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泡普洱茶的经验以及技巧

泡普洱茶的经验以及技巧

2019-03-18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我们常喝的茶,经常看别人泡茶行云流水,一丝不苟,一气呵成。甚是简单,当自己操作时才发现看似简单,做很难,泡茶大有学问。泡好茶还得掌握一些技巧才行。

  经验以及技巧
 

  洗茶:水要快进快出,动作如行云流水

 

  据试验,茶叶第一次接触到水后,3秒内,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有益成分就会逐渐渗出,洗茶超过3秒,茶汤滋味和有益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流失。

  因而,洗茶过程当如行云流水,快进快出不停留。

 

  第1泡:细碎/压制松散的茶比紧压的茶,出汤要更快

 

  撬茶时细碎多或者压制松散的茶,洗茶时茶叶就已经充分舒展,内含物释放速度快,因而无需等待,可马上出汤;

  而紧压的茶,洗茶两次并不能令茶叶充分舒展,可等待5秒后再出汤。

 

  第2-4泡:内含物渗出正旺,需要快速出汤

 

  茶叶已经舒展开,内含物释出量正旺,此时快速出汤才能浓淡得宜。

 

  第5泡起:每增加一泡,等待时长增加5-8秒

  为了使每泡茶汤的浓度相差不大,从第5泡起,每增加一泡即增加5-8秒的时间,以此类推。

 

  普洱茶冲泡方法,下面以盖碗为例

 

  一、备具,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准备好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普洱茶。

  二、温杯洁具

 

  泡茶前先将沸水注入盖碗,一来有清洁茶具之效能,二来能提高茶具之温度令其完全发挥茶叶之色、香、味的本质。洗杯方法有两种,使用杯洗或只用品茗杯清洗。两种方法都是先置热水于杯洗或品茗杯中,再置放品茗杯于上面转动,务求使整个品茗杯清洁干净,如果独饮的时候便只可用杯洗。

  三、置茶

 

  可以直接用茶则置茶,投茶量则视乎所冲泡之茶类与及个人之口味。

 

  四、洗茶

 

  茶叶是农产品,需要洗茶,只需注水于盖碗中,3秒倒出茶汤便可。

  五、注水

 

  注水时最重要是注意水温,因为不同的茶叶要不同的水温,普洱茶适合用沸水冲泡,如要降温则可能要用茶海或公道杯降温。注水于盖碗时可高冲,使茶叶滚动。

  六、浸泡

 

  盖碗浸泡时可用盖来翻动茶叶,使茶叶更易散开。

  七、出茶

 

  出茶时可先倒入公道杯中,再倒入品茗杯。亦可直接倒入品茗杯,先将品茗杯整齐排列,以打圈式倒茶(亦叫作关公巡城),令每个茶杯都平均注满,直到后来每滴倒下时(亦叫韩信点兵)也要平均滴下,使每杯的茶色及茶味浓度亦能相等。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各位茶友了解到泡茶不仅需要方法,还需要技巧才行。至于经验,那不是一下就能学会的,还需要自己在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的去探索。

有用+10
分享

懂茶是普洱茶投资的上上策

  普洱茶原本属于饮料或食品,成为古董或股市只是近年的事,没有人知道这是普洱茶的骄傲或是悲哀,更没有人知道它究竟为什么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难道先人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和可炒作性带来的可观经济价值,难道是浮躁的投资人感性所为?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但有一个事实正在上演:普洱茶投资如火如荼。

  直接一点,本人认为无需争辩普洱茶投资的得与失,懂茶才是投资的最关键最上上策。古语云“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正是凡事得有准备方可成功,反之则失败。换句话说普洱茶投资人在掏钱下注时有没有客观的准备,最根本的懂茶准备必须具备。然而,一向精明的顺德人在普洱茶投资上准备不足,大有跟风或赌博的心态,有的一掷数十万连“生茶”和“熟茶”都闹不清,只一味看产地、品牌、年份而从不怀疑产地、品牌、年份,更有的投资人迷信“老树茶”、“野生茶”,对“老”和“野”顶礼膜拜等等。普洱茶属于典型的后发酵茶类,自然后发酵或“渥堆”

