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回忆2009年之前的普洱茶

回忆2009年之前的普洱茶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曾经像一首美妙流行的歌曲一样四处蔓延的普洱茶终于燃烧尽了光辉,那些一度被其“文化”所感染的人们也终于慢慢恢复了理智。是普洱茶出了问题,还是人出了问题?

  2009年6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可以说,云南省做成了一件大事。

  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却意外表示:“遗憾的是这个《办法》的内容有着致命的硬伤,它将阻碍普洱茶产业的继续发展,甚至会造成无法控制的恶果,某些茶商,学者和官员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陈宗懋院士所说的“硬伤”,是指由云南省政府主导制定的这个《办法》中,把传统概念中的“普洱茶”明确分为了“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个种类,并以官方法规形式肯定下来。而对于“普洱生茶”概念的横空出世,国家茶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于2006年就在昆明的一次专题会议上明确表示:“云南省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必须尽快恢复普洱茶的本来面目,把’普洱生茶’这个概念取消,否则普洱茶产业将万劫不复。”云南知名茶人邹家驹表示。

  普洱茶的曾经疯狂

  滇南之茶历史上均集散于普洱府,故以普洱茶为名。云南晒青茶在长途贩运贮存过程中自然发酵,形成了特殊的品质和味道,被称为“生普”,历史已有数百年。上世纪50年代,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在香港出现,云南省于1974年在昆明茶厂试验生产了人工发酵普洱茶,称为“熟普”。

  50元、20元、10元,5元,3元(一饼)……自2008年末以来。各种不断跳水的价格在许多人不可思议的目光中出现,价格曾经成千上万元、“比黄金还有升值潜力”的普洱茶终于“没人寻常百姓家”,在各种大店门口,小店柜台。甚至菜市场的地摊上随意抛售。

  从“可以喝的古董”到无人问津的剩货,普洱茶市场已经坠入鱼龙混杂、优劣难辨的尴尬境地,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这个曾经被成千上万的“普洱茶人”所追捧的圣地,也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神秘光环。

  2009年6月,勐海的许多茶山上仍然鲜见人影,个别茶地里甚至杂草比茶树还长得高,西定乡的茶农老李说:“茶叶再这样不值钱,我们只能砍掉种别的东西了。”

  “三、四年前普洱茶热的时候,晒青茶原叶价格高达每公斤五,六十元,2008年起普通鲜叶跌到了1元左右,干茶5元左右——连雇人采茶的成本都不够,很多茶叶都没有人去采摘。”勐海的茶商陈老板说。在2008年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勐海县居民甚至可以享受到这样的休闲待遇:周末上茶山采茶,最后留一半给主人,一半归自己带走,分文不需支付。

  几年前,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饮茶功效和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曾在全国被大加颂扬,一时间,喝普洱茶变成了一种时髦。普洱茶的热销,带动了“云茶”产业的全面振兴,出现了茶农增收,茶区兴旺的繁荣景象。

  “客观地说,外来的茶商,尤其是来自台湾地区的茶商对普洱茶的宣传起到了重大作用,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普洱茶能够在几年时间内迅速扩大市场,有他们不可磨灭的功劳。”云南知名茶人邹家驹说,“但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是,他们毕竟是商人,谋利是最高追求,同时他们没有保护普洱茶的义务,所以在为普洱茶扬名的同时,部分见利忘义商人的行为也给普洱茶产业带来了灭顶之灾。”

  2004年以来。普洱茶价格一路暴涨。在两,三年内给一些茶农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以获得的财富,许多原来对摩托车还很奢望的茶农甚至轻松地购买了小汽车。与此同时,一大批茶厂忽然在勐海冒出来,2006年以前,勐海的茶叶精制厂只有50多家,而到2007年5月,有工商执照的茶厂已有数百家。2004年,云南出产的普洱茶平均出口价为2.76美元/公斤,2007年飙升至8.95美元/公斤,年均增幅高达47%。

