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北港茶话:湖南岳阳北港茶邕湖茶历史溯源

北港茶话:湖南岳阳北港茶邕湖茶历史溯源

2019-03-26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北港茶话:湖南岳阳北港茶邕湖茶历史溯源

岳阳的北港茶古称“邕湖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湖南历史文化名茶。它与君山茶和龙窖山茶同为岳阳三大贡茶。北港茶在唐代就有名。斐济《茶述》列举了当时的十大名茶产地,“邕湖”就是一处。李肇《唐.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岳州有邕湖之含膏”。杨华《膳夫经手录》载:“岳州邕湖所出亦少,其好者可企于茱萸簝。”这里茱萸簝为峡州名茶,峡州在今湖北宜昌。齐巳诗云:“邕湖惟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

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邕湖诸山旧出茶,谓之氵邕湖茶,李肇所谓岳州邕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北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有“大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卷、生黄翎毛出岳州”的记载。明代陈仁锡《潜确类书》载:“潭州之独行灵草,岳州之黄翎毛,岳州之含膏冷……此皆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见《茶谱》、《通考》,以上为昔日之佳品。”黄一正辑注的《事物绀珠》列出当时茶名99个,古茶名101个,指出岳州出的黄翎毛、含膏冷为古茶名。

北港茶话:湖南岳阳北港茶邕湖茶历史溯源

张谦德《茶经》也有“岳州之黄翎毛、含膏冷”茶的记载。清代《致富奇书广集》又有氵邕湖产含膏茶的记载。黄本骥《湖南方物志》载:“岳州之黄翎毛,岳阳之含膏冷,唐宋时产茶名。”光绪年《巴陵县志·风土篇》载:“邕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马殷。北港地皆平冈,出茶颇多,味甘香,亦胜他处。”民国时期,时局动荡,岳阳地处战略要冲,受战乱影响,北港名茶濒临灭绝。解放后,北港茶园重现生机。高峰期,北港毛尖年产量达40多吨,质量以北港村方家组所产最佳。北港茶传说较多。

相传,唐太宗贞观15年(公元641年),西藏布达拉宫举行隆重的礼仪迎接一位从京都嫁到吐蕃的汉族姑娘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按照本民族的礼节,带去了陶器、纸、酒和茶叶等嫁妆,其中茶叶就有邕湖茶,茶叶输入西藏从此开始。又传,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兵起义,被官兵追至江南,途经北港、邕湖时,在岸边的邕庙歇息,饮到邕湖茶,顿觉心身舒畅,力量倍增,他对此赞口称绝。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授予邕湖茶以“皇茶”称号,自此岁岁入贡。

有用+10
分享

霍山黄芽几月采的好

  霍山黄芽鲜叶细嫩,因山高地寒,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3-5天,采摘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霍山黄芽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霍山自然环境优越,属北亚热带温湿气候,境内群峰竞秀,竹茂林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所产霍山黄芽,滋味浓郁,清香持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霍山黄芽现产于霍山县西南大别山腹地的大化坪镇、佛子岭水库上游大化坪、姚家畈、太阳河一带,磨子潭水库以东东西溪乡一带,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鸡山,太阳的金竹坪,诸佛庵的金家湾,姚家畈的乌米尖,东西溪的杨三寨,即“三金一乌一寨”所产的黄芽品质最佳。

  黄芽产区位于大别山北簏,地处县境西南的深山区,可谓“山中山”。这一带峰峦绵延,重岩叠蟑,山高林密,泉多溪长,三河(太阳河、漫水河、石羊河)蜿蜒,二水(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浩淼。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升,生态环境优越。

 

  霍山黄芽鲜叶细嫩,因山高地寒,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3-5天,采摘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黄芽要求鲜叶新鲜度好,采回鲜叶应薄摊散失表面水分,一般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晚制完。

  霍山黄芽原料要适时分批按标准进行采摘,采摘手法采用折采,总体要求幼嫩匀净。幼嫩即偏嫩采摘。匀净即匀齐一致,不带其他杂质,使外形整齐美观,达到形状、大小、色泽一致。采摘时严格进行拣剔,并做到“四不采”,即无芽不采,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芽不采。采回经拣剔后薄摊在团簸内,厚约3-5公分,晴天露水叶摊放2-3小时,阴雨天摊放4-5小时,散发青草气和表面水份,待芽叶发出清香,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可付制,一般上午采,下午制,鲜叶不过夜。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生锅、熟锅)、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

  霍山黄芽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所含营养物质丰富,具有减肥降脂、抗衰老、防辐射、护齿、明目、意思提神、消热解暑、助消化等多种功效作用。

鹿苑毛尖产自哪里?有什么品质特征?

