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常说的普洱茶“水路”到底是什么?你被套路了吗?

常说的普洱茶“水路”到底是什么?你被套路了吗?

2019-03-27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常说的普洱茶“水路”到底是什么?你被套路了吗?

品饮普洱茶时偶尔会听到一些老茶客这样来评价:“水路非常细腻,是好茶。”刚入门的朋友们听到“水路”的话肯定是懵了,除了“水路细腻”之外,还有“水路杂”、“水路绵长”、“水路饱满”等。那水路到底是怎样一种套路呢?

1、水路是什么

水路在普洱茶的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只是在某些茶叶审评中提到水路的表述用:细、细致、粗、较粗等。它是指在品饮普洱茶时茶汤通过喉咙的感受,是老茶客们在品茶时总结出的一个民间说法。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水路既是水路过的意思,抛开茶汤的香气,味道等。

2、如何形容水路

只有粗与细才能简明的形容水路,例如触摸婴儿的皮肤和成人的皮肤对比,一个是非常细腻,一个是略显粗糙。喝豆浆和鲜榨果汁时,是不是感觉豆浆是非常细腻的,鲜榨果汁通过喉咙时有点胀,这种简单而直接的触感就是水路。

3、水路的成因

如果一款普洱茶的水路较细,那么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嫩度很好,内质丰富,浸出物含量高;制作工艺精湛,不仅到位而且不太过,喝起来顺畅不刮喉。如果水路较粗,说明原料内质寡薄,木质纤维含量高,其水容浸出物含量也同样寡薄,表现在口感上则是一种干、糙、燥、刺的感觉,滋味持久度差,韵味寡淡。

4、容易混淆的概念

有的人会把“水很杂”和水路混淆。通常令人感到“杂”的茶是因为气味,而气味杂的茶则通常水路会显得比较粗,所以大家习惯了说“粗杂”,其实,若是再细分的话,“粗”归于水路,而“杂”则应归于嗅觉。还有人会用“持久、绵长”来形容水路,实际上,“持久”、“绵长”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有用+10
分享

普洱熟茶和红茶的区别

  普洱熟茶是红茶吗?普洱熟茶为什么不属于红茶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初学茶友都会问,今天小编为各位茶友介绍一下普洱熟茶与红茶的区别:

 

  普洱熟茶的定义:

  普洱茶以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

 

  红茶的定义: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具体区别如下:

 

  1、普洱熟茶和红茶工艺的区别

 

  熟茶:熟茶是人工发酵茶,毛茶、渥堆发酵、翻堆、干燥

 

  红茶:红茶为全发酵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

 

  2、普洱熟茶和红茶产地的区别

 

  普洱熟茶当然是云南主产了

 

  红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比如福建,广东,云南,四川都有。

 

  3、普洱熟茶和红茶外形上的区别

 

  红茶是金黄的(也有黑色的),

 

  普洱熟茶其实是深褐色。

  4、泡法的区别

 

  泡滇红,最好用普通的瓷制盖碗,其次是滇红泡茶器,再不行有个飘逸杯也可以。

 

  泡普洱熟茶,最好用紫砂壶,紫砂壶的特点是收口,紫砂本身有很好的保温效果。

 

  5、冲泡次数上的区别:

 

  普洱茶因为原料是大树大叶,所以更耐泡15泡以上。而普洱茶中的老茶头更为耐泡,最多可以泡三十几泡。

 

  一般的红茶是5泡,好的滇红比如黑金野生滇红可以泡10泡以上。

 

  6、汤色的区别

红茶


  普洱熟茶的汤色是深深的酒红或者褐色,

 

  滇红是金黄色,小种红茶是红色。

 

  7、滋味香气的区别

 

  普洱熟茶冲泡出来的滋味厚实,时间长一点的熟茶特有的陈香气味,生茶口感有层次,口感比较强烈,回甘很快,生津持久。

普洱熟茶


  红茶滋味甘醇鲜爽茶汤甜香馥郁。

 

  熟茶和红茶一个是陈香一个是甜香,喝起来很容易区分开来。

初学者快速入门通道会遇到的7种普洱茶口感

  普洱茶汤饮入口腔,所引起各种口感,除了酸、甜、苦、涩之外,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层次感的感官体验。这些在普洱茶界里,都会归到“水性”这部分来介绍。

 

  水性可以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一些负面性的影响。

  1

 

  滑是最柔和的感受,比如将最细纯豆浆,含在口腔里有一种至柔感。滑会使人有温和舒顺而亲切,也会使人心神比较安适稳定。

 

  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随着陈化时间越长,表现得越为优异,最后达到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之一。

  2

 

