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文化>茶道文化>驳斥丨解读普洱茶文化中的诸多谎言

驳斥丨解读普洱茶文化中的诸多谎言

2019-03-26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驳斥丨解读普洱茶文化中的诸多谎言

导语:自上世纪末至今十几年里,各样的众多专家、学者、茶人及其他文化人,都纷纷涉足普洱茶文化的海滩淘金,普洱茶文章或讲稿以至书籍等,如雨后春笋争相面世,使普洱茶文化突显出一个“乱”字,谎言占居了约半个版面。而且是许多有头衔,有声望的专家或学者,不努力澄清真与假、对与错和虚与实,反而充当文商和茶商传播其谎言的工具。

本文就某位自称“专家”的研究员在易武两次涉茶会上的发言稿,略举几例来解读,为众人抛块引“玉”之“砖”。

谎言一

“在早期时候的贡茶中心是在倚邦山那边,持续了近七十年,后来重心就转移到了易武这边,持续了100多年。不管怎么讲,易武是贡茶的中心,这是无须再争论的了”。

这段话里,“贡茶中心是在倚邦山那边,持续了近七十年”,是哪年始起至哪年为止?有何确切的史料依据?!“后来重心就转移到了易武这边,持续了100多年”,又是从哪年“转移到易武”的?也毫无史料依据!就连只言片语的朱丝马迹都没有。

若真的“转移到易武持序100多年”,贡茶结束在光绪34年,从该年倒推回去100多年,不晚于嘉庆13年就“转移”了,可是其后第41年,即道光年间的《按茶抽收茶银碑》还载着:“抽收银数比照,易武纳倚邦四分之一,每担抽银一钱;则倚邦纳易武一分之四,每担茶抽银一两,以资办茶公用”。可见从每担茶内抽收银数,倚邦仍是易武的十倍之多,既证明该年间倚邦土司职位仍比易武土司高,也证明倚邦“办茶公用”的资费比易武高,从而证明倚邦所收贡茶更多。

驳斥丨解读普洱茶文化中的诸多谎言

而且,贡茶停办前六年,即清光绪29年春季初期思茅厅下发给茶山催缴贡茶的《札文》,还载明“世袭倚邦军功司厅……为札,……仰本山头目及管茶人等遵照……贡品芽茶及头水细嫰官茶速急收,就运倚邦交仓,以凭转解思辕”。其内写明“倚邦”“本山头目”和“倚邦交仓”,只字没提及“易武”,这如何解释?

该“专家”既然说“易武是贡茶中心,这是无须再争论的了”,怎就不亮出“无须再争议”的确凿依据呢!

谎言二

“在雍正7年鄂尔泰宣布成立普洱府,六大茶山也划归普洱府。在这个时候,引发了车里宣慰司管辖的茶山土司刀兴国率众起义,……这个仗打了三年。就是这三年的战争,民不聊生,死了不少人,原居住在普洱一代的布朗人在战乱之中被驱散,迁到了今景迈及布郎山等地,……今天老班章等古茶园与布郎族最早种茶有关”。

这段话里,一是清《普洱府志·武备志》所载此事件发生在雍正十年润五月,不是雍正七年“改土归流”时,也非“改土归流”引发,是文武两官逼供赋而激变;

二是此时六大茶山划归普洱府管辖已三年,不再是车里宣慰司辖区;

三是这场战争在当年八月二十一日就平定,历时仅约三个月;

四是这场战争义军围城而未攻城,其后逃散,头目及亲属躲入山林,官兵多在林里搜捕之,死人不多;且参与者是拉祜族苦聪人、哈尼族爱尼人和基诺族等,与布郎族无关;

五是无任何史料证明普洱的布郎族那时被驱往景迈和布郎山;

六是清《普洱府志·种人》对布郎族的记载直到清光绪末期都与茶业无关;

