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其实喝普洱茶还是有门槛的,这个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呢?

其实喝普洱茶还是有门槛的,这个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呢?

2019-03-18 访问量: 25 茶礼仪网

 

  你可能听过很多行业,有不合格产品,有次品,有不良品。然而普洱茶行业,你听说过吗?

 

  越陈越香、适合长期保存这2句话,把一切不合格的普洱茶都掩埋了。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普洱茶都是合格产品。

 

  合格与不合格,其它产品有标准,如食品工业,3年保质期,15天保质期,漏气算坏等等,都有很多标准。

 

  普洱茶行业,没有明确的最低标准,这给了一些粗制滥造的滥茶生存的空间。然而,没有统一的最低标准,并不等于没有标准。这取决于厂家的定位。

 

  大部分厂商还是有自己的标准的,例如二姐家的最低标准是不施肥打药。咱也有自己的最低标准,正如我之前说的,没有最高标准,但有最低标准。

 

  这个标准,是我去年花了很长时间想出来的,很多以前觉得可以做的茶,在这个标准下,就不能做了。就像筛子一样,在筛子里能筛下去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那做茶,这个最低标准是什么呢?

 

  其一:不能有不正常的酸涩味。用这个标准来筛选,放弃了成本在30元以下的所有普洱熟茶

 

  其二:生茶不能汤浑。用这个标准来筛选,一切可能被捂到,二次复晒才干的生茶,自然也被过滤掉了。

 

  其三:某些死苦或死涩,没任何起伏变化,一根筋直通底的普洱生茶,不做。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生毛茶成本在60元以下的晒青,也基本被过滤掉了。

 

  其四:怪味滇红、怪味熟普,焦化,等等,夹杂了不是茶的本味的产品,也要被过滤掉。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过滤掉了一些发酵出问题的次品。

  其五:外观漂亮,颜色均衡,青一色统一的滇红,也要过滤掉。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排出了染色。

 

  其六:不合格产品,一切外在来看,都合格,但可能某些东西不达标。这个靠良知和底限坚持。

 

  在这些最低标准下,再来谈产品开发和售卖的问题,一切行为都在这个框架下演进,就是咱做茶的最低标准。

有用+10
分享

消费者问:喝普洱茶会导致钙流失吗?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普洱茶的功效有益健康,那喝普洱茶会导致钙流失吗?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人体的基本生理周期:一个人从生理周期上看,30岁以后钙就会自然流失,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其次,我们广大普洱茶消费者,自己可以总结一下,自己每天的饮水量是喝普洱茶以前大,还是喝普洱茶以后大。从我们调查看,决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喝普洱茶以后饮水量大。既然饮水量大了,很自然的排泄必然加快,特别对于30岁以后的人群,排泄加快流失也自然加快,即使是喝白开水,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喝普洱茶与钙的流失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这里也建议,广大普洱茶消费者在喝普洱茶(或者在喝茶)的同时适当的补一些钙。

 

茶膏是普洱茶的五种形态之一

茶膏是普洱茶的五种形态之一!茶膏是普洱茶五种形态“砖、饼、团、沱、膏”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速溶茶”。

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目前有大锅熬制、中药提取、低温萃取三种方法,一般认为,最后这种制作方式所产普洱茶膏,其品质优于前两种制作方式。

普洱茶膏溶解于水的快捷性令人不可思议,开水倒进杯子里不到5秒钟,杯子里的茶膏便消融得无影无踪,变成了一杯和传统方式泡制的普洱茶汤,杯子里找不到一丁点儿残渣,令人啧啧称奇。用冷水,比如用矿泉水也可以饮用,溶解的效果与开水相同。

普洱茶较为繁琐的品饮方式对工业化、信息化背景的国人来说,已经很不适应了,要走向世界,的确是一道坎儿。

黄刚的黄普茶校—普洱茶哲学观

  约访黄刚时,他正计划招待专程从美国赶过来"拜师学茶"的一家三口。说"拜师"并不为过,因为黄刚现在走到哪儿都被称为校长--"黄普茶校"的校长。这响亮的名号源自他姓黄,又专攻普洱茶。"黄普茶校"是他在普洱茶最低迷的时候提着行头奔走于全国各地开办的普洱茶讲习班,如今在业界已经举足轻重。

    黄刚对普洱茶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他不局限于茶,而是着眼于人,那是他自成一家的体系。普洱茶的脉络在氤氲的茶香中逐渐清晰。
   微博上的粉丝们这样评价黄刚:"普洱界的腕儿。"上世纪60年代生人的他,做过电气工程师,喜茶的同时喜音乐。这个军龄20年、具有中校军衔的转业军官,如今是如痴如醉的普洱茶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普洱茶专业委员副秘书长。
  他会因为得到一饼好茶而大哭一场,会拿价值近万元的老茶来培训员工。"茶做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黄刚说。不以普洱茶论普洱茶,融汇经历、感悟与艺术才是普洱茶的应有之意。

  看市场析乱象根源

  记者:各种茶里,普洱茶可以说是故事最多的一个,多伴着"乱象"、"天价"、"爆炒".您认可这样的描述吗?普洱茶为何给人如此不可捉摸的印象?

