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普洱茶泡法不同效果也相异

普洱茶泡法不同效果也相异

2019-03-19 访问量: 25 茶礼仪网

   

      1.促进睡眠——冲泡,不是浸泡

  虽然只是泡茶方法的小小差异,却会带来迥然不同的结果。普洱茶最好在睡前喝,而在睡前喝普洱茶,一定记住要用冲泡而不是浸泡的方法。热水注入,泡出茶汤后,就要将茶汤与茶叶分开来,保持茶叶干爽,不能长时间让水浸泡着茶叶。冲泡能够安神定惊,使人更好地入睡;而浸泡却正好相反。

  用一个大盅冲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紫砂壶中做公倒。紫砂壶对茶汤有保温和吸附作用。

  2.想减肥——饭后,不是饭前

  现在很多女人都希望喝普洱茶减肥,但是小心,如果喝的时间不得当,可能不是减肥,反而会让你增肥。要想减肥,一定记住是在饭后半小时喝普洱茶。这是因为刚吃过油腻的饭菜,普洱茶能够去油腻,及时地排除体内多余的脂肪。而如果在饭前半小时喝普洱茶,则会起到完全相反的增肥作用。因为此时喝普洱茶,会将身体中沉积的脂肪消解,疏通肠胃,吃饭时反而胃口大开,容易促使肥胖。

  当然,如果一天中不同时段都喝普洱,负负得正,还是能够起到减肥作用的。不喝别的饮料,将普洱茶当水喝,减肥效果也很明显。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文化的“野蛮”情结

文/李洪涛
  喝茶毫无疑问是人类的一种雅趣,和世界上大多数茶文化不同之处在于,云南普洱茶既是一种雅趣,更是一种野趣!

  一、云南普洱茶是距离蛮荒时代最近的茶品

  云南是茶的故乡,茶的物种起源和种植起源都在云南。世界上所有的产茶地,只有云南保有如此众多的乔木型古茶树,茶的起源本身,就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神秘的联想!

  云南人种植茶叶的历史,始于上古时期的濮人,那时云南有书面记载的历史很可能还没有正式开始。随着黄河上游的氐羌民族南迁以及庄譑入滇,濮民族即开始了大规模迁往中南半岛,成为高棉民族。

  显而易见,云南先民种植茶叶的历史,始于原始时代后期。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古代濮民族的后代、也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云南的佤族同胞直至1958年,才彻底告别了原始社会……。

  而中原地区种植茶叶的历史,始于中古初期的两汉、普及于魏晋。当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已逐步走进成熟;至于西方人饮茶,那已经是近古以后的事情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时期。

  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始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日臻成熟,出现了陆羽的《茶经》等茶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作。

  ――陆羽的《茶经》作为中国茶文化走向成熟的划时代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文化中,崇尚清谈的作风,再加上那个时代道家文化的巨大影像和佛教文化传入,中原的茶文化自唐代以来,一直崇尚清茶一杯、禅茶一味,属于淡香型口味。

  至于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与朝鲜,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相融合,禅茶一味就变成了道茶一味(神道)、理茶一味;再然后又变成了茶道、茶理,茶文化进一步被人类宗教化,但日本、朝鲜的茶味依旧是淡香型的(或者说它们的茶道、茶理之类,已经代替了人类对于茶香的魅力)。

  ――与中原茶文化不同的是,唐代前后的云南茶文化,深受边地多元的民族文化影响,云南人喝茶更注重其美味和实用性,云南人吃茶或以瓦罐烘烤之(即我们今天的烤茶);或以牛油搅拌之(即今天的酥油茶);或“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显而易见属于浓香型口味,饮茶亦如饮酒。

  ――中原人人际交往频繁,社会关系复杂,所以中原人饮茶喜静,所谓禅茶一味,在悉心慢品中,体味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品格,即便以茶待客,也属于小范围的私密交往、或知音聚首、或浅谈低唱。绝少有人大张旗鼓:“我今天请大家喝茶了”――寒硶!

  ――云南山多,交通阻隔,尝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云南人绝少需要通过喝茶来体味孤独和禅韵。所以云南人喝茶喜闹,一家人甚至几家人聚在一个火塘边,海阔天空,云南方言曰“款白”。喝茶、款白成了云南人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

  同样是喝茶,云南人和中原人有许多的不同!

  二、云南普洱茶为何成为贡茶?

