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背后的庄家?回忆录

普洱茶背后的庄家?回忆录

2019-03-19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普洱茶背后的庄家?回忆录、普洱茶的辉煌期 茶商王惠新回忆录!

  普洱茶有所谓“庄家”炒作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进入大陆的港台茶商雇佣了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大城市的茶厂、茶庄、供销社甚至边远村寨收购老茶。一位大炒家那一年派出去收茶的人就有上百名,收茶人的月平均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高的甚至上770

  由于当时国内的普洱并未普及,收购成本非常低,而且由于是大量扫货,最初两年每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超过10元,而收茶人的费用则按每片茶饼1元的价钱给付。3年左右,便将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收购殆尽。

  2004年以后,在扫货同时,港台商人还开始陆续介入了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达到控制上游产业链的目的。

  也有部分炒家向茶厂缴纳数量不等的保证金成为经销商。一个中档以上的品牌茶,经销商交纳的保证金一般是200万到1000万元,上千万的可以成为一级经销商,余下的成为二级和三级经销商。

  茶厂和茶商供销体制形成后,一级经销商就会与二级、三级经销商联手,抬拉价格。由于一级经销商具有绝对的垄断权,留下70%左右的茶品进行囤积,采取对能够控制的品牌茶推出30%份额,首先在一级经销商内部形成“价格联盟”,相互抬拉,将价格拉到出厂价三倍左右,才抛售给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依样画葫芦,但把10%的茶品留下囤积,将20%的茶品联合抬拉,达到满意的价位后才抛售给三级经销商。

  由于一级到三级经销商层层囤积、层层抬拉价格,进行炒作宣传,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普洱茶不到20%,却能通过炒作达到比出厂价高出五倍甚至六倍的价格。炒家的层层“截货”,让零售商几乎不可能直接通过厂家拿到货。零售商只能在整个供货链条的最底部“任人宰割”。

  庄家还通过对个别品牌产片的“拍卖”造势、拉抬价格的做法,成功吹大了整个普洱茶的泡沫,将普洱茶批发价格在短短几年时间从800元到1000元一件,最终拉抬到20000元一件的天价。

  投资价值是庄家的又一噱头。庄家摇身一变在各类媒体上为公众讲解投资技巧。各类介绍投资茶叶的书籍、电视节目不断推出。在中国这个投资渠道匮乏的国度里,普洱茶的暴利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国人的眼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炒茶”的行列中。

  投机者追逐着普洱茶的暴利,但并不关注茶本身的品质,当时一个怪现象——真正的老茶价值不如新茶。比如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文革砖”普洱茶不过价值3000元至5000元,而新茶竟能拍出上万元的价格。

  巨大的市场需求伴随炒作而生,迫使茶叶产量连年暴增。有数据显示,从2003年的年产2到3万吨,到2007年的14万吨,普洱茶产量不断增加,竟然在不到5年内连翻7倍。

  跌入谷底

  当无数人把普洱茶当成了一顶快速积累财富的投资而趋之若骛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地震”悄然而至。从2007年5月中旬开始,普洱茶的价格普遍下跌20%~50%,一些投资者囤积的数百万、上千万元的普洱茶饼一夜之间骤然贬值。

  昔日昆明最为热闹的雄达茶城,市场的萧条一目了然,稀稀落落的车辆与普洱茶火爆时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业内人士称,在2006—2007年的普洱茶暴跌中,挣到大钱并成功脱身的只有庄家和少数“助推手”,更多的投资者,包括茶商、藏家纷纷被“套”。

  在广州茶叶市场,流传着某大茶商一天被蒸发200万元的惨痛经历。大大小小茶商们似乎想在这个传说中获得些许心理补偿。现在记者已经找不到这个大茶商,据知情人说,这个大茶商在普洱茶热炒时期投资金额过亿元,在2007年暴跌中,他的普洱存货一天就被“蒸发”掉200万元,在风暴来得最猛烈的头一个月间,他损失了数千万元。

  有人认为,暴跌的导火线是“中茶贴牌”生产。普洱茶大品牌有“大益”“中茶”与“下关”,所谓“中茶贴牌”,就是和中茶公司签订合同,花钱获得中茶牌的商标使用权、产品编号和全套包装纸。据了解,中茶牌商标的使用价格从每公斤十几元到六十几元不等。价格主要由商家和中茶公司管理层协商确定。之后,该商家就可以自行进原料,自行组织加工和销售。而中茶公司并不监督原料采购和加工环节的质量。于是导致市场上“中茶”泛滥,良莠不齐的新茶、难辨真假的老茶以及各种以“经典”“正宗”“贡品”为卖点的概念茶,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某茶商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我2007年初的时候,拿出1600万元买中茶标签进行贴牌生产,不久就发现中茶标签满天飞,是人有钱都可以贴牌生产‘中茶’,有唯利是图者连茶末、茶梗都一起压成饼。我想,如此缺乏质量监管,一定会出问题,于是立即撤资640万元,现在还‘套’着900多万元——我算好命了,跟随我一起贴牌的几个朋友至今资金仍然全部被套,对此我非常内疚。”

