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陈年经典普洱茶的储存环境和陈化,你的存对了吗?

陈年经典普洱茶的储存环境和陈化,你的存对了吗?

2019-03-19 访问量: 25 茶礼仪网
  笔者储存普洱茶的经验累积发现,普洱茶生茶类存放条件并不严苛,引用一位网友陈彦谷先生的形容最为贴切“只要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存放”。一般而言,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件: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笔者与友人所存放普洱茶的环境,温度摄氏20~30度之间、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杂味,但因数量少所以没有重压与翻仓的问题,而其产生的陈化做以下之整理:

 

  1.勐海茶厂7542、7532、8582生饼系列

  此系列茶品均使用为西双版纳之茶菁,或多或少会有烟熏味出现,至第3年开始茶品的青味与烟熏味就会降低,第4年就会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变化不大。到第6~8年茶菁条索渐明,饼身稍松开,香气由鼻咽之间转下为咽喉之间,口感仍带青味,汤质转润。第10~12年条索明亮,喉底陈韵变长,咽喉之间出现凉气感,青味渐消失、出现陈味,有微微花香或蜜香。第13~15年茶面油亮、条索分明,饼身松开,纸张有些出现点状渗油,有类似一般烘焙老茶的香气,有杯底香。已经20年的7532则出现类似红茶香(全发酵),韵长茶气足,咽喉之间的凉气感更深而明显;汤色亮透如琥珀、似黏稠状;以笔者个人喜好,此年份与状态最适合品尝。

 

  2.勐海茶厂小方砖、甲级沱茶

  此系列茶品亦使用西双版纳茶菁,使用嫩芽为主、较饼茶紧压,有时为增加口感会使用或拼配特殊茶种,此类茶品烟熏味较少或较淡。从第4~6年开始茶品的青味稍为降低,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稍润。到第8~10年茶菁条索渐明,茶品稍松,清香度持平、口感稍转甜,口感仍带青味。第12~14年沱茶条索明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有微微花香。第16~18年沱茶面油亮、条索分明,沱身已松开,汤赭红,口感仍有青味而带花蜜香,汤柔甘甜微涩,咽喉出现较不明显的凉气感。

 

  3.下关茶厂中茶简体字、中茶繁体字8653

  此类茶品通常使用下关茶区(保山、临沧及思茅地区)茶菁,然中茶简体字不管从历史渊源上或实质香气口感上,都很有可能混拼西双版纳茶菁。下关茶厂的七子饼茶压制较勐海茶厂紧压、茶菁使用级数亦较青壮叶;所以一般而言,同样是饼茶,在相同的环境下,下关茶厂的饼茶陈化速度较慢,但相对的会有其特殊风味,微微花蜜香即其主要特色,他种茶无可取代。

 

  下关茶厂茶品少有烟熏味,但因此区因素,口感较苦而青涩、香气较沉。从第4~6年开始青味稍降,茶面稍微转亮,香气些许提升、口感微润,但苦涩仍难化。到第8~10年茶菁条索渐明、茶面微亮,清香度持平,口感苦涩稍化、稍有甜味,口感青味犹存。第12~14年条索稍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有微微花蜜香。第16~18年茶面油亮、条索更明,饼身稍有松开,汤色亮红,口感仍有青味而花蜜香更明显,汤柔甘甜仍微苦涩。第25~28年条索分明,茶面油亮,汤色琥珀,口感有明显花香蜜味,汤润质重,苦而回甘、涩能转甜,因陈化速度较慢,此时咽喉间才出现凉气感。喜欢茶性强茶质重的茶友,此时期为最佳选择。

 

