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为什么普洱茶爱好者都十分关注何为“好茶”?

为什么普洱茶爱好者都十分关注何为“好茶”?

2019-03-18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人们是否适宜饮用普洱茶,要因人、因时及因茶而论。在这三者中只要有其中某因素不同,其效应就有别。普洱茶的冲泡也可灵活应变,用具也可灵活选择。另外,好的普洱茶到底有什么标准和特点?

 

  “好茶”的标准。凡普洱茶爱好者都很关注何为“好茶”,但茶质的优劣是相对而言的。我国明、清两代品茶师及朝廷是首选“古六大茶山”之茶,把该地茶推崇为滇茶中的“珍品”,继而将之作为滇茶中“好茶”的标准。

 

  在史籍中,对该地茶优点的描述最精当者,莫过于民国柴萼《梵天卢丛录》中的“性温味厚”之言,这是先人对该地正常茶的权威性认定和最恰当的描述。因此,“性温味厚”就是普洱茶中“好茶”的评价标准。其中“性”就是该茶的“性情”,是该茶入口能让人感受到的所有品质指标的总和。“温”就是“柔和”,亦即既不偏苦,也不偏涩,其“苦、涩、甜三味均衡适中。“味”就是包含和体现“茶气”的“茶味”。“厚”就是包括均衡适中的苦、涩、甜三味在内,而以甘甜味为主的“茶味”“浓厚”,并包含其耐泡性。

 

  根据该评定和描述,加上自幼饮茶至今获得的经验,笔者认为“好茶”主要有以下七个特点:

 

  一、纯生态性

 

  茶是饮用保健品,当然必须考虑其中是否含有起反面副作用的农药等成分,因而首先应该讲求天然纯生态性。喷洒过农药的茶会有“叮麻不适”感或“喉痒”反应,也就谈不上“温”。彻底杜绝农药而达到“纯生态”性是“好茶”的首项主要的标准。人为灌木茶,即台地茶,又称新式茶园的茶,是很难避免农药的,只有大叶种乔木茶才能实现纯生态性。

 

  二、茶味正常

 

  饮茶是消费,是为了享受其美味,因而茶中不宜有异常而使人厌恶的滋味或气味。而这类滋味和气味多来源于加工或保存不正常。要使茶避免这类异味,加工和保存都必须正常化。“加工正常”主要指采摘鲜茶盛放、杀青、揉制和干燥四大工序。采摘以一芽二叶或三叶者为宜。集放须避免鲜茶发酵。杀青以手工“锅炒”成纯黄绿色为上。干燥以两天内晒干或低于38℃无烟适温烘干为上。否则“茶味不正”,谈不上“温”与“厚”。“保存正常”,则包括杜绝受污染和避免霉烂。受污染或霉变的茶其“茶味”不正,也谈不上“温”与“厚”。

 

  三、生津润喉性强

 

  饮茶的目的还为了生津润喉,使喉咙滋润滑腻而舒适,消除及避免口舌和喉咙的干燥感。生津润喉度高,符合“温”所包括的标准范围。“古六大茶山”纯生态老树乔木茶在这方面也几乎都是上好的。

 

  四、苦涩味适中且入喉速消

 

  许多人误以苦涩味的轻重来论“茶气”,并夸赞苦涩味偏重的茶“霸气”。茶中固有难于避免的苦涩味,而人类的味觉也需要并适宜适度的苦涩味,但没有几人适宜偏重或过重及长时间留在喉咙的苦涩味,人们饮茶是为了品尝和享受其中特有的“茶味”的。真正的茶味并不是苦涩味,而是隐藏在苦涩味背后的,由苦、涩、甜三味巧妙调和形成的只有该茶才特有的浓酽爽口的甘醇味及其独赐的感受。

 

  “茶气”足与否,并非完全取决于茶的苦涩味,苦涩味偏淡的茶,其“茶气”也未必不足;苦涩味偏重的茶,其“茶气”未必就足。切不能仅凭苦涩味的轻重论其“茶气”。苦涩味适中又入喉速消,而入口前后的甘醇味则浓,也就是满足“性温”的条件。苦涩味消失后往往接着“回甘”,其快慢、强弱和持久度因茶而异。同片区茶中,人为灌木茶(即台地茶)的苦涩味偏重,乔木茶尤其老乔木茶的苦涩味较轻而且消失得更快,甘甜味较浓,回甘也较好。

 

  五、茶味醇厚

 

  选喝茶汤是为品尝醇厚的茶味。茶味醇厚包括茶特有的滋味和气味浓郁,亦即微带瞬间苦涩味而偏重于甘醇味的难于言状的综合性“滋味”和诱人的香气浓郁,也就是先人所谓“味厚”,并非指苦涩味偏重。茶汤入喉时其苦、涩、甜三味明显而均衡并且喉感深,是茶味醇厚的首要标志。这里的“甜味”,不是指茶汤入喉且苦涩味消失以后的反弹出“回甘”,而是茶汤还在口腔及入喉时所感觉到的甜味。

 

  六、经久耐泡

 

  茶只有耐泡度较高,其多道茶汤才会“味厚”,才满足其“好”的条件,再说,许多产品都讲求耐用与否,而耐泡的普洱茶也才经济实惠。西双版纳普洱茶各片区各树形的茶的耐泡度互异,在茶量、水量和冲泡时限适当的前体下,

