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熔炼历程:唇齿之间的甜美

普洱茶熔炼历程:唇齿之间的甜美

2019-03-20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唇齿之间的甜美

  这唇齿,尝试着像确认死亡一样确认色味。喝普洱茶,也就是为自身的唇齿在作进一步的私秘性交流,而色味犹如言词使我们最原始的颤栗开始复发,当我们又一次轻松而愉快地与普洱茶发生唇齿之约时,仿佛在密商一种与唇齿相连的命运。

  甜美渗入了寝室或者旅馆,或者荒凉的海滩——任何地址都可以携带上普洱茶,在远古时曾经被茶马人携带在马背上的香茶——因意识到世界上广袤和自己永恒的价值,而开始缓慢地发醇,同时,也因意识到每件事,每种瞬间,每次相遇都囿于各种极限之中,从而开始在发醇之后,迅疾地散发出香泽。

  唇齿是人身体中最柔软或坚硬之地,它最有效的意义来自品尝和撕开食物,同时也可以张口说话,这魔力是神赐予的。我们都是神的使者,神赐予了我们身体和器官——是为了环绕它,酝酿出生命中宏伟而迷人的计划。

  我在普洱茶中发现了无数的甜美,像通常一样,汤色仿佛一片汪洋渗透在上,我的心情,我的身体恰巧开始了一种私人习俗,喝普洱茶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犹如阅读《圣经》、《神曲》或《诗经》一样有效的沉醉,在这个炎热的,开始出现雷电的夏季,每天都有普洱茶陪伴着我。

  经历过一切磨砺之苦役的人最需要在暮色中面对自我的唇齿,它咀嚼过冰片、橄榄、花生和米粒,它同时也吞咽过麻醉剂,侮辱之词、戏剧台词,而此刻,囿于普洱茶,仿佛陷入了普洱茶的一座宫殿,一座城池。它也许是溶解于我们身体中的雨水,粮食,也许可以像殷红的血液,流遍我们的每一条血管。因为唇齿在此刻已经启开:它是孕育植物和言词的一种巢穴,它是泄露秘密的一块湿地,它紧紧地、永不松懈地把言词和色味拥入其中,只是为了绵延时间之谜底。

  利用这唇齿,我就已经捕捉到了普洱茶的元素,它犹如从未被役制过的大地,以巨大物体的变幻莫测——散发出唇齿间可以阐释的一切色味,它是附其在我们旁边的器皿中,以仁爱、自由、变幻、幸福、甜美这些词汇,改变着我们世俗史的神灵。

  我每一次品尝唇齿之间的甜美,仿佛都在无意识之间发现了如花蕾绽放过后的城池中完美的幸福方式。因此,我曾经成为了一个最幸福的人,沉溺于唇齿间越来越密集的隐喻之中——仿佛已经美好地出卖了我身体中全部的思想,以此驾驭住了试图摧毁我身体的那些繁芜和累赘。

  亲爱的普洱茶使我开始幻想着实施一场美妙的沉醉,我选择了场景、时间、器物,然后敞开我身体的全部自由,于是,普洱茶来了,它是如此地轻巧,犹如世界上最慷慨的神灵想在这一刻,通过我的唇齿释解它全部的甜美。所以在唇齿间汇合和已经开始碰撞的美已经结为一体,不可分离。

有用+10
分享

2013年细说普洱——再伤(一百五十)

  2013年的茶市风起云涌,年头经过一阵大炒作,宣传,造势,将个别品种炒高了二、三倍,造成了投资赚钱的效应,引诱了许多人盲目跟风,吸引了大量的外围资金入市。由于没有实际饮用,消耗的支撑,如同炒股没有实际业绩的支撑,就像击鼓传花一样,很快就停下来了,到最后接手的人,自然就成了大闸蟹。

  茶价到了某高位,严重脱离其价值,恐慌心理形成。价位越高,恐慌越严重。万物都有其极限,实际的资金,永远无法满足贪婪的欲望。资金一旦承接不了不断高涨的茶价,成交马上就停下来。成交一停,恐慌加剧,发财梦破灭,心理马上转变为尽快套现。市场由投资转变成套现心理,茶价立马下跌。而且越跌越有,越跌越底。跌得越底就越没有成交,把越多的人在高位套住。外围资金更是望而生畏,没了外围资金进入市场就成了死水一潭。

  市场的这波炒作,参与的人不少,真正赚了钱的却是极少数的人。大部分跟风炒作的小商户,充其量是赚了一堆茶而已。这些人经历了06、07年,其实当其时心水也很清,他们心理也只是想跟风赚点快钱,所以也没有动用他们的根本,少买快卖,有钱赚就走掉。只不过到后来,越来越好赚,他们的胆子就大起来,越进越多。这大概离市场停下来就不远了,普洱茶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说停就停,而且停下来,是一动不动,没有成交的,他们帐面是赚了不少钱,但实质只是一堆成交不了的茶而已。