  但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到达巅峰的普洱茶一路下滑,价格回落达50%左右,普洱茶开始大量积压,企业亏损严重,一大批新上的茶叶企业纷纷倒闭,茶农收入大幅度减少,鲜叶下不了树,原料出不了手,销售市场萎缩。2008年4月,勐海地区普洱茶毛茶每吨6万多元,2009年初每吨跌到1万多元。

  “2006年到2008年的这三年,是云南茶业发展历史上最令人难忘、最令人感慨,最给人启迪的三年。”历任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人大副主任,现为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的黄炳生说,“在推销普洱茶的过程中。只满足于大轰大嗡式的市场炒作,不注重实实在在的市场推销,不注重扩大普洱茶消费群体,普洱茶的热销只停留在经销商之间的投机倒卖,没有形成真正的消费热。”他表示,在普洱茶宣传上,过分地夸大其药用功效、“收藏价值”、“投资价值”,使其失去了正确的“位”,“纵观这三年的市场风云,普洱茶市场出现的这种暂时低迷的情况,不是因为普洱茶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在普洱茶的生产和市场运作上出现了一些不够理性的情况”。

  新概念诞生使市场失利

  2009年6月,强烈阳光下的勐海县“八公里”茶叶加工区内显得非常冷清,许多小毛驴悠闲地走在混凝土大道上吃草。这个当地政府竭力打造的工业区,因为普洱茶产业的萧条“没有建成就衰落”了。

  “现在大部分工厂都停建,停产了,因为不敢再收新茶叶了。”加工区内的一名工人说,“我们更多是在帮广东人搞来料加工,生饼每公斤5元,需要发酵的每公斤6元。”

  2005年以前,港台商人成为普洱茶的第一轮炒家,他们先把老茶收购干净后,带动了新茶后来内地的经销商开始缺货,去厂家大量订货,使大量云南濒死茶厂恢复生机,成为第二阶段的热炒;随后港台炒家又通过拍卖等方法炒热市场,直接导致经销商开始大量囤积居奇,市场价格的蹿升也出现了大量获利后惜售的经销商,又带来了二级经销商。分销商和个体小炒家的大量跟风,形成了普洱茶被热炒的第三阶段,

  邹家驹说:“那个时期普洱茶已经不再是普通消费品,而是期货,是股票的概念。由于价格持续高涨,大多数普洱茶并未进入消费环节,而是在炒家和藏家手中。绝大多数人买来茶叶并没有喝,而是收藏起来,变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由于普洱茶实际的消费者并没有那么多,光靠这些收藏和炒作的人群自然撑不住整个市场。在这个过程当中,推出“普洱生茶”概念,短、平、快地迅速提升普洱茶产量,扩大消费者群体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思路。

  勐海茶厂一名负责发酵工艺的工人说:“以前我们只会把经过发酵的熟茶卖给消费者饮用,而不会卖生茶愿意买生茶的人一般都是用于收藏,发酵,而不是直接饮用,这两年市场上许多人开始直接饮用又苦又涩的生茶,也让我觉得奇怪,情况怎么突然就变了。”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原理知识之—内质为“王

  原料内质密实丰富决定茶汤水路粗细!(其它茶类一样适用)

 

  喝茶、评茶不是盲目地将年份放在第一位,也不是将山头放在第一位!而是将原料的内质丰富密实度(原料的优质度)放在第一位!其次再讨论研究制程的精细度!如果原料都一般般或差强人意那么此茶无需再进行深一步讨论!可以打个比方: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特性如同人的成长。-个天资较好的人(原料内质丰富)+高等教育+正确人生观(毛茶全手工制作精良、拼配得当、仓储细心照料)=栋梁之材(品饮价值极高的老茶);反之尖锐地称:白活一生的人(老垃圾茶)

 

  那么我们就先来浅谈下原料的内质与水路的关系

 

  喝茶,评茶应以水路放第一,原料的优劣可以直接从水路上反应出!何谓水路?

 

  水路是指茶汤的质感,一般用“细”和“粗”来形容,“粗”和“细”都是相对而论的,需要进行比较(需要一段时间去仔细体会、回味、比较、强化的过程)

 

  水路“细”:代表着原料内质丰富,结构紧密,其水容浸出物丰富!表现在口感上是一种绵绵密密、丝滑的感觉,水路越是“细”离涩的感觉就越远。水路“细”的茶,其味其韵会绵绵密密地渗透至口腔各个部位,从而其味其韵留口,持久度佳!