七是“布郎族和德昂族祖先‘濮人’先种茶”之说,是蒋老师在《云南大叶种茶普人先行》提出的,他本人都没下定论,相反地说:“‘濮人是云南种茶的祖先’这个说法,可能存在很大片面性”。却被众人当“圣旨”了。

有史籍确切记载早期以茶为业的民族,是哈尼族爱尼人和基诺族。蒋老师1957年《六大茶山访问记》所载倚邦和蛮砖36个村寨中,原为“本人”寨者24个,而“本人”实际是基诺族和哈尼族爱尼人,当地人都说早期种茶者是“本人”。

故而也提醒普茶文化人,对不清楚的内容切勿信口雌黄,以讹传讹!

谎言三

“若我的导师方国瑜教授的研究,以后再有新的史料证明的话,那么唐代银生府下属茫乃道六大茶山就已经种茶了,而且易武已为利润城”。

这段话里,一是方国瑜教授说唐代银生城下属茫乃道为今西双版纳,仅是推测,无确凿依据,也没下定论,有待史料确凿记载证实。但恰恰相反,可靠史料显示,唐代西双版纳前身,是独立的“西南夷”土司国,唐末宋初其国王叭真让四个儿子分管的地盘,包括全缅甸境、越南西南部、老挝全境、今版纳和原思茅与普洱。

清代《普洱茶记》作者阮福和《普洱府志》史官也分别考证知:“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极边地,历代未经内附”,“元泰定年间始内附”,“银生,今楚雄府,唐蒙氏立银生节度使,威远隶其管辖。因威远属银生界,近车里,而谓普洱亦属银生,则非也”。既如此,银生城下属茫乃道,不可能是西双版纳。茫乃道所辖“利润城”所在地,也不可能在西双版纳。

其实方国瑜教授也只说:“拟在今倚邦、易武、勐腊等处”。既然是“拟”,只是推测性的设定,而且这设定也没划定在“易武”,还另有“倚邦”和“勐腊等处”。而按唐代《蛮书》里“利润城,内有盐井一百来所”的记载,这“利润城”更不会在易武!

驳斥丨解读普洱茶文化中的诸多谎言

谎言四

“李开机被赐封为‘修职佐郎’”,“在史料上查到这‘修职佐郎’原来官至七品。在李开基夫人的墓碑上刻有七品夫人,那么,‘修职佐郎’肯定是七品。‘修职佐郎’做什么呢?就是监督贡茶”。

这段话里,一是“李开机被赐封‘修职佐郎’”是事实,而且其妻的墓碑上刻有“列贡进士配李母”字样,但并没有刻“七品夫人”,也不可能刻这字样。因为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列贡进士”实际是在当年的当地人中经“捐献”排名第二而获得的‘贡士’,即属于‘贡生’类别的地域性第二名。而这‘贡生’类别,也并非就是敬献贡茶而获得,不进贡物的地区也有众多的获此名位者,普遍都是由捐银而获得。

二是清“修职佐郎”是跟“捐献”所获“列贡进士”有关的从八品文官虚职性“散阶”。“虚职”就是仅有虚设名位而没有实权职位。“散阶”就是虚设名位的次第或等级,也就是虚衔,像今天地方上的“正科”与“副科”和军队里“上慰”与“少校”之类军衔,不同于像今天的“乡长”与“副乡长”和“营长”与“副营长”等实职性“实阶”。有实职性“实阶”就必有虚职性“散阶”,但有虚职性“散阶”未必有实权性“实阶”职位。多数是像“同庆号”主《刘氏家谱》所言的“顺成公于光绪年间加捐诰封‘奉直大夫’”那样,通过增加捐献,再经申请,于宫廷庆典期间受到赐封该名位。这在易武商家中为数不少,但在倚邦商家中却持“不玩那虚名”的淡然态度。

三是“修职佐郎”并非“就是监督贡茶”,在其它没有贡物的地区也同样有多人受封“修职佐郎”。(本文来源: 茶事微论,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