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为何“古树普洱茶热”一直不降温?

为何“古树普洱茶热”一直不降温?

2019-03-18 访问量: 35 茶礼仪网

  

  “普洱茶热”近几年内是不会降温的。普洱茶的消费热潮,不是简单的市场炒作行为,更不是消费者盲目追逐时尚的行为。

  古树普洱茶消费热是必然的,它是以下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关爱健康”已成为时尚。古树普洱茶的药理作用、保健作用、饮用收藏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导致了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1)云南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是中国茶叶中最高的(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5%-48%以上),决定了云南茶质的优异性。优异的茶叶品质使云南茶叶拥有了最广泛的消费群体。

 

  (2)众多的茶类里,以古树普洱茶的消食解腻作用最为突出,使它能赢得有一定消费实力的消费群体(《滇海虞衡志》“古树普洱茶,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表述的就是皇宫贵族腻食以后对古树普洱茶的偏爱)。

 

  (3)古树普洱茶有“窈窕茶”、“素女茶”、“美人茶”的美誉,是女性美体瘦身的最佳选择(18世纪,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对茶叶的喜爱,直接带动了整个欧洲的茶叶消费,女性市场的巨大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4)古树普洱茶又称“老人茶”,饮用后温和养胃,刺激性小,不易导致失眠少卧,使它能赢得“下午茶”市场和茶馆等“夜生活”场所的消费群体。

 

  (5)古树普洱茶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是其它茶叶所不及的,使它成为中老年服食养身、保健消费的优选佳品。

 

  (6)古树普洱茶“越陈越香”、“随收藏时间升值”的价值上的安全特性,能赢得个人和家庭收藏市场。

 

  (7)古树普洱茶中的“紧压茶”,承载着中国历史和中国茶道最深邃的理念,使它成为茶艺爱好者和广大文化人“以茶会友”的最佳选择。

  第二,“茶兴于唐,盛于宋”,历史雄辩的证明了茶文化是盛世文化的产物,这也是“唐宋”时期茶叶生产和消费能发展到极致的原因。世界和平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将进一步带动包含古树普洱茶在内的茶叶消费的增加,注定了云南古树普洱茶的“大盘”走势。所以云南古树普洱茶热短期内是不会降温的。

有用+10
分享

关于普洱茶的新茶、老茶、中期茶、印级茶、号级茶你了解吗?

  喜欢普洱茶又对普洱茶了解不深的朋友们,是不是经常被很多时间概念搞得一头雾水?什么“新茶”、“老茶”、“中期茶”、“印级茶”、“号级茶”是个什么鬼?很多茶友涉及到这些词的时候是懵的,今天就跟着小编来认识一下这些词的意思吧。

 

  这些名词是按照年份来划分的。

 

  新茶:指的是新近生产出来的茶品,一般是指生产成茶品后1-3年之内的茶。

 

  老茶(旧茶):在云南当地,一般指生产成茶品后7年以上的茶。而在广东、港台等地,10年、15年以上方可称之为“老茶”。

 

  陈茶:代表有一定年份的茶,一般说陈茶,前面都会加上精确的年份,例如,“5年陈茶”。

 

  中期茶的两个概念,市场上原本没有“中期茶”一说,它是由“陈普”这个概念转化而来的。只是“陈普”很难用来界定茶品的年限,于是就有了“中期茶”的概念。

 

  有人把年限在3-5年、5-10年或10-15年的茶称为中期茶;有人把3-7年的茶也称为中期茶。还有学者认为,从陈普与中期茶概念相似的角度看来,贮存年限六七年到十五六年的普洱茶,亦可称之为中期茶。

 

  关于中期茶的年份期间,尽管业界还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标准。不过可以明确的就是,中期茶就是指经过多年陈放后,正处于转化过程中,陈化效果达到较好阶段的茶品。

 

  中期茶另一个概念,是指大品牌在某一精确年份之间的茶。我们以大益和下关为例,来看看:

 

  大益中期茶: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的大益普洱茶,称为大益中期茶。此时的熟茶表现出来的茶叶特征是,已无堆味,略有陈韵,茶气更足。而生茶开始有变化,苦涩味转化甘滑,开始清爽。二者无论品饮或者收藏,都是最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大益中期茶的价位都不高。

