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口感描述(一)︱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喉韵

普洱茶的口感描述(一)︱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喉韵

2019-03-18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喉韵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尔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并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甘

 

  “谁谓茶苦。其甘荠”——诗经'邶风谷风。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梅尧臣。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陆游。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苏辙。

 

  古人多以诗词来赞赏茶的回甘,茶汤能带来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甘的品味是比较涵蓄,不像香那样飘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有许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欢带有苦味的茶汤,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东西,如中药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却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的茶汤,都能够表现苦尽甘来。同庆老号圆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

 

  润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卢仝。

  现在饮茶的第一目的,已经由最古老时期的治病,而成为解渴去闷。润喉则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产生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喉头得到滋润,渴象就可以去除。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者吃得太过于咸腻,渴象就会很严重,白开水喝得越多,感觉更加渴,此时如果能饮上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渴象自然解除洧失,舒服且顺畅。

 

  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燥

 

  有毒的气体或有些太强的烈酒,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紧缩,甚窒息难以呼吸。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也会使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影响吞咽困难。一些以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品质不好,虽然苦涩不也有称为“锁喉”。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时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罶内烤过,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过重火,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

      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带有些燥感。茶叶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不但直接带来难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现,即使拥有最多优美特色茶品,也会立即统统被封杀之!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收藏哪个品牌好?浅谈普洱茶收藏与投资前景

普洱茶收藏哪个品牌好?浅谈普洱茶收藏与投资前景

图为:2005年老同志加嘉玉寿茶砖普洱生茶

近期,笔者在谈及大益轩辕号茶品的相关文章里提到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价值的同时(点击《普洱茶行情分析:大益轩辕号行情价格逐日走低》可阅读),很多新晋普洱茶也问及诸如普洱茶的投资与收藏的问题。什么的普洱茶值得投资?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收藏?普洱茶的投资前景与收藏价值在哪里?这是很多非普洱茶友刚接触普洱茶时,问得最多的问题。

谈到普洱茶的金融属性,即投资与收藏价值,无外乎就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双重价值属性。若是不具备“越陈越香”这一独特的属性特征,这样的普洱茶制品也就失去了其投资与收藏的价值。所以,要看一款普洱茶是否具备潜在的收藏与投资前景,先应从普洱茶制品本身出发,一般来讲,唯有高品质的茶才具备这样的投资与收藏价值。

那么,如何衡量普洱茶的品质呢?这一点,在以往分享的文章中,也说得较多的了。一款普洱茶的品质衡量,新茶要从原料、工艺两个方面来衡量,中期茶、老茶需从原料、工艺、仓储三个方面衡量。其次,才看这款普洱茶的出身,如品牌等。就拿普洱茶新生茶来说吧,相对来讲,以普洱茶古树茶为原料的制品,其投资与收藏价值略高于台地、小树原料的茶品,这是其一;其二,名山原料的制品略高于非名山原料的制品;其三,春茶原料制品略高于秋茶或其他季节原料的茶品;还有诸多缘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投资与收藏价值来讲,一款普洱茶是否具备投资与收藏价值这一属性,其前提是,这款普洱茶制品是否具备了品饮价值。若具备了较高、出众的品饮价值之后,方可判断衡量,其是否具备了投资与收藏属性。

就近年的普洱茶生产与加工现状来看,很大一部分普洱茶制品,只具备了较高的品饮价值,却不具备投资与收藏价值这一属性。这对于十年以上的普洱茶老茶客来讲,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很多老茶客都会有这一感受,现如今的普洱茶制品,很多茶品在新茶时期,其口感、滋味已相当于存放三五年之后再开仓的传统普洱茶制品。也就是说,现如今的普洱茶制品,多采用微创新工艺制成,即绿茶化、黄茶化等工艺加工制成的普洱茶,这一类普洱茶被业界称之为新工艺普洱茶,其特点是,在新茶时期的品饮性较好,适口性佳,口感、滋味醇和等。

然而,这些所谓绿茶化、黄茶化的新工艺普洱茶制品,其品饮价值在短时间虽好,但和早期普洱茶界提出的越陈越香相悖,换句话说,也就不具备投资与收藏价值这一属性了,那又怎有投资与收藏价值可言呢?

