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悠久的历史

普洱茶悠久的历史

2019-03-20 访问量: 23 茶礼仪网

  普洱茶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祖国,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江流域沿岸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更是著名的"普洱茶"故乡。普洱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载,早在1700多年前的只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植茶树唐朝时普洱茶已销到西蕃:普洱散茶在普洱、思茅经过加工精制为紧压茶,普洱圆茶、普洱沱茶、普洱方茶。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1991年笔者在邦威发现过渡型古茶树,树干直径180cm,高11.8m,属野生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大茶树。1993年4月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期间召开的"中闰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茶叶专家们对邦威古茶树进行了考察论证,一致认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在云南、在思茅,澜沧江流域沿岸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普洱茶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闻名中外。自唐宋以来曾大量销往缅甸、泰国、印度并通过加尔各答转销世界各地。清朝时,普洱茶成为贡茶,受到清宫贵族的喜爱和普通老百姓的崇尚而名声大振,于是便有了《红楼梦》里喝普洱茶场面的文学记载除了供清宫贵族饮用外,普洱茶被视为中国当时的高级礼品赠送外国使节。

有用+10
分享

临沧普洱茶山分布图



临沧普洱茶山分布图


      临沧茶区著名茶山介绍

 

  冰岛茶山茶区地理位置: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冰岛茶茶区特色:冰岛古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质量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昔归茶山茶区地理位置:茶区位于澜沧江畔的昔归忙碌山,得天时地利之美,茶叶品质历来优秀,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树龄、培植方式、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茶。

 

  昔归茶区特色: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

 

  坝糯茶山茶区地理位置:勐库大叶种是首批国家级良种,历代皆为云南名茶,相传是距今三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后变种。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坝糯茶区特色: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不输易武正山。

 

  大雪山茶区地理位置: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生长形态及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大雪山茶区特色:此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懂过茶山茶区地理位置: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勐库大叶种相传是距今三百多年前有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厚变种。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是否有勐库大雪山野生茶变种而成,有待考证。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懂过茶区特色:此茶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量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忙肺茶山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永德县,永德县市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难怪多年来一直受台湾普洱茶人重视。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忙肺茶区特色:此茶以栽培型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的百年古树茶为原料,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纠正丨揭示普洱茶文化中的伪劣品: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纠正丨揭示普洱茶文化中的伪劣品: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前言:自邓时海先生的《普洱茶》一书出版后,该茶各类书籍陆续出版,有偏重于历史的,有侧重于茶区茶林状况的,还有介绍各片区茶叶及各类茶特点的,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然而,市面上的有些茶书来历各异,甚至还涉嫌抄袭。诸多观点或异或同,或与实际相差甚大。对茶业危害最大的是脱离实际的技术性观点,因而有必要将这类书籍及观点昭示于商家和消费者。

近期出版的某部普洱茶书,是集中上述诸多问题的书籍典型。本文就揭示文中的一些观点来解读,为众人抛块引“玉”之“砖”。

区别茶树品种,太过肤浅

该书说:台地茶与古树茶的区别是“古树茶一般比较粗老,芽头少,多会有黄片茶梗”,而台地茶则“细而紧结,芽头多”,实际这只是表象,不是本质区别,所以“有用台地茶粗老叶仿制的茶饼”和“老树茶一芽二叶制作的条索紧结芽头多的茶饼”。

这两类毛茶条索区别不是芽头多少和条索的粗老与细嫩,而是叶片薄厚、色泽、毛度、叶韧度等不同。泡过的新茶叶底,老树茶深绿色或深黄绿色,低龄树茶浅白或浅黄色。陈化老树茶与低龄树茶应综合上述因素以及颜色变深褐色或浅褐色等来分辨。

该书讲:老树茶与低龄树茶毛料气味的区别是“老树茶香要比小树的更深沉和强烈,差别明显”。

但是六大茶山倚邦、易武丁家寨等地小乔木茶香度比许多异地老树茶高。这两类毛茶香气区别是老树茶带有特殊的酸气味,此味越浓,其料越纯。这两类茶滋味区别,涩度不是主要因素,还要看茶尖老嫩度、各片区茶味共性并综合甘甜浓厚度等来分辨。

