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能用不锈钢杯子泡吗?

普洱茶,能用不锈钢杯子泡吗?

2019-03-27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普洱茶,能用不锈钢杯子泡吗?

(图来源图库)

短期使用不锈钢的杯子没有关系,但经常使用因为茶汤中的多酚类物质和茶叶中的醚类物质会逐渐转化成酸类物质,缓慢的和不锈钢起反应,特别是用完之后不能清洁干净就更明显了。

如果不锈钢杯子的材质中混有较多的杂质,比如硫磺/重金属等不合格(如同普洱茶品质比较混乱一样),就会将这些有害的物质溶解出来,会对人体不利。

冲泡茶水应当用非常惰性的材质,比如玻璃/PC/紫砂/陶土/瓷器等,后三种如果选择不好仍然存在风险,许多不合格的小作坊在制作紫砂陶土瓷器中技术不过关,重金属(主要是铅和镉)含量超标严重。

因此挑选一把好的壶首先是要看重是否安全,其次才是泥、型、款、功四大要素,如果你已经购买了紫砂陶土瓷器的器具,又不知道是否卫生安全过关,可以根据它的颜色、气味来鉴别。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数字化评价体系:普洱新生茶的转化方向问题

  普洱新生茶的转化方向问题,一直忌讳,第一重要的问题是:在经过相当的陈化期后,能出“气”吗?这等于是问能转化成普洱茶吗?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在经过相当的陈化期后,“滋”的完美度好吗?目前实践中,品到的茶品,有的经过四十年陈化期,汤感中的苦感依旧存在,这不能不说是“滋”上缺陷。这个转化方向的问题,牵扯到茶区,牵扯到茶群,本文还是回避为好,回避不等于不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

  对转化快慢和转化方向问题,是无法从理论上推导的,只有从实践中去看出问题,用历史遗留的茶品来检验,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

  新生茶,本文关注“津”,认为茶质是陈化基础,陈茶,本文关注“气”,认为是普洱茶的开始,从历史遗留茶品上、从成茶方式上,关注茶区、茶群能否转化为普洱茶,从“滋”的完美度上,关注茶区、茶群的转化方向。适茶性的研究,就是这个方向展开的,第一要点是未来能否转化为普洱茶,第二要点是转化后“滋”的完美度如何。

  在本文普洱茶架构上,第一、第二位的“气”、“津”的重要性,已经看到了,“滋”、“质”这一对,对于原料的风格相关联的适茶性研究,是从历史遗留茶品的研判开始的。这要从流行多年的好茶要拼配说起,现在的实践证明,如果转化的基础在茶质的话,那么新生茶的口腔刺激感就不是研判好茶的标准,拼配茶关注的是新生茶“滋”的感受,基本没注意到转化基础问题,历史遗留下来的拼配茶,发现的问题就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判断20-30年份的陈化茶,应该具备普洱茶的特征了,可惜这个年代的茶品,基本是拼配茶统治的年代,具备清晰的有“气”的陈茶,寥若星晨,普洱茶断代说的出发点就在这里了。

  当“津”与茶质正相关发现后,实践中发现,“津”是无法通过拼配来加强强度的,也就是说,茶质是原料的天然属性,不能从后天人工的拼配来提高。

  好茶要拼配,在本文观点下的好茶,是不成立的。当好茶要拼配的核心基础动摇之后,山头茶开始出现,这是寻求茶质的原始动力。

  茶质作为转化的基础被关注,是对普洱认识的提高和总结,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困扰着我们,就是:转化方向问题,转化方向问题最大的困扰是体现在陈茶的“滋”完美度上,有些陈茶虽然经过了相当长的自然陈化期,但是在“滋”上的表现不可接受。

  转化快慢问题和茶质对应后,新生茶的成茶条件就好办些,但是转化方向问题,就需要历史遗留茶品来做借鉴,通过借鉴,我们可以规避某些茶区的原料,在追寻优质普洱茶上,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对漫长的陈化期的一个保障。

  “滋”、“质”这一对,在这个时候,就要发挥重大的作用了,在茶质满足成茶条件后,就是靠这一对的研判,选择成茶的原料来源,规避某些茶区的原料。研判的核心是山头风格的鉴定,这个困难些,需要山头的标杆茶来反复训练和对比。山头茶的兴起,其实原始动力就是来自于转化方向的,茶质附加于山头茶,是对山头茶树生长环境的关注,关注茶质的前提下,关注山头茶,就是兼顾了成茶条件和未来的转化方向。

  限于市场一直没有对普洱茶有统一认识,所以目前的市场是以陈化年份为卖点的市场,在仓储条件差不多的前提下,以年份为主,但普洱茶和陈茶的差别在茶韵上是巨大的。

  适茶性,一个重要的新生茶课题,茶质、转化快慢、转化方向就是概括这问题的关键。

  冲泡规范:展现茶韵的结构

  茶韵的重要性,在本文已经揭示,茶韵也有自己的结构,把茶韵展示出来,是靠冲泡规范来完成的。这对于初次接触一个陈化茶来说的,洗茶的时间很短,洗茶后的歇茶则时间长些,洗茶冲泡时间短这是避免通过洗茶把不良信息处理掉,洗茶后的歇茶时间,是要充分的润茶,为后面的冲泡做准备。

  第一组头三泡的时间也很短,这一组三泡,基本是为体验、观察仓储、制程而设计的,不仔细的话,不良信息很可能被忽略掉了。后面各组,原则上要保证茶滋的均匀释出,通过这个程序,观察茶品的状态、状况及实际表现,为以后的冲泡掌握经验,也为以后的冲泡规范的调整做个依据。

  陈化茶状态千