  后发酵过程中的贮存尤其关键,贮存不科学再好的产品都会惨遭扼杀成一堆废物。

  因此,懂茶,必须懂普洱茶从茶园到茶杯每一个环节的科学性和特性,一系列环节中尤其要懂品饮环节。如果投资人没有一流的品饮就算不上懂茶,因为茶叶主要还是供人饮用的食品,产地、品牌、年份等等再神秘叵测都欺骗不了本能的味蕾口感。也就是说,假如你要投资某一类普洱茶,必须当场抽一样品试饮,经过试饮得出的结论再看产地、品牌、年份什么的,这种原始的检验方法绝对科学可靠,更是投资人务必记住的投资上上策。

  另外,懂茶的方法有诸多种,比如上网、看专业书、结交专业人士,最有效的应该是茶友聚会交流,你在投资前通过屡次实战交流能使你迅速成为“专业人士”,接下的投资当然就属于专业投资和理性投资。
 

普洱茶发展历史三大阶段

      普洱茶是云南茶业的一枝金花!现代普洱茶特指云南省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等地用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经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长年贮存陈化获得的产品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技术改革创新,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经增湿渥堆及后熟陈化制得的产品,具有干茶色泽褐红、条索肥壮重实、耐贮耐泡,茶汤红浓明亮、陈香显著、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褐色柔软的特点。据科学研究表明,现代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腻、减肥防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保健功能。随着这些保健功能被科学证实,普洱茶日益受世人所关爱,韩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对普洱茶的消费不断升温,并冠以“减肥茶”、“窈窕茶”、“益寿茶”等美称,普洱茶年产销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600多吨上升到2001年的近2万吨,其增长幅度为我国各特种茶之冠。近几年来,普洱茶却一度出现供货紧张的状况,陈年老普洱茶更是成为广大客商求购的抢手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对普洱茶的消费需求也以大城市为先导迅速增加。可以断言,普洱茶必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功能更广泛地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好。

  在普洱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的同时,国内外厂商开始大量投向普洱茶产业开发,菊普茶、普洱花茶、普洱速溶茶、普洱茶水饮料等后续产品相继投入市场,更增加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由于历史等原因,目前普洱茶产品还存在干仓与湿仓、生茶与熟茶之争,产地名与茶类名模糊?昆用,假冒伪劣产品增多,以新充陈现象严重,一些商家把红茶、绿茶统统打上普洱茶标签误导消费者,这些现象已阻碍了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明确、科学地界定普洱茶产品名称,规范市场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试对普洱

  茶发展历史作一探讨分析,希望对现代普洱茶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普洱茶发展的历史背景

  普洱茶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云南茶业发展史。据考证,普洱茶区的种茶历史约为1700多年,晚于巴蜀地区。云南普洱茶的大致产制发展史如表1。

   

  表1云南普洱茶产制发展史

  普洱茶区制茶发展史的技术起点虽与巴蜀及江南制茶发展相近,发展中却远远滞后于巴蜀、江南茶区,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由于云南普洱茶区地处南夷边疆,又长期游离于中央政府之外的历史背景造成的,也正是这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条件滋养了云南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出了普洱茶这一茶中奇葩。

