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与人体健康的研究

普洱茶与人体健康的研究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茶自古以来,除了解渴、品茗之外,更有消食、减肥及祛病健身的功效。普洱茶在港澳台、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南洋、韩国等地,皆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窈窕茶”等美称。

  清人赵学敏辑《本草纲目 拾遗》卷六中的《木部》写道:“普洱茶能治百病……”这是对普洱茶药用功效的较早的文字记述。

  普洱茶与健康

  民间流传普洱茶可治疗偏头痛、伤风感冒;用普洱茶浓汁洗擦伤处,能杀菌生肌;一般普洱茶汁可治痢疾、霍乱、咳喘。

  普洱茶产区的广大群众,患恶性肿瘤的较少,除这里的土壤气候因素外,还与所产茶叶的品质特性,以及广大群众长期饮用这种独特的茶叶等因素有关。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长年饮用这种茶,吸收了茶叶的化学成分进入体内,茶叶中的各种养料滋养了这里的人民,有效地预防及控制了癌症的发生率,经有关专家调查证明,思茅、临沧及西双版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全国、全省低。

  综合国外及我国医学界临床实验证明,普洱茶对降低胆固醇效果明显,久服而无副作用,还具有抑菌作用,能预防和治疗痢疾、肠炎,防辐射等功效。

  【本草纲目 拾遗】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括肠通泄。

  【云南茶业进出口公司】长期饮用云南普洱茶的人士,40%以上有人同程度的体重减轻、脂肪新陈代谢等明显作用,含量并可降下30%。

  【贝纳尔贾可托教授 巴黎亨利伦多医院】在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的病人,一天喝三碗云南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四分之一,而饮同样数量的其它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则无变化。

  【昆明医学院临床试验证明】使用云南普洱茶医治高脂血症五十五例与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治疗的三十一例对比,云南普洱茶的疗效还高于安妥明,它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则与安妥明相似,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

  【健康 - 1985年12月 日本杂志】曲菌后发酵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普洱茶确有助于降低血浆胆固醇、三酸甘油及游脂肪酸,还有减少胆固醇性脂肪肝现象。

  【吕通教授 巴黎大学营养生理学试验堂主任】在奥尔赛营养生理实验室用两组白鼠进行实验,一组用普通食物喂养,一组用富含胆固醇喂养,两组都同时加入云南沱茶汁。九周后,血液化验结果,第一组脂肪降低10%,第二组脂肪降低30%。云南沱茶中一种或数种不详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促进新陈代谢、平衡和节制胆固醇的奇效。

  【中国茶艺入门 日本柳泽彦蓍 章学侬编译】普洱茶中的曲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的脂肪酶,这对脂肪分解具有效用。学者以老鼠进行实验,发现普洱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值。

  【梁明达、胡美英教授,云南昆明医学院】普洱茶有杀死癌细胞、抗突变、防癌功能及减肥降血脂作用。

  【爱米尔卡罗比医师 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凡饮用云南普洱茶的4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体重减轻,年龄在40至50的病例效果更显著。对降低人体所含物效果好的占30%。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普洱茶,来自世界茶源,乃茶中最原始、自然者,是古法制茶、古茶文化在云南的延续,秘境云南绝无仅有的古树茶园,让现代人喝到唐代的茶。

有用+10
分享

用普洱茶制作的三十八道菜(三十二):大叶茶花生排骨汤

  用料:大叶茶、小排骨、花生、食盐、猪油

  做法:

  1、大叶茶置于杯中冲入沸水开泡,泡1分钟后滤取茶汁备用;

  2、小排骨切成小段,用开水烫后洗净;

  3、花生用开水开泡去衣;(http://www.puercn.com)

  4把茶汤、花生、小排骨、装入锅中炖1个小时,上桌前再加盐油调味即可。

喜欢普洱茶的茶友,你知道该如何存储?


