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仓储——制造自己最好的普洱茶(2)

仓储——制造自己最好的普洱茶(2)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B(二)专业对口茶仓与个人家庭仓的差异

 

  专业大茶仓固然有其优势,从保存茶的角度而言,简单的纯干仓是最容易做到的:自动抽湿,自动定期抽风。无需太多的管理。但这种不分茶区、茶质的存放方法显然不合乎不同原料的的存放和陈化,比如倚邦的茶和景谷的原料,放在一起是没有问题,但同样的处理存放对于两种不同原料的陈化是不适合的。一般景谷料存放在早先的二三年相对湿度高一点(当然不是湿仓)可控制在75%至80%左右,然后几年可能相对干仓存放,出来的效果会更为明显。如果一直纯干仓放存,十年的苦涩度依然很高,难以入口。当然自然仓的存放的技术难度会更一点,风险也会高不少。所以每家茶商都有自己不传之秘的仓储办法。而倚邦茶,香高。则宜保持干仓状态为好。可以看出大仓也有不足之处。很好难以细分处理批茶,只能风格茶区接近的茶放置一起方好,多品种不同风格同一存放不易发挥每一种的优势。而纯干仓的简单处理,一般会出现口感偏干涩、茶质走薄、茶韵较死的的不足。所以,总言之专业仓不是随便可以定义下的,里面有太多细致性的管理要素。

 

  而家庭仓储,会有更针对性的存放,可以或粗放、或细致的管理,总体上可以更为自然的存放,前提是你所在的地方确实符合普洱陈化的温度、湿度的良好气候条件,我这里指的是达到较好转化效益的转化条件。我身处南方,从01/02年开始小有量地存普(也不多,够自己喝吧),大概有40、50大支的量,五花八门的普茶品太多,开始都是自然乱放,以自然存放为主,当然湿度还是有所控制,总体还是陈化适宜,基本没有潮仓的现。。但个中也有失误的,比如有些年份的旧茶不能区别对待的,生熟混放的,多少出现味杂、走味的现象,后来有所改进,归类存放,该相对密封就密封,该干就干燥处理,新旧、生熟茶分开处理,虽然与专业大仓的茶还是有差距,但放出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风格各显。有些不比大仓差。在处理上,可以以“仓中仓”的处理办法,以茶房为“外仓”,紫砂瓮、多层纸箱、PE袋为“内仓”,区别对待不同的茶,七八年后,风格效果就会出来。如果没有条件的,你准备四个大紫砂瓮,新旧、生熟内加PE袋子就可以把层次分清,放进瓮了事,也是很简单。如果要取相对潮润效果的,回避“回南天”后,在家庭自然存放,保持适度通风(我一般会在晚上开门通风,白天闭门,省时省力!),南方的天然气候也就自然帮你大忙。有人担心会潮茶,其实基本不会,只要你避开“回南天”,(也就是玻璃窗起雾,你就要注意处理了。)一般不会出问题。但对新出厂茶一定要检测含水量及竹包的干度,,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把水分锁在竹包里,加上高温,极容易出问题。同时第一年的走水过程也是重要的特别是熟茶,需要在适度干仓中“走水”,走水后可以自然存放了。自然存放的湿度控制,可以用炭包、石灰、食品级硅胶干燥剂的自然方法控制,这样办法,可以使茶房内外的湿度在10%--25%的湿度差。一般的七八年以上旧茶,我则在新购时会作含水量的测试后,作相对密封(只留小小空隙)的存放,让其在稍干的环境下相对缓慢陈化。

 

  以上为个人一些做法和思考,仅供参考。(下图为前三年在青岛存放,后五年在岭南存放的无量山饼效果)