信口雌黄,污蔑普洱茶

该书说:“普洱茶是不发酵茶,发酵说的误导使普洱茶不能越沉越香”;“自然干燥保存的老茶香气散失严重”,“已经有较好沉香的老树茶出仓后不加以密封香气会很快散失”;“密封保存的老树茶”“3年后茶香入茶汤”;“普洱茶不能透气储存”,必须“封闭储存”;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而是“越沉越香”,即“沉积下来之香”。

把茶的气味因混杂而不显香误解成“散失香气”。

公认的生物化学理论认定:“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植物细胞、酵母菌等)的代谢功能,使有机物分解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可见,普洱茶的发酵属“广义的发酵”。

众所周知,正常普洱新茶汤多显橘黄色,其汤内未溶入茶红素。在适当环境透气保存6年的该茶,汤色明显发红。这证明其汤内已溶入茶红素,该茶细胞或其成份已有分解现象。按上述“发酵的广义概念”,该茶已经发酵了,可是该茶仍散发纯正浓郁的陈旧芳香。凭何说:普洱茶“透气保存”而发酵就“几乎都是越存越不香”呢?普洱茶的储存可以非真空封闭,但不等于“必须”要封闭。

该书说“越陈越香”是偶然“巧合”,那么众人透气储存的近十年的众多茶饼,随意抽泡,为何都散发出扑鼻诱人的陈香呢?

除部分茶区古树茶外,多数普洱茶都偏苦涩,须妥善存放六至十年以上,苦涩度降低才饮用。既然其苦涩度降低,证明其细胞或成份发生分解。按上述“发酵的广义概念”,该茶发酵了,但它们仍能发出浓郁陈香!可见上述谬论是对普洱茶的歪曲和污蔑!

此人所存茶“几乎都是越存越不香”的原因:或存放不当;或储存被人存坏的二三手茶;或收藏了劣质茶;或收藏了以不适合料(偏北或偏南茶)制作或假冒普洱茶。

纠正丨揭示普洱茶文化中的伪劣品: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混淆歪曲多个概念

该书说:“一般而言,老树茶强于小树茶,乔木茶强于台地茶,有森林环境的老树茶强于无森林环境的老树茶,纬度低的靠南的茶强于纬度靠北的茶,海拔适度(1400米~1800米)的茶强于海拔过高过低的茶,大叶种茶强于小叶种茶”。

但六大茶山多数小乔木茶甚至台地茶的正常存香优于许多地带老树茶;

六大茶山多数生态矮化茶储香优于许多地带乔木茶;无森林的数百年树龄老树茶储香优于他地有森林的百年老树茶。

纬度约11°15′以南或22°20′以北的储香不如纬度11°15′-22°20′之间的茶。

海拔1100-1400米的六大茶山茶的储香优于众多海拔1400米至1800米的它山之茶。

倚邦小叶茶的储香优于许多异地大叶茶。

该书对“灌木茶”与“乔木茶”,“台地茶”与“古树茶”,“古树乔木茶”与“矮化茶”,“台地茶”与“乔木茶”,“生态茶”与“非生态茶”等概念与区别含混不清。

老树茶与嫩树茶的区别,最初是从同片区这两类茶的苦涩度上发现的,两者的分离,也是由此引发的。同片区近百年或上百年树龄的茶的苦涩度明显比七八十年及其以下树龄的茶清淡,因而它俩是以百年左右树龄为界线的。“古树茶”就是老树茶,包括矮化灌木茶和乔木型两类,但前者并非台地茶。

乔木茶和灌木茶的区分,在古六大茶山也是从茶味涩度和厚度上引起的,它有两个本质标准:一是指植物学所指的乔木型和人为重度矮化型(包括老树类和嫩树类);二是按根系类型化分的有主根的乔木型和仅有须根的扦插类,即有性繁植苗和无性繁苗两类。前者只要不被矮化,可长成高大乔木;后者即使不被矮化也无法长成高大古乔木,其茶涩度偏高而茶味偏薄,故列为灌木茶。

台地茶通常是低龄、矮化、密植的茶,包括无性系苗种的梯式茶林和密植而被重度矮化的有性系梯式茶林。

对于乔木茶与台地茶的分辨,该书说:乔木茶与台地茶,需从乔木茶的分布与产地、山野气韵、乔木茶特征、厂家与价位、干茶特征、试泡、叶底、手感、芽头、叶底香气、杯底香等方面综合分辨。