  黄刚:以茶论茶看市场,如同身在庐山,难识其真面目。惟有跳出市场才能见脉络,才能看清走势。围绕普洱茶有三类人。一是从事生产、流通的普洱茶商;二是普洱茶的爱好者、发烧友;三是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的茶文化学者。三者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但又有交集。三者同步,普洱茶才会健康发展。而同步前提是必须搞清楚各自的立足点,站稳才谈得上发展。茶商须搞清普洱茶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普洱茶营销推广一路甩出的"养生牌"、"文化牌"、"升值牌",其实都没有找准这个核心竞争力;品鉴普洱茶的爱好者须搞清楚普洱茶分类及各类的品饮标准。好茶好在哪里又贵在哪里?这是不被商家忽悠,不靠耳朵买茶的前提;茶文化学者则须搞清普洱茶的美学基础,惟有如此才谈得上普洱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邓时海教授提出,普洱茶应该是"越陈越香".追踪市场乱象根源,其实就在于对这4个字的曲解和误解。我可以说是北京普洱茶发展历史的见证人。

  2004年及以前,北京很少有人消费普洱茶,2005年普洱茶市场起步,2007年达到顶峰,随后便和全国市场一起跌入谷底。在那3年时间里,普洱茶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没有那3年的发展,我们可能至今没有理由来谈所谓普洱茶市场。

  市场升温过快,从商家到消费者都完全忽略了普洱茶需要陈化,而陈化需要时间和环境条件这些最起码的基本常识。违背客观规律做事情就一定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记者:现在知道普洱茶的人很多了,喝普洱茶的也不少。普洱茶的春天回来了吗?

  黄刚:北京的普洱茶市场其实还在蹒跚中前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前些年就已经暴露出的阻碍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普通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跟五六年前相比,知道普洱茶的人的确多了,但能讲出什么是好普洱茶的人仍然不多;知道喝普洱茶有好处的人多了,但知道到底好在哪里的人并不多。

  同时,绿茶、乌龙茶不断出招巩固其既有市场并夺回失地,黑茶、红茶等新消费热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新的品茶爱好者。而前些年充斥市场,又不能代表普洱茶消费特点的普洱茶品依然存在,客观上让普洱茶在消费者心目中失了分。

  记者:目前大益、七彩云南的产品很抢手,商超铺货很广,似乎销量不错。

  黄刚:茶市的繁荣就像合唱。在一个合唱节目中长时间只有一个人独唱或者领唱,这个作品一定有问题。完全依赖单位团体采购或者把普洱茶当成礼品茶来做、来销售也是有问题的。普洱茶的未来会分两条路来发展,一条是有着丰富的文化附加值的高端品鉴普洱茶,也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一条是做快消品,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

  闻茶香看普洱底蕴

  记者:您上学、当兵、搞尖端科技,现在是普洱茶商。这样的经历用当下的词儿来形容就是很"穿越".怎样与普洱结缘,又为何如此偏爱?

  黄刚:我在2004年第一次喝到普洱茶。那时接触普洱茶是因为开茶馆,广泛接触普洱茶商。遗憾的是,当时北京普洱茶商基本没有真正懂普洱茶的,花了巨额学费却学不到东西也就成了必然结果。我可以说是北京较早为普洱茶交学费的那批人之一。

  在最困惑、最无助的时候,我碰到了何作如先生,并结识邓时海、白水清、周渝等普洱茶界前辈。在这些前辈大师那里,喝到了不少代表着普洱茶真谛的50年以上陈期的老茶--红印、蓝印、红铁、蓝铁、福禄贡、江城号、末代紧、宋聘号、福元昌号、永利昌号等。何作如先生还把他多年琢磨研究出来的老茶冲泡绝技,从出茶、茶量、用壶、用水到水温、时间、用具、手法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

  记者:您提出"闻香识茶"也是源自这样的师承?

  黄刚:有前人的指引,还要有自身的精进。茶的香气是茶的重要品质特征之一,往往可以通过茶的香气及其在冲泡品饮中的变化,再借助于其他外在的表现方式,如茶气、滋味等,来判断一款普洱茶的品质和曾经的仓储状态,分析它的陈化程度,确定它的价值。

  普洱茶因为有长期存放和转化的原因,在香气的形成上就比绿茶要复杂得多。普洱茶的香气一般地被认为是在长期的存放、转化过程中形成的芳香物质的集合。这些芳香物质在数量和类型上相当多,因环境不同、茶的转化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比例,从而形成不同的香型。

  品文化读感官之外茶之大美

  记者:您提出普洱茶发展的途径之一是有丰富文化附加值的高端品鉴。怎样才能最准确概括普洱茶传递出的文化内涵?

  黄刚:"茶之大美在感官之外。"这种美来自于与茶相关的文化,是人类以茶为媒介将思考从现实的物质世界延伸过渡到精神领域的产物。普洱老茶越陈越香的特点,往往可以引发我们对于时间以及人生价值的反思,产生积极的精神反应并进而改变我们的现实行为。这就是普洱茶除了给予我们饮茶人身体上的愉悦感之外,还能给予我们在精神层面美好感受的原因。这是普洱茶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普洱茶的文化研究学者应该首先搞清楚。

  普洱茶让人着迷之处正是在于它更加原始、更加传统、更加自然。传统工艺制作的陈年普洱茶能带来全方位的审美体验。现在,不少优良的茶品从工艺、口感、香气等方面都比普洱茶要好得多,但那只是审美停留在浅表层,距离超越形式层面的意蕴层尚远。喝茶10年,让我一下穿越"形式"--"意蕴"--"道"西方美学的这3个层面,从审美价值上来说,要超过普洱茶怕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