  C、摸准自己的仓储需求,选好仓储茶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仓储茶,其实就是你口取向是什么,如果你还是刚刚喝普洱茶的,确实比较难以表述清楚。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茶是标准的纯干仓、干仓、自然仓、港仓、湿仓,加强这些仓储的年份和仓储转换的变化,就更复杂了。所以,要搞清仓储的需要,与你喜欢的山头茶一样,同样的重要。也是不可回避的难题。就算是十年的刚好可以初品不老不新的中生代茶,同样也存在着仓储的问题,更不要说15年以上准老茶了。你要大概知道这些茶的大概的口感是怎样才可能明白。

 

  1、找好可靠的样板茶。为什么会有学费茶的产生?除了差茶假茶外,很重要是许多的茶友没有一个正确的购茶渠道,一味乱喝乱买。加上一些不良茶商的忽悠,更是如入云雾,越喝越不懂,越喝越费劲。找准可靠渠道,找准样板茶、找准备好老师。这是喝明白的第一步。但在那购买,那里找,我确实没出主意。

 

  2、反复冲鉴。有了可靠茶样后,反复喝那么几回,或者与周围的人喝几通,交流一下,你会很快知道自己的的需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口腔舒服、身体舒服、感觉舒服,喝了再想喝。如果有好的老师,那是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的。

 

  3、多蹭多问多思考多感觉。多蹭,是为了增加茶感,少交费;多问,就是要知道茶的仓储的来龙去脉;多思考,没有思考可以说就没有后来的自在休闲,或者你学茶过程会非常迈长;多感觉,要用身体喝茶,即时感觉,茶后感觉,几月的感觉,一年的感觉,是否利于自己的身体,如果天生敏锐,即时可以感觉茶对身体的作用。

 

  4、茶类对比。通过不同茶类的品喝过程中,找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对比出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区别,不一定要一定只喝一家普洱。

 

  找到愉悦,找到好感觉,才是好茶好仓储,至于怎样选,你懂的!

 

  D、E:存出自己的最好的普洱茶和仓储的自我修正

 

  “操千曲而后晓shen”,学习普茶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要懂普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今我还是认自己还是对普茶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但有一点,你必须得喝才懂,多喝才知道自己所要。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知道自己所需,在选择茶方面才会避免太多的“学费”,但开初的学费是少不了的或多或少,则看你运气、环境和悟性了。有了选购的前提,下来才是存放。其实总体普洱茶的存放相对来说要求并不那么高,相对其它高档绿茶铁观音之类,要求实在低了不少,避光、避异味、适度通风、避湿,这是老生常谈了。主要是没有时间性限制,无需复焙之的技术活。但要存出确实好的普茶,确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象小孩一样悉心照顾。所以仓储好的普茶,除了时间性和资金外,其价值还在人的精力付出!

 

  在仓储的选择上其实没有相同的答案,除了严重湿仓和故意做旧的茶外,其实大多数的茶都是可以喝的,包括轻潮的仓茶,有人质疑仓或排斥港仓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只要足够的退仓,还是可以喝的,许多不少的研究单位(包括台港的),都证明普茶是比较干净的茶品(包括入仓茶),大可不必大惊小怪,香港人喝了几十年了,食品的监管比内地严厉得多,但对港澳仓茶也没有听说取缔或不健康之类云云。

 

  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仓储茶适合自己,没有可以替代你的口,也就没人替代你自己对仓储的选择了。总体上,参照“清、正、纯、和”的要求则可。如果你的口感偏重于于南方仓感,可以在在存仓储上适当选择相近南方仓的条件和存放方式,如果你要求纯干口感,则可以以纯干来处理,又或者是两者兼有之,则可两者一并兼顾。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地方都能象云南或南方一样有着天然的存放条件,那样,其实只能无奈,因为你可能天天开着加湿器存茶吧!而岭南的存茶变化快,也有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天气变化多端,高温高湿,一不小心则不可估计,要加倍小心!而北方则相对不用太多的操心。利弊各半吧。但对于我个人的口感而言,本身比较杂食性,比较随意。但总体偏向于干仓与南方自然仓之间的口感,存放也一直在自然仓的基础上以物理方法努力保持在60-80%范围,保持较快的而相对的干仓。但还要比较的小心高湿天气。目前,有一些大茶商采用前三年在岭南存放,后期在北方或云南存放的方法也有益的探索。无论怎样,无非是为了保持适度的陈化速度与香浓茶味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这样的茶储是值得欣赏的,无非寻求后续仓储的最佳化,也就是后续工厂的最大目标。多年的苦涩不去与湿而杂陈都不是仓储的科学方法。