但这样“品鉴”是极不可靠的。

知道乔木茶的分布与产地,却存在原料交叉流动;

论“山野气韵”,天然生态林的矮化茶也会有;

若看厂家,彼地厂家会收购和制作此地茶;

若看价位,更会随产主定价信誉度而千变万化;

说是按“乔木茶特征”或“干茶特征”分辨,却没介绍两者的特征及本质区别;

若看耐泡度、品茶汤苦涩度、回甘度及浓厚度,则嫩树乔木茶的耐泡度也偏低,回甘也偏弱,浓厚度也偏薄,而且不同地域同类茶的耐泡度、苦涩度、回甘度及浓厚度有别;

若看叶底颜色深浅,则背阴地的台地茶尤其是重度矮化老树茶也有似乔木茶那样偏深的;

试手感的柔韧度,则只能分辨百年老树茶与低龄树茶,但乔木茶未必是老树茶,低龄乔木茶也有柔韧度较差的;

若看芽头多少和粗老度,乔木茶和台地茶都有芽头多的和细嫩的,也都有芽头少的和粗老的;

若嗅叶底香和杯底香,则不与天然杂木混生的乔木茶也缺乏植物香型。

所以其所介绍的品鉴方法繁杂无效,还明显误导。实际上,矮化台地茶受重度修剪,抽芽较快,韧性偏差,冲泡后顶部嫩梗嫩叶受搓揉易成腐化状;露天暴晒,叶底毛层薄而光泽亮度低,多数色泽浅黄;又与杂草混生,气味几乎不带花香型。叶边齿更细密短浅,多呈倾斜状。这些概念代表的是不同的茶质及价格。该作者信口开河歪曲这些概念,将坑害茶商及消费者。

纠正丨揭示普洱茶文化中的伪劣品: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存储研究”,漏洞百出

该书的“存储研究”是漏洞百出的“作秀”幌子。请看该书“沉香例证”所列六例及对六例的列表“研究”(受篇幅限制具体内容及列表从略)。由此六例得出:

(1)湿度过大的广东自然存茶香味散失比较快且严重。

(2)云南自然存放香味散失比广东慢。

(3)相对密封的干燥的存储茶香保持得好。

(4)已经有较好沉香的老树茶出仓后不加以密封香气会很快散失。

(5)自然干燥保存的老茶香气散失严重。

(6)密封保存的老树茶香气保存好,而且3年后茶香入茶汤。

其“研究”逻辑漏洞是:

对一、二、三、四例茶的初制、复制和前期保存作者不清楚。原料来源?可适合长期存放?毛茶初制工艺如何?前期存放是否有误?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储香。多个变因下研究未知问题,凭何判定普洱茶不适合自然存放?

第一、二、四例都曾存在湿度大的场所,难免受潮;第三例“有少许霉点”表明也受潮发霉,未必“昆明自然存放”。若严重受潮甚至发霉,固然不香。但自然透气存放未必就会受潮和发霉,也就未必非要“封闭储存”。

第四例“失香”原因未必是透气,还可能是该茶存香时限已过。况且还受开封后环境影响。

第五例并未透露“自然”和“未密封”使茶香“散失”的信息,反而证明普洱茶适合干燥自然存放,且适宜发酵。

例六似表明“密封保存香气好”的结论。就算这样,部分古树茶以外的普洱茶苦涩度普遍偏高,密封保存,很难让它的苦涩味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既然如此,我们存放该茶,除了备用,还有何意义?

更何况表中第二、三行的“微香”和“有香”无明显区别,即使有实质性差别,填写未必属实。

因为普洱茶有限期间“越陈越香”,是指随时间的延长,茶香由新鲜逐渐转为陈旧,并不是闭住散出的香气,“沉积”的香气越多,茶品就越香。好茶的香气是内存并不断散出,冲泡时集中散出来,不是靠“沉积”下来。依靠密封留住的香气,一旦解封就散尽,根本无法让它“沉积”到茶品内。适合长期珍藏的茶,在存香期内因保存不当不显香,不是“茶香散失”,而是气味混杂。“失香”是直接没了气味,这与正常存放的保质期有关,与存放方式无关。

