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被视为国宝的普洱茶到底长啥样?

被视为国宝的普洱茶到底长啥样?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在古代,云南进贡给朝廷的茶叶被称为普洱贡茶,贡茶乃是茶中极品。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普洱贡茶的历史由来。

 

  东晋《华阳国志》记载了周朝时,云南茶叶已经进贡朝廷了,但是其中有哪些茶品不得而知。唐宋以来,云南茶叶销往西域,开拓了茶马市场,影响了东西贸易形态,受到全国重视,尤其到了清朝,普洱茶声明远播,引起了清朝朝廷的注意及好感。

 

  雍正皇帝于公元1726年,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三年后设置“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

 

  为了配合每年贡茶的制作及处理,清廷在普洱府的宁洱地方建立了普洱贡茶茶厂,每年进贡朝廷的普洱贡茶,均价值一千多两银子。普洱贡茶是八色茶品,分别有有五斤、三斤、一斤、四两、一两五钱重团茶,瓶装芽茶散茶、蕊茶散茶以及匣装茶膏,其中有一种叫“女儿茶”最受当时人厚爱,《红楼梦》中贾宝玉也喜欢喝女儿茶。

 

  慈溪太后喝的普洱茶到底长什么样?现在竟被视为国宝

 

  《滇南新语》记载,贡茶的女儿茶都是产自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茶园,每年谷雨前,由未婚的少女采摘,采摘来的女儿茶与茶园主人对分,以作为工资,然后少女们会把分得的女儿茶拿到市场贩卖,得来的钱作为嫁妆之用。

 

  云南普洱贡茶进入清廷时深受欢迎,与其它茶种的贡茶相比,与众不同,被视为罕见的名茶。普洱贡茶来自南方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茶菁,茶汤特别浓厚甘甜,品质特殊,饮了会去油腻助消化。慈禧太后晚年,最喜欢在冬季里,刚吃完油腻的膳食,便喝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油腻。“夏喝龙井,冬饮普洱”已成为清宫饮茶之风,也因此形成了上行下效的风尚。

 

  历年贡茶多来自倚邦曼松山,该茶山盛产小叶种普洱茶,其茶品较易武茶山的大叶种普洱茶,来得“清香”而适合新茶冲泡,曾经生产过贡茶的茶山有攸乐山、易武山和倚邦山。

 

  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有两吨多,其中仍有大大小小的团茶、女儿茶、普洱茶膏。60年代初,大陆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不应求,于是将这批故宫普洱贡茶打碎筛细拼入其它普洱散茶卖掉了。

 

  据北京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说:只有团茶和茶膏仍留有样品。这一两个普洱贡茶团茶样品,就是目前被视为国宝的“金瓜贡茶”,现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保管。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发酵程度分析:如何根据普洱茶茶汤判断有几分熟?

  常用“几成熟”来表示普洱茶发酵程度的描述。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茶胚的色泽、滋味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发酵程度的普洱茶,叶底和滋味是截然不同的。普洱茶的“几成熟”,常根据品评滋味、观察叶底来判断。

 

  熟茶汤色

 

  普洱熟茶常见的汤色有:

 

  红艳:汤红艳,欠亮。是熟茶发酵程度较轻的表现。观察叶底,多呈暗红透青绿,滋味往往比较苦涩。“五成熟”的熟茶常见此汤色。

 

  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光线微弱的,称红明。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滋味较“酽”,“六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七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八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褐色:茶汤黑中透紫,红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较醇和,“九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黑褐:茶汤呈暗黑色,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黑褐,质硬,滋味较醇和,“九成熟“以上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黄白:茶汤微黄,几乎接近无色。观察叶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条”,滋味平淡,这是发酵过度,已经“烧心”的普洱茶。

 

  发酵程度

 

  熟茶的发酵一共分为1~10成,10成为全发酵。鉴别发酵工艺的发酵程度主要看叶底,在叶底中活性度的强与弱直接影响了茶品后期的收藏,也直接影响了茶的后期转化与生命长短。

 

  一、重度发酵:

 

  发酵程度:7~8成

 

  叶底:呈黑褐色或更深的颜色,叶底碳化较为明显;

 

  优点:极大了提升茶汤的甜度,粘稠厚实感;

 

  缺点:苦底加重,叶底活性度降低。

 

  虽然重度发酵可以取得一款优秀熟茶厚实顺滑,甜度尤佳的极大好处,但同时已经将茶品的生命缩短了很多倍。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限的,所以普洱茶后期的自我陈化过程是需要叶片本身含有的内质依然存在才能继续转化,判断这种内质是否存在就看叶底的活性度,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叶底完全碳化干枯,没有任何韧性时,此茶就已经过了老年期,开始终了了。

 

  所以选择普洱收藏就建议大家一定要鉴别茶品叶底的活性度,首先看叶底颜色辨别发酵的工艺,重度发酵到底是否可取,建议不要取,因为后期的存放意义已经不大了。

 

  二、轻度发酵:

 

  发酵程度:5~6成

 

  叶底:呈浅褐色,与采用半发酵工艺的红茶叶底类似;

 

  优点:极大提升了叶底的活性度,回甘也明显增强;

 

  缺点:苦、涩味残留较多,略带杂味,陈香不够纯正。

 

  发酵其实就是一个快速使其普洱茶长大的过程,因为现代人都不能等,都希望尽快领略到普洱茶的厚、滑、甜、香、气、韵。轻度发酵可以延长熟茶的生命,而且还可以提高回甘生津的强度,但缺点也是致命的,因为普洱熟茶需要的是纯正的陈香,轻度发酵会使熟茶的陈香不够纯正。

 

  三、适度发酵:

 

  发酵程度:6~7成

 

  叶底:深褐色;

 

  优点:能得其熟茶纯正陈香,叶底活性度较佳,汤甜粘稠厚实醇滑,回甘较好;

普洱茶饼里出现了茶虫,你还敢喝吗?