  云南普洱茶唐代就开始成为重要的流通商品,它传入藏地和传入中原的事件大体相同,但这种商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被中原的主流文化所接受,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茶马古道是滇藏两地的专用通道。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行将结束的时候,云南普洱茶突然奇迹般地成为皇家贡茶,如果没有这个奇迹的出现,云南普洱茶的历史只能是另外一种写法了。

  云南普洱茶之所以终于被中原地区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并不是因为它的野性被驯服了,而是必须感谢来自北方边土的满清皇室。

  和云南普洱茶一样,满清统治者来自边远的北方,入关前一部分人依旧过着游牧生活,相对于正统的中原汉文化而言,这同样是一个充满野趣的民族,它们至少在感情上不太排斥边地文化,所以普洱茶得以逐步进入满清贵胄的生活。

  而对于云南普洱茶最为推崇的乾隆皇帝,又是满清皇帝当中最富于野趣的一个,他喜欢狩猎、喜欢微服私访、喜欢民间的村野女孩,乾隆皇帝的这种野趣,使云南普洱茶成为了当时的朝野时尚,成为当时中国茶文化创新的最大亮点。而乾隆皇帝首先是一个具有创新朝气的帝王。

  云南普洱茶进入中原地区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藏传佛教的北传。云南普洱茶不仅是藏地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藏传佛教装藏佛像、供曼荼罗等,也都离不开茶叶,藏传佛教使用茶叶显然比汉传佛教更珍贵、更郑重。

  自元代八思巴开始,藏传佛教正式进入蒙古高原,并很快成为当地的主流文化――这是茶马古道在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延伸!满清统治者早期在意识形态上深受他们的邻居蒙古民族影响,逐步接纳藏传佛教。清朝初年,请章嘉活佛为国师常住北京,修建了北京雍和宫等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在中原地区地位的提升,进一步为云南普洱茶进入中原,给予了有力的文化支持!根据清代史料,茶叶是当时满清贵族与藏传佛教界重要的礼尚往来之物,当章嘉活佛们改喝西湖龙井之类时,满清统治者也就逐步接受了云南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在中原地区及海外的推广,不仅是云南26个民族共同的心愿,来自北方的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同胞,同样功不可没!云南普洱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献给中国茶文化的一份厚礼!这份厚礼非常难得、也非常沉重!

  云南普洱茶在中原地区的几消几长,几进几出,都和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具有密切关系,和中国主流文化的变革周期具有密切关系,但和云南本身的文化形态关系更密切!

  1904年,在八国联军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之下,大清王朝被迫改制,云南普洱茶因此停贡。普洱茶由此淡出中国茶客的视野。1956年,随着西藏公路通车,住藏部队供给换代,曾与普洱茶同时进贡的茶膏正式停产,工艺几近失传;到了文革时期,普洱茶几乎成为连云南人也无法享用的纯出口物资,云南的许多年轻人亦不知普洱茶为何物?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中国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然而,西湖龙井没有在这场急剧的变革中消失,云南普洱茶却消失了……!?

  表面上看,龙井与普洱茶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中原文化的产物,一个是边地文化的产物,在社会与文化急剧变革的年代,边缘部分首先被离心力抛出了,这个力学原理似乎很多人都能接受。

  但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浙江人不仅把龙井作成了品牌,并且占据了更为广泛的市场;云南人虽然也把普洱茶做成了品牌,但却没有及时占领更为广泛的大众消费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清代的云南普洱茶是一个“事业型品牌”,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品牌――云南人在经商能力上输给了浙江人!

  晚清和民国,是一个官商一体的社会。但浙江人崇商,其江浙财团甚至一度左右中国的政治;而云南人崇官、忠心耿耿,其结果却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官反而成了这个社会最靠不住的东西――所以云南的普洱茶倒了!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普洱茶是当时中国重要的国际交换物资,其价值可装备国民党军队数十个甲种师,但云南人没有抓住这个机遇进行普洱茶的国际化宣传,一俟战争结束,一场小小的瘟疫,就使普洱茶的短暂辉煌烟消云散。

  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之初,云南普洱茶再次成为重要出口物资,但这一次更惨,我们几乎是在单纯出口茶叶原料,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被彻底割断了,茶价之低廉令人诧异。有现代普洱茶创始人之誉的吴启英女士,她的名字几乎是在30年后才被世人所知的(并且这位大师逝世前属于社会上的低收入人群),这是普洱茶的光荣,也是普洱茶的悲剧!

  而在同样的历史进程中,产量低于普洱茶的西湖龙井,并没有因为战乱而消失,也没有因为繁重的出口任务而令国人遗忘。连抗美援朝电影《英雄儿女》的台词里,都有西湖龙井。

  北京人有一句老话叫做: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浙江人不是假把式;云南人却屡屡充当傻把式……!

