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往常茶“喝出”复杂味

往常茶“喝出”复杂味

2020-08-25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读鲁迅先生《喝茶》有感


浏览大图

英德茶叶网讯:“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大师鲁迅在他的《喝茶》一文中说的。如今,鲁迅先生这句关于喝茶的话,更多地出如今茶商的广告方面。通读《喝茶》,全文800多字,能为喝茶抹上亮点的这几句话,却被人们诲人不倦地摘出来,再借鲁迅先生之名嘴,教人怎么懂喝茶,并怎么懂得享清福。

笔者在翻阅鲁迅先生的杂文集时,不测地读到了鲁迅先生写于1933年的这一则随笔《喝茶》。鲁迅先生擅写杂文,善拿一些生活现象“说事”,其立意如麻辣汤般,有点呛人。以《喝茶》为题,谈到了他对“骚人墨客的盛世清福感觉”。仅从鲁迅购茶、泡茶、品茶方面来说,鲁迅先生直率地以为他是个不太擅长茶道的人。鲁迅是一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的文化人。但是鲁迅性情的另一面,总是无时不表现出他的抑郁忧虑,他的愤世嫉俗,因此无法让他静下心来喝茶。茶,原本是平民化的东西,老百姓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就是很往常的东西,可是却被鲁迅喝出了复杂的味来。

鲁迅在文中承认喝茶是“骚人墨客”的一种盛世清福般的享用,但他自己又不愿归类于此等“骚人墨客”之列。即使是他有了喝茶的时机,又生发出偏激的情感,将杂陈的浊世况味,融入到一杯幽香淡静的茶汤中。如此喝茶,不仅享用不到清福,反而给心灵添了压力添了烦累。笔者就《喝茶》这篇原文,试着逐段解读剖析,坦诚一下笔者对鲁迅先生性情另一面的认识。

“假如这盛世清福的感觉是骚人墨客的专属牌号,假如这盛世清福是晚会、论坛、峰会的马灯走场,假如这盛世清福是上等人的细腻感受,假如这盛世清福与粗人老农、劳工群众无大纠葛,恐怕到是倒闭的先声,不要也罢。”鲁迅先生对“盛世清福”进行了一连串的社会现象解析后以为:无法让群众得以分享的 “盛世清福”, “不要也罢”。鲁迅先生一连串以四个假定“假如”来抨击“盛世清福”,事实上,这“感觉”是他自己的,但鲁迅先生总要扯到其他社会阶层,一杯平和的群众的茶,被他这么一搅味,却成了一杯烫手(不敢拿)、烫嘴(不敢亲近)、烫心(不敢下肚)的茶!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鲁迅先生谈自己喝茶,也持有“郑重其事”的态度。遗憾的是他从所购得的廉价茶的“色、味、形”方面,判别出自己上了当,买了劣质茶。

“我晓得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真,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鲁迅先生坦诚自己运用茶具方法的不当,导致对喝茶感受的错误判别。“静坐无为”是雅喝的一种体验,自嘲自己的掉以轻心,他无一刻余闲,还在写《吃教》一文,心思不在茶上,让“好味道”溜走了,因此喝不出茶的雅趣来。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殊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历,我想,假使是一个运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所谓‘秋思’,事实上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风雨阴晴,都给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只晓得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鲁迅先生对人家的喝茶经历,不是点个赞,而是撂下风凉话。品茶本是文化的体验,工夫茶就更不用说,鲁迅说人家品茶程序是“极琐屑的”。这样就把原本很阳光的一句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给蒙了一层酸溜溜的露水。鲁迅先生极珍惜时间,这众所周知。他的那句名言“哪有什么时间?我是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也用上了。”鲁迅先生之所以说“极琐屑的”,是由于喝“工夫茶”费时。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可是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实际上,鲁迅先生谈到了品茶中产生的感受:“细腻”。从而引发他对社会现象的考虑,产生的另一种感受的升华,即下文叙述到的“痛觉”。

“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可以自卫。倘若没有,则即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

喝茶时的心境该当是平和的。可是鲁迅先生却没有这种心境,竟然还产生“痛觉”,竟然使鲁迅先生联想到背后受敌的危机!竟然触动了他对政敌的疑虑,引发了他关于“良知”话题的评议。

“但这痛觉假如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整天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了。”鲁迅先生是个愤世嫉俗者,在他眼中,看不惯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是茶这样一种能静定心神的饮料,也抑制不住他对与自己见地分歧的“知识精英”们的抨击。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痹,那当然算是进步的,可是以有助于社会的进化为限。假如不相关,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

鲁迅先生一生仅活50多岁,这与他愤嫉抑郁的性情有关。他所写的杂感小品等文章中,动辄咒骂政见观点不同者,足见他是一位心胸不甚宽广的文人。鲁迅先生在学术活动中,时不时表现出他还是一个和谐理念缺少的人,从容大度不够。因而,他那过于敏感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他经常小题大做,仅喝茶时产生的一点“细腻”感觉,就无端地骂出“进化中的变态”,可见他心思上是极度痛楚抑郁的。

“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这盛世清福的专属感觉,害人!”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是一道精神饮品。茶有“雅喝”与“俗喝”之分,阶层不同,喝茶境界不一样。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则把世态炎凉掺和到茶杯中来,让茶的清淡变得混浊起来。由此可见,《喝茶》这篇小文,也反映出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个不善喝茶的人,更是一个静不下心来“享清福的人”!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