  据考证,元朝之前,云南地区的大部分长期游离于中央王朝所管辖的行政区划之外。战国时期秦始皇曾派人修逼了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的“五尺栈道”,将云南短期纳入版图,但在十余年后,因南夷作乱,汉初将巴蜀与云南之间的通道要塞全部关闭,不准来往;《汉书·西南夷列传》有“秦时尚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一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关蜀故徼。”的记载。到东汉三国时期亮定南中,对云南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云南濮人开始种植利用茶叶,这一时期可谓巴蜀文化对云南地区产生最深远影响的时期,并开辟了云南种茶历史,直至今日在云南西双版纳茶区还有着广泛的传说。从晋到唐这段时间,中央政府一直未在云南地区设治,这一时期巴蜀及江南茶叶已发生了从生晒羹饮到蒸青饼茶的飞跃发展,然而普洱茶区却因缺乏与中国主流茶文化的交流而停滞不前。唐初,皇朝曾积极经营云南,公元733年,蒙舍蛮皮氏打败唐军在云南建立起独立的南诏王国,以致陆羽《茶经》也未把云南作为茶区列入,仅有在此之前,出使南诏的唐使樊绰在《蛮书》中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宋朝时期,段思平夺取政权在云南建立大理国而独立于宋代版土,以致宋代盛行的龙团凤饼以及斗茶之风亦未得传播。唐宋这两个朝代正是中国茶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那时普洱茶区属云南王国的银生城管辖,普洱茶则在“隔离于世”的环境中缓慢地发展着,元朝灭大理国后,逐步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与明朝的洪武调卫及屯兵制的实施,大批汉人迁居云南,加强了中原文化在云南的渗透与传播,推动了云南茶叶向团饼茶发展。但由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丰富,滋味苦涩浓强,并未受到元朝时期和明朝时期中央政府的重视,仍处在自由发展时期,如明朝宋濂等撰《元史·茶课》载:“西番大叶茶,建宁胯茶,亦无从知始末,故皆不著。”而元朝忽思慧撰《饮膳正要》则有:“西番茶,出本土,味苦涩,煎用酥油”的记载。《明会典·茶课》记载:“茶课数,云南银一十七两三钱一分四厘”。而清初(1690年)阿世坦等编《清会典·茶课》竟有:“广西云南茶课,二者不产茶,凡有贩茶抽税无定额”的说法。这一阶段云南茶叶除在滇中销售外,主要销往西藏地区。到了清代雍正七年,云南总督颚尔泰在普洱茶区建立贡茶场,并驱逐新旧商民,设总茶店以笼其利权,加之官茶扰民,导致茶山荒芜。为此,雍正十二年,针对普洱茶区发布了“禁压买官茶告谕”和“再禁办茶官弊徼”,削减了贡茶数,恢复了自由买卖,普洱茶开始大量进入京师,并受到清朝宫廷的宠爱,大大促进了普洱茶的产销发展。到1780年,《清朝通典》载:“茶课,云南行引三千,额征银九百六十两”,普洱茶生产发展逐渐进入历史高峰期,,清朝末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普洱茶也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综观普洱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云南长期游离于中央政府管辖之外是普洱茶区茶叶生产滞后的重要历史因素,而后的普洱茶区与中原文化交流则是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普洱茶发展三阶段与现代普洱茶的产生

  明代以前记录普洱茶的相关文献资料较少,主要有唐代樊绰的《蛮书》,宋代李石的《续博物志》,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诸夷风俗》,明代谢肇涮的《滇略》,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等。而在清代,相关文献达十几种之多。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是地方土著民族对当地茶树自然资源发现利用与巴蜀及中原茶叶加工技术影响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产制发展与中国茶叶主流发展史既有紧密联系而又拥有自己的特色。综观其加工演变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唐宋以前的散收无采造法阶段;(2)清末以前的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3)现代普洱茶阶段。在唐宋时期,中原、巴蜀地区茶已进入团饼茶的兴盛期,而“普洱茶”的加工尚为“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相对于团饼茶而言)。直到元朝以后,随着当时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团饼茶加工方法逐步传人普洱茶区。至元末明初,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了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却因其主要消费群体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的需要而得到更快发展。明万历年间谢肇涮《滇略》载:“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普洱茶因开始在明朝的普日部(今普洱县城)集散而得名,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下辖今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随着普洱茶因人贡清廷受宠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普洱府城也因此进一步成为茶叶的精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普洱茶之名开始闻名海内外。这一阶段为真正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这时普洱茶的制作分毛茶加工和精制,其基本加工方法为:

    