普洱茶饼里出现了茶虫,你还敢喝吗?

前几天有朋友跟十三夷说,看到自家存了好久的普洱茶饼里长出了虫子,丢了很可惜,但是又不知道还能不能喝。其实,普洱茶饼里长茶虫并不是变质,扔了才是真可惜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躲在普洱茶饼里的小小生物吧。

普洱茶饼里出现了茶虫,你还敢喝吗?

茶虫是什么?

茶虫分了两种:

一种是专门吃包装棉纸的白色小虫,叫纸虫;

另一种是只吃茶叶,排泄物还与茶叶融为一体的灰黑色小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虫。

首先我们来说说纸虫吧。

假如你家的普洱老茶“上了一定岁数”,包装纸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小孔,有密集恐惧症的茶友应该受不了这种场景。咬出这些小孔的元凶就是纸虫,它们对茶叶没有害处,我们只需要用毛刷将茶叶扫干净,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妥当存放就可以了。

普洱茶饼里出现了茶虫,你还敢喝吗?

再来说说茶虫。

只有品质好的普洱茶才会出现茶虫,它的颜色和茶叶颜色非常接近,基本上肉眼要很仔细才能看到。茶虫专吃茶叶,排泄出来的东西不需要经过加工,自然而然就能和茶叶融为一体。

茶虫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长则能活到几个月,短则活不过两周,死了之后也不需要加工就能和茶叶混合在一起,可以说是生于茶中死在茶里,其形成原理和猫屎咖啡有异曲同工之妙。

普洱茶饼里出现了茶虫,你还敢喝吗?

茶虫是怎么形成的?

普洱茶叶本身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当长期处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以普洱茶为养料的茶虫就自然而然地长出来了。而且,不仅仅是生茶,熟茶也会长虫,不过一般有年份的生茶会比熟茶长虫的情况稍多一点。

普洱茶饼里出现了茶虫,你还敢喝吗?

长了茶虫和茶洞的陈年普洱还能喝吗?

因为茶虫是对身体有利的,所以这种普洱茶不仅能喝,其营养价值还远高于普通茶叶。老茶人说,只有品质上乘的普洱茶才会长出茶虫,而且这种茶泡出来的汤色橙亮,口感要比陈了50年的生普还好喝,浸泡时间也更长!

当然啦,有不放心的茶友可以在冲泡时,保证水温够高,多洗一道茶,把一些不该进入胃里的杂质洗掉。

普洱茶饼里出现了茶虫,你还敢喝吗?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所说的茶虫是正常陈化环境下产生的对茶叶有利的生物,明确区别于受潮环境下招惹的虫子哦。

寒冬腊月的,各位茶友要掌握存茶的知识点,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十三夷冬季存茶小贴士献上:

①防湿气,适当开窗通风透气,排湿气;

②防低温,低温会减慢茶叶转化速度甚至停止转化,以至于口感不纯,可以考虑用保温灯给茶叶取取暖;

③防强光和紫外线,露天情况下尽可能遮住茶叶,防止茶叶因强光而变质!

(图片来自百度,仅用于交流茶文化

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

漫谈“入仓”和“回仓”的普洱茶

漫谈“入仓”和“回仓”的普洱茶

  “入仓”和“回仓”的普洱茶!在制作过程,对原材料的产区是十分重视的,入仓与回仓也是制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那对于普洱茶的“入仓”和“回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入仓”,是指普洱茶在后期存放中为加快化学反应而人为提供的一个高温高湿的存贮环境。入仓普洱茶的氧化速度是不入仓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由这种快速氧化形成的“特殊口感”和“特殊香味”被叫做“仓味”,这种“仓味”有少部分人能够接受,但大多数人都不认同,于是想办法来消除,这个消除的过程就被叫做“回仓”。

  “回仓”有多种办法和手段,最典型的是用微波炉烤炙或在太阳下暴晒,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将仓茶移至正常的自然环境存放来慢慢消除“仓味”。那么,“回仓”真的有用吗?

  从普洱茶的氧化原理可知,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是:各种碳水化合物分解还原为糖,糖与酵母反应,产生醇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再与各种各样的酸反应,形成酯类化合物。而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适宜的环境是内含物质缓慢的链式转化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内含物质的转化就会因“越轨”而产生“异化”,“仓味”就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结果。“入仓”是为了加快转化,而这种转化的载体是微生物的“胞外酶”。高温高湿在造就有益菌的同时,有害菌也大量繁殖起来。当茶叶中的“青霉菌”不能抵御“白霉菌”、“黑霉菌”和“黄球菌”时,有害菌群就成了普洱茶“异化”的主角。

  “入仓”的普洱茶,轻者表面灰暗无光、有“仓味”。重者表面挂白霜(白霉菌覆盖),中间现“金花”(点状或面积更大的黄球菌),最严重的是整个茶体“褐变”,有机物大量损失而过早碳化。

  “回仓”对于遭受轻度破坏的普洱茶来说,兴许有一点点效果,但决无可能恢复其应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