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如何看待普洱茶口感中的“涩”感?

如何看待普洱茶口感中的“涩”感?

2019-03-18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常听人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对于我来说,相对于苦,我是不喜欢太涩,但苦涩是茶的本味,完全无涩反而不似茶。所以,完全无涩感也是不喜的。


 

  涩是一种给人感受甚强却难以言表的东西,在味觉世界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它不是“麻”却略有“麻”意,并非苦而与苦相近,涩味像吃青柿子一样,与滑润呈相反状态,具有收敛作用。

 

  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酯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

  常听说,太涩的茶往往是台地茶。实际上,台地茶确实涩味更明显和持久,难以散去,这是令人不喜的。估计是人工大面积种植,树龄不长之缘故。树龄越大的茶,虽有涩味,却散得快,这是茶的内质所决定的。

 

  另外,在低纬度和低海拨的茶树,相对来说,涩味也相对强一些。

 

  还有的就是采摘病虫危害严重的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芽叶重。

  就后期的转化而言,苦茶的转化潜力巨大,而涩茶就倒未必,常见开始很涩的茶,存个10年,翻出来喝,依然涩,有时候胃都能感受到。所以,就苦和涩而言,强苦好于强涩。

 

  涩,在茶的诸味中常常处于不受待见的地位,甚至不及苦。苦尚可清火解毒,有所谓“良药苦口”之说。而涩则令人难以下咽,味何以堪?所以茶人们制作茶品时,往往为祛除涩味而竭尽努力。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与健康:前言,历史名茶

普洱茶与健康:前言,历史名茶

前言

单具有传统特色的历史名茶——普洱茶,是驰名中外的茶中之茶。早在三国时期,云南“普洱府”的“六大茶山”就开始了茶树种植。古“六大茶山”鼎盛时期,产品在国内远销中国四川西藏,在国外远销南洋各地。普洱茶外销之路,也就是闻名遐迩的“茶马古道”。从几千年的茶饮历史来看,普洱茶品类繁多人们除将普洱茶作为生津解渴的饮品外,还将它作为养生保健等医学药用。在饮茶习惯相当普及的亚洲,普洱茶饮用人口日益增长,近几年来,普洱茶逐渐远销欧美,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相当数量的人通过饮用普洱茶来改善高脂血症,不少人还把普洱茶当做减肥茶来喝。就在普洱茶热方兴未艾之际,人们对普洱茶保健功效的尝试与探索又掀起了的新浪潮。

最早撰写文章介绍普洱茶的是方国瑜教授。20世纪30年代他在报刊上写了短文《普洱茶》,第一次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普洱茶的历史。80年代初,方先生指导他的学生在他的文章的基础上,写成《普洱茶史话》,发表于《民族文化》1980年第1期。1993年4月4日至11日,当时任思茅地委书记的李师程先生倡议,由思茅地区(今普洱市)主办“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内地及台湾、香港、澳门的181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收到学术论文76篇。出席会议的专家,就普洱茶历史与文化、普洱茶的传播、普洱茶商道、普洱茶树资源与古茶树研究、普洱茶的分类学、普洱茶栽培学、普洱茶制作技术、普洱茶保健功能等问题展开广泛研讨。会后本次会议的秘书长黄桂枢先生主编了《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书。从向大会提交的76篇论文中选出42篇编入该书。这是第一次研讨普洱茶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总结了普洱茶研究的学术成果,提出了普洱茶研究的新思路、新观念,对于推动普洱茶的研究,对于普洱茶文化的探讨与传扬,对于普洱茶的生产与销售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十多年来,普洱茶研究,尤其是普洱茶文化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发表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普洱茶的专著和发表的文章令人应接不暇,仅2004年就出版了好几种讨论和介绍普洱茶的书。

普洱茶产于美丽的红土高原,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种质资源特点,还具有特定的保健功效。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喜爱和认同,普洱茶已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作为普洱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提起普洱,大家都会说:“那不是普洱茶的故乡吗?”我们以生长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而骄傲,以普洱茶的名扬天下而自豪!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长期从事有关人体健康的工作中,我们深感有关云南普洱茶对人体健康药用功效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在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几年来,我们与昆明医学院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合作,先后共同完成了“普洱茶毒理试验”、“普洱药茶调血脂的临床观察”、“普洱茶对肥胖人群体重的影响”等临床科学试验,取得了对普洱茶药用机理研究的初步成果,并先后获得了2005年、2006年思茅市科技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二等奖。为了把这些成果呈现给更多热爱普洱茶的读者,我们进一步做了出版整理。本书通过收入一些普洱茶治疗和预防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为普洱茶爱好者提供一些科学参考。