  这些人倒没有什么损失,赚了一堆茶,表面上还赚了不少心理安慰,心想自己没有错过这波行情。但其实不然,他们出钱出力,劳心卖力地参与到这波行情中,最后只是为他人作嫁衣,中饱了极少数人的私馕。他们表面是没有什么损失,但这样一炒作,伤害的是整个普洱市场,起码又透支了几年。今后这几年其市场恶果,是需要大家慢慢来承受的。事物是平衡的,因缘业报,无所遁形。从四月份打后这两个月以来的市场已经是很好的说明了。而且才刚开始。

  明显损失的是那些跟风盲目入市,最后接货,接了货又没卖,卖不出去的人。这些人只能慢慢等待,等待市场帮他们解套。看得见是这些人损失,看不见是更多不敢再入市的人,资金。06、07年之后,市场经过几年慢慢回复元气,应该可以渐渐走向正常,这次炒作无疑是重新挖开原来的伤口,让它再痛一次。伤口要慢慢愈合,再伤的伤口要更慢的愈合。从这次赚到钱的人,你们真的很开心吗?

  茶是用来喝的,无论能显生什么功能,产生什么价值。都应该以品饮为根本,以质量为基础,再多的花样,版本,概念最终都是自欺欺人。让有参与没参与这场炒作的人再次吸取这一教训,齐来祝福普洱茶明天更好吧!
文/无非妙道

普洱茶第五讲:详解普洱茶的晒青与烘青

普洱茶第五讲:详解普洱茶的晒青与烘青

接上文《普洱茶第四讲:图文解说普洱茶的基本加工过程》在第一讲中我们讲过普洱茶的定义中明确指出:“普洱茶是选用云南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晒青,是普洱茶的干燥方式,而在实际的大规模生产中,也确实有厂家利用烘青的方式来对普洱茶进行加工。在这里我们就来详解了解一下普洱茶的晒青和烘青。

传统意义的普洱茶都是晒青工艺,而烘青工艺的普洱茶是从05年说起了,当时普洱大热,很多新学喝普洱茶的茶客跟风,但是又无法忍受普洱生茶新茶那偏苦涩的味道,于是,一些茶厂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通过烘青的方式加工出清香扑鼻、入口甘甜、不苦不涩的“新版普洱生茶”。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普洱茶里面烘青和晒青的定义和区分?

1、晒青、烘青、半晒半烘,是定位在普洱茶初制工艺里的干燥方式,而不是杀青方式。

标准的晒青毛茶制作流程:(1)采摘→(2)摊鲜(萎凋或走水)→(3)杀青→(4)摊凉→(5)揉捻→(6)晒干。

2、晒青是揉捻后晒干。利用太阳光低温(不会超60度)干燥茶叶,干燥时间比烘干长,但保留茶叶原味。

普洱茶第五讲:详解普洱茶的晒青与烘青

图为:普洱茶晒青过程中

普洱茶第五讲:详解普洱茶的晒青与烘青

图为:晒青毛茶有阳光味

烘青是揉捻后用烘干设备快速烘干。快速烘干设备温度会在80-130度,高于60度。

普洱茶第五讲:详解普洱茶的晒青与烘青

图为:烘青过程中

普洱茶第五讲:详解普洱茶的晒青与烘青

图为:烘青毛茶

半烘半晒(也叫打毛火)是揉捻后用烘干设备短时间烘掉一部分水份(3成到5成),再拿去晒干,一般会在阳光不充足情况下用这种办法。

晒青茶和烘青茶的辨别方法:

从外观辨别:晒干墨绿,两三年后茶菁开始油润发亮,饼面紧结;烘干青绿,两三年后光泽度下降明显,饼面变松散;半烘半晒青绿偏灰。

从汤色辨别:晒青汤色是浅绿黄色,烘青汤色是青绿中带黄色,半烘半晒汤色是金黄色带青。

从香气口感辨别:晒干短期有些太阳味,淡青草香或花香,香气沉软,两三年后茶香明显,汤水较稠,有胶质,很耐泡,越喝越甜;烘干茶有豆类香,入口清甜,香气细锐而飘,两三年后香气下降很快且出现闷味,汤色浊,叶底韧性差;半烘半晒有豆类香,介于晒青与烘青之间;三者新茶明显的区分主要在豆香香气,通过是否有豆香来判断是否进行了烘青,晒青的普洱茶略带青味没有豆香味。

对于苦涩度而言,如果是用一地区的小树茶制作的烘青和晒青毛茶对比,自然是烘青毛茶苦涩度低。但前提是一定要拿同一地区的同一类茶做比较(比如拿老曼娥的茶和冰岛的茶是不具对比性的)。

