外销的产量大,安化的家家户户都为黑茶提供原料,几乎妇孺皆知。

  

  

  湖南人自己都不喝黑茶

  

   然而和许多曾辉煌一时的茶叶一样,黑茶引以为傲的历史并没有被延续下来,虽然贵为湖南特产,但即便是湖南人都很少有人了解黑茶,更不用说去消费黑茶了。我们走访了湖南几个城市的主要茶馆,茶客们对湖南黑茶都是一片茫然。即便是在产地安化,我们在当地茶馆里可以看到浙江的绿茶、福建的乌龙茶和云南的普洱茶,却唯独见不到湖南黑茶的影子!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黑茶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黑茶具有极强的解油腻、消食等功能,非常适合以肉食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因此大部分时间是作为边销茶专供给新疆、青海,甚至更远的边疆地区。二是长期喝惯了鲜爽、清香的绿茶和乌龙茶的茶客们,一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黑茶浓重的口感。因此在绿茶和乌龙茶占据主导地位,普洱茶、红茶紧随其后的中国茶市,属于黑茶的市场份额自然少之又少。而我们在安化看到更多的是还处于原始手工制茶阶段的作坊式操作,与普洱茶、绿茶和乌龙茶已经逐渐形成的产业化模式相比,湖南黑茶无论在生产模式、销售渠道还是在产业化经营方面都还是一块远未开发的处女地。

  

  湖南黑茶也能减肥降脂

  

  其实和如今扛着健康大旗的普洱茶相比,湖南黑茶同样具有不俗的保健功能,减肥、降脂一样都不差。

  早在十多年前,湖南黑茶的营养价值就引起了日本专家的关注,他们对湖南的茯砖茶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发现茯砖茶助消化、减肥,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咖啡碱的刺激作用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茯砖茶中分解脂肪的酵素高于其他任何茶类,所以具有极强的解油腻、消食等功能,这也是食肉民族特别喜欢这种茶的原因。茯砖茶还可养胃、健胃、通三焦。在茯砖茶产地,居民有保存几片茯砖的习惯,遇有腹痛或拉痢,老人习惯以茯砖代药,很是灵验。

  

  目前,国内茶市上因普洱茶掀起的陈茶热让很多人开始了对陈茶的追捧,而黑茶作为后发酵茶,天生具备了陈茶越陈越香的特质,又因其在我国边疆、高原、牧区是作为专供茶销售,时下国内存世的保有量不多。近几年来,也有不少茶商从普洱茶身上看到了其他黑茶的投资价值,黑茶的整体价格与销量逐年增长,成为了许多陈茶收藏者的新宠。

  

  揭秘湖南黑茶

  

   在安化,我们走访了有着67年历史的黑茶厂——安化白沙溪茶厂,还有著名的“千两茶”的传人、79岁的刘向瑞老人,在工厂老工人和刘向瑞老人的介绍中,我们对湖南黑茶的大致种类和生产工艺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原来,黑茶和普洱茶一样也分散茶、紧压茶两大类。散茶又分为引茶、天尖、贡尖、生尖等多种;紧压茶有千两茶(也称花卷)、茯砖、黑砖茶等。

  刘向瑞老人还特意在我们面前表演起了踩茶号子,如今会唱这号子的人已经不多了,一声声踩茶号子让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当年制作黑茶的热闹场景。

  

  引茶

  

  安化黑茶成为官茶后,由茶商先向政府纳税,领取引票至安化采购,按规定的重量捆成包,再运至西北销售,所以称为引茶,又称官茶。明代规定每引正茶100斤(即59.68公斤),可带损耗10斤,称为“附茶”,共计110斤(折合65.65公斤)。

  引茶还有甘引、陕引之分。甘引色黄,叶质较粗,分为五个等级原料,篾篓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运往陕西泾阳压制茯砖,安化黑茶中甘引数量占四分之三以上。陕引色黑,叶质较嫩,经过筛分加工制成各种散茶成品,主销山西、陕西、绥远、察哈尔等地,以西安、太原为主要市场。

天尖、贡尖、生尖等

  

  清乾隆年间,晋、陕茶商在安化采购陕引后,就地加工为散茶成品,早期分为“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生尖、捆尖”几种。

  芽尖和白毛尖都是谷雨前后采制的细嫩芽叶,多白毫,状如雀舌,包装为一斤一篓,每60小篓装入一个套箱内,茶商作为馈赠达官贵人、亲朋好友的高级礼品。天尖以下各茶,质量渐粗,都是商品茶。其中贡尖又分头黄、二黄两种;生尖分为正号、副号两种。捆尖因叶片较宽,人工加以蒸捆、烘焙成为条形,拣出黄叶。清末以后,主要只生产天尖、贡尖、生尖三种。1972年改名为“湘尖”一号、二号、三号。1983年仍恢复原名。这些散茶至今还是依靠手工生产。