  如按我国现代制茶法与品质分类标准体系分,清末以前的普洱茶应属绿茶类。但当时的加工技术理论比较落后,存在初制加工十分零散,杀青不及时、不匀、不透,加上干燥不及时而造成酶性氧化比较严重,同时精制汽蒸时间较长,而团饼茶又多采用缓慢晾干,成品茶含水量较高,加之较长时间的运输、销售,及消费存放过程而造成后发酵与水热氧化,使茶叶产品呈现干茶金黄而茶汤橙红,滋味相对醇和的品质特点,但这时的产品有绿色、黄色和红色,茶膏也有黑色和绿色之分,难以与现代茶类严格区分。而紧压茶的氧化却相对较重,其品质形成是一个酶性氧化与非酶性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直至清末仍以普洱邦小叶种茶苦涩味低为胜,说明那时的普洱茶尚未形成长期陈化氧化的技术。现存清末民初的普洱茶标签也没有一种提及储存陈化的相关信启、。过去有人认为:“因为长时间人背马驮、日晒雨淋形成普洱茶”的说法未免把事情过于简单化了。

  第三阶段即现代普洱茶生产加工技术的萌生,则是自清末以来,自然、社会、商业、科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过程。

  1、自然条件

  云南大叶种茶鲜叶原料芽叶肥壮,持嫩性强,茶多酚等内含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这为现代普洱茶条索肥壮、滋味浓醇、耐冲泡的品质特点打下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2.传统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因以下原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自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原茶叶精加工及集散地的地位,因行政区划的变更原普洱府茶区成为新的思茅、勐海、勐腊、景洪等茶区,茶叶产地不再以普洱标注。(2)原普洱茶区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等多样化。(3)古老普洱茶山渐次衰落,为新兴茶区所取代。

  3.陈化工序的产生是现代普洱茶形成的重要标志经验的总结,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原普洱茶区的茶叶发生了多茶类分化,由于杀青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使晒青毛茶酶性氧化得到控制,晒青毛茶的晒干过程使茶叶滋味变得柔和,茶叶色泽转黄褐,并产生了以“太阳味”为特色的香气先质,再加上其后的蒸压成型与干燥过程和理化转变,为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历史上普洱府茶产品较长的流通时间为后发酵陈化工序的形成作了铺垫。消费者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发现了陈年普洱茶更适口,且治病效果更好,这一经验推动了普洱茶陈化工序的产生。而清末以后因战乱引起,特别是以香港客商为代表的因进货渠道不畅等因素而产生屯积销售,进而发展为有意识地贮藏陈化以提高品质,为现代普洱茶陈化工序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人们对普洱茶后熟陈化促使品质转变认识的逐渐加深,形成了陈年普洱茶的专门消费群体。在这种需求推动下,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勐海茶厂等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分析研究,借鉴黑茶生产工艺,利用现代制茶技术理论创造了现代普洱茶加工工艺,其产品受到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西欧等地消费者的欢迎,产销量逐年扩大,加工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保健功能被科学证实。至此,现代普洱茶形成,其品质特色按现代中国茶叶加工及品质特点分类系统可划归为后发酵的黑茶类,其原料和加工工艺都自成体系,工艺不断成熟和完善,现代普洱茶基本加3工工艺为:

    

  因此,从普洱茶发展历史来看,现代普洱茶是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陈化处理制得的产品,其形成是一个具有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继承创新过程。我国高等教材把普洱茶列入黑茶类,至此,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已退出历史舞台。

经典普洱茶书之八:《普洱》杂志5周年典藏本

  《普洱》杂志5周年典藏本(《普洱》杂志社2011年3月)

  从2010年年底开始,本刊编辑策划《普洱》杂志五周年典藏本,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编辑部召开了几次策划会,对增刊构成、栏目调配、图片、封面等进行了交流、探讨,加班加点完成了典藏本的内容准备和设计工作。典藏本由三册组成,分别是《普洱茶健康行动》、《普洱茶文化觉醒》、《普洱茶生活风尚》,图文并茂地表现了普洱茶健康(科学)、文化和生活三大主题,生动而厚重地诊释了普洱茶的内涵,是对《普洱》杂志四年精华内容的高度提炼,可以说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从内容上看,典藏本既关注普洱茶产业、生活方式,也不限于普洱茶本身,而探究中国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有态度,有担当,有趣味,有关照,文字或鲜活,或厚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