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与黑茶二三事

普洱茶与黑茶二三事

2019-03-19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你是怎么看普洱茶黑茶的呢?普洱茶,在茶学上被划分为黑茶类,喝普洱的人从来不会认为自己在喝的是黑茶,那普洱茶究竟是不是黑茶?

  我们将罗列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供您参考。

  1.原料不同:

  普洱茶选用的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

  不管是湖南黑茶、广西黑茶、四川黑茶还是湖北黑茶,选用的都是中小叶种为原料。

  2.采摘标准不同:

  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一般为一芽二三叶至四五叶,较为肥嫩;

  黑茶的采摘标准一般为一芽五六叶,叶粗梗长,经常以镰刀采割。

  3.制作工艺不同:

  普洱茶实际上是一种再加工茶类,先做成晒青毛茶再用特定工艺做成生茶或是熟茶,是属于典型的后发酵茶。特别是普洱熟茶的制作,需经历45-75天左右的长时间发酵。

  黑茶都是制程中发酵(杀青→揉捻→渥堆→干燥),一般时间为24小时左右。

  4.相同的都是以紧压茶为主的形式出现。

  5.都是可以相对长期存放,在一定时间内,好的茶存下去会越陈越香。

  普洱茶是不是黑茶,你怎么看?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中的21个名词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9、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20、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1、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普洱茶仓储转化经验谈

对于普洱茶的仓储存放,石昆牧老师通过对存储普洱茶多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发现,普洱茶对于存放条件的要求并不严苛。实际上,只要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的存放。一般而言,影响普洱茶陈化的四个主要条件为: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石老师所观察的普洱茶存放环境为:温度20~30℃,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杂味,但因数量少没有重压与翻仓的问题(也符合多数茶友的实际状况),下边就简单介绍一下石老师的经验总结。

一、台地生茶

在上述存储环境下,台地紧压茶转化周期约为七年,第三~四年为沉默期(内质转化无法互相支持的尴尬期)。自石老师2003年发表该观点后,被不明所以或是专事剽窃者肆意转发,却没有注明仓储条件的前提,以至于引来许多消费者的质疑与误会。实际上不同的茶区、茶种、制程、环境都会左右仓储周期及其结果。

台地生茶前两年几乎不会有明显变化,因为制作时的水气尚且残留在饼内。自第三年开始水气散失,内置稳定后开始逐步转变,但约只有一两年时间,茶品就开始进入沉默期。仓储满四至五年后又开始回复口感、香气,直至六至七年达到第一个转化周期圆满。如此在同一环境仓储下,不断重复陈化周期。故而在如此仓储环境之下,台地茶的第一次较佳品饮时机,应在第七年前后。

正常制程的台地生茶,一开始只有口感没有喉韵,正常仓储下自大约第七年开始才会初步产生喉韵并向下延伸,约经四个转化周期方能下至喉底。若要改变这种周期,只有选择树龄较大的群体种,或是制前轻发酵,或是进入高温高湿的仓储环境(温度35℃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方可缩短周期。相对的,若是降低仓储的温湿度则会延长口感改变的时间以及转化周期。

二、栽培型古树茶

石昆牧老师经多年来对于云南茶业历史文化背景、茶区环境、茶树树龄等的研究,并观察印级茶与号级茶茶品的叶底,发觉上述老茶所使用的茶菁并非完全是纯料古树茶,因为在古树茶茶林中总会混杂不少自然生长的荒地小树,故而其茶性较纯古树强烈。

近代最早完全使用栽培型古树茶菁压制紧压茶,出现于1996~1997年,有数种茶饼与茶砖。但因为这些茶品使用的茶菁与制作工序差异甚大,目前为止还很难整理出完整而明确的陈化转变纪录。只能大致说明栽培型古树茶在第5~6年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一次完全褪变,比茶园茶稍快1~2年。但其特色在于喉韵展现深沉与宽广,而香气很快已隐藏于咽喉,于吞咽呼吸之间可明显的觉知。据此推测,仓储时间越长,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差距越大。但因其陈化速度太快,对于古树茶品的未来转化情况,还有待持续的观察与记录。

图为南茗佳人拍摄,茶品为大益2008年8582(生茶)

三、普洱熟茶

从1973年起昆明茶厂开始量产以人工快速熟化的普洱茶,也就是坊间所俗称的普洱熟茶,近几十年市场主流都以熟茶为主。从石昆牧老师收藏的经验得知,重发酵熟茶茶品已经以人工快速深度熟化,口感相对甜滑,堆味轻,但缺乏转化所需的活性物质与空间。除非再次以高温、高湿处理,否则8~10年内几乎不会有太多转变,只有腥气与堆味的退散,口感趋于柔和。这种情况下熟茶的转化莫如称之为“醇化“。在正常环境存放下,不会有特殊味道,如樟香或参香出现。

