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价值

普洱茶的价值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许多有闲置资金的人,在对普洱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知道是“心血来潮”、还是“头脑发热”,一下子就买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还买了几千万的茶品,导致有些收藏者储存的普洱茶比原产地生产的茶还多。

  作为一个有着近二百年历史的贡茶老字号的传人,我对所谓的“普洱茶三国时代”之说相当的不赞同。君不见,在普洱茶风靡的时候,方方面面的“神仙”人物(现在证实是不懂茶的人),一时间把所谓的普洱茶(不是普洱茶的茶)吹成了神物,并自我吹捧。以至于出现不懂茶叶的教人做普洱茶;卖不掉茶叶的茶商而大讲普洱茶的趋势和走向;有些不懂普洱茶的人却四处宣传普洱茶文化……实际上是把云南特有、独有的普洱茶弄得面目全非,使得真正的普洱茶失去了价值,更谈不上什么“魅力”了!

  然而,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却被提得少之又少,使得众多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知一直都是迷迷糊糊的;一样的产品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疑惑。“我们知道普洱茶好?可要是我们喝到的普洱茶不好呢?”“人们说喝茶要因人而异,为什么有人要引导我们喝茶的感觉呢?”还有的消费者这样问:“喝茶难道不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吗?”,“只要是压成“饼、砖、沱”的就是普洱茶吗?”“只要是写上“普洱茶”的茶就是普洱茶了吗?”“只要是名人或者权威说是几年的茶就是几年的了吗?”因此,我个人认为:宣传、挖掘普洱茶的文化和功效,还是实事求是的好,这样才可以做到千秋万代。

  “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这样的说法一直被大肆宣传,短短几年间,云南普洱茶提前进入了它还不应该到达的极限——“风靡全球”。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少得可怜、弥足珍贵”的“老茶”实际上都可以供几代人卖!之前的几年里,普洱茶产业看上去好像是欣欣向荣,其实不然。本来普洱茶产业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洱茶产业不知道还要承受多少年的沉寂。

  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是普洱茶的错吗?肯定不是!但可悲的是,这一切后果都得由云南普洱茶整个产业来买单。对普洱茶虚假炒作、拍卖和不切实际地宣传,深深地伤害了所有喜爱普洱茶的消费者。2007年普洱茶市场雪崩般的一路下滑,就是这类行为带来的恶果。

  我个人认为“品质是根、喝茶为本”。普洱茶市场由盛转衰并保持持续低迷,其根本原因在于普洱茶市场还没有完成市场的培育过程,普洱茶消费者一开始大多缺乏识别能力,加上不道德商人对消费者的误导,致使真正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市场的真假难辨,致使很多非常喜爱普洱茶的忠实消费者逐渐失去对普洱茶的信任,加上虚假的炒作和错误的品饮指导,使广大的普洱茶爱好者最后对普洱茶敬而远之,改喝其它种类的茶叶。这样一来,普洱茶很难完成消费培育阶段,以至动摇了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喝普洱茶,就不能形成市场消费,每年几万吨的茶叶就不能被消耗掉,只能在行业内流通,长此以往,卖茶者都变成了藏茶者。

  何在?说句实话,我认为我们普洱茶叶界的同仁们应该对普洱茶作一个重新认识,树立对普洱茶的信心,这样才可能把普洱茶产业做好、做强、做大。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不能把普洱茶当作普通的茶、简单的茶。普洱茶是茶非茶、是药非药,更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茶,有些人为什么有历史而不要,有附加值而不要呢?普洱茶是我们云南独有、特有的,有些人为什么又要把它加工成和其它茶类相同的茶品呢?我们云南人要做普洱茶的主人,一定要避免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跟风的做法。过去的几年里,大家应该清楚地看到了普洱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最终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品质好的普洱茶不是有些神人嘴里所谓的普洱茶,而是我们现在的、新标准下的普洱茶。