  三、为“野蛮”平反!

  云南普洱茶产自中国边地,它不是野蛮文化的产物,但确有挥之不去的“野蛮”情结!

  笔者这里所说的“野蛮”,是相对于正统的中国封建文化或西方贵族文化而言,在令人窒息的封建中世纪,或许正是这种野蛮,才孕育了人类可持续的生机。但是在人类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野蛮往往又成了落后的同意语,云南普洱茶就是这样的典型。

  在唐代,云南普洱茶以其清新、村野的品格,冲击着中原地区的士大夫文化;在清代,云南普洱茶亦如新疆的香妃一般,以其清丽、野性的品格,冲击这灰闷中的紫禁城;在当代,云南普洱茶和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同步……。

  云南普洱茶文化的每一个高潮,都意味着一次对于中国正统文化的冲击!而这种文化冲击永远是刚柔相济的、非暴力的,正如乾隆与香妃的爱情一般。

  然而,当更加野蛮的文化撞击中华大地的时候,普洱茶文化就无所适从了。

  大唐以后,战乱频繁,云南成为异域,普洱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成为笑谈;至于到了近代,西方文明以一种更为野蛮的方式叩开中国的国门时,普洱茶文化再次无所适从,与乾隆皇帝嬉戏的香妃,变成了被扔进深井的珍妃――大清皇帝的这两位野蛮女友,命运竟如此不同!

  过去我们羞于谈论“野蛮”字,甚至把这个词汇和民族自尊心联系在一起。然而,当西方文明以一种极端野蛮的方式挑衅中华文明的的时候;当中华正统文化受到严厉拷问的时候,我们发现,文明和野蛮常常也会发生有趣的颠倒:

  西方人以文明的名义烧死布鲁诺,以文明的名义发动鸦片战争,这是文明幌子下的野蛮;中国人以文明的礼教思维落后挨打,这是文明的悲哀。

  云南人来自边远,被封建士大夫文化视作蛮人,而士大夫们津津乐道的茶文化却始于“蛮人”;中国人人人都吃的大米,其种植很可能也始于云南;奇怪吗?

  云南普洱茶以其挥之不去的“野蛮”情结,一次又一次冲击中国乃至亚洲的主流文化,成为野趣和雅趣二元统一的天作之合!

  人类走进当代社会,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反传统的现代主义以及反叛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蓬勃于当代人的生活空间,面对现代文明对于地球生态的不断蹂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人类之初的那种野趣。

  许多人不愿意享用现代文明指导下的台地茶,而青睐于大山深谷里的野生茶、古树茶,而这种野趣在浙江、在福建的老茶区已经很难找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生态就没有云南普洱茶,更没有普洱茶文化中无法替代的那种野趣。

  除了人类茶文化的共同之处,喝云南普洱茶其实就是喝一种野趣!

  四、为云南普洱茶的品牌成长找出路

  云南普洱茶文化在清代以后,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因为香港回归时的移民流动,被人们偶然发现。

  云南普洱茶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与日俱增,除了一些偶然因素外,宣传云南普洱茶文化最有力度的是马帮,随着马帮进京、马帮进藏等一系列活动,普洱茶在中国再一次家喻户晓。

  从很大程度上说,马帮这种与现代人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的行为,恰好是对云南普洱茶文化的一种最佳诠释和最有力的推动。因为马帮生活中的种种浪漫、种种野趣、种种惊险、种种不可思议,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天然野趣,把普洱茶文化中的这种野趣放大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

  现在有些人在竭力宣传现代普洱茶的渥堆技术,殊不知这种类似老太太腌咸菜的技术,哪里有茶饼在马背上的后发酵更吸引世人的兴趣呢?

  当然,马帮行动只是云南普洱茶推广的手段之一,次数太多也会令人们的好奇心产生疲劳,但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品牌养成,离不开这些野趣。使用与中原茶文化趋同的理念和文化手段宣传、炒作云南普洱茶,笔者认为是不会成功的,甚至适得其反。云南普洱茶的文化宣传理念,也不能趋同于西方国家的茶文化。

  云南普洱茶之所以受到中国、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茶客的亲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地区普遍有食用酱油、腌菜的习惯,对于茶叶渥堆也就习以为常了。但要说服西方上流社会自觉接受云南普洱茶,恐怕不那么容易。中国的酱油、韩国的泡菜目前已普遍进入西方人的食谱,但要走进西方上流社会的大餐很困难,云南普洱茶恐怕道理也是一样的。必须先从当地的边缘文化入手,寻找西方现代文化中的“野蛮”情结,而不是急于寻找贵族化的途经、去攀附别人的高雅。