 

  下关中期茶: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在这段时间里生产的下关成品普洱茶,称为下关中期普洱茶。例如:T8653铁饼(357g)生茶,2005年以前;下关甲级沱茶(100g便装)生茶1996年--2005年。

 

  当然,以上两个品牌茶企的界定并非唯一标准,只是集中突出这个时间段的茶品特征而已,若要把中期茶准确定位还需要大量的科学数据来支撑,否者会给茶友带来困扰和误导。

 

  号级茶又称古董茶,一般指的是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当时的私人茶庄均以“号”来命名,所以生产出来的普洱茶统称号级茶。以圆茶为主,石磨压制,一饼350克,七饼一桶,外用笋叶包装,包装顶面有制茶商号标志。茶饼不像现在用棉纸包装,裸饼,没有内票,有内飞,上面记录着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

 

  宋聘号:红标宋聘

 

  同庆号:双狮同庆

 

  代表性老茶有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车顺号等。

 

  雍正年间,清政府设立普洱府专门控制茶叶生产,因此产生了云南贡茶,普洱茶也由此走向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当时在云南的各大产茶区中,以六大茶山名震天下,其中又以易武名列六大茶山之首。从道光至民国初期的90多年,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茶庄、茶号遍布。当时在易武开办的茶庄商号成为今天号级茶的主阵容。同兴号、宋聘号、同昌号、同庆号、福元昌、车顺号等等,各个易武号级古董茶奠定了普洱茶老茶的历史地位,也同时堆叠出易武茶山百年的荣辱兴衰。

 

  印级茶: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私人作坊散去,普洱茶生产进入公私合营或国营时期。国营茶厂出品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中茶牌圆茶”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中文字样,以其中间“茶”字的颜色分别命名品种。分别有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四种。所以这一时期的出产的普洱茶,亦被称之为“印级茶”。

 

  50年代无纸红印

 

  代表性老茶有大红印、无纸红印、红印铁饼、蓝印铁饼等。(注:所谓“铁饼”,就是用金属模具直接压制成型的饼茶,因为机器压力较大,茶饼压制得非常紧实,坚硬如铁,故而得名。)印级茶的制茶师傅都是从之前的号级茶庄募集而来,选料开始以勐海茶区为主,所以印级茶时期可以看做是集中力量开发勐海茶区的一个时期。

 

  七子饼茶:从文革时期圆茶改名为七子饼,在1972年之后,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并附印拼音字母,中间“茶”字以绿色为主,个别印红、黄色“茶”。较为常见有勐海茶厂出的7542、7572、8582、7592等,还有下关茶厂8653、8633等。

 

  七子饼时期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海外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逐渐增大,进出口公司为了统一规范而逐渐形成的体系。为出口需要,也为使各厂家生产的茶品有统一的识别标志,1976年,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对普洱茶进行了编号,规范唛号的使用。

 

  88青饼是勐海茶厂于1988年至1992年生产的7542青饼的统称,是业内对这段时期勐海茶厂生产的7542青饼的一种特定称谓。

 

  茶唛号用4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为该厂创制该品号普洱茶的年份,第三位数字表示该产品主拼料级别,第四位数字为该茶厂的代号(注:当时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给四家大厂定了编号: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不过,以上只是当年国营体系主导下的做法。现在,随着国营体系对普洱茶生产管控的弱化,随着民营普洱茶企的不断增加,唛号的做法现在不再是规范了。

熟茶的原料革命:为何好的普洱生茶易找而好的熟茶难寻?

熟茶的原料革命:为何好的普洱生茶易找而好的熟茶难寻?