而轻发酵熟茶茶品,由于发酵度较轻,堆味相对较重,苦涩度叫重发酵熟茶为高。不过由于保存了更多的活性物质,为熟茶的后期转化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故而轻发酵熟茶茶品是可以通过仓储转化进而提高茶品品质的。因此轻发酵熟茶的后期转化更为值得期待。

驻华使节的普洱茶马古道之行

11月10日,“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特展”开幕式暨“古道记忆——驻华使节茶马古道考察活动”启动仪式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启幕,来自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缅甸、越南、捷克等国家的驻华使节及2位使节夫人,外交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云南省文化厅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此次活动,驻华使节们将用3天的时间,踏上云南普洱段茶马古道,近距离考察体验古道沿途文化遗产。通过加深对茶马古道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互鉴,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文化遗产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

随后,驻华使节们观看了“文物特展”,跟随解说员,步入茶马古道的时空隧道,在悠远的文化和历史中,感受茶马古道遗存的独特魅力。

接着,茶马古道与“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召开。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德聪强调了茶马古道研究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互利合作的积极作用,希望通过专家近年来研究成果的分享,促进今后在文博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共同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孟加拉国大使法滋勒·卡里姆回顾了孟加拉国与中国的交流历史,展望了两国未来合作的发展前景。最后,大使用一句充满诗意的话进行结尾:“茶叶最初只是一片叶子,愿它现在成为联结东南亚南亚沟通交流的一个纽带”。

云南大学教授、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会长木霁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云南省博物馆代馆长戴宗品、云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余剑明,分别就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从出土文物看中国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联系,茶马古道:茶叶蕴含的力量,“古道记忆——驻华使节探寻茶马古道活动”考察文化遗产项目4个内容作了主旨发言。

11日,驻华使节们从普洱市出发,第一站是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茶马驿站。至今,驿站还保存着茶马古道的重要历史遗迹,是普洱市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驿站之一。一到那柯里,使节们就迎来一场别有风趣的跳竹竿进寨门“难题”,在小心翼翼的跳跃中,有惊无险顺利进寨。转眼又被村民售卖的各式当地水果所吸引,香橼、滇橄榄、芭蕉令他们感到十分新奇而陌生。使节们参观了风雨桥、碾子房马鞍吊桥、同心亭等古道遗迹。观看了高老庄贡茶制作技艺,再看看土陶现场制作,体验哈尼民俗舂粑粑,在过去的马帮歇脚老店——荣发马店细品陈年的普洱茶,听听彝家的茶歌;在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过的村民家,看看总书记种下的枇杷树,吃上一颗刚从树上摘下的枇杷;最后,再走一段真正的茶马古道,了却“当一回马帮人”的心愿。

之后,驱车前往被称为“乡村音乐小寨”的澜沧县酒井乡拉祜族村寨老达保,考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观看了由村民自己创作表演的拉祜歌舞,独特的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打猎歌》,特别是用拉祜语弹唱的《加州旅馆》给使节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村寨半数以上村民会弹吉他,是《快乐拉祜》唱响全国的起源地,也是多项“非遗”名录的传承地。云南偏远的山寨竟会有这样神奇的地方,令使节们大为惊叹。

12日,追随着马背上的茶香,使节们来到澜沧县惠民镇,在被当地人称为“茶祖圣山”的景迈茶山上,开始探寻一片茶叶的前世今生。

这片被誉为“活态茶树博物馆”的景迈山古茶林遗产区,保存有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有着1300年的种植历史,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使节们参观了大平掌古茶林,看到了存活千年的古茶树与多种树木共同生长的奇妙景观,了解了景迈山茶树种植的历史,茶树生长的不同历史和年代的状况,以及茶叶采摘和普洱茶手工制作的有关知识。还走进了景迈山糯岗傣族、翁基布朗族2个典型传统村落,以及村落周边的参天古柏、佛寺、八角亭等,近距离感受了当地少数民族以茶为生的生产生活状况。饭后茶歇时间,还展开了一场有关茶叶发酵的有趣研讨。

同时,主办方还特别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活动。使节们参观了普洱茶庄园现代的制茶车间,观看了茶叶采摘后,摊晾、杀青、揉捻、晾干、压饼的制作环节。然后走进手工制作体验室,亲手为自己压制了一饼普洱茶,并在上面签名留念。学习制作的过程非常有趣,体验室里充满欢乐的笑声。手捧自己压制的茶饼,感受着收获的喜悦和满足。之后,观看了普洱茶庄园的茶艺茶道表演,体会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一个节目是澜沧县的书法家、画家为使节们现场挥毫、作画。一幅幅专为使节们绘制的画作,让他们爱不释手。县文化馆馆长李剑锋现场为孟加拉国大使卡里姆题写了一幅“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的书法。有感而发,越南参赞阮文春提起毛笔,用中文写下一个“茶”字,为自己和夫人的茶马古道之旅画上了一个有意义的句号。

活动结束,使节们表示,一定会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推介中国茶文化,宣传中国云南茶马古道,积极推动彼此国家的交流合作。并祝愿景迈山古茶林能早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希望有机会再到云南,再来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