  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什么东西都只会是从新到旧。对于普洱茶来而言,其内含的一切元素也只会从多到少,不会因为它是普洱茶,就可以在贮存了若干年后长出它本身不具备的微生物来吧?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没有可以喝而且好喝的新茶,哪来的好喝的老茶?没有新的好茶,好的老茶又是从哪里来的?新的生茶如果对人体没有保健功效,那么熟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的基础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想来,一度甚嚣尘上的不负责任的炒作言论简直不可思议。例如:什么参香、樟香等等风马牛不相及的说法都被误导在普洱茶上。就说参香吧,我想问:生长在云南的普洱茶,若干年后为什么就会有人参的香味了呢?这些不负责任的说法,严重地违背了事实。我个人认为,对云南普洱茶的宣传应该多注重在云南独有、特有和云南的茶叶生长的生态环境方面,不要把其它茶类的研究来套在普洱茶上。这样会使普洱茶失去它本身的价值和导致普洱茶产业的萎缩。

  普洱茶既是一种物质产品,也是一种精神产品,既有物质价值,又有文化价值。有句话,“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茶叶的物质价值;还有句话,“琴棋书画诗曲茶”,说的是茶叶的文化价值。喝茶是一种物质享受,品茶是一种精神享受。很多人喝了普洱茶,不想再喝其它茶。市场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普洱茶文化是一种能喝的历史、能喝的文化、能喝的古董。普洱茶的特点决定了普洱茶的发展前景。普洱茶在未来市场上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普洱茶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普洱茶产业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好。

  最后,还是老话重提,“天下茶人是一家”,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把属于中国的“茶”字写好,让中国茶叶谱写下一个世纪人类的健康!

  车智洁:1964年出生,(香港)中华老字号协会会长,云南西双版纳易武车顺号第五代传人。长期从事边境贸易、建材、福利企业、茶叶等经营,热心于公益事业、残疾人事业,1995年、1998年多次被云南省政府残工委、省残联、西双版纳州团委、残联表彰,并于1998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并受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车智洁受家族委托,重振易武车顺号。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味道有哪些这些味道是如何形成的

普洱茶的味道有哪些,在不同人的感受下,同一泡普洱茶的味道有着不同的解说。一般之人最能感受到的普洱茶的味道,也就是酸甜苦涩,这是茶汤的基本味道,在普洱茶中,这些味道是如何形成的呢?

普洱茶的甜味

普洱茶有着淡然甜意,清雅,不损坏健康,普洱茶属于大叶种,成份相对丰富,所以茶汤饱满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在储存中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在。经冲泡后的普洱茶,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普洱茶的酸味

酸味和水味是不好的味道,茶叶制作工艺的不良或存储的环境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在几次的冲泡后会逐渐减少。但是酸味重的茶叶,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

普洱茶的苦味

苦是所有的茶都会有的味道,只是程度不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迪士但是苦味是茶中含有的物质表现出来的,不、苦的话可能也会带来营养的缺失。

普洱茶的涩味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普洱茶的味道其实陈香,陈化了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

普洱茶的无味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陈化的年份有关。因为有些人感受到了无味,所以很多人在普洱茶中加入了陈皮,或者菊花等增加汤味。

无量山普洱茶区的特点与历史发展历程

1、无量山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无量山古茶山迄今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茶树资源。

  2、据景东县的普查,全县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有老茶树分布。其中50100年的有32744.79亩。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

  3、相传,无量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代南诏时期,无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树。据当地彝族世代相传,他们迁来无量山定居已经有57代了。

  4、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销路不畅、税赋沉重等诸多因素致使江北六大茶山逐渐衰败,同时,澜沧江流域的无量山茶区逐渐成为普洱茶的中心产地。其中,普洱无量山茶山的地位日益突出,所产茶叶经收购加工成各类紧压茶后,经缅、印等国销往西藏,或经缅、泰销往南洋。

  5、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无量山随处可见许多直径在30厘米以上、树高3-5米的大茶树,千百年来,彝族对无量山的茶树加以保护、利用,并不断新植、改造,使无量山茶叶生产不断发展。

  至清代,无量山茶园面积达10万多亩,每年产干毛茶3000多吨,出本地加工外,还运往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再销往海内外。

