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区:曼洒茶山普洱茶

普洱茶区:曼洒茶山普洱茶

2019-03-19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曼洒茶山包括版纳易武的曼洒、曼黑、曼乃和曼腊四个乡
  曼腊乡有张家湾、徐家梁子、丁家寨、高家冲、大寨、小寨、叭西河、猪屎河、勐现坝外均产茶。全乡167户,737人。茶园281块。大寨农民许明昌说,他母亲当姑娘时约在80年前,大寨曾产茶800多担。大寨人口多时曾达150户,小寨达200户。光绪三年(1877年)采茶忙时,每天要杀3头牛、5口猪。民国22年(1933年)曼腊还有陈云号(陈世元)、同顺号(李济川的父亲李当寿)、杨长寿、赵国铨、德顺祥(高国昌父亲高家星)、高裕和、薛春有、高老炎、朱家福、徐三、魏老大、高老向、高家炎……等二十几家茶号。曼腊大寨有关帝庙,原在下寨,光绪十一年(1885年)移到上寨,庙内有铁钟一口,铸于咸丰壬子年(1852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修庙,费用按茶叶多少分摊,每担茶出一筒“功德茶”。丁家寨老人何家寿(85岁)、范老妈妈(60多岁)及另一属狗的老妈妈(77岁)谈:何家从石屏搬到此已六代,在丁家寨西面大黑山原来都有茶树,是范老妈妈的老公公时代栽的,因年年火烧,现已无存。那时在徐家梁子东南离老挝边界两华里,遍山都是茶。属狗的那位老妈妈谈,在丁家寨前面山沟有棵茶树,杆粗按其手势比划,折计直径约达35公分左右。徐家梁子杨寿昌的母亲(57岁)谈:她家由石屏搬来勐乃附近的龙潭,那是六代前的事。她22岁时(1922年)又从龙潭搬到徐家梁子这里已有大茶树,杆粗按其手势比划,折计直径达30公分左右,树幅达10米左右。另外黄狗寨、毕得勒、半把香、瓦得铺等寨都产茶,仅杨家一家就有茶6担,平均每家有茶3-4担(一担24筒,一筒5老斤,折计一担茶为120老斤)。丁家寨、徐家梁子及张家湾的老人们都这样谈:“石屏人到此已六代。由石屏来此叫奔茶山。茶树在石屏人未来前就有了,是本人族栽的。传说三国时本人族要随孔明公去,孔明叫他们头朝下睡,马向南拴,但本人族却头朝上睡,马向北拴,结果没跟上孔明,孔明回头看看本人族没有跟上来,就撒下三把茶籽说:你们吃树叶!穿树叶!这样,本人族就靠栽茶生活了。茶叶在40年前(1918年)最旺,那时销越南莱州及香港。茶类大部为圆茶(即七子饼茶),紧茶只做过两年。茶号最初有陈家和杨家,后来冯家、李家、高家等纷纷设立茶号,最多的一二百担,最少的三担,以后陈云号最大,有五把马、十把牛(每把十头),茶叶直接驮到越南莱州,有18马站(每站60华里)。马年走二转,牛年走一转。茶山粮食不够,但因怕打摆子(疟疾)不敢下坝种田,专种山地,一直种到老挝的辉外、章乾青、马叭大地等处。女人采制茶叶,男人种地种旱谷,仍不够吃,每年还要从勐罗大坝,瑶族寨子及国外勐板桃子树等处运进很多粮食,那时粮价用半开(云南地方硬币)计算,每石半开七至八元。茶叶好的每石半开十七到二十四元,差的七至八元。曼腊茶农对栽茶制茶有丰富经验,他们说:“寄生植物要除掉,茶胡子要抹去,茶地要挖茶叶才会发,每年冬、腊月挖茶地。采茶要留叶,有三叶留一叶,四叶留二叶,长的留三叶,只二叶的摘一叶。春茶要多留嫩叶,老叶只留一张,二水少留些,留厚了三水不发,老叶要抹完。三水要留一老叶。四水嫩叶少,留一到二叶,不抹老叶。摘茶时要顺便把茶胡子抹去。制茶,最好的紫毫茶要先蒸后揉;制圆茶。心用二梭(另放茶),皮用梭皮(不好的二水尖也算梭皮),外用大抓尖(山水尖),头上放小抓尖(四水尖),那时春茶没有四水尖值钱,因四水尖芽头比春茶好看;另外还有平茶,用刀切切晒晒。”

