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如何看茶底判断普洱茶的好坏

如何看茶底判断普洱茶的好坏

2019-03-18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看茶底判断茶料,不会完全准确无误,只是“尽可能的估计”。大多数的情况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少数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看不见的制程或者是仓储错误,导致好料没能成为好茶。即使如此,研究茶底仍然是爱好普洱茶朋友值得了解的知识。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括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

 

  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

 

  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举例说: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台地茶的主力云抗10及14则在6~9对的居多。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帕沙主侧脉11~13对。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茶梗是品质好的表现吗?

  

  在我们熟知的六大茶类中,绿茶、黄茶、红茶,通常采摘较细嫩的原料,因而在成品中较少见到茶梗的存在。而乌龙茶、黑茶以及普洱茶对原料的成熟度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成品中常见到茶梗的存在。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茶叶的含梗量对普洱茶后期陈化的相关影响。

 

  普洱茶含梗量的历史由来

 

  对于喝惯了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的茶友们来说,茶梗的存在是不被待见的,会被理解成是茶叶品质较差的表现。而在普洱茶感官审评的标准中,二级普洱茶会含有少量嫩梗,四、六、八级的普洱茶中,含梗量会依次递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历史上,主要销往东南亚、西藏以及新疆等地区的普洱茶,在原料的采摘标准方面要求较低,通常以一芽三四叶为主,含有一定量的茶梗和粗老叶。但恰恰因为这些茶梗的存在,使得普洱茶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变化。

 

  茶梗所具备的物质基础

 

  茶梗对于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影响,主要和它的内含物质紧密关联。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茶梗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木质素、纤维素以及一定量的茶氨酸,这些物质都属于水溶性物质,极易溶于水中,成为茶汤有效的组成部分。

 

  此外,茶梗中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类物质,这些物质对于普洱茶的后期存放有着积极的影响。尽管茶梗由于木质化程度较高的缘故,容易给人利用价值不高的印象,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茶梗对普洱茶后期陈化的积极影响

 

  在普洱茶的后期陈化中,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以及茶氨酸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多酚类物质逐渐氧化降解,使得茶性更加温和,茶氨酸等鲜爽口感的物质会逐渐减少。茶梗在普洱茶后期陈化的过程中,所含的茶多糖和茶氨酸会被逐渐消耗,和氧化降解之后的多酚类物质重新构成普洱茶的风味特点。茶梗的存在,让普洱茶在后期陈化过程中,变化更为丰富、特点更加明显。

 

  除去历史因素,茶梗对于普洱茶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茶梗中所含有的内含物质为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提供了充足的消耗物质。今天我们所知的老茶,如百年宋聘号、易武老字号福元昌圆茶等都含有一定的茶梗。这些老茶充分说明了,茶梗的存在对于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影响。

普洱茶茶树

普洱茶茶树

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海南省,其中树龄达800多年的"茶对王"在云南,这是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海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3(-20)米,主干直径可达1米以上;幼枝和幼叶被细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8(-12)厘米 ,宽1.8-4.5厘米,先钝刀基部楔边级具锯齿,两面无滑无毛;叶柄长3-7毫米,花单生或2-4组成生聚伞花序白色,直径2.5-3.5厘米,有香气,花梗长6-10毫米,下弯;萼片5(6),圆形,果时宿存;花瓣7-8(-9),宽倒卵形或圆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顶端3裂。蒴果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果皮革质;种子1或2,近球形,微有棱角,直径约1.5-1.8厘米,淡褐色。
 

地理分布

        主要产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其欠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 200-1 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云南分布区多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产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温17-19℃,极端最高温22.3℃,极端最低温-5.4℃(出现在1月);年降雨量1 300-1 400毫米。土壤多为赤红壤和黄色赤红壤,喜山坡沟谷,干季云雾弥漫,空气潮湿,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质的小环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时花、果并存。野茶树果实常被采收,天然生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见。

 