  4.普洱熟茶

  从1973年起昆明茶厂开始量产以人工快速熟化的现代普洱茶,也就是坊间所俗称的普洱熟茶,近几十年市场主流都以熟茶为主。笔者从接触普洱茶开始,前十几年也都习惯喝香港茶仓所存放的熟茶,自己收藏种类中,以8592熟饼及7663熟沱为主。从收藏的经验得知,熟茶已经以人工快速熟化,除非再次以高温高湿处里,否则8~10年内几乎不会有任何变化,只有新味稍减,口感变化不大。在正常环境存放下,不会有特殊味道,如樟香或蔘香出现。

 

  5.栽培型野生茶

 

  笔者将近百年来云南茶业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后,往返云南茶区多次,了解当地茶园管理、茶树龄等相关信息,并观察所有印级茶与号字级茶品的叶底,发觉那些老茶所使用的茶菁并非野生茶,而是当初百姓所阡插野放的茶园茶,只是那些茶种都属于与野生茶相同的原始种,不是经人工培育的改良种,所以茶质茶性较强烈。

 

  近代最早完全使用栽培型野生茶菁压制紧压茶,出现于1997年三种饼茶,1998年也有数种茶饼与茶砖。但因为这些茶品使用的茶菁与制作工序差异甚大,目前为止还很难整理出完整而明确的纪录。只能大致说明栽培型野生茶在第5~6年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一次完全褪变,比茶园茶稍快1~2年。但其特色在于喉韵展现身沉与宽广,而香气很快已隐藏于咽喉,明显于吞咽呼吸之间。往后此类茶品肯定能呈现出另类风格,但因其陈化速度太快,是否能成为优秀茶品、或利于长存久放,还有待持续观察中。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会喝比懂茶更加重要


  这些日子,关于普洱茶的话题似乎永远停不下来,一些三五好友围在一起小聚品茶,所谈论的话题永远离不开普洱茶,普洱茶现状,普洱茶收藏、普洱茶山头,普洱茶性价比,普洱茶拼配,都成为了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当然这些问题是目前茶商需要仔细考虑的,作为一个热茶的人,一个茶客,更加关心的是普洱茶的口感和收藏价值。

 

  作为如今的普洱茶市场,已经告别了茶商说了就算的时代,以前的普洱茶你在包装上写老班章,那这茶就是老班章,茶商说了算;现在的情况是,包装上写冰岛,茶友拿到样品试喝后,茶友的口腔说了算。

 

  普洱茶成为了茶友们又爱又恨的茶叶品种,有人恨铁观音,从此不再买铁观音,有人骂龙井,从此就不再买龙井,但是人们经常会骂普洱茶,但是还是会买普洱茶,为什么呢,因为普洱茶具有别的茶类所部具备的一件神物--韵。

 

  普洱茶最重要、最关键就是"香韵、茶汤粘稠度、喉韵"

 

  1、香韵:鉴别重要关键之一;

 

  不同的茶树根系深度不同,摄取的养分就极为不同,香韵就天壤之别,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而且此种清香随之后期的陈放1-2年就会消失,慢慢转为陈香。

 

  2、甜度:此种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把回甘混为一谈,但其甜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甜度也是鉴别好坏之处,但不是关键。

 

  3、茶汤:茶汤是鉴别内质丰富度关键二;

 

  台地茶茶汤内质不足所以表现为黄绿色,茶汤淡薄如水,喝进口中还会有烫嘴的感觉,这个感觉您可以仔细尝试,古树茶内质饱满,一样的热度,喝入口中,烫嘴的感觉区别很大,尝试一下吧,相信您会收获不少;古树茶茶汤均为蜜黄色,色泽明亮,而且这是当年早春茶的表现,注:茶汤粘稠度的鉴别请勿一点点茶汤喝入口中,就来判断,应该将茶汤稍试大口一些喝入口中,在口中迂回一周在咽下,一能感受其茶汤粘度,二能感受茶汤厚实饱满度及其顺滑感。

 

  普洱茶这么悠久的文化历程,绝对不是你抽点时间就可以搞懂的,很多从业几十年的老茶人,老茶商也同样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但是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茶,怎么做茶,怎么卖茶,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会喝普洱茶!

