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碰到带烟味的普洱茶该如何处理?

碰到带烟味的普洱茶该如何处理?

2019-03-20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据说,独特烟味是在茶叶的自然的转化的过程之中,多种地内含物质和空气进行接触发酵的转化之后,形成独特的烟香的味道。这烟味是干净纯粹、捉摸不定、闻起来让人们感到愉悦、可以溶于茶汤之中。

 

  但是如果不喜欢那种带烟味的那种普洱茶该如何?

 

  在不断随着时间推移和积淀,那带烟味的茶,其茶汤是更为的醇厚浓烈,而且从品饮感受而言,烟味的存在因人而异,有些茶友对于烟味并不排斥,甚至还会觉得是某种标志;对于介意烟味的茶友该怎么做?例如,可以在冲泡时候进行一些调整来规避。

  1、紫砂壶用来冲泡

 

  尽量用老一点的紫砂壶,不要用盖碗,紫砂壶不但可以保温还能够吸附住杂味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使汤感烟味减轻从而变得更为醇滑。

 

  2、冲泡要素的调整

 

  如果觉得那茶饼的烟味太重的话,投茶的份量可适当的去减少,再以沸水来润茶1-2次,而润茶之时可开壶盖,从而利用了温度来加速了烟味挥发了。

有用+10
分享

贺开古茶山位置及普洱茶品质特点


  贺开古茶山简介: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怒江山脉南延余脉部,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古茶山属于勐混镇行政区。海拔1400-1700米之间,山峦连绵,沟谷纵横,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土壤多为红壤,茶山区域植被较丰富,生长着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等杂木树和飞机草等多种植物,形成了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古茶树古茶园连成一片,分布有树龄百年以上的栽培型的古茶园面积8010亩,均为普洱茶种,古茶树茶叶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滋味浓厚。

 

  贺开古茶园土壤为黄棕壤,古茶园集中连片。所在山体平均坡度30度以上,实际占地面积为9100多亩,古茶园总面积为7240亩。均为普洱茶种(C.assamlca)。古茶树平均基部围0.82米左右,树高平均在2.5米。管理上不施任何化肥、农药,仅除去茶园中的高草。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树木茂盛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还有生长在村民房前屋后,茶树长势旺盛,构成了一幅“林中有茶,茶在寨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

 

  古茶园中还生长着被当地人称为“茶王”的最大一株栽培型古茶树,位于海拔1600米,基部围粗2.12米,最大干围1.72米,树高3.8米,自基部0.55米处有5叉分枝,树冠直径7.3米,树幅7.3×6.55米,发芽密,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二叶长5.6厘米,春茶采收期是3月中旬。属于普洱茶种,树龄达800年。

 

  在海拔1590米的箐沟边,散生着高大的大茶树。据茶树主人说最早听说这片茶园是从老班章等地引入茶籽栽种的,特点是茶树较高,叶片特大,节间长,叶尖。最高一株有9米,基部围1.25米,自基部0.45米处有2叉分枝。

  贺开古茶山普洱茶特点:乔木古树茶(生茶)条索稍长,茶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高纯,有轻微兰香感;口感稍苦涩;回甘快而持久;水性顺而饱满,茶气醇厚、层次丰富,杯底香高而持久,耐泡度高。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我这个人从前几乎不喝茶,更喜欢咖啡的感觉与香醇。清晨给自己煮一壶咖啡慢慢品味,吸允弥漫在空气中的咖啡芳香,沉迷于安稳平淡的生活。直到这次来到普洱茶的故乡,亲历了采茶,制茶,品茶,食茶后,才发现茶文化的神奇与魔力。真可谓百闻不如一见。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经过一晚的休整,从小熊猫庄园中醒来后顿觉神清气爽。吃过早饭和小伙伴们驱车来到普洱市银生茶庄园。大家先是戴上草帽,背好竹篓,茶妹子要先带着大家去半山坡上的茶园识茶,采茶,赏茶。

说到普洱茶,又名古树茶,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市,故名普洱茶。这次来普洱旅行绝对是一次了解普洱茶的好机会,自然心生期盼。抬眼四望,到处是一片青青翠翠,好不清爽。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为原料,使用晒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 和熟茶 两种,成品分为散茶 和紧压茶 两类,紧压茶根据形状又有茶饼 、茶沱和茶砖 。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这里终年雨水充足、云雾 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新采下的茶尖,这叫一芽两叶。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以普洱府为中心点,透过了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普洱茶是清代云南进贡朝廷的贡品,雍正年间以来,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办的。普洱市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一行人来到山坡,眼下是一条条整齐的茶树垄,一会儿我们就要深入其中亲手挑选符合一芽两叶的嫩茶采摘。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那天多云,虽然没有强烈的阳光,但是空气温湿,在茶园里走上一趟还是一身的汗水。但是因为是第一次采茶,大家还是兴奋的很。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的挑选着茶尖。这可真是我第一次采茶,当然后面还经历了第一次制作茶饼,第一次吃茶餐。很多第一次哦。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做了一回茶农,收获颇丰,感觉很不错啊。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银生茶庄四周开满了粉色的三角梅,艳丽无比。特别喜欢南方这漫山遍野的花海,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眼前是一片片翠绿的茶园,清风中有扑鼻的香味在空中飘散,让我流连忘返。回去的路上我的心还醉心于茶园里,回眸望去,寂静中跃动着是一树绿绿的心情。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然后茶庄大家兵分两路,一队去做茶饼,一队品茶休息。