茶香早在新茶时就“入汤”,只是那时香气新鲜,“3年后”其香型变“陈旧性”罢了,并非“3年后茶香入茶汤”。

以上六例中“50年代”和“存期近40年”者都是别人制作并保存多年者,非作者从新料储存,作者未知的前期诸多因素也会影响茶香。这样“研究”,不但逻辑漏洞多,还屡犯概念不周延的错误,理解上更是频频“出轨”。除了其“研究”前早知的结论,其它结论概不可靠。

结语:该作者的茶业视频讲座掩盖不了其书内容错误、虚假和变相借鉴,堵不了无数漏洞,否定不了对茶产业的负面影响。

写普洱茶文化,不该只顾张扬自我,不该只顾销书报酬,更不该诱售劣质茶,应为该茶产业的稳定发展,用良心和责任心来撰著,对万千茶农、茶商的生存和健康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是高发倡老师于2013撰写,观点只代表本人,欢迎茶油探讨,转载请注明本人及出处。

纠正丨揭示普洱茶文化中的伪劣品: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普洱茶伪劣文化的危害无穷,在普洱茶行业里,前些年大家都不愿意说假普洱茶之事,害怕说出来,市场上有假普洱茶会影响到繁荣的市场。不说好象它就不会出现一样。而现在,大家吃了假冒伪劣的大亏,市场陷入了低谷。

其实,现在有一种现象比假冒伪劣产品更加具有危害性的就是假冒伪劣的“茶文化”,编造一些做茶的老祖宗、编造自己是某某知名茶叶前辈的传人、编造一些普洱茶的历史故事等等;还有就是出钱出书,找来枪手写书,然后落上自己的大名,冒充文化人、普洱茶专家,华丽包装的普洱茶专著里,充斥着到处炒来的所谓心得、知识、理论、感悟;还有就是连枪手都不要,就连给“枪手”的费用都不用出,所有的稿子,包括图片都是从别人的书籍中偷来的,就豪华万分地粉墨登场了。

假文化的书籍、假冒的茶文化,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扰乱视听、扰乱市场。因为伪劣普洱茶文化书籍中,许多是正式出版社出版的,反正出版社为了赚钱,卖书号收钱就行,普洱茶行业的所谓假冒老茶、假冒古树茶、假冒名牌茶等,就披上了“权威肯定”的外衣,让消费者盲目上当购买。

这样的事,原来台湾人会干,现在大陆人也会干了。老茶图谱中,穿插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文革砖”、乾隆砣、贾宝玉饼、三国演义的袋泡茶。这些所谓的茶文化的书籍,不但扰乱的是文化市场,上面的购茶指南也扰乱了经营环境。

普洱茶已经被异化了、普洱茶文化也被一些惟利是图的商人妖魔化了,云南普洱茶要成为一个支柱产业,需要整顿混乱的产品市场,也需要整顿混乱的文化市场。(本文来源:茶事微论,

普洱茶的购买注意事项

普洱茶在茶菁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香气有诸多说法之分,存储中有干仓和湿仓之分。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

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加甄别

①乔木普洱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左右地区居多,树龄有三五年至四五十年甚至百年之久,与多种植物混生,构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不易生虫,营养成分充足,增值潜力大,但价格不一,与后期价格制作工艺水准高下有较大联系。

②普洱茶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淡青香、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但应以汤色清透,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为佳。

③年限较短之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多认为偏寒性,适宜热性体质,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通便利尿、瘦身养颜,适宜体质不热之人群饮用。

④普洱茶因越陈越香故具增值空间,收藏普洱茶确实能获得一定经济收益,但不能盲目选择跟风。收藏时一定要选择茶质好的乔木大树茶并由品牌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茶品。

⑤年限久的普洱茶确实具备独特口感,但与原料本身及收藏存放环境影响较密切较考品藏功底。市场上真正老茶的品种和数量是有限的,而且价格不菲。为追求利润,一些不法商人采取各种手段制作假老茶,由于一般人很难在外观上辨别真伪,其欺骗性很强。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老茶,应多看多问多交流,或在信誉好的商家定向购买。

⑥纯正的普洱茶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调味剂和香料的。

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

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于潮湿处。

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但无论选购哪种茶品,都应到信誉好的专卖店,这样的店内种类齐全,品质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