贡茶技艺:普洱茶贡茶的制作技艺大揭秘

历史上宁洱县作为普洱茶贡茶的重要产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所遗存下来的贡茶生产传统工艺,因其较强的民俗性、独特的工艺性和产品的丰富性,为普洱茶晶牌的形成及茶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贡茶技艺:普洱茶贡茶的制作技艺大揭秘

其文化内涵和工艺原理仍是普洱茶现代工艺的研发基础和核心依据;是中华乃至世界茶文化宝库中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宝藏。

此传统工艺,不仅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族、民俗、科技、艺术等多方面均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且从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生态、健康及个性化文化消费趋势看,仍具有潜在的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普洱茶贡茶传统工艺专指流传于宁洱县世代传承的作坊式的手工工艺,不含机械制茶工艺和1 970年代发明的人工后发酵工艺。

普洱茶贡茶分散茶、紧压茶、茶膏三种

普洱贡茶的生产,经过无数代人的实践,约定俗成为相对固定的程式。大体分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形4个程序。

1、祭祀茶神。在普洱府境内,每年春茶开采之前,各民族都要按各自的礼仪对茶树王进行祭拜活动。祭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内容都大体相同,即感谢神灵的恩赐,歌颂茶树的功德,祈愿来年丰收,吉祥和幸福。

2、原料采选。开采时由村寨头人和有威望的老人经过占卜和实地查看,选出长得最好的茶园作贡茶的首采地,选出体貌端庄、品行端正、身无异味、心细而有经验的采茶女采首批茶。在普洱史志中,对贡茶的采摘有着严格的要求,如:要“五选八弃”。

“五选”就是:选日子,即选择谷雨前的吉日;选时辰,即选在晴天、日出之前采的茶最佳,与《茶经》上“日出神散”之说同出一撤;选茶山,即选择种植得最好的茶地,客观上鼓励茶农种好茶;还有选茶叶、选茶枝。所谓“八弃”是对采茶女操作上的具体要求,那就是: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食虫,弃色紫。

3、杀青揉晒。这是贡茶生产中关键而又独特的工艺。杀青,是在热锅里用闷、抖结合的手法,使鲜叶受热而均匀地失去部分水分。关键在温度的掌握,全凭经验和手感。

温度过高,对茶叶中的活性酶破坏太大,不利于后期发酵和茶多酚类物质的保留,普洱茶最显着的特点就在于后来的自然发酵而产生相对时间内愈陈愈香的品味和独特的保健功效。揉捻,是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关键在轻重的把握和重力方向的技巧,目的是使茶叶揉成条索状,便可晾晒成晒青茶。技法的高低直接影响茶叶的品味和芽条造型的优劣。

4、蒸压成型。即晒青茶经过蒸软、袋揉、压摸,定型、干燥、包装等工序,制成各种形状的紧压茶。清道光五年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 “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条、匣盛茶膏共八色”。

茶膏,是普洱茶贡茶中的又一独特品种,它便于携带和饮用,是适应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进行商贸活动的产物。

茶膏的生产工艺,一是选料,选择开舂时最好的青毛茶作原料,以保证贡茶的质量;二是清洗,洗去茶叶在运转中沾染的污物,表示对皇权的尊重,也体现前人们的卫生习惯和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第三道工序就是入水煎熬,让茶叶中的养料充分溶入水中,然后沥去茶渣,再经过反复1至2次的提取上清液工序,把提取的上清液在文火中煎熬数天,成为糊状,最后倒人器皿中,经过3个月以上自然风干而成型。

普洱茶贡茶传统工艺的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属家庭作坊生产的,以代相传;二是属茶商雇佣人员生产的,以师徒相传。