至于有茶友问烘青普洱是否具有存放价值?我认为“普洱茶的国家标准”中提到必须是“云南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才能叫普洱茶必定是茶界的前辈专家组经过许多的研究和考证才确定的,所以我觉得烘青原料做的茶不是普洱茶,也不具有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更确切的来说应该定义为烘青绿茶,适合短期内喝掉。

从普洱茶加工看学问:茶分生熟各有短长


普洱茶的制作工序大体是:鲜采茶叶经杀青、掇捻、干燥后,即成毛青(滇青),此时的茶韵浓烈霸道,一般人是喝不惯的。随着毛青茶的加工不同,普洱茶自此分为生茶、熟茶两大系(也有互相拼配的半生熟茶),一般将生茶归属于“绿茶”,熟茶归属于“黑茶”。

[生茶]

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而完全依自然转化而成,这是历史上的传统制法,。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视保存环境条件,至少需要近十年以上,时间越长,茶体内的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越完全,其陈香益发醇和稳健,但韵致活泼生动,这种活力即为茶人所称道的[茶气]。

[熟茶]

是指毛茶经过“渥堆”这项工序,通过湿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发酵,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缩短其陈化阶段,可提早饮用。这是1973年起昆明茶厂首先借鉴黑茶工艺,而发展出的技术,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对“渥堆”的相关研究,在1985年还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要说明的是,有的人对“渥堆”有所误解,还把“渥堆”和“湿仓”划上等号,事实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湿仓”是指投机者将年份比较新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甚高的环境,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促使茶品发霉,以改变茶体,使外观上可伪充陈年茶,这种不健康的湿仓茶,是禁不起高温冲泡下的品鉴考验的。

早在十九世纪,茶人对普洱茶的品质提高和保管即有研究,在《普洱茶记》中记载:“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中杂石者最佳”,“种茶之家,芟锄备之,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这说明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早在栽培时期便要讲究,同时,为了保持普洱茶的品质,古人也有“或与他物同器,则杂其气而不堪饮矣”的警语。其实普洱茶的保存条件,已是所有茶品中最为宽松的了。

一般来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其他气味浓厚的物品或环境污染,例如香皂、蚊香、樟脑丸、神龛、厨房、卫浴等就可以,如果普洱茶的陈放数量较多,不妨拨出一个小房间,摆上除湿机,湿度计,定期翻堆。目前较广为茶客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于缸肉,有包装者最好退除,以得陈化,缸口则以木板、棉布覆盖,使其通风、不落尘、不进异物即可。陶缸堆陈法的概念是模拟一个微形茶仓。安排一个适合茶菌生长的环境,让老茶的茶菌顺利繁衍到期新茶上,且新茶的茶气刺激老茶,达到新旧并陈,阴阳互补的效果。

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老茶客们另有一套“茶气调和法”:将茶饼整片拆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的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紧结,加上七饼这一落的包装方式,长期下来,茶饼内外氧化后熟程度不一,外围水滑,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普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自古以普洱府府名命名,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早在唐代,“普洱茶”就远销内地和西藏。宋代已形成“以茶易马”的茶马市场。明代时“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到清代,“普洱茶”发展到鼎盛时期,远销号称十万担以上,宫廷将“普洱茶”引为贡茶,作为进贡珍品,并在普洱府增设官茶局。文学家曹雪芹将“普洱茶”写入了《红楼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

思普区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伴随茶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据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蕃。

1983年思茅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建于嘉庆17年至道光3年的古茶马驿道。明末清初,为了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便由普洱到省城昆明修了一条“官道”,铺设了一些不甚规则的方形、长形石条,这条道成了商旅行人骡马运输茶盐来往的交通要道。在今普洱县境内,仍保留有三处较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一是位于同心乡那柯里村的“茶马古道”;二是位于凤阳乡民主村的“茶庵塘古道遗址”,长约2公里左右的山石古道,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盘山径仄而上。那山石上深印的马啼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以茶易马”的艰险;沿古道而上,人们可以去体味,去追寻“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三是位于磨黑镇孔雀坪的“孔雀坪地古道遗址”,长约10余公里,那昔日林立的“马店”,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见的马蹄印。“山间铃响马帮来”,茶马古道那石板上滑润的苔藓,那长年累月被马践踏出的累累坑凹,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昨天的历史。茶风犹存,古道飘香,令人忆“百乘马帮竞争行”之盛况。

普洱分布着多处古茶树群落,有勐先小高场大茶树群、勐先茶山箐大茶树群落、白草地万亩茶树群落等。

香飘四海的“普洱茶”,酿造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在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普洱茶文化伴随着普洱茶的诞生、发展不断丰富,成为联系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科研、外贸、农业、园艺等方面的桥梁。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祭祀、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为艺,成为普洱社会文化进步、民族团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