  普洱茶能够进入西方国家的理由,恐怕第一条还是生态!生态宣传对于中国人、外国人来说,都乐于接受,没有意识形态的阻隔。可以说,没有生态就没有人类的健康,生态比茶多酚含量更重要!所以古树茶、野生茶比渥堆茶值钱。

  第二条重要的理由是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为云南普洱茶的推广,提供了比中原茶文化丰富得多的文化因子,但怎样整合这些文化资源,并使之为我所用,这就需要我们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了。

  第三是和平的精神,云南人虽然被称“蛮人”,但蛮人依旧是和平的热烈拥护者,云南许多老百姓几千年一直过着夜不闭户的宁静生活。大理国22届君王,有9人生前即逊位出家,这种精神境界世所罕见,没有和平、质朴与宁静,就没有普洱茶文化。

  我们深信,韩国的野蛮女友能够走俏中国,云南的普洱茶就能走俏世界,野蛮在很多时候就是亮点!

  (作者: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一级作家、云南电视台编剧) 

泡普洱茶的理想用水

 自然界水源众多.哪些是普洱茶理想的泡茶用水?
 
 答:选择冲泡普洱茶用水,和冲泡其它茶叶的选水方法是一致的。总结古人品茶鉴水经验,适合冲泡普洱茶的自然之水,可归纳为“清、轻、甘、活、冽”五要诀:

 第一,水质要“清”。水之清的表现是:“朗也、静也、澄水貌也。”水质清洁、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才能显出茶的本色,清明不淆之水,称为“宜茶灵水”。

 第二,水体要“轻”。这是以乾隆帝为代表的“以水的轻重”来辨别水质的择水经验。可取一器皿,盛满水,观察水面弧形凸起,旋即取一小硬币平放在水面,凡弧面高凸,硬币沉浮慢者,为好水。

 第三,水味要“甘”。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写道:“甘,美也;香,芳也。…“味美者曰甘泉,气芳者曰香泉。”“泉惟甘香,故能养人。““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水要甜。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甜的感觉。用这样的水泡茶,何愁茶味不回甘?

 第四,水源要“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泉水不活,食之有宫。茶圣陆羽亦认为:“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茶经.五之煮》)主张选取经过石池沉淀过的流速缓慢的“乳泉”(即碳酸岩里浸透出来的渗透水)。现代科学证明:活水中细菌不易大量繁殖,同时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鲜爽气体含量较高,沏茶滋味鲜爽。

 第五,水温要“冽”。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子寒”;“冽则茶味独全”。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矿脉之中,经渗透过滤,污染少,浸泡茶汤滋味纯正。被古人誉为“天泉”的雨水和雪水,均属软水,是沏茶的好水,很久以前就被用来煮茶。特别是雪水,更是倍受饮茶爱好者的重视:唐.白居易“融雪煎香茗”、宋.辛弃疾“细写茶经煮香雪”、清.曹雪芹《红楼梦》“贾宝玉品茗栊翠庵”里妙玉所用的“梅花上的雪”…““敲冰煮茶”、“扫雪煎茶”、“收天落之雨沏茶”,都是郊游茶人的情趣雅事,需要注意的是:“敲”洁净之冰,“扫”剔透之雪,“收”清轻之雨,茶味自妙。

两道普洱茶熟茶一好一坏,对比看工艺和品质

  这几日喝了多款刚完成渥堆发酵的普洱茶熟茶毛茶,习茶累进的工夫,就在于此,多喝、多对比、多记录、多与师傅交流、多思考。这也是多年来茶百科人坚持“一日一茶”的初衷,就是在习茶的过程中,把我们认为有用的、思考的、记录的也分享给茶友们。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云南特定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渥堆发酵等工序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质量特征是: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普洱熟茶经过人工发酵,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茶性温和,扶正理气,温中养胃,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冲泡时汤色浓,偏深红色,茶味温和平顺。

  现实中,更多茶友喜欢生普喝生普。事实上,熟普茶的保健效果要好于生茶。熟茶,作为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来看,似乎直观感觉不那么卫生,可类比的产品有酱油。大家知道,生茶是寒性的,起码,十年之内的生茶一定是寒性的,刺激肠胃很厉害。

  另外,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普洱茶减肥、降血脂等种种研究,都是基于熟茶做出的。正是因为有了熟茶,才有了普洱茶的欧洲市场,才真正有了普洱茶走向世界。