总体而言,要看一款普洱茶的投资与收藏价值,重点是在于选品,这里的选品特指成品普洱茶。从投资与收藏属性而言,只要茶品自身的品质过硬(包括新茶时期,陈茶时期,都符合“越陈越香”双重价值属性)也就具备了普洱茶的金融属性,即投资与收藏价值。当然,茶品出自什么品牌,可以算作普洱茶投资与收藏的附加价值。

此外,从投资与收藏角度来选品普洱茶制品的话,近期商城上架的老同志中期茶普洱茶制品,无论是茶品品质还是还是茶品的出身,这在中期茶领域内,均是实属难得的高性价比普洱茶了,点击老同志中期茶普洱茶作品展(二)》《老同志中期茶普洱茶作品展可参阅老同志中期茶产品详情。(本文系原创,

为什么普洱茶原料要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规定普洱茶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什么用晒青毛茶作为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作为普洱茶原料对普洱茶后期陈化“越陈越香”有什么作用?尽管国标已做了明确规定,但仍有很多茶叶爱好者或消费者对此问题存在疑惑,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下粗浅看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历史的传承

普洱茶是云南历史传统名茶。它诞生于蛮夷之地,许多土著少数民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因此现在我们很难定论普洱茶最早产于何时。不过,我们透过诸如基诺族、佤族等云南少数民族有关孔明与茶的传说,可以推断普洱茶历史应不晚于三国时期,其贸易始于唐,闻名于明,极盛于清。普洱茶的发展是云南当地少数民族对当地茶树资源发现利用及与巴蜀、中原茶叶加工技术影响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普洱茶原料要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其工艺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散收无采造法阶段;普洱饼茶阶段;普洱茶自然陈化工艺阶段;现代人工渥堆陈化普洱茶工艺阶段。散收无采造法阶段的普洱茶实际就是晒青毛茶,鲜叶经晒青、揉捻工序直接晒干成毛茶。到了明万历年间,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可见,明朝云南已将晒青毛茶蒸而成团,成普洱团饼茶,并通过茶马古道将茶叶长途运往西藏、南亚及中原地区,并形成自然陈化普洱茶。到了现代,以晒青茶为原料经过人工渥堆、快速醇化,形成人工渥堆普洱茶。当然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晒青茶的加工工艺也在不断演变。

二、晒青茶工艺的演变

《神农本草经》记载:“苦荼-生益州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采干。”这里谈到“采干”,但采后如何干法,未加说明。按当时的生产条件,晒干或风干是当时最简单直接的干燥方式,这就出现茶叶最原始加工方法:采鲜叶晒干贮藏,形成原始茶类——晒干茶。

唐朝樊绰的《云南志·云南管内物产·卷七》:“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由此可见,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对茶的利用制作方法较为简单,类似于原始晒干茶。这种传统晒青茶制作技术一直被传承沿用至今。但就是这看似原始、传统、简单的毛茶制作技术保证了普洱茶的后发酵,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品质特点“越陈越香"”。

茶农把采来鲜叶倒在竹席上摊晒。阳光下,鲜叶慢慢萎凋、慢慢变色,偶尔茶农将茶叶翻一番,简单揉一揉。雨天来了,将鲜叶架在火塘上熏烘干。这种方法制作的茶,青草气较重,揉捻较轻,口感较淡,后来用锅炒杀青祛除青草气,显清香。李拂一《佛海茶业概况》(勐海县文史资料第一集1939年):“勐海茶叶制茶,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于竹席上反复搓揉成条,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到了现代,随着制茶机械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机械杀青、揉捻的制茶工艺。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晒青茶制作工艺变化。

原始晒青茶:鲜叶——日晒杀青——轻揉捻——晒干或熏干

近代晒青茶:鲜叶——锅炒杀青——较重揉捻——晒干或晾熏干

现代晒青茶:鲜叶——机械杀青——较重揉捻——渥黄(揉捻叶薄摊过程)——晒干或晾干

三、晒青茶工艺特点及其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系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缓慢酶促氧化及微生物活动的结果。晒青茶无论传统或现代工艺基本都传承了轻杀青、较重揉捻、晒干或阴雨天低温烘制半干的特点。