云南普洱茶是茶叶家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历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不断开发和创新的优良产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她优秀的品质。从古老典籍中的药用功效记载到现代运用物理、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将进一步致力于对普洱茶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更深刻地认识普洱茶的功效,不断推陈出新,使普洱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医疗保健功效的深入研究与广泛普及,普洱茶的生产与销售市场将更为理性,而这种理性增长,又会推动普洱茶文化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礼始、乱终”是饮酒;。“礼始、礼终”是饮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里借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献给敬爱的读者,以期和大家一起共品这沁人心脾的美茶!

李捷赵荣

2007年10月于昆明

本文节选自《普洱茶与健康》,

看看普洱各山头茶口感,有怎样的特征?

普洱茶山头,每个山头的普洱茶都不错,有的茶友们可能还不太了解,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看看普洱各山头茶口感,又怎样的特征?一起来看看吧~

看看普洱各山头茶口感,有怎样的特征?

看看普洱各山头茶口感,有怎样的特征?

冰岛

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生津效果明显持久,主要集中在双呷部位,茶汤糖香,浓度(饱满度)非常高!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闻出点冰糖香。

老班章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看看普洱各山头茶口感,有怎样的特征?

老曼娥

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昔归忙麓山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帕沙

第一泡至三泡汤色为青绿色,香气高扬,水路比较细,喉咙没有干燥感,反而很清爽,舌面回甘生津很好,能感觉到一点苦味,涩味也很轻,化得比较快。第四至八泡汤色还是青绿色,香气高扬,汤水柔软,舌面回甘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有苦味,基本感觉不到涩味。至十五泡汤色青绿,香气还是很好,汤柔水甜、生津不减,有层次变化,略苦无涩。十五至二十泡色较淡,香气减弱,汤柔水甜,舌尖还有生津,略苦无涩。

勐库大雪山

头春新芽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而优雅,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此茶采摘极难,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是为普洱之无上珍品。

那卡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易武

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 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看看普洱各山头茶口感,有怎样的特征?

南糯

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布朗

香气比较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

倚邦

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勐库

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勐宋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无量山

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江城

条索黑亮较粗长、泡条,苦涩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尚饱满。若与易武茶比,条索颜色比易武茶略深,芽头稍多,汤质没易武醇厚。

景迈山

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甜味明显而持久。景迈的的甜是直接的快速来,同时又是持久的。苦弱涩显,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

攸乐山

条索黑亮,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邦崴

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巴达章朗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干茶与杯底香强烈且持久,苦涩较显,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滑顺,茶香纯正明显,茶气强烈。茶气茶香回甘已接近老班章。

曼糯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茶香纯正,苦显涩长,汤中有甜,回甘稍慢但较好,汤尚饱满。

贺开

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哀牢山

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每个山头的普洱茶各有各的特征~

普洱茶的舌面生津之谈

  从学理的角度认知,唾液是由口腔内壁和舌头底部分泌出来的。舌面是负责味觉的功能,应该是和生津无关。事实上,舌面生津的现象,对一般普洱茶品茗者来说,都是经验的事实而肯定的。如何造成舌面生津的感受,真是一个极有趣的问题。

  能够达到舌面生津的普洱茶品,还有相当多。像同庆号圆茶、敬昌、江城、鼎兴等圆茶,福禄贡茶,以及红印、绿印等中茶公司的较早的普洱茶品,在舌面生津的效果,都表现非常良好。喜爱普洱茶品茗者,都可有机会品尝得到这些舌面生津的好茶。

  一般五六十年,早期及后期的好普洱茶,都能达到舌面生津的功效。茶汤经过口腔吞咽后,口内唾液徐徐分泌出来,但不像两颊生津那样急促强烈,感觉柔和舒顺多了,接着会觉得舌头的上面,非常的湿润柔滑,好像在不断地分泌出唾液,然后流到舌头两边口腔。舌面生津除了生津解渴、舒畅的生理感受之外,那种品茗艺境,要比两颊生津高上一筹。由两颊生津的野性霸气、急促粗糙,转入到舌面生津那种温驯娇柔、缓和细致,完全表现出普洱茶走过时间历史的最具体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