花卷(花砖)

  

  道光元年以前,陕西商人托茶栈雇人下乡采办茶叶原料,踩捆成包,叫“澧河茶”,随后又改为“百两茶”,踩成小圆柱形。清同治年间,晋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压而成花卷,每支净重1000两,所以又称“千两茶”。花卷圆柱长5尺(166.5 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以边江村为主要产地,踩制技术为刘姓少数人所掌握,花卷茶做工精良,曾有茶商用水试浸,经七年茶心不湿。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降州卷”。

  花卷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据花卷的传人、79岁的刘向瑞介绍,花卷只能在伏天生产,一支卷需要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同时做,加工时不能停,不但要力气还要技术和经验,大家一起唱号子才能把茶做紧做匀捆好,一天下来,能做十来根,得喝十多斤酒。

   由于花卷制作时操作繁杂、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物料消耗多,1958年,湖南省安化第二茶厂(今白沙溪茶厂) 试用机械压制,改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4.5×18.3×3.5厘米,称为“花砖”。1962年确定为每块2公斤。

  

  

  茯砖

  

   茯砖系用甘引为原料,最早在陕西泾阳筑压而成,所以又叫“泾阳砖”(简称“泾砖”)。每块净重旧秤5斤(3公斤),用纸壳封装,又称“封茶”。因为需在伏天生产,故称“伏砖茶”。茯砖制造的起始时期没有记载。根据赵尔巽《清史稿》,在顺治元年(1644年)泾阳已有茯砖茶,茯砖历史至少有三百多年以上。

  在茯砖加工过程中因水、热、气温等条件,茶叶中生长出一种“茶黄霉直菌”的斑点,呈金黄色,俗称“金花”,对人身有益无害。西北各族人民认为“金花”越多越好,是衡量茯砖品质的主要标志之一。1953安化砖茶厂成功制造第一片茯砖。1956年改用机械压制茯砖,每片净重2公斤,大批量生产,供应西北,结束了三百余年来只供应原料的局面。1970年,按湖南省统一安排,改由益阳茶厂主要生产茯砖。1985年,白沙溪茶厂根据市场情况,又恢复生产;同时,县茶叶公司黄沙坪制茶厂及酉州茶行也大量压制茯砖,多渠道销住西北。

黑茶砖

  

  

  安化黑茶砖是20世纪30年代推出的产品,呈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5×5厘米,每片重2公斤。与茯砖相比,砖压制更紧更硬,砖面乌润光滑,嵌印有商标图案及出产厂名。

   1935年5月,湖南省茶事试验场仿照湖北羊楼洞的压砖方式,用木机试压黑砖茶初步获得成功。1939年9月,湖南省茶叶管理处成立,安化籍的彭先泽任副处长,受命筹建茶厂,试压砖茶。经多次试验在1940年3月成功压制出黑茶砖,终止了“在安化不能压砖”的历史,是湖南制茶史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的砖茶分“天、地、人、和”四个等级,统称“黑茶砖”。1940至1942年陆续运往新疆哈密等地,与其易货及偿还贷款,共生产200余万片(4000多吨)。1947年湖南砖茶厂及华湘茶厂也恢复生产黑砖,部分私商也有生产,不分等级,都称为“八字砖茶”。从1940到1949年10年时间,共压制黑茶砖有六百多万片,供应边区,出口前苏联。

   解放后,安化砖茶厂(今白沙溪茶厂)继续大量生产黑砖茶,源源不断供应西北,期间少量经广东运往香港销给华侨。已显陈旧的白沙溪茶厂的生产能力年产可达五千吨,后建的益阳茶厂规模更大,设计年产黑茶八千吨,可见湖南黑茶在中国黑茶中的地位。

  

  黑茶的喝法

  

   从古到今,湖南黑茶的喝法一直延续着在我国西北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的少数民族捣碎湖南黑砖茶兑奶熬制成奶茶的饮用方法。黑茶含有多种人类必需的维生素和稀有元素,特别是茶碱的含量较高。多年来,生活在牧区、高原及缺水、无蔬菜的少数民族以饮茶来去膻化食、补充水分和维生素,这一生活习俗至今也未改变,黑茶对于他们就像每天要用油和盐一样重要。

   黑茶叶粗且根多,由于渥堆不超过24小时,叶质生硬,有些品种如“千两茶”水几年都泡不进,所以用酒精炉煮茶较适合。壶声沸腾,茶香四溢,经久耐泡,回甘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