找好的生茶相对较容易,无非是价格问题,找熟茶就太难太难了。这是大滇这些年玩普洱茶最深的感受。我想到生茶的时候,立刻脑海里会有很多款值得喝的茶,而熟茶,却很有限。太多对熟茶的不满意使得熟茶背负上了不好的名声。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熟茶的产量远高于生茶。但或多或少,也存在着对熟茶的蔑视,比如老茶客不喝熟茶,或者认为熟茶没有存放价值。针对这些情况,大滇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猜想——

1、熟茶是极富潜力的茶;

2、熟茶也有存放价值,依然可以越陈越香;

3、熟茶的口感还能做得更丰富;

4、熟茶依然存在着山头的区别与春、夏、秋茶发酵的区别。

普洱熟茶的贡献,并不仅仅是加速陈化,可以现喝。熟茶独特的口感依然有极其迷人的魅力,只是现阶段,对熟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不常喝茶的人,对普洱茶的印象,多半来自熟茶,即汤是红的,可以减肥。对于一个不喝茶的人,正常的熟茶较容易入口,生茶就不见得了;而对一个喝茶要求不太高的人,拿老班章是不适宜的,勐海味也许更对口。在大部分餐厅里,点普洱茶,端上的无疑是熟茶。所以,我认为熟茶是极富潜力的茶,在普洱茶市场里的合理份额应该占到90%以上。这意味着普洱熟茶可以采用最优质的原料制作,通常用于存放陈化,而一般常规茶也应该用来发酵熟茶。

熟茶的原料革命:为何好的普洱生茶易找而好的熟茶难寻?

熟茶需要一场革命——这个理念包含了以下概念:

1、一线古树茶的夏茶、秋茶用来发酵成熟茶;具体有何优势,需要实践来说明,也许口感不一定最佳,但起码不会差。我不想听到任何肯定或者否定的言论,所有的猜想和推论,都不如实践,不如实际发酵一堆茶,来说明问题。

2、二线古树茶的春、夏秋茶也是可以用来发酵熟茶的。

3、小树台地茶,高海拔茶区的茶也是可以用来发酵熟茶的。

以上三种,正是现阶段普洱茶行业所欠缺的。熟茶未来的方向,不在原料上突破,品质不可能有大的提高。从产业的角度来说,熟茶发展到现在,往前走,最大的敌人,是厂家,是生产者的固步自封。

熟茶的口感可以做得很丰富。基于不同原料和发酵方法,经过大滇目前的实践,熟茶的口感可以变化多端。但是,无序无标准,不足以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是时候设立一个标准,使消费者能够清晰辨别好茶与坏茶,厂商也能分出明确等级,增进普洱茶的透明化,降低购买难度。这个标准,还是参照生茶会容易理解些,即:春、夏、秋茶的发酵,应该有不同的价格。名山古树、高山海拔、低海拔坝区的茶,成本不同,价格应该不同。

熟茶的原料革命:为何好的普洱生茶易找而好的熟茶难寻?

而这些要全部基于一个假设:同一地区,春、夏、秋茶发酵出的熟茶,有明显的品质区别。同理,名山古树、高山海拔、低海拔坝区的茶,发酵结果也应该有明确区别。有发酵结果的品质区别为基础,导致价格区别,构建一个消费者一目了然的体系,是熟茶未来得到发展和重视的必需。

茶友分享:普洱茶收藏之道--“生、长、化、收、藏”

生、长、化、收、藏,普洱茶收藏之道。

春天生发,普洱茶变化的开始,适度透气,让茶品吸收春的气息,保证茶品的清爽程度。

夏天,生长,温度升高、湿度加大,茶品变的重要时期,透气与闭藏结合,避免湿气过闷。

长夏(农历6月,夏至为界),茶品“化”之时,高温高湿极致,提前闭藏排湿......。 长夏,茶品化之时,避免受潮霉变。

秋天,天高气爽,茶品收敛之时。茶品聚气、凝味为主,收藏为主,适度换气。

冬天,万物收藏,茶品凝香为主,以冬至为界,密封闭藏,保温防冻,生发茶之阳气。

“生、长、化、收、藏”是万物变化之道,也是《黄帝内经》养生之道的精髓。特别是节令变化的两个极致:夏至与冬至,需特别注意,易经有“至日闭关”之说。

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普洱茶的收藏太有指导意义了。我自己的藏茶,几年来按“生、长、化、收、藏”之理念,尽心呵护藏养,茶品陈化一流。滋味醇了、陈了、顺了、润了,更重要的是,滋味香气融合度一流,滋味醇、陈、顺、润,带着些清爽与灵动,香气优雅带着些飘逸,给人圆融和合之感。避免了不少老茶的枯陈、离散、低闷。

遵循“生长化收藏”之原则,普洱茶的存储也进乎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