  “入口即化”同样是陈年好茶和好酒的表征,普洱生茶的水性要达到化的境界,通常必须要贮放十来年以上,而且还要在比较理想环境中陈化。

 

  “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一句品茗普洱茶时,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3

 

  活泼的水性,是各茶种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优美的表现,在口腔中生成一种活的感受。活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是偏重于比较抽象性,也都是靠个人多次实际品茗中,培养出鉴别能力,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非从实际体验而难以言传。

 

  水溶性物质的增加,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所以只有生茶干仓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表现,活性能给人活泼、愉快、力量的感受。

  4

 

  喝过茶汤之后,口腔内有一种砂砂的感受。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留下口中那种浓砂感受。这种砂砂感受会带给口腔一种舒服的感受。

 

  普洱茶水性的砂感,透过口腔感受,使人有一种粗犷而浓郁感受。砂感是普洱熟茶水性一大特色,而普洱生茶则不易见到。

 

  5

 

  和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

 

  往往厚、重以及甸实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说茶汤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实,其义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

  6

 

  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受轻且萧条。

 

  灌木新树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显得单薄。

  7

 

  利:是因为太薄的水性之故,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受。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受,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绝的作用。

 

  普洱茶经过长期紧扎密封,茶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茶汤水性常常会显得薄,甚至会有利的情形。所以我们需要醒茶,也是这个道理。

关于普洱茶的第一个医学实验报告

每每谈到普洱茶的健康功效,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销法沱”的故事,这是1979年在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沱茶所做的临床实验。这个实验是当时云南(下关)沱茶()的欧洲代理商甘普尔先生委托权威机构进行的,实验结果出来后在法国高调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被法国媒体频频曝光(业内简称“艾米尔实验报告”)。

甘普尔先生(左三)于1987年7月

在巴黎王子酒家宣布云南沱茶临床试验结果

这是中国普洱茶第一次国际性的临床健康实验,该实验的结果令当时的国际食品界震惊,它让云南沱茶()第一次在欧洲大地上赞誉频频,也奠定了未来几十年关于普洱茶功效研究的基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艾米尔实验报告得出总结,“总体上,根据我们的说明,如果饮用云南沱茶对体重的影响因自相矛盾而不作考虑,那么疑对脂代谢的作用则令人惊喜。它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毋庸置疑,从统计学上讲,此项结果十分令人振奋;对总脂及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效果则依次减弱。我们希望强调的是,此项研究是在不改变以往饮食习惯且无治疗性添加物的条件下进行的。鉴于此,我们强烈建议将云南沱茶加入高脂水平人群的饮食中,作为其他必需疗法的一种辅剂。以更大的样本量来完成这项初始研究十分有必要也同样有益,但我们希望尽快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来关注这种简单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治疗可能。”

艾米尔医学实验报告原文

“艾米尔实验报告”,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份报告文件隐匿于时空三十多年,直到2015年夏天,才被翻译成中文后独家全文刊载于《普洱》:尘封多年的艾米尔实验报告在国内媒体上的首度公开,引起茶界不小的反响与震动。很多读者不解:既然研究对象是云南(下关)沱茶(普洱型熟茶),作为原产国、原产地的相关机构为何没有研究关注,而是法国人率先开始研究普洱茶?其实,在同一年,这个实验也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同步进行,云大医院的实验报告早就在国内媒体上刊载过,但是当时并未在国内引起什么反响,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

云南沱茶的销量由此大增,从1977年开始出口,从2吨到8吨、20吨、80吨……每年都几倍增长,至1991年的时候,已经超过200吨。而甘普尔先生也在1979年成为了云南沱茶在欧洲的独家总代理商,并与比利时的大财团共同组建了欧洲最大的食品经销公司“法国DISTRIBORG公司”,在全欧洲总经销云南沱茶。

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的云南沱茶

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在法国,云南沱茶不是在茶店里卖,而是在药店或保健品专柜卖,高血脂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医生开的处方经常是:“云南沱茶,两粒。”药店买去。但在中国,2000年之前,除了西藏、广东、香港及台湾地区之外,国内极少有人知道普洱茶,品饮普洱茶,就连普洱茶原产地云南人都在喝“滇绿”,多数人也不知道普洱茶为何物,那时的普洱茶基本属于外销品,极少在本地消费。所以,对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就显得很少。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例,在国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茶叶论文及科研成果,普洱茶所占的比重不及绿茶的十分之一。以至于到2005年以前,在中国最权威的茶叶研究机构——中国茶叶研究所,我们找不到一个普洱茶专家,但却能找到大批绿茶专家、乌龙茶专家,甚至红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