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赶秋节

赶秋节

2020-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赶秋节贵州、湖南苗族民间传统纪庆交游节日,在每年农历立秋日。“赶秋”节,又称“调秋”节,苗语称“都僚环”节。
节日那天,附近百里方圆的苗族群众,都换上整洁鲜艳的节日盛装,汇集到传统的“秋场”去“赶秋”。条条山路上,熙熙攘攘,人流不息。各村寨的狮子灯、龙灯队伍,敲锣打鼓,边舞边行。节日最主要的活动是荡一种八人秋千。据说,这种秋千是一个叫“巴贵达惹”的青年猎手发明的。一次,他上山打猎,射中一只老鹰,鹰爪抓着一只绣花鞋。“巴贵达惹”看到这只做工精美的绣花鞋,想到它的制作者一定是个绝顶聪明、美丽的姑娘。他决心设法找到这个姑娘,娶她为妻。于是,他开动脑筋创制了苗家这种特殊的八人秋千,遍邀周围各个村寨的姑娘来荡秋千赛山歌。最后,“巴贵达惹”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寻找到勤劳、俊秀的“也朗”姑娘结为夫妻。依照苗族规矩,荡秋千必须会唱山歌。当快速旋转的秋千突然停下时,停在顶上的人要表演独唱。有经验的人可以脚蹬梁木,错过位置。也有许多姑娘、小伙子,往往故意让自己停在高处,获得表现才能的机会,借机一层歌喉。苗家十分看重一个人唱歌的本领。好的歌手会因此博得异性爱慕,以至结为鸾俦。节日里通常还举办“跳秋舞”、击拳、比武术、演苗戏等文娱体育项目。“赶秋”即将结束时,由一位深受众望的人扮演“秋老人”,向大家预祝秋季喜获丰收。
关于节日的来历,据苗族民间传说,古代有一座“秋坡”山。山下一个酋长有一位美丽绝伦、品德超群的女儿名叫婉妮嘎。一次婉妮嘎上山遇到猛虎,危急之中被后山的猎手岩松搭救脱险。婉妮嘎爱上这个英俊勇敢的小伙子,不顾父亲的反对,决心要嫁给岩松。然而,她的父亲在逼迫女儿嫁给一个财主未遂后,一怒之下竟然在秋坡以抗婚罪将其处死。岩松眼看自己的心上人被酋长杀害,忍无可忍,一箭射中仇人后,便逃进深山。他在梦中梦见婉妮嘎赠送的花帕变成一块飞帕,将他托起飞进月宫,得以与死去的恋人相会。转年,在婉妮嘎遇害的立秋日,岩松来到秋坡,吹奏起怀念姑娘的曲子。附近苗寨的乡亲听到芦笙都自动聚拢到岩松的身旁,跳起芦笙舞,以表达大家对他们忠贞爱情的感念与赞颂。此后,苗族民间便流传下来“赶秋坡”的盛会。

赶秋节又称调秋节、变秋节、赶秋坡,是湖南湘西、贵州松桃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立秋之日举行,为期一天。

关于赶秋节,在各地苗族中有许多传说。一说在很久以前,苗族人民成群结队,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被迫向西南迁徙。经历了千难万险,才在一处地方定居下来,从此男耕女织,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可是不久他们就遭到外敌的攻击,山林被毁,田园被荒,苗家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名叫巴贵当戎的苗族英雄率领大家浴血奋战,和敌人进行了九十九个日日夜夜的生死搏斗,终于赶走了敌人,夺回了自己的家园。但是,外敌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时刻都在准备反扑。一年快立秋的时候,敌人又把这里的苗民团团包围起来,并放出口风,要消灭“苗蛮”,活捉巴贵当戎。巴贵当戎闻讯后并没有惊慌,而是将计就计,决定举行一次盛大集会活动,以勾引敌人进人包围圈,来个关门打狗。巴贵当戎和众兄弟一起在立秋这天搭好了九台秋千,让男女青年成双成对,荡起秋千,唱歌玩乐。同时还布置一些强壮有力的苗家汉子,身藏武器,吹起芦笙、唢呐,舞龙舞狮,热热闹闹地举行赶秋活动,逗引得围困他们的敌人丢弓舍弩,各散一方。巴贵当戎见时机成熟,马上带领人马把敌人分割包围,消灭得一干二净。从那时起,苗族人民为了纪念巴贵当戎,欢庆胜利,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赶秋活动。