  熟普的独特制作和品质

  熟茶制成,当年即可品尝(虽不好喝,也不至于说不能喝),当然有个三年左右的陈期,这时发酵的味道完全转化掉了,经过人工发酵而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一定程度上通过跟空气接触而产生后期氧化,茶味变得更深沉内敛了,此时品之,茶香、茶味和茶韵才会比较清楚。

  生茶生普很多厂能做,甚至很小的初制所、个人都可以做。而真正考验技术、代表实力的主要是熟普,因为这需要有很好的熟茶发酵空间、一定量的毛茶、所花更大的风险及时间成本、更专业的有经验的师傅等等众多条件。

  熟茶正因有一个人工渥堆的发酵过程,因之不同的厂家,不同的批次,茶品的表现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熟茶起堆一般是同级发酵,就是芽茶、三到五级、七到九级这几种等级的茶叶是分别起堆发酵的。

  一个发酵堆子,需茶多吨普洱晒青毛茶。一次完整的发酵周期视所需发酵度状况,正常约时间四至六周,现代改良技术则约需时八周到十二周之间。发酵时需不停地检查堆温、翻堆、洒水。。。。。。总之发酵车间内温度高、湿度高,是一个很折磨人的地方。

  而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是选原料,洒水和翻堆。用什么水,洒多少水,何时翻堆,翻几次堆,发酵程度如何把握等。

  如果生茶茶底好,发酵出来的熟茶口感也会厚实丰富。如果参与渥堆的生茶原料本来底子就不厚实,那发酵出来的熟茶口感会又淡又薄,回甜回甘也很弱。

  发酵用水选用得好,对保留茶叶本身内含物质的活性会有很大帮助。

  渥堆时,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箐级别与发酵程度而定。视制作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箐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或万一哪一次翻堆的时间没掌握好,导致局部堆温过高,那堆温高的地方茶叶会出现过度发酵的状况,失去了做原材料的价值。

  不同的厂家,在渥堆的经验上各有心得,因而生产出来的熟茶茶品口味不一。我们在品饮时,会明显地觉得有一些制作优良的熟茶茶品偏“熟”一些,或是偏“生”一些(不把发酵做得太深)。

  偏熟的茶品,当年制成即可品尝;偏生的茶品,茶味中还保留了一些生茶口感,于是当年压制的茶仍带苦涩,茶水分离度还是很明显,这种茶是要存放两、三年后才会好喝。

  发酵度较轻者,微酸,尚有回甘,香气明显、口感较重,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若发酵度不足、不完全,则易出现酸化之劣变;若发酵不足,干燥后再进行二次洒水发酵,容易发生汤质薄、味淡带苦,叶底糜烂的现象。

  若发酵失败,新茶浸泡后带酸且苦不化,存放后容易出现不讨人喜欢的酸味。

  当发酵度充足时,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

  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

  发酵过度,则有炭化现象,汤薄甜而无质,叶底黑硬。那生茶茶叶中的绝大部份活性物质都会被转化殆尽,于是造成熟则熟矣,奈何口感生硬干瘪,茶品的活泼口感,具有立体感的丰富变化通通弱化,无法形成茶韵。

  发酵后的熟普汤色,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度重者以红黑色为主。当然除与发酵程度相关外,也与茶箐级数有关。

  好品质熟普特色

  质量上乘的当年制熟茶,冲泡时会清晣地闻到一种植物经过发酵而产生出来的特有的“熟”香,这里面绝不会有杂味,也不会有异香。

  茶水中还带有明显渥堆发酵的“堆”味,就是说发酵味道未退,因之茶味不清晰,茶、水分离的感觉明显,但总体上说茶汤味道浓郁,含在口中,已经有一定的黏稠感(这点比生茶优胜很多),变化立体丰富,品之有回甜回甘的感觉。

  还有一条,顶重要的,喉韵感觉好,茶下咽后,喉咙感觉很舒服。

  新出厂的熟茶,滋味醇和,香气纯正,陈香初显。半年后,滋味更加浓郁,显露醇厚的本性,而陈香之气,则由有低沉渐渐向高扬转化。

  经历了一段时间,普洱熟茶完成了一定的“纯化”。这就是所谓“退火”后的普洱茶更好喝,存储几年后的普洱茶口感更优秀,这也是消费者对有几年的普洱熟茶产品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

  反之,如果一款熟茶,品之虽有“陈”韵,但不管如何冲泡(甚至是大投茶量冲泡),茶汤中仍是有一种“水水”的感觉,下咽后,喉咙有针刺感,甚至是一种呛喉感(锁喉),那基本可以断言,这款熟茶是经过后天(制成成品后)人工加湿存放(湿仓)催熟的。这样的茶品,少喝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