  收藏普洱茶饼有升值潜力,但是投资普洱茶饼要避免为“越陈越好”所困,需学会辨别普洱茶。“越陈越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更有许多不法厂商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湿仓存茶,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加速陈化炮制。

 

  据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外,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茶性淫,易于染着。区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

 

  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茶疏》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普洱茶的储存比较随意,一般的纸箱即可,放在一个没有阳光直射,通风较好的地方就行。存茶是有不少技巧的,其中之一是要有温湿度,和人一样的四季变化,还有就是每年都要翻动一次茶,不然容易坏死,我见过一些老茶客家中存放的茶味道相当不错的,就是每年都动的原因;第二是不同的茶底不同的人家,其存放出来的茶味道是有不同,所以每个人存的茶都不同,很有个性化。

普洱茶老茶与新茶的真相揭秘


  中国普洱茶网讯:在漫漫岁月的流逝中,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茶品丰富多彩的变化,加之饮茶人面对时间长河的心理感动,使得品饮老茶成为难得的享受。

 

  一般而言,老茶又分古茶、号级茶、印级茶等,时间上比较通行的分法是:古茶100年左右,如当年清宫贡茶遗留;号级茶为50、60年以上(各老茶号生产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于1949年前后统统烟消云散;印级茶以1952年佛海茶厂恢复生产以来的各色茶品。

 

  这种分法有一定道理,但由于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其他大都在储藏过程中基本上都有入仓处理的历史,其地点又基本集中在亚热带高温高湿地区的港台范围,所以对以后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普洱茶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风格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所以真正未来的老茶是什么,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风格,但“越陈越香”的基本品质是不会变的,具体各地是怎样,有待于天南海北爱茶者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北京一位茶友有句很好的话:好茶从自己存起。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二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潜意识里仍然是认为熟茶才是普洱茶的偏见;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

 

  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二年后才能喝。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因此,家庭存茶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开汤一饼,时间以50年计,每年最适合收藏大件一件(84饼),小件2件(每件42饼),这样,除了自己够喝之外,还留下小部分与茶友交流,又在50年间享尽好茶的岁月风流。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二、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如发酵技术精湛的邹炳良、戎加升、王霞、杜春峄、杨加龙、彭国玉、娜卜等做的熟茶,才出厂三两个月,却经常让品饮者以为是两三年的茶了。

 

  另外,关于故宫古普洱茶的问题,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台湾壶中天地版)一书中的《茶谱》篇第83页说: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总共留下有2吨多,其中有一些是普洱茶,这些普洱茶大者像金瓜,小者像乒乓球,最大的五斤半(3300公克)左右。这一批普洱茶保存良好,未曾霉变。曾经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邓先生这段话引用的是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王郁风先生1993发表在《农业考古》杂志上的文章《普洱茶与清皇朝——兼议弘扬普洱茶文化》。邓先生这里有两点没讲明:

 

  (1)王郁风先生当时所品的是六安或黑茶,并非普洱茶;这会误导茶友,推断普洱茶存放到故宫古茶的年龄时是什么感觉。而且重量换算也不对,跟《普洱茶记》、《普洱府志》记载相左。

 

  (2)邓先生没有指出文章引自王郁风先生之作,单单看邓文,读者会以为品“太上皇级”的故宫普洱茶者是邓先生本人,而且在1963年,考虑到当时海峡两岸局势,可不是一般事件。

 

  北京故宫遗存普洱茶见闻: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l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批陈年贡茶实物。普饵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市秤5斤半,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清代老秤一斤合596.62克)。这种团茶形状似人头,对照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有“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的记载相符合。

 

  故宫这批贡茶,同时处理的还见有类似现代的白毫银针茶(全是白毛长芽头)、烘青茶(当是六安茶)、长方形的黑砖茶(较今茶砖为薄)等。我曾取回少量样品试泡,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20世纪60年代初期,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询问故宫贡茶事,据告普洱团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故宫茶库遗存的普洱贡茶,不知是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遗留下来的,推测至迟当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们吃剩的历史贡茶实物,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存,自应保存下去,当作一般茶叶处理掉,令人十分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