 

  仓储的自我修正

 

  对于绝大多数的茶友而言,茶必然来源不同的地方,特别是购买老茶或旧茶,仓储也就有千差万别,

 

  辨析好茶的仓储的第一步——试茶。如果能闻出杂味的茶则仓储基本不会好到那里,而有些不一定能闻出来,非冲泡不可,比如一些极轻潮仓的,只有冲才能发现问题,试茶这一步功夫是不能省去的。包括有些茶商送茶样的也要冲试,不是不相信,而是若干年后,你根本不知道是自己那里出问题,而且,有时每件的仓储质量都不一样,特别是有些大厂茶换手太多,你是不能保证的,有些年份的茶,根本连茶商其实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的情况!同时试过之后,可知道茶质去到什么程度,大概可以在什么年份可以试喝和海喝,采用大概的存放方法。

 

  第二步,每年试茶。存放的茶究竟每年变化到什么程度,存放的方法是否对头。都要逐年去总结、调整,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调整仓储方式。

 

  第三,区别存茶。茶要聚,但不是要求把茶堆放在一起就可以了。生熟区别,新老区别,到了一定的年份就相对不同对待。比如有十年以上旧茶可以相对放慢陈化速度,可以相对地密封(但我不太认同风靡一时的“袋袋大法”)一定要有留通气孔,不然,茶性很死。除非你的茶已经是四五十年的真正老茶,无需再陈化,那是另当别论!如是有仓味的茶,则要相对通风散味三五年后,再正常存放。

 

  仓储的自我修正1

 

  对于绝大多数的茶友而言,茶必然来源不同的地方,特别是购买老茶或旧茶,仓储也就有千差万别,

 

  辨析好茶的仓储的第一步——试茶。如果能闻出杂味的茶则仓储基本不会好到那里,而有些不一定能闻出来,非冲泡不可,比如一些极轻潮仓的,只有冲才能发现问题,试茶这一步功夫是不能省去的。包括有些茶商送茶样的也要冲试,不是不相信,而是若干年后,你根本不知道是自己那里出问题,而且,有时每件的仓储质量都不一样,特别是有些大厂茶换手太多,你是不能保证的,有些年份的茶,根本连茶商其实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的情况!同时试过之后,可知道茶质去到什么程度,大概可以在什么年份可以试喝和海喝,采用大概的存放方法。

 

  第二步,每年试茶。存放的茶究竟每年变化到什么程度,存放的方法是否对头。都要逐年去总结、调整,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调整仓储方式。

 

  第三,区别存茶。茶要聚,但不是要求把茶堆放在一起就可以了。生熟区别,新老区别,到了一定的年份就相对不同对待。比如有十年以上旧茶可以相对放慢陈化速度,可以相对地密封(但我不太认同风靡一时的“袋袋大法”)一定要有留通气孔,不然,茶性很死。除非你的茶已经是四五十年的真正老茶,无需再陈化,那是另当别论!如是有仓味的茶,则要相对通风散味三五年后,再正常存放。这篇仓储心得交流,只是自己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思考,不一定对,仅供参考!不足为据,各位茶祺!