  曼洒乡位于曼腊乡以南,系曼洒茶山的主产茶乡,过去产茶千担以上,现只有茶园84块,产茶300担左右。全乡98户,416人,包括杨家寨(汉、爱尼)、澜田(瑶)、丁家寨(瑶)(注9)、曼洒街(汉)和黄竹蓬(爱尼)五寨。其中,澜田、丁家寨不产茶,产茶最多的为杨家寨。其东南角过去还有白茶园、曼边新寨、湾弓大寨、丫口寨、水沟头、黄萝卜地和茶王树等寨子,但现在这些地方已无房屋人家,茶园荒芜四十多年。过去南起“茶王树”,西接曼洒,东到秤杆梁子都是茶山,产茶最多为湾弓大寨,一季可采茶400多担。湾弓大寨有大庙,庙里有看庙老人,有“石狮镇白虎岭”,全寨盛时有200户,为汉族寨,其周围是白族寨。在曼洒街过去有范家荣和张绣书两家茶号。根据杨家寨农民段国昌(54岁)谈:39年前(1918年)“茶王树”尚有8户人家(原有12户,后搬走4户),白茶园3户,曼新寨5户,三寨共16户,年采制茶叶320担。“茶王树”寨旁那棵茶王树,光一水可产茶一担零一只(一担为150老斤,一只为75老斤)。在40年前(1917年前)老株已枯死,长出三个新枝,新枝杆粗直径约在30公分左右。为了查看“茶王树”茶地实况,笔者于1975年11月28日和易武农技站干部张绍儒、曼洒乡的西双版纳州人民代表前乡农会主席张六四及杨家寨农民段国昌的儿子段小康四人,携带枪、弹、毯子和干粮,往访茶王树旧址,早晨九时半由杨家寨动身,过湾弓河,翻小山,进入大森林,到达白茶园,茶树生长在高大的杂木林下,为丛状灌木,属小叶种,叶背嫩芽茸毛极多,称为白茶,名副其实,惜不知引自何处,尚待另行考证。过大森林地,再翻山,到茶王树河(其下游直达曼腊以上)。在河边休息吃过干粮午餐,继续起程过河,横穿过荆棘刺丛大森林山地,在密林中遍地爬满漫长的绿色藤萝,有刚被狗熊撕下的大块新鲜树皮,有以树枝、长草堆成大坟堡状的野猪窝,还有孔雀刚啄过的林间隙地。到茶王树林天已将黑,整片林地都是高达二丈以上的粗细茶树,大的一抱以上,最小的叶有碗口粗,显然是由大茶树上落下的籽自然生长起来的,哪棵是茶王树,大家都不认识。当晚在茶林中烧火露宿,翌晨观察茶树,为栽培型大叶种乔木茶树,测量了两棵较大的茶树,其一树脚周围粗104公分,分枝四,围粗分别为24公分、33公分、31公分和54公分,在54公分的那个分枝上又分两枝,一为39公分,一为32公分。树高约8公尺。另一棵茶树,树脚周围120公分,从根部分枝四个,分别为43公分、43.5公分、26公分和32公分。这片茶林平均茎粗,不下于江外(澜沧江以西)勐海县南糯山半坡寨“茶王树”周围的茶树群,而树高则远远超过南糯山茶树。南糯山茶树栽于当地爱尼族五十五代以前,这里的茶林树龄当然也不会低于南糯山的茶树群。量毕树杆圆径,段小康同志在他爸爸于家中告诉他的那棵“多衣树”下顺便拣了一袋多衣果后,因计划往返只是两天日程,没有多带粮食,且顾虑家里记挂不便久留茶林。此次初探只是为了解去茶林的路线及其确实地址,供今后进一步深入调查打下基础。预计目的既达。于九时动身回家,由茶王树林地向上走,往东南横穿过去,到三家寨山顶,沿山脊直下,三家寨田坝。像马帮那样,砍竹筒当锅煮午饭吃后,再向北上山,到曼洒大路,下午六时返抵杨家寨,两日往返共约一百里。

  曼黑乡在曼洒东南,与易武茶山相邻,现有190户,929人,159块茶园。茶叶由易武茶区的曼洛组收购。全乡有大漆树(汉)、刘家寨(汉)、松树林(汉)、大路边(汉)、小河边(瑶)、刮风寨(瑶)、大谷仓(瑶)和槠栗树等八个寨子。前四寨产茶,后四寨无茶,从前在大路边有胡发新、胡小川、胡金城、罗士元、段平生和大七树李开元、杨家名等茶号。

  曼乃乡在曼腊北面,与江城县康平区相连,有岔河(傣)、旧庙(本人、汉)、新寨(本人)、老街(回)、勐罗(汉、本人)、大坝(傣)、曼乃大寨(本人、汉)、勐板田(香堂、汉)等八寨,全乡1957年10月底止产茶7097.2斤。曼乃紧接老挝,为解放前出口茶叶必经之路。从易武到倚邦间的磨者河大桥碑文记载,1919年间政府曾在曼乃设置“洋关”,征收厘金。过去在老街有何福宝、杨守顺、新寨有余国宝,旧庙有胡士等茶号。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目录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一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33.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二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34.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三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35.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四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36.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五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37.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六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38.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七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39.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八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40.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九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41.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十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0986.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第十一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011.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十二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035.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十三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060.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十四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083.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十五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130.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十六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194.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十七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230.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十八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257.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十九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348.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第二十课: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376.html
普洱茶从零开始教程二十一课(大结局):
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11397.html

秋季喝普洱茶适合吗?