轻杀青(要求:杀匀、杀透)既祛除了茶树鲜叶低沸点青草气,又保留了部分酶活性;促使少部分叶缘或叶梗出现红变,易使晒青茶出现花香和清香,同时为晒青茶出现“黑条”品质特点奠定基础。一般杀青维持出料口杀青叶温度65℃左右。

较重揉捻是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品质的基础。大叶种鲜叶相比小叶种,海绵组织发达,细胞基质及液泡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茶多酚)。同时在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存在大量的多酚氧化酶。通过揉捻造成组织破碎及细胞破裂,使茶叶多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混合,发生茶多酚的氧化。而茶多酚的氧化程度是毛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同时揉捻造成茶汁外溢粘附于茶条表层,便于环境微生物的定置,为茶叶后期陈化变化提供物质基础。

渥黄:揉捻叶经过8-10h的自然摊晾,既可以使茶多酚发生一定程度的氧化,使茶汤色显黄,同时可以让环境中微生物在揉捻叶上定置与富集,为普洱茶后期自然陈化与渥堆发酵奠定一定的微生物基础。营养丰富的茶汁及富集微生物可以使渥堆茶叶快速起温,防止冷堆烂叶现象。当然,揉捻叶摊晾应薄摊,低温、自然通风,适宜夜晚摊晾,防止气温裂变及过度氧化。

晒干或晾干防止了茶叶酶活性的丧失。太阳直射地表温度一般不超过60℃。这样低温缓慢干燥的过程,会使茶多酚类物质进一步被氧化降解为深棕色的物质,同时茶汁中还原糖与氨基酸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生深色物质,随色素含量的增加,茶条表层颜色加深而表观黑色。同时叶绿素光热作用进行降解,这一系列生化反应也产生了大量营养物质,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晒青毛茶外观“黑条”、叶底黄绿、滋味醇厚的品质特点。

可以说,云南晒青毛茶的初制工艺融合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制作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从茶树鲜叶到晒青毛茶及毛茶后期陈化,整个过程茶叶处于不断变化,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之中,这与普洱茶储存醇化“越陈越香”一脉相承,晒青茶不仅是普洱茶制作的原料,更是普洱茶存放醇化的前提和基础。

普洱茶因岁月而香,可以喝的“岁月古董”


“姑苏晚报美丽中国行”云南报道组 谷雨 王小兵 李慧丹
  有人说,普洱茶是茶叶中惟一具有生命力的茶叶,它可在空气中继续发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泡法,喝出的是不同的口感。正因为如此,跟普通的茶叶相比,普洱茶具有更独特的魅力。作为原料,普洱的“毛茶”几乎与其它绿茶没有任何区别。是什么样的特殊工艺,让普洱茶有了另一种生命活力?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云南当地最负盛名的勐海茶厂采访。
  一位苏州老乡与普洱茶的情缘

  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普洱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益集团勐海茶厂,不仅这里的普洱茶声名远扬,而且为当地的经济撑起了半片天。在探寻勐海茶厂的历史过程中,在这里我们竟巧遇了一位苏州老乡,他便是勐海茶厂的首任厂长、江苏常熟人范和钧。

  范和钧,原名范樱,是北宋诗人范仲淹竹园支后乐堂第27代孙。范和钧的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独立承担供书教学的责任。1920年,学习成绩优异的范和钧在亲戚的资助下进入浦东中学读书。中学毕业时,他才19岁,只身赴法国勤工俭学。1931年,他偕妻子女儿返国,本是打算从事漆器家具进出口业务经营,然而“一二·八”战事的发生彻底打断了他的人生计划。恰好当时,法国有位农业工程师来中国考察绿茶出口情况,范和钧一路陪同,开始对中国茶业状况有所认识。

  在当时,普洱茶都是采用手工制作,产量有限。1939年,范和钧为了实现振兴祖国茶业的理想,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佛海实验茶厂”,改变了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实行机器制造红茶。茶厂利用自己与中茶公司的关系,帮助边民制作普洱紧茶,然后由佛海茶厂收购,用马帮托运到缅甸景栋、当基,转火车到仰光,搭轮船到印度加尔各答,转运到西藏边境成交,发展了紧茶生产。1941年,佛海遭日机轰炸,云南中茶公司电令佛海茶厂职工全部撤退昆明。范和钧在工人们的请求下同意延长十天,把厂子全部建成后再走,全厂上下一心,加班加点赶装发电机,一周后,机房发电,佛海小镇有史以来第一次亮起了电灯。第二天,全厂职工将机器拆卸装箱,托运思茅或寄存民间,全厂职工除护厂人员外,才一一惜别全部撤退,范和钧为创办佛海茶厂,写下了历史性的篇章。很难想象,如果当初没有范和钧和他创立的茶厂,还会不会有今日整个勐海和云南普洱茶业的繁荣?