鹿苑毛尖产自哪里?有什么品质特征?

生长环境

鹿苑毛尖品质优异,与其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有关。

鹿苑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古传的青狮、白象两山为该寺天然卫士,又有云门山麓的锦屏一峰巍巍矗立,颇为壮观,为古刹之天然屏障。登上云门山麓,俯瞰群峰,潺潺龙泉河,犹如玉带回转七曲,逶迤寺前。

两岸傍山,茶园分布在山脚山腰一带,满山峡谷中的兰草、山花和四季常青的百年楠树,伴随茶树生长。这里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红砂岩风化的土壤,肥沃疏松,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鹿苑寺,位于远安县城西北七公里处的鹿溪山中。

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环状(环子脚),白毫显露,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香郁高长,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净明亮,叶底嫩黄匀整。

鹿苑茶品质独具风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誉为湖北茶中之佳品。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选为贡茶。相传乾隆皇帝饮后,顿觉清香扑鼻,精神倍振,饮食大增,即封鹿苑茶为“好淫茶”。清代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高僧金田来到鹿苑巡寺讲法,品茶题诗,称颂鹿苑茶为绝品。诗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古今流传的“清漆寺的水(今湖北当阳县),鹿苑寺的茶”,正是对鹿苑茶的赞语。

海马宫茶|“竹叶青茶”之佳品

海马宫茶|“竹叶青茶”之佳品

产地:贵州省大方县的右鹰岩脚下的海马宮乡。

形态: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香高味醇,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明亮。

养生功效:健脾胃,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等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大定县志》中记载:“茶叶之佳以海马宫为最,果瓦次之,初泡时其味尚涩,迨泡经两三次其味转香,故远近争购啧啧不置。”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贵州大定府有位叫简贵朝的人,在山东文登县任知县时,对茶叶颇感兴趣,感到饮茶能提神,解除疲劳。当他回乡葬父时,带了些茶籽回大定(即今大方县)海马宫种植,后来加工成茶。这种茶饮之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甜,汤色似竹绿,便命名“竹叶青”。送大定府鉴尝,深得官府好评,逐一上送,直至皇宫,后来每年都作为贡品。

海马宫茶产于贵州省大方县右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茶园三面临山,一面通向河谷,海拔高达1500米左右,山高云浓,溪水纵横,年均气温13度左右,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1200毫米,月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为贵州省较寒冷的高湿茶区。然而茶园三面环山却构成一幅天然屏障,阻挡着寒冷空气的侵袭,再加上境内植被茂密,形成了独特的小区气候。海马宫茶园的土壤母质为砂页岩,土质疏松,钾元素含量丰富,适于茶树生长。

海马宫茶采于当地中、小群体品种,具有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谷雨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为一级茶为一芽一叶初展,二级茶为一芽二叶,三级茶为一芽三叶。这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90年)的《铜仁府志》中所说的:“茶叶以背有白毛者佳,宜谷雨前数日采之”相吻合。

海马宫茶|“竹叶青茶”之佳品

海马宫茶的加工工艺分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再复炒、再复揉、烘干、拣剔等工序。杀青是在锅径35厘米~50厘米平底新锅内进行,锅温140度左右,投叶量700克左右。要求杀透杀匀,当叶面光泽消失,茶香透露,起锅乘热进行初揉。当芽叶成条即进行渥堆,就是将茶叶捏成小团,用干净白布包裹好,放在盆内,压紧渥堆24小时。揉捻叶在渥堆的湿热条件作用下,形成了海马宫茶别具一格的品质风格。渥堆好的茶叶,再经反复二次揉捻和炒干,达到揉紧条索、蒸发水分、增进香气的目的。最后的烘干工序是在灶上进行,采用文火慢烘,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以达到香高味醇和足干的目的。足干叶经过拣剔过筛,剔除粗叶杂物,筛去碎末,分级包装贮藏。加工海马宫茶全过程要历时30多小时。

海马宫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很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海马宫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此外,海马宫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海马宫茶的冲泡也极为讲究。先擦干杯中水珠,以避免茶芽吸水而降低茶芽竖立率。置茶3克,将70度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茶杯,至1/2处,使茶芽湿透。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为使茶芽均匀吸水,加速下沉,这时可加盖,5分钟后去掉盖。在水和热的作用下,茶姿的形态,茶芽的沉浮,气泡的发生等,都是其他茶冲泡时罕见的,只见茶芽在杯中上下浮动,最终个个林立,人称“三起三落”。冲泡用具可选用玻璃杯、奶白瓷、黄釉颜色瓷和以黄、橙为主色的五彩壶杯具、盖碗和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