 请问:秋季喝普洱茶适合吗?

   答案是可以的,但喝普洱养生的朋友一定要切记该茶的禁忌。对于贫血的人来说,饮用生普则不适合。原因是生晒出来的新茶,苦涩,喝起来比较“霸道”,身体消瘦贫血的人不适合饮用。而熟普则是直接摘取茶叶经过发酵,去除了生普的苦涩味后,这种茶保健、养生、养胃、降血压降血脂等,适合大部分人饮用。

   普洱分生普和熟普两种,生普就是摘取新鲜的茶叶,存放五年至十年才取出来饮用,这种叫生普,有很好的收藏价值,而熟普则是直接摘取茶叶经过发酵可以饮用,是一种速成茶。记者看到,生普的颜色较淡,熟普的颜色较黑,泡出来后的生普颜色也是比较清淡的,而熟普的颜色则较为浓郁,把熟普放在玻璃杯里,在阳光下细看,熟普的色泽就像一杯红酒一样醇。

《安溪县蓝田乡》邹家驹普洱茶辨伪

据史书记载,1951年,中国茶业公司在上海解放日报、大公报刊登启示,征求商标图案。华东公司职工曹承煦设计的商标图案(八个红色“中”字组成圆圈,中间是绿色“茶”字)在众多送选图案中被选中,于12月15日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发给商标审定书,取得专用权。使用时间从1952年3月1日起到1972年2月28日。

既然20世纪40年代“八中茶”商标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子虚乌有,那1951年以前使用什么商标呢?老茶人李钧先生在大炼钢铁时期保留了两片印有“云南中国茶业贸易公司”商标的金属包装材料,我在重走茶马古道途中拍了照。商标呈盾牌型,繁体字,顺序从右至左。上述档案资料找到了铁证。李钧老人告诉我,云南中茶公司统一注册商标,安排顺宁茶厂和佛海茶厂使用。范和钧先生的任务同冯绍裘先生一样,发展云南红茶。他于1939年春,偕同张石城先生由昆明出发,经滇缅公路绕道缅甸到佛海,进行茶叶产制调查,工作半年多,冬天回昆明汇报并得到建厂指令。1940年春,他赶赴重庆,请中茶总公司支援技术力量。1941年秋天基本建成厂房,安装好制茶机具,生产了一批滇红,同时还生产了一些绿茶和紧茶圆茶。建厂期间,收购了私商加工的紧茶经缅甸、印度销往西藏(藏销紧茶为心脏型)。1942年4月景栋被炸,日军逼近缅、泰,茶叶出路受阻,7月省里通知停业疏散。这两年里,范和钧先生够辛苦的,他在昆明组织了90多人,包括泥水、竹木、打铁工人,浩浩荡荡、长途跋涉前往佛海筹备建厂。选定厂址,规划设计,从上海聘请电气工程师,动员在上海医院工作的妻子来云南,采购一批机器设备、医药器材、防疟药品、甚至日用百货,海运曼谷,经缅甸景栋转到佛海。他亲自跑曼谷购买制茶机器,去仰光采购水泥、钢筋,忙得不亦乐乎,不会有时间来替十年后的中国茶业公司构思和设计“八中字”商标,没有心情制作“贡品”,更臆想不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十年后会变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而提前印在“中茶牌圆茶”的外包装纸上。范和钧先生含泪于11月7日率20余职工撤回昆明。1944年,曾一度恢复生产红茶43担,收购当地私商紧茶3268驮。抗战胜利后又告停业,时间长达6年,直至1950年交军事接管。捉弄命运的日军战火,没让辛辛苦苦的范和钧先生同冯绍裘先生一道,成为中国茶叶史上的“滇红”之父。