  事实上,造成暴跌的真正元凶是“过度炒作”。炒作让普洱茶的价格远远脱离其真正的价值,在业内人看来,下跌早已是在所难免。

  “价格下跌是在情理之中。”王惠新说(普洱茶的辉煌期 茶商王惠新回忆录)。他告诉记者,这次价格波动受到影响最大的普洱茶主要是曾被过分炒作过的一些大品牌厂家生产的品种,现在出现的价格下跌只是减少了这些产品的虚高部分。即使这样,没有被炒作的产品价格也因为这次价格波动而受到牵连,不同品种的价格都或多或少的有所回落。

  经历多年对普洱茶的“爆炒”之后,公众对普洱的消费逐渐回归理性。王惠新指了指自己货架上摆着的一袋下关陀告诉记者,这种在最高峰时曾卖到每斤200元的茶叶如今卖80元也很少有人间味。普洱茶的投资客们也早已没了踪影。

  和其他零售商一样,王惠新也曾在2007年价格下滑之前购进过大量普洱茶。如今这些茶叶的价格普遍下跌一半还多。

  如今的茶市又恢复了平静。茶店里不再是满眼的普洱茶饼,其他茶叶品种又被重新摆上货架。

  在这次价格回落之后,相信市场最终认可的价格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

有用+10
分享

看叶底知普洱茶好坏

看叶底知普洱茶好坏

我们所说的茶叶叶底,就是每次泡茶过后,留下来的茶叶或者说茶渣,被水浸泡后,叶片恢复到原来的舒展状态,同时颜色也变成它所应该表现出来的年份颜色,就是这个还原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茶品的好坏,今天我们主要说说普洱茶的叶底。

(一)完整度

叶片舒展开来,可以清晰的看出叶片的完整度,叶片的大小,肥状厚实等,叶片完整度越好,茶饼就越好看,叶片越大越肥状的内含物质就越丰富,茶越好。

(二)舒展度

茶叶的舒展度越好,肉质厚软的,茶叶嫩度较高,说明茶叶片的活性越好,后期存储转化也会越好,这样的茶也是体现茶质的好一面。

(三)韧性度

茶叶韧性度越高的叶底,茶质越好,具体判断柔软韧性好不好,可以用手指掐压叶片,放手后回弹松起的叶片叶质较为粗老,有回弹但不松起的叶片较嫩。

(四)颜色

叶底纯净,无杂质,颜色不花杂的茶质为好,每款茶根据存放的年限、仓储环境,颜色由绿色、黄绿色、灰黑色、黑色转变,从叶底的颜色大概也能看出茶叶的年份。

小议普洱茶的特别之处

小议普洱茶的特别之处

与各类茶相比,普洱茶具有地域上的特殊性,具有多个世界级的“独特性”与“唯一性”。

一、独特的气候

由于茶有喜光爱光、喜温暖爱湿润的特性,世界上的茶多数是生长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也可以说阳光雨露的充足与否,决定了茶的品种。云南适应生长茶树的地区平均气温在15-22℃,平均湿度在85°以上。云南山区干、湿季明显,昼夜温差大。虽处于亚热带地区,但由于海拔高、纬度低,一天中就有四季温度的变化,终日云雾缭绕,太阳一出,又十分炎热。云雾挡住了长波而能量弱的光线照射,使穿透力强的紫外线直接作用在茶的叶面上,多云雾带来了湿润和负离子,营养了茶叶的面和茶茎。于是,阳光、云雾、雨水交替作用的特殊气候,造就了云南普洱茶的特殊内涵。

二、独特的土壤

茶树生长最适合偏酸性而湿润的腐殖土。因为腐殖土中有天然的有机肥和植物生命所需的三大要素———“氮”“磷”“钾”这三大元素一定要在偏酸性、湿润的土壤环境中才能溶解,再被茶树吸收,参与茶树的生长和各种有机内含物的氧化、分解、重组过程。云南地区的黄红土壤偏酸性,属火山灰、玄武岩性质,微量元素丰富,其自然形成的比例最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

三、独特的微量元素效应

微量元素是生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条件,其重要性遍及整个生物生命科学。微量元素也是衡量茶的品种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云南土壤的有机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而天然配比合理,造就了普洱茶独特的内涵,水浸出物大多在40%以上,有些品种已高达48%,其中茶的主要有效成份茶多酚类浸出液可达33%以上,其它种类茶的浸出物,至今还没有验出高于此数的。人们在饮用普洱茶的这程中,补充了各种被茶树熬合成水溶性物质,属可溶性、活性微量元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四、独特的原始加工工艺