另外一则关于赶秋节的传说则充满了爱情色彩。很久以前,在湘西的一座大山坡上住着一户人家。这家人除老头、老妈外,还有一个十七八岁的苗家姑娘,名叫妹米。妹米自小在满山的花草中长大,很爱画花、画草,后来又学会了绣花、织花、挑花。她画出来的花呀草呀就像真的一样,未及画好,就有蜜蜂嗡嗡叫着来采蜜;她绣的那些花呀草呀还有一股香味,常常引得蝴蝶来扑粉。一天,妹米坐在家门口,摊开绣花绷子,正不知绣什么好。忽然,一对五彩斑斓的鸳鸯在门前小河里正交颈理毛,自由自在地嬉戏。妹米触景生情,拿起五彩丝线,用她灵巧的手,边看边绣,很快就绣出一幅“鸳鸯交颈图”来。谁知她刚绣完最后一针,那对鸳鸯竟然眼睛一转,两翅一展,带着绷上的绣布飞到小河里去了。说来也巧,离此处百里外的一个叫巴贵的小伙子拾到了这幅丝绣。巴贵捧着这幅丝绣看了又看,心想这一定是哪家心灵手巧的姑娘绣的,要是能找到她,那该多好啊!于是,巴贵走遍了周围十八个苗寨,他拿出丝绣请大家来认,可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时正值秋高气爽,山乡苗寨到了丰收的季节。一天,巴贵见一群男女青年在荡竹子秋千玩,边玩边唱,十分热闹,旁边还有一排“咕噜噜”的水车在转动。巴贵突然灵机一动,决定依照水车的样式,造一座能转动的秋千,这秋千按八个方位,一次坐四男四女,可以边转边对歌,他想以此引来心中的姑娘。没过多久,一座像风车样能转动的八人秋就竖了起来。消息传出,许多人都想亲眼见见神奇的八人秋。妹米也准备来,还特意又绣了一幅“鸳鸯交颈图”,缝在胸前衣襟上。开秋那天,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向竖着八人秋的河滩拥去。秋场上人山人海,笑声不断,歌声不绝。当大家尽兴打秋唱歌时,巴贵却在人群中寻找那位绣丝主人。他拿着“鸳鸯交颈图”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来找去,结果发现所有姑娘穿的绣花衣都赶不上“鸳鸯交颈图”精巧,令他大失所望。忽然,巴贵眼睛一亮,发现远处走来一位姑娘。这位姑娘胸前新绣的“鸳鸯交颈图”光彩夺目,跟自己手中的这幅一模一样。巴贵喜出望外,一口气跑了上去,亮出自己手中一样。巴贵喜出望外,一口气跑了上去,亮出自己手中的“鸳鸯交颈图”,姑娘一看便明白了。勿需更多的言语,两人便手牵手,幸福地走进了丛林。后来,苗族青年男女都渴望得到像巴贵和妹米那样的幸福,所以每年都要在丰收时竖起八人秋,举行盛大的赶秋活动。

赶秋这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各路龙灯、狮子灯翻山越岭而来。青年男女都盛装打扮,特别是青年女子,一般都要戴着亮晃晃的银装、银链、银冠、银项圈等饰物,一路丁当作响,煞是好听。赶秋节一般由几个寨子的有声望的人联合主持,每次都要到附近几个好场轮流赶转转场。活动开始,由身着古代苗装的一男一女扮成秋公秋婆,据说他们是当年巴贵和妹米的化身。他俩一人手拿一个最大的包谷,另一人手捧一穗谷吊子,缓缓走到秋千架下,领着众人高唱《起秋歌》

《赶秋歌》,内容是唱赶秋的来历和对秋天的赞美、祝福秋公秋婆幸福长寿、喜庆丰收或歌颂纯洁的爱情等。紧接着,男女青年便登上秋千旋转起来。秋千约有十多米高,状如水车。在相互错开的八对或十二对车辐上,每对都系有一架秋千,每架可坐一人。秋千的旋转完全靠站在秋千架边上的人用手推动。旋转一加快,秋千架上下便传来一片吃喝声。一人领头,众人应和,煞是热闹。上秋千玩的人都必须会唱苗歌,打秋千时有一项规定:当旋转的秋千停止时,停在最上面的人就得唱一支歌。因此,会坐秋千的人常常机智地躲过唱歌,但那些热恋中的姑娘和小伙子却愿意停在顶上,不愿错过一展歌喉的良机。在秋千架上下,经常是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直冲云霄,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太阳慢慢落山后,赶秋的人们也陆续离开了秋场,玩龙灯、狮子和唱歌跳舞的人最受欢迎,一个个都被抢到寨子里做客去了。剩下的那些情侣,仍然难分难舍地围在秋场上对歌传情,有的相约走进了密林深处。

赶秋节与汉族的秋社节相对应,是湘西苗族对于秋季择偶节的称呼,其基本意义和春季的跳花节一样,仍然是青年男女择偶的节日。苗族青年男女在秋千架上、芦笙堂中通过互相接触,各自物色自己的意中人,然后经过游方对歌,最后达到互相了解,结成对对情侣的目的。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