  6、无量山的的茶品特点: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无量山中风光无限好,山中美景在心中,与山一起静听着那些生物发出的不同声响,让自己融入到这山中,体会这不一样的味道。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特色辨别

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表现特点为:①区域性差异分明,垂直变化十分明显。②年温差小、日温差大。③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这样条件下,加上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各茶山茶菁茶质有明显不同特质。若以相同茶种、生长形态、制程等相同客观条件下,云南茶区出现“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

本文所介绍各茶区茶质特色,多数以手工制作之栽培野生茶、野放茶为主。在正常制程、春茶、一心一叶与一心二叶的状况下,所评鉴出的茶质特色。因涉及笔者个人口感好恶,所陈述之观感仅供读者参考,并非绝对标准。

曼撒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镇内约20公里,与老挝交界。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最高的海拔为1950米,最低的为 750米。

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当时生产出的茶叶,多集中在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时期,有三百多户居民。同治十三年,曼撒老街遭遇毁灭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的祝融瞬间毁灭繁荣的小镇,而第三次火灾与疫病,更是将曼撒成为颓圮之荒城。此时,离曼撒20公里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二茶区所产茶菁同属“易武”。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易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简介:请参阅“曼撒”,原属古代曼撒茶区。目前易武茶区栽培野生茶年产约六十吨,台地茶约300吨。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属曼撒茶区,香气口感类似曼撒,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原因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倚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处为江河交汇处海拔只有565米。倚邦茶山境内有大叶茶与中小叶茶,然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倚邦的小叶茶种不同且优于其它省份的小叶茶,而又优于大叶茶。

明末清初石屏人落居倚邦,以茶为生,开辟茶园、建茶号。清朝初、中期向朝廷纳贡茶上百担普洱茶,即以倚邦茶为主,普洱茶的名气可以说是从倚邦开始的。清朝初年至民国初年的倚邦,可说是倚邦茶区的鼎盛时期,官府衙门、大庙会堂等,一栋栋建得巍峨辉煌,交易热络、人声鼎沸、骡马塞道,晚上灯火通明宛如不夜城。清朝中后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迁往易武,倚邦茶业开始没落,然倚邦成为茶马重镇的历史地位已经字字记载入史册。倚邦茶山的最后关键是1942年的一场战乱,引发大火将倚邦烧成颓圮瓦砾,倚邦从此元气大伤。随后的瘟疫使茶商、百姓再度大举迁离;后来又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搬迁,现在倚邦村仅有30多户人家,100多人口,交通不便,成为一个贫穷的农业小镇;近年,普洱茶再度崛起,倚邦这古代茶马重镇,又重新受到瞩目。

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革登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古六大茶山的东北部,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莱阳河一带。也是古代较闻名的茶区,当时年产茶量在 500担以上。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 (1796--1820)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传说为诸葛孔明所栽种,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茶王树根茎腐化后留下的洞穴尚存,横向370厘米,纵向390厘米。至今革登茶区老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500亩,剩下的只有断碣残碑。以目前革登茶山实际的状况,可说很难量产茶品,名列六大茶山,可谓名存实亡。

大叶、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昧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莽枝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革登茶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传说是诸葛亮埋铜 (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茶山,主要市集在牛滚塘街。古代都由外来生意人从事茶叶买卖,早年繁荣景象,如今也都只剩下残檐断壁。在原始林中,还有许多大、中小叶种老茶树错落其间,也不乏数十公尺高的巨大茶树。所生产茶菁,多数集中收购交至其它地区,或由某些大厂指定专人收购。

大叶、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蛮砖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同列六大茶山,但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区被重视,或许也因如此,茶区才得以保存较为完整。古茶林集中在蛮砖、蛮林二地,蛮砖有500余亩、蛮林有1000多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树高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300年以上。少被采摘过度,所以目前蛮砖茶区的茶质还保持一定水平。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相较其它古六大茶山,茶菁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不若曼撒、易武香扬,近年茶质表现仍在水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