普洱茶成茶工艺原始古老,当地农民将茶叶摘采下来稍经低温翻炒软、揉搓后放太阳下晒干。正因为这种简单而不经意的加工方法使普洱茶中各种蛋白质和有机物理学中的活性酶被保存下来,在学术上称为“抑活”,而其它烘青、炒青等加工方法,学术上则称为“灭活”。被“抑活”的这些有机物和活性酶又给普洱茶在陈放或渥堆、陈化和发酵的过程中提供了有机转化的物质基础。它有生命,能陈放,在陈放过程中,茶中有机物经过氧化、水解、分化、缩合过程形成了茶叶中新的可溶性物质,如没子酸、茶褐素、阿拉伯糖、单糖等。这些物质如“没食子酸”,形成后的浓度比原来提高了3.2倍,茶褐素提高了近20倍。这些新物质可溶性高,对肠胃无刺激性,容易被吸收。原始的加工工艺,使普洱茶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普洱茶具有消渴、解乏、提神、避瘴气、消食解油腻等实际功效,已被大量的实验和案例证实和接受。所以说,普洱茶称得上“似茶非茶,似药非药”,世上独有。

五、唯一的“茶祖”

说到底,普洱茶原本是世界上唯一的茶。众所周知,云南是茶的故乡,茶的传播是以云南为中心,往西南推移,直至印度,向乔木化、大叶型发展;往东北推移,直至江浙、安徽,则向灌木化、小叶型发展。如今,它的子孙后代已经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是,追根溯源,全世界的茶,都出自云南。这个唯一性,是普洱茶最根本的唯一。(

探讨|“离地发酵”是欺骗,反对普洱生茶“黄茶”说发法

探讨|“离地发酵”是欺骗,反对普洱生茶“黄茶”说发法

导读:最近,普洱茶行业被一份署名为“云南省茶协会”的拟稿文件(即《云南茶叶产业发展建议》)搅得风生水起,暂且不论这份文件的真实性。在该文件中,其中一条为“正确认识生茶,修改相关标准,让消费者知晓生茶的本质——晒青绿茶,妥善解决生茶在流通领域‘打转转’的现象。”的信息,吸引了很多与行业有关的人士热烈探讨,有的人认为普洱茶是绿茶,有的人认为普洱茶是黄茶,有的人认为普洱茶是红茶,有的人认为普洱茶是黑茶,甚至有人认为普洱茶既不是绿茶、黄茶,也不是黑茶,而是单独的一类茶类,不属中国六大茶类的范畴之类。

下面,我们整理了一篇署名“一茶”的文章,即《普洱茶是黑茶是绿茶还是红茶?前发酵过的“普洱茶”还是普洱茶吗?》,该文章探讨的主题围绕着“什么是好品质的普洱茶”等话题拉开,探讨的人群涉及到从事普洱茶行业相关的,诸如制茶人、学者、成功企业家等。从探讨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人关于普洱茶行业的反思,以及关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有哪些是必须要坚守和杜绝的等。下为具体内容,供行业人士参考(更多探讨内容或观点参见发布的《探讨|普洱茶是黑茶是绿茶还是红茶?》《探讨|普洱茶的性价比最受关注?真的是这样吗?》等系列文章):

关于工艺

茶友a:现在很多毛料在加工过程中加入您说的闷黄,摇青,延长摊晾(萎凋)时间,降低锅温延长杀青时间等等,来提高香气,这样的毛料后期转化不好甚至没有转化。

茶友b:个人觉得不是创新,因为已经走样了。一款当年的生普,茶汤金黄透亮,茶底有豆香有蜜香,但是两年以后,反倒不香了。

茶友c:我反对普洱生茶是“黄茶”的说法。用一家、两家茶农的几次做茶过程记录来下结论,缺乏科学的严谨!晒青毛茶加工中无论是有意无意的“闷”,不等于是追求“黄汤黄叶”的制茶品质。早春隔夜晒干,夜间低温也不具备黄茶闷黄工艺追求的“湿热作用”。何况,杀青后“嫩叶薄摊冷揉,老叶轻摊温揉,粗老叶热揉”,是揉捻前杀青叶处理的原则。这位得“先进”奖的茶农,他的工艺是规范的吗?我们不能忽视晒青茶“杏黄明亮”的茶汤品质要求,无论如何都不能将晒青茶做成“黄汤黄叶”的黄茶。

茶友d:现在还流行着普洱茶“离地发酵”,我觉得这是误导消费者,本来不知情的人就道听途说普洱茶的种种不好,现如今又来个离地发酵,都不晓得消费者怎么看待。赞成传统工艺,现在有人为了创新把根给丢了,百花齐放的信息时代想要创新创意请把根留住。个人认为,既然不按照我们国标,普洱茶生产加工艺去做了,而是加入了其它工艺,就已经“不”属于普洱茶这一类,可以是个新工艺茶再起个新名字,只要有消费者喜欢有市场也可以再生产,但绝对不能称为普洱茶,若张口闭口还说是普洱茶,那这种行为便是欺骗!

茶友e:云南茶新工艺的存在可能有市场的需求。但不能叫普洱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可能有新的茶类在出现。

茶友f:新工艺出现一点问题都没有,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既然做了新工艺,何苦叫普洱茶?叫个新普洱茶都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