 

有用+10
分享

陈皮普洱茶发霉的原因及储藏技巧

  发霉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多出现在食物中,本质是微生物(也就是霉菌)的繁殖。因为食物自身含有蛋白质、糖等成份会为霉菌提供营养条件,当处于氧气和水分适宜的环境中时,霉菌就会在食品中大量繁殖,从而造成食物的霉变。而霉菌只有在养份、水份、氧气充足以及温度适宜的环境里,才会有较好的繁殖能力,反之则不易发霉。而陈皮普洱从加工工艺可以了解到,其成品的水份含量极低,在包装方法得当、存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未受潮)是很不容易发霉的。

 

  要看陈皮普洱茶到底是不是发霉,首先要看朋友的陈皮普洱茶是发霉还是起了白霜,鉴别方法如下:

 

  陈皮普洱表皮的那层“白霜”,在广东新会本地被称为“柑油晶”、“脑晶”,是陈皮普洱在制作过程,柑皮经高温烘焙后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的结晶,与柿饼、话梅、地瓜干等果实类形成白霜的机理类似,属于正常现象。白霜的形成与柑皮的厚薄、生长阶段以及柑油含量等因素相关,就新会柑来说,越是核心产区的柑,其柑油含量越丰富,故而产生的白霜就越多。

 

  “白霜”有什么样的功效?“白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所以,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的物质,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等。

 

  知道了霉和霜之间的根本区别,那么辨别就很容易了,现在以陈皮普洱茶的小青柑为例来教你三招,Get起收藏哟。

 

  1、闻有霉味异味是发霉,柑香纯粹为白霜

 

  知道什么叫霉味吗?想想长久时间下雨天的日子,有没有觉得屋子里一股气闷味儿?如果小青柑发霉了,闻起来的时候估计也有点类似这种味道,但同时可能还有点生冷味儿,毕竟霉菌是活着的生物啊,想想你闻苔藓时的那股鲜冷气息?

 

  2、霉变早期有冷鲜味和水味,后期就是腐败之味了

 

  不懂霉味的话,利用逆向思维吧。正常的小青柑香气浓郁且纯正,即使白霜附体,香气的纯正也不会有所损坏,如果你闻到柑香气不纯,且还有水焖气的感觉,那么这个小青柑就是发霉了。

 

  3、触发软黏手是发霉,干燥粉末为白霜

 

  霉菌需要水分和养分,所以发霉了的小青柑表皮会越来越软,严重的甚至会蔓延至柑果里的熟茶,这是菌种的腐蚀作用使然,所以越到发霉后期,越容易区分。

 

  当你用手触摸小青柑表皮,柑皮发软且白色物质有黏感的是霉菌;表皮干燥、碰到白色物质为晶体粉末感的,那是白霜。另一方面,白霜只会出现在小青柑表皮,而不会自然渗透至熟茶内部,所以表皮的白霜越多,柑果内的熟茶也不会因此受太大的影响。

 

  喝口感纯正、滋味浓醇方为存好茶。冲泡试饮的方法比较适用于白色物质出现的早期,即通过闻气味触碰手感比较难区分发霉或长霜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嗅觉不太敏感味觉却比较敏感的茶友。

 

  冲泡开来的小青柑,白霜出现并不会影响茶品本身的香浓度,即香甜润滑的特点依旧,而且因为存放了一段时间,品饮口感会更加的醇厚。而发霉了的小青柑,毁了储存陈化的所有美好。即使是刚开始的轻程度霉变,内质表现也会往削减的方向发展,柑香气较弱,汤色显暗,滋味变得稍寡淡。

 

  综上,分清小青柑发霉还是长白霜是不是很容易?不过,问题解决了,你是不是要问:小青柑怎么保存才能避免霉变?点击柑普茶可以保存多久?当然,所有的前提都是选对茶,正宗地道柑普茶,好喝还好存哟。

 

  柑普茶有点发霉怎么办?柑普茶保存不当不仅容易发霉,而且柑皮甚至可能蛀虫,根据其发霉程度来进行处理:

 

  1、柑普茶发霉程度轻

 