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第一次觉得茶叶这么好喝,于是茶妹妹倒一杯我就喝一杯,最后竟喝的醉了。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待品过茶我就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制茶饼的工作:

晒青毛茶-称重-蒸茶-做饼-压制-干燥

茶叶称重:精准的重量,保证普洱茶饼成品的重量符合标准

蒸茶作用:使桶中的毛茶经过蒸汽迅速变软,以备下一步做型

做饼作用:在布袋中使变软后的毛茶做型,成圆饼状

压制作用:使茶叶在压制模具内进行压制成型

干燥作用:压制成后的产品进行低温干燥,增进品质。

在准备压制的茶叶上面我们每个人写一张小纸条,因为是给自己做的茶于是我就写下了“Arthur@普洱”,以纪念这次难忘的普洱之行。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经过装料、熏蒸、揉茶、压制、干燥、晾晒、包装等七大程序之后,一个属于自己的漂亮的普洱茶饼就面世了。我亲自手绘制了包装图画,“追风景的人追到了云南普洱,就在2016年的4月21日!”怎么样还不错吧?我决定就把这最珍贵的普洱茶饼送给劳累了一生的老妈,妈妈爱喝茶,一定喜欢儿子的这个礼物。

因为这个茶饼和在银生茶庄的经历,从此我和普洱就有了剪不断的亲情。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辛苦了一上午大家都饿了。令人兴奋的是银生茶庄为我们准备了一场好看好吃又健康的丰盛茶宴!

一直以为茶是用来喝的,没想到茶也可以拿来当菜吃。十多道茶菜色、香、味俱全。以茶入馔绝对是一种美味的享受。服务生介绍说无论是鸡、猪、鱼,虾均可配以茶叶做菜,茶可以让猪肉去腻、鱼虾去腥,凭添一缕茶香,使食材更加味美。我最爱吃用陈年熟普煮成的米饭,色泽金黄清香美味,一口气吃了三碗。而吃到最后用干茶煮成茶鸡稀饭时,撑的我都坐不下了。呵呵!好难忘好特别的一顿茶餐体验。

采茶、制茶、醉茶,我和普洱茶的第一次

普洱究竟是怎样的地方?请跟着我的《普洱秘境》慢慢看过来。

普洱茶拥有浑厚的历史根基

普洱茶拥有浑厚的历史根基,在云南种植饮用已有千年,直到清朝才真正被世人宠爱,并且这一宠,就宠到了极至——普洱茶如同血液一样,汩汩地在清朝人的身体内流淌,显示出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清朝之后,普洱茶沉寂,到今天,普洱茶再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记不清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普洱茶就已经不单单只限于饮品而已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普洱茶一种特殊的生命力,灵动地频繁出现于诸多电视连续剧、动漫、歌剧、电影、杂技等多元化媒介中。

或许很多年之前,普洱茶带给人们的只是千变万化的味觉享受,但在那袅袅茶香的背后飘出的还有普洱茶独树一帜的文化,如今的信息时代,拥有千年历史根基的普洱茶文化,被世人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传递着,关注着。茶马古道上积淀着古老文明的马帮文化、贸易文化、宗教文化等,或许文字的力量不足表达这条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正在渐渐消失的贸易通道,用影像的方式记录、还原这些珍贵的画面,成为众多导演,编剧得最终选择。跟随着晃动的镜头,用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带领观众身临其境的进入那条蜿蜒崎岖的神秘古道,来一场触动心灵的感官之旅。

田壮壮曾这样形容自己导演的纪录片《茶马古道一德拉姆》"离神最近的地方",片中马帮的古道之行和沿途的见闻相互纠缠牵扯,激越出一段段关于现实生活状态,和信仰处境的写实关照。百岁老人、年轻人、小孩子、牧师、喇嘛、马锅头、村长、小学老师每个被记录的对象,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娓娓道出他们的现实的遭遇、期特、还有梦想,满足的或者遗憾的,有关历史的或直指当下的。通过影像,观众看到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拄域外的经贸之路。这部历时5年时间拍摄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下的不只是壮美的震撼,还有心灵深处的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