保护价值

       野茶树原产我国南部,尤以云南南部有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对研究茶树的起源、进化等有重要意义。云南的普洱茶叶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饮料,种子富含油脂可作食用油或工业用油。


保护措施

        对特大的野茶树植株应加强保护措施,严禁采叶采叶采果,建议将分布集中的云南勐海南糯山划为野茶树保护点,保持必要的生态环境,创造天然繁殖条云南境内尚有大黑山野茶产地和生境与野茶树相同,也应保护。

 

普洱茶乱象横生:“标准化”是普洱茶的救星

普洱茶乱象横生:“标准化”是普洱茶的救星

雨林古茶坊这次摊上负面新闻,有人说这是普洱古树茶人红是非多?非也,实在是普洱茶自身问题多。

首先是心态出了问题。在刚刚举行的北京某茶业博览会上,我遇到来自云南的古树茶企业,跟他们聊起雨林古茶坊和不久前央视报道的古树茶行业的乱象问题。可能因为都属于古树茶的企业,他说这是那些没有古树资源的人在嫉妒。从人心复杂性揣测,这种可能性绝对有;但如果把问题都归咎为别人的嫉妒,好像有些文过饰非。老班章村也有古树,他们对雨林古茶坊的指责仅限于雨林没有实话实说:你没有或说很少采购老班章的茶,却打着老班章的牌子,损害了老班章的利益,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以至于用南糯山茶农的照片来冒充老班章茶农,把南糯山的无辜茶农也拖下了水。如果不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对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勇敢面对、着手解决。

其次,观念上也出了问题。古树茶放在云南茶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资源优势,但一定要规范开发、永续利用。比如关于古树茶的标准问题,央视的调查暗访画面显示,厂商讲起古树茶来说法五花八门,消费者如走进八卦阵,晕头转向。而这或许正是一部分古树茶企业想要的结果:你搞不懂看不明,我正好见机行事。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最终只能把古树茶引向死胡同。可怕的是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把市场对乱象的正常“止损动作”看成是茶企业自己没有布好局操好盘。有人总结教训说:铁X音之所以做死掉就因为价格太透明了。我的天!茶叶就是个日常消费品,你的创新和技术含量再高能比得了生物制药?为什么拿高科技原创产品的高投入和上市前期的高利润来误导自己呢?是的,金骏眉曾经创造了类似高科技产品的市场效应,但那是市场不成熟的“杰作”,岂是人人可期的美梦?你也就命如馒头运去如土。茶企业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市场。如果天天想着“炒作”、想着用不透明“蒙人”,总有一天,消费者只选馒头而不选你的茶叶!

当然,从市场规范角度看,心态和观念都属于个人权限范围的事情,市场和政府都没有强制力。但政府有有形的手可以干预、推动,比如现在国家着手全面建设的征信制度。这次雨林古茶坊的“失误”也好“亏心”也罢、古树茶企业的“有心”也行“无意”也好,市场和消费者是会为你记上一笔负面账单的。同时,古树茶、乃至茶行业都要加快“标准化”建设。从产品、市场、到营销规范企业、提升行业,“标准化”是有力抓手、不二门径。政府的征信制度建设是做了人家该做的正事,行业组织如果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即使政府这台自动麻将桌每次给你码好了牌,你照样出老千耍鸡贼,最终只能血战到底然后血本无归。

在理念上我们不能把中国茶企的“小散多”与“标准化”对立起来。中国茶企的“小散多”是客观存在、历史形成,还将是一种常态,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视“标准化”为畏途。企业不论大小,规范、标准都是须臾不可离的阳光空气和水。正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观念落后、实践低效,才致使“小散多”变成了“小散多+小乱弱”。看看日本建设“一县一品”甚至“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明白“小散多”不必然等于“小乱弱”。

如果真心希望普洱古树茶能够古树参天永葆青春,应赶紧推动“标准化”建设。这是普洱古树茶、茶行业的大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