尽管1951年底有了中茶牌商标,我问1953年奉调离开佛海茶厂(1954年改为西双版纳茶厂)到顺宁茶厂工作的黄方文老人商标使用情况。他告诉我当时没有生产,也没有定牌委托私商生产,商标之事无从谈起。他正在写文字材料来澄清事实真相。黄方文老人随谷应、唐庆阳从昆明乘火车到蒙自,在屏边住了一星期,等护卫的解放军一同赴勐海接收佛海茶厂。另一位汤仁良老人于1950年5月受思普边防军副司令余为民令,武装接收佛海茶厂(后移交唐庆阳)。汤仁良老人说:“国民党军队败走后,茶厂所有可搬动的东西荡然无存,一时无法全盘筹组生产。”那时茶厂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恢复生产,收购和调运晒青毛茶。黄方文老人和汤仁良老人还健在。到60年代,勐海茶厂的包装都还在普洱县印

红印云南沱茶也成了神话。40年代康藏茶厂使用的是“宝焰牌”商标。

《普洱茶》里唐庆阳亲口对作者说“打从范和钧时期开始,那种红色茶字的普洱圆茶,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茶菁做的,而在勐海一带产的茶菁是作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圆茶。”这段有悖历史的话于1995年浮现,可惜唐庆阳老先生于1994年去世,有无亲口对作者说过,已死无对证。好在档案馆资料还在,浑浊尚可澄清。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一 双眼皮凤凰

我在三醉斋网站上贴了《云南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考察散记》后,有几个茶友发短信要来昆明与我结识。一天上午,上海的茶友清心居士竟然摸到我的办公室同我饮茶交流。他是从广州芳村过来的。他说,在芳村不敢买茶了。芳村茶市上,要什么标贴有什么标贴,要什么年代有什么年代,要什么茶品可以马上做。清心居士品普洱已有一定功底。我手边没有用来作对比的劣茶。他说不用了,市面上的冒牌货花了他不少冤枉钱,他也熟悉了那些味道。泡了三壶茶,不用我介绍,他和昆明的关燕小姐就认出了陈香味悠的那壶好茶。

我们品茶说茶。清心居士认为台湾普洱茶书的功利意识太强,出书人自己有什么存货就编造什么历史。说话间,公司参加广交会回来的同事送来芳村30元一张的普洱茶图谱。图上的凤凰沱茶,标明是20世纪70—80年代生产的。无独有偶,前些天看到的台湾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谱》124页132项标明,早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70年代;133项标明后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80年代。我告诉清心居士,图谱离谱了。计划经济时代,南涧根本没有茶厂,更不可能生产沱茶。下关茶厂的技术员林兴云八十年代中因故离开了下关茶厂到南涧,1990年南涧县长带人到勐海学习办厂经验,勐海副厂长卢云负责接待。南涧办厂和生产凤凰沱茶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事。下关茶厂原厂长李仕达到省公司告状,因省公司当时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八十年代后期办精制茶厂还要经省计委批准。宋文庚经理在大会上发火制止了南涧的行为。大理州政府也对南涧生产沱茶一事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清心居士说凤凰沱茶图案上的凤凰都贵得分单眼皮双眼皮了。真好笑,印刷上出现的偶然性问题都有得文章做

晚上我同马来西亚茶人林福南先生和萧慧娟女士话别。聊到白天同上海清心居士的会面,林先生说,马来西亚有一个修自行车的,换对襟衣服后变成茶博士,用耳朵就能听出茶叶好坏。这些年,外行卖外行,热闹;内行卖外行,冷清;外行卖内行,无门;内行卖内行,无聊。看来普洱茶消费者,特别是普洱茶经营者,买茶时不能只靠耳风、诱人的标贴,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嗅觉和味觉,用头脑和知识,品评出岁月,品评出历史.

邹家驹普洱茶辨伪系列之二银毫沱茶

1984年以前,茶叶属于特控计划商品,邮寄一斤以上茶叶,都要有“省茶司”的放行条。在规划上,临沧被列为红茶生产区,没有紧压茶和普洱茶生产计划,区内所产的晒青毛茶按计划调下关和昆明茶厂。芳村出售的那张普洱茶图谱,既不能反映云南沱茶的整体情况,又不介绍主流茶品——云南沱茶和下关沱茶。除凤凰沱茶外,图谱特意介绍了临沧茶厂的银毫沱茶。图标很清楚,“银毫”普洱沱茶,云南省临沧茶厂出品。文字介绍是“银毫沱210X210MM 1973~1985”,标明产于1973~1985年。台湾出的《普洱茶谱》121页将银毫沱茶分为70年代中期的三分熟茶和70年代后期的半生熟茶。有史可查,云南1976年开始生产普洱沱茶,但只有下关茶厂可以生产。有文件为证,云南沱茶只分两类:用晒青茶压制的青沱和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压制的普沱。《普洱茶谱》是2000年12月31日由台湾盈记唐人出版社发行的,不知这些没有历史根据的荒谬说法源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