 

  七、有珍藏价值

 

  普洱茶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是妥善保存的保质区没有严格的时限性,并有较高的珍藏价值。但目前被划入普洱茶区的部分片区所产茶缺乏长期珍藏的价值。10年后,普洱茶各茶区的茶将经受“大浪淘沙”般的有关陈化品质及其珍藏价值等考验。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茶梗有何作用?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所以,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茶类品种和花色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普洱茶最早的创造者—云南少数民族

  从各种历史资料和调查材料证明,云南少数民族是普洱茶最早的创造者。从1975年在勐朗山老曼峨山出土的濮人种植茶树的工具和在对南糯王、布朗山野生大茶树附近许多古茶树、古茶园有布朗先民曾在古茶树园安锅灶扎寨的生活遗迹推测,澜沧邦崴过渡型千年古茶树、勐海南糯山800年栽培型大茶园和澜沧景迈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应当是“蒲满族”的布朗先民栽种的。至今,布朗族以茶树为始祖,认为茶不仅孕育了人,还孕育了日月星辰,因此布朗族无论迁移到何处,都要先种茶树,把茶与祖先联系在一起,把祖先与茶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至今,布朗山寨中心都保留着祭祀茶树、敬奉祖先的祭台。凡是布朗族居住过的地方,仍有着零星或成片的古老茶园。许多布朗族的聚居地,还沿袭着最古老的采制茶叶方法。由此可推断布朗族采制的散茶,即是最早的普洱茶。

  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已发现野生茶树群落约28500亩。佤族人认为阿佤祖先在洪水泛滥的远古时期一齐来到西盟山,那时大地被洪水淹没,是“缅”(茶)救活了阿佤祖先的命,所以茶叶是阿佤人心中最圣洁的灵魂,阿佤人用茶祭“司岗里”祖先,用茶祭太阳神、月亮神,因此在中缅边界一带,佤族、布朗族有“腊人”(即茶人)之称。

  云南的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和傣族也是中国最早种茶、用茶,并用茶祭祀的民族,他们同布朗族、佤族等民族共同创造了普洱茶。他们把茶当做一种高洁典雅的物品,认为茶是万物之首,无处不在,无所不用,茶意极其深邃,茶蕴藏于许多民族的人文背景中,他们世代相传,与茶相依为伴。

  从史料记载看:商周时期西南夷中的濮人已经种茶。《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三国时的吴普在其《本草》一书中记载:“苦菜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今云南)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晋·傅巽《七海》叙述了当时各地的名特产品,有“南中茶子”的记载。“茶子”就是成个成块的紧压茶,说明云南紧压茶在汉晋时期已是与宛柰、齐柿、燕栗、巫山朱桔、西极石蜜齐名的特产。民间有“武侯遗神”(武侯指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历史悠久。

普洱茶前世今生

普洱茶前世今生

普洱茶的整体工序构建起了普洱茶的文化特性:普洱茶需经过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等制作工序,然后利用储存环境最终形成不同品种的普洱茶,而这一过程的空间、温度、湿度、水热等因素都能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所以普洱茶又存在着无限的变数。当然,如果存放的环境较理想的话,茶的质量是能得到保证的。

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时已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记载,可见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今日,人们已经培育制作出六大系数千个品种的茶,铁观音、乌龙茶、龙井、碧螺春、大红袍等品种已经深入人心,每种茶以其不同的味道与形态,吸引着千千万万茶爱好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重,人们每日匆匆忙忙地过生活,根本就来不及停下脚步去享受生活的乐趣,重视一下现代生命中所缺乏的元素,例如健康。幸好喝茶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人们在工作之余也会上上茶楼喝喝茶或者摆一方茶桌三五知己品品功夫茶,生活中有点茶味也是不错的。

近两年,普洱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茶友。关于普洱茶的优劣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能靠个人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而成的标尺。一位老资格的对茶叶有独特见解的茶友说,普洱茶犹如人的面孔,人的面孔各有特点,而普洱茶也有千姿百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茶叶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普洱茶制成后也会因为存放的环境而有所区别。

普洱茶按照树种可以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大叶种和小叶种;按照形状可以分为饼形、沱形、砖形、柱形、蘑菇形等;按等级分可以分为特级、一到十级;按照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生茶、熟茶和渥堆茶;按照种植地形可分为台地差和基地茶。

有人说,普洱茶的香和色是一个谜,而这个谜正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喝茶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选茶要注意清、纯、正、气的四大要诀和六不政策。

一位茶友说,要真正品出普洱茶的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茶是有生命力的,需要细斟慢酌的耐心。或许人们是应该暂时抛下永远也没有终止的工作,静下心来细细品尝茶的味道了。

在拥有数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不难看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茶马古道的故事更增添其神秘感。近几年普洱茶可以说风靡全国,当人们发掘出普洱茶的闪光点之时,普洱茶成为了众星捧月般的宠儿。普洱茶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茶?它为何能够让人欢喜让人珍惜?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走近普洱茶吧……

过往普洱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人称为“垃圾茶”,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大众的欢迎,其身价也随着这股热潮扶摇直上。个中有些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