  刚受潮的柑普茶一般柑皮发软,而且香气下降,虽不见发霉症状,闻起来也没有异味,这时候可以趁着天气好的时候,拿出柑普茶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晒干后隔一天再封口保存,这样可以避免袋子会有水蒸气,以防再次受潮了。当然,若是家里有烘干机也可以用烘干机烘干的,若是量少用电吹风也是不错的选择。

 

  2、柑普茶严重受潮

 

  一般严重发霉的柑普茶,不仅柑皮发霉而且软,茶色也会加深,甚至茶叶上出现绿毛或是黄色的毛状物,有时候还散发严重的霉味。这时候的柑普茶已经严重影响了品质,不能再喝了,只能丢弃。

 

  陈皮普洱茶对仓储要求很高,有很多客户产品过去出现发霉情况,我们在储存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非常容易发霉:

 

  1、生产不干透。

 

  2、采取牛皮袋保存而不采用竹笋。

 

  3、在雨季打开包装未封严。广东3.4月份是雨季,勐海是7.8月份。

 

  4、仓库的湿度大

 

  建议您以后选择该产品,建议您要谨慎选择,在雨季一旦打开了产品,如果流通性不那么强,一定要用吹风筒吹干并封存。

怎样泡普洱茶熟茶更好喝?

怎样泡普洱茶熟茶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消费者对古树普洱茶的错误认知有哪些

古树普洱茶,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争议,茶商认为好的古树普洱茶一定要买出高价钱,消费者认为好的古树普洱茶很少,都不可信。对于古树普洱茶,还有很多消费者不明白的地方。来看看一些消费者对古树普洱茶的错误认知。

消费者对古树普洱茶的错误认知有哪些

古树普洱茶的错误认知之古树熟茶

古树熟茶也就是利用古树茶晒青原料进行发酵的熟茶。目前一说到古树熟茶,大多人都嗤之以鼻不相信会有人用古树晒青毛茶去发酵。事实上市场上是存在古树熟茶的,不过一般都不会用最好的古树原料去发酵,一个原因是古树原料稀少,一个原因是发酵古树熟茶风险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卖不上价格。一般普洱熟茶收藏下去只会去火味、去堆味、去水味。收藏下去并没有很大的价值,熟茶的产生就是为了现饮需求,所以几种原因一综合,导致大家都认为古树熟茶不可能是古树发酵的。其实不然,一些商家为了兼顾一部分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喝生茶的消费者也会生产古树熟茶。但古树熟茶生产的技术水平比生产一般熟茶的水平要求高,目前古树熟茶的发酵技术由于量小风险大只有少数人掌握。所以市场上很难见到古树熟茶,但一些圈子和普洱茶发烧友是有古树熟茶的。

古树普洱茶的错误认知之宫廷级古树熟散茶

散茶按品质特征分为特级、一级至十级共11个等级。所以,市场上出现的宫廷级古树熟散茶大半是假的,普洱茶熟散茶一级、特级条索都紧结、紧细且匀净不带梗的。宫廷级大多是企业级标准,比如大益普洱茶宫廷级设为最高等级,九级为最低等级。再说现在古树熟茶谁舍得分级,一分级就要经过筛选,筛选会出现损耗。本来发酵熟茶就会出现一部分损耗。

古树普洱茶的错误认知之年份名山古树熟散茶

普洱茶熟茶经过发酵,会去掉一部分普洱茶本来的特征。而名山古树生茶切切能表现出本名山的特征,所以,你想认识一款名山茶,就去喝生茶吧,熟茶发酵后很难分辨山头。一般来说,熟茶是不分山头的,但是市场上一些商家说我家的是某某古树熟茶。听到此类茶语,你直接可以过滤了,如果再加上一个年份的话,你直接可以进入喝的步骤了,不用再听忽悠了。喝着舒服价格合适就买点,一般人喝熟茶是喝不出山头的,尤其是有点年份的熟茶。所以不要迷恋年份名山古树熟茶,因为除了商家的一面之词,你找不到任何的证据去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