 

  水路“粗”:代表着原料内质寡薄,松垮,木质纤维含量高!木质纤维含量高意味着原料内部结构空洞比率较大,其水容浸出物含量也同样寡薄,松垮!表现在口感上是一种涩、糙、燥、毛、刺的感觉!水路“粗”的茶其味其韵寡淡并浮在口腔表层,无穿透和渗透力,从而其味其韵持久度差,不留口!

 

  既然提到“涩”那就浅谈一下什么是“涩”

 

  很多茶友把涩和浓强度高给混淆了!涩其实是原料内质不足,成熟度差,含糖量低等原因造成的。涩表现为:刮口、糙、燥、刺、毛、干的感觉,类似吃未成熟的青香蕉、柿子的口感。农产品都同理,成熟度刚好,果肉的口感是细腻、嫰度高、水分足、甜滑、润的感觉!

 

  略提一下茶汤的粘稠度也就是通常指的厚薄:

 

  茶汤的粘稠度与原料的胶质含量有关,胶质含量越丰富,茶汤入口聚拢感越强,也就是我常提到的聚口程度,也有人形容为入口成团,反之入口四处分散。

 

  水路粗细和粘稠度没有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水路上表现很细但可能在粘稠度上表现一般,水路粗的也可能在粘稠度上表现尚可。水路和粘稠度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大体普洱茶春茶的茶汤水路和粘稠度最佳,其次是秋茶,再次是夏茶。

 

  如何判别原料的内置丰富,密实,无木质纤维

 

  饼面条索,饼形:条索肥,厚,嫩,油润,光泽,饼面紧实,条索不跳面。原因:内质结构紧密,胶质丰富,无木质纤维,经紧压工序后无回弹,条索之间粘连紧

 

  饼面条索,饼形:条索瘦,薄,粗老,干枯,灰黑,饼形松散,条索跳面。原因:内质结构松垮,胶质寡薄,木质纤维含量高,经紧压工序后又回弹力产生,条索之间不粘连

 

  手感沉实,用手掂:内质密度高,相同的体积比重重

 

  手感轻泡,用手掂:内质密度松垮,相同体积比重轻飘

 

  用手揉搓干茶条索:柔韧性差,容易折断,干茶搓揉后粉状结构

 

  用手揉搓干茶条索:韧性大,不易折断,干茶搓揉后成块状结构

 

  撬茶:撬茶后形态粉状居多

 

  撬茶:撬茶后条索完整,粉状物少

 

  洗茶:洗茶时茶叶全部沉底,紧紧团拢,叶底未舒张,内质紧密吸水性差

 

  洗茶:洗茶时茶叶上浮或向上飘扬,叶底开始明显舒张,内质疏松,木质纤维高

 

  第五泡的叶底舒张程度:内质紧密每道水叶底打开缓慢从而更耐泡

 

  第五泡的叶底舒张程度:内质松垮每道水叶底打开快速耐泡度差

 

  彻底冲泡叶底:叶片肥厚,嫩度高,叶梗肥壮饱满,叶梗表面纹理光滑细腻,色泽嫩绿

 

  彻底冲泡叶底:叶薄,粗老,叶梗瘦,细,干瘪,叶梗表面纹理粗糙,色泽深褐

 

  内质寡薄的茶品肯定其品饮价值差强人意,不值得继续深究!对爱茶人来说会评判内质丰富水路细腻度至关重要的,但内质丰富的茶品原料不一定在其它方面也表现也令人满意,只是对茶评定的一部份!日后将陆续探讨......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也是衡量品质的一个标准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也是衡量品质的一个标准