目前,宁洱县普洱茶贡茶传统工艺有代表性传承人有:李兴昌(宁洱县宁洱镇宽 宏村人,贡茶工艺第八代传人)、吕国栋(曾为普洱老字号茶商“广昌隆号”继承人,茶膏工艺第三代传人)、吕云鹤(吕国栋之子,现经营茶庄,延用“广昌隆号”为商号。茶膏工艺第四代传人)、汤谟(曾为老茶工,现退休,茶膏工艺传人)等人。因年代久远且涉及面广,具体谱系尚在调查整理中。

普洱茶贡茶生产工艺随贡茶的产生而产生,随贡茶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成形、成熟。但贡茶传统工艺因断代太长,流传较少,加上手工工艺成本高,获利低,被现代生产工艺所取代,面临严重的濒危状况。相信此状况将会随着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厦门,一个像普洱茶一样有故事的城市

提起厦门,总让人想起人头攒动的鼓浪屿码头和喧嚣繁忙的中山路,还有举着小旗扬着喇叭高声说话的导游。

那样的厦门,始终充斥着一股小清新文艺味儿,它是浮的、虚的,只属于来去匆匆的游人和过客。而在老厦门人心里,这座城其实有着别样的风情。

如果,你来到厦门,不要再跟风地赶往各个热门的旅游景点。去品尝八市的古早味早点,去逛逛沙坡尾的海鲜早集,在巷口的旧茶摊上喝一杯铁观音,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不管这个城市披上多么华丽的外衣,她内里的市井气息依然会真实得让人感动。

厦门的八市不仅仅是个生鲜市场,更是老厦门的一个标签,象征着一种文化。这里有好吃的小笼包和猪心汤,有厦门人的柴米油盐一日三餐,有老厦门的声音和味道,这里是厦门的记忆。

厦门的老骑楼,见证了厦门的百年沧桑,也传承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萧条中透着精致,古老中透着市井,走在骑楼老街上,才能感受厦门古早的生活气息。

厦门这座城市的味道,除了市集和老建筑,还与人们的休闲方式有关。厦门的味道,尽在一泡茶汤中。行走厦门,随处可见的是街边随意摆着的小茶摊。

厦门仿佛有一种“只见茶”的文化,茶是厦门人每日开门七件事中的头一件。早上起来,先要烧水,烫杯,置茶,冲水,出汤……只有当这一杯早茶下肚,厦门人才有了魂,而后出门,买早餐,送小孩,上班……一天的生活才算正式开启。

漫步厦门,经常能看到嘈杂的市场菜摊旁,有点年头的小吃店、理发店外,几乎都摆着一张小方桌。穿着短背心的老阿公坐在小矮椅上,翘着二郎腿闲散地呷茶话仙(闽南话“泡茶聊天”)。这是厦门人传统的“茶桌仔”文化。

老旧的茶壶茶杯上黄渍斑斑,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仿佛开水一冲,都能闻到茶的香气。目光沧桑的老人家坐在旧椅子上,爬满皱纹的脸上一派平静。或许,往事已过,如今,只见茶,无他心。

再下一个转角,又有三五个妆扮精致的大姐,在享受她们的“只见”下午茶。亲手烘焙的茶点,巧手泡制的香茶,三两围坐,谈笑风生,茶的清香衬托着女人的优雅柔情,这一片风景也变得迷人。

大多数人都向往“别处的风景”,其实在厦门,不需要走多远,只要在街角的茶摊上坐下来,同阿公阿伯们喝上一杯浓浓的茶,你就能暂时告别欲望如笼子般的都市,在一杯茶里安放自己的内心。

感谢厦门,这座包容的城市,让妆容精致的上班族、满面尘土的打工者、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人,都能共同因茶而结缘,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享受古老给予内心的安定,感觉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厦门,一个简单且慢的城市,所有人都在这变化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方向,享受着生活,体会着时代变迁,感受着历史所赋予他们骄傲的内心。

每日持续更新,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只见说茶——讲述一个普洱茶人20多年的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