  一种特殊的工艺让普洱茶因岁月而香

  如今,当我们走进勐海茶厂的加工车间,只见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尤其是发酵车间,更是一处“禁地”,谢绝任何参观者入内。经过一路参观,我们了解到,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闷等几道工序。鲜采的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而毛青则是“生茶”,再经过堆闷后,才可成为“熟茶”。

  在备料车间,由专门的机器和工人对“毛茶”进行分拣和筛分,筛选后的毛茶,则由专门的管道传送到生产车间。工人们守在管道口,将出来的茶叶放入一只圆筒形的不锈钢器具内进行称重,然后放入边上的蒸汽口进行软化处理,工人再将器具内的茶叶倒入一只布袋内团成饼形,然后交由边上的工人放入饼茶机里压制,短短几秒后,工人再将压制成型后的茶叶外侧布袋拿走,最后便是将这些饼茶运送到车间进行烘干……经历这样一系列完整工序,一饼普洱生茶便制成了。而熟茶的加工过程则多了一道工序,那便是后发酵工艺。

  发酵技术是普洱茶制作好坏的关键。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初,勐海茶厂在对发酵进行试验时,经历了多次试验,发酵效果却不理想。后来,采用了厂里的一口井的水后,发酵才取得了成功。从那以后,用井水发酵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这口井,也被称为一源井。如今,走入勐海茶厂,还可以见到这口井,它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

  谈起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勐海茶厂科研专家肖海军表示,云南作为边陲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与外面接触比较少,普洱茶制作工艺一直沿袭了传统制茶的工艺。普洱茶之所以有了后期发酵工艺,主要是与路上的运输周期长有关。在以前,茶叶都是靠马拉驮运,从云南出发,要送达北京、西藏等地,往往要用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期间,茶叶口味与最初口味相比发生了变化。

  而追溯普洱茶的历史,与中国茶叶历史几乎同步。三国时期,出现的“沱茶”、“饼茶”便是最早的普洱茶。到了明朝时期,随着云南与西藏等地茶马交易的开辟,生产的茶叶品质也越来越好,到了清朝,普洱茶开始达到了鼎盛,康熙、乾隆等都对普洱茶进行推崇,涌现了各种商号。

  古老的喝茶方法品味不一样的茶香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制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喝普洱茶也讲究一定的“门槛”,需要学习一点正确的辨别标准。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分。普洱生茶的颜色接近绿茶,闻起来有股清香。普洱熟茶颜色是栗子色,熟茶是制作过程中人工发酵的,所以熟茶哪怕是当年产的,泡出的茶汤颜色,抵得上十几年老生茶的茶汤。后者是经过缓慢的自然陈化,前者则采用人工方法快速成熟,颜色较为浓郁。

  最近几年,随着各路“炒家”的出现,普洱茶也日见珍贵。许多人更把它当成功夫茶来喝。而在当地,哈尼族就有一种非常古朴有趣的饮茶方式,他们将陶罐洗净烘干,抓适量的茶叶放入陶罐中,把陶罐置于熊熊燃烧的火塘边烘烤一段时间,烤至茶叶散发出诱人的阵阵清香时,将清水舀入罐中,再把陶罐置于火塘边煨煮。煨煮时间可长可短,既可煨煮片刻即饮用,也可煨煮1-2小时甚至更长,经过这样的煨煮,茶水色泽深黄带紫,味苦涩,兼有一股浓烈的烟熏味。

  不管是谁,或以哪种方式来品味普洱茶,最共同的感受便是,品茶的过程,更是品尝一种沧桑,历经岁月沉淀,才得醇香。
来源: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