(ishuocha.com)讯上篇《细说云南普洱茶的苦涩味》说到,有些人误认为苦、涩味越重的茶就越够力,越耐泡。我们说,如果该苦、涩是来自化肥,农药是不对的。但这些人误认为的茶大概都是没内质,而因为化肥,农药的缘故苦、涩味重的茶。或者说,我们这里说的就是特指这些茶吧。耐泡——一道茶,投茶相等,每泡都不出水味,泡数越多,就越耐泡。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水味,也是喝茶品茶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说喝茶,顾名思义是喝茶,不是喝水,如果在喝茶的过程中,喝到像水一样没有味、水味,是不好的。水味有两种情况,一,淡而无味,像喝水一样;二,茶味弱到不能盖住水。前者通常出现在茶泡到最后没有味的时候;后来是中间泡茶过程中,茶不够释出现了水味。

没有内质的茶,洗茶两次,五泡后就出水味了。但它的苦、涩味还在。继续喝下去有寡、淡的感觉,反胃,想吐。如果想在泡的过程,降低它的苦、涩,快点出汤,其茶质又不够,现出水味。五、六泡出了水味后,没了什么茶滋味,但苦、涩味还是很浓,很多人误认为是茶味,一直泡下去,就认为是耐泡。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也是衡量品质的一个标准

很多人泡茶是固定和刻板的,第几泡,就几秒出汤。其实这里不必要的。每个茶释出的快慢都不同,有些茶,一倒水进去,马上出汤,就够释出而不现水味。真正耐泡的茶,泡到三、四十泡还有甜味,香味,而不现水味,不会口寡口淡。

茶耐泡,不耐泡,也是衡量,茶好、坏的重要标致。但我们不要以为苦、涩味重的茶就是耐泡。如果这样认为,很容易把不好的茶,当成好的茶。

文/无非妙道,原文:2012年细说普洱——耐泡(六十九)

普洱茶市场是由一个个神话推动的

  普洱茶作为云南茶类存在久远,兴盛在近20年,在这个行业中有很多的爱喝普洱、爱卖普洱、爱存普洱的茶人。接触喝茶的人多了以后,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就喜欢喝普洱而且还有一定的排他性——只喝普洱茶?究其本源一棵古茶树给了我们答案。

 

  生态养护还原古树自然属性

 

  现在的普洱茶市场是由一个个神话推动的,88青、92方砖、97水蓝印乃至后来的大白菜班章系列。神话的背后是这些茶企的崛起,也是普洱茶走向繁荣昌盛的标志。普洱茶一直以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为大家推崇,如何体现越陈越香的价值?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口感体验。

  古树茶的重要品质,决定于其先天的茶树自然属性。一棵古树茶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所有古茶产区均使用生态防虫法,坚决杜绝打药、施肥、翻土、人工灌溉等非原生态手段。同时,长期签约茶山也为平台提供了强大的信任背书,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真实,一棵树对口一个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性采摘。

 

  个性化认领打造专属性服务体系

 

  一个品牌的声誉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建立,普洱茶市场很大,品牌众多,但真正有声誉的品牌屈指可数。作为一个将古老的普洱茶行业与新兴互联网的创新性结合的平台,一棵古树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声名鹊起。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一棵古树平台致力于将数百年历史的古茶树与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创新结合,借助全新运营模式,打造让消费者亲自参与的体验式古树普洱茶消费新方式。

  “古树茶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它的一树一茶一味,棵棵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我们对每一株古树进行单株认领,专属定制。”该公司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在一棵古树茶的平台上,认领人可以对自己认领的古树取名,包括寄语等,然后由工作人员制作出来,专属挂牌。比如年轻小情侣的爱情之树等。成功认养古茶树之后,认养人不仅拥有茶树的专属权,还将享受到独一无二的茶礼以及私人订制的茶旅。

  用匠心重新定义古树普洱茶

 

  一棵古树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全新的服务链体系。作为第一产业的茶叶销售,通过一棵古树茶团队的努力,借助自主研发的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到线下的过渡,从茶树认领到茶山旅游的第一、第三产业的有效融合。

  行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普洱茶的发展需要从茶叶出发,以创新的眼光寻找和开发茶叶消费的长尾需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才能满足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需要。一棵古树茶正是立足于品质、服务个性化定制化的茶产品消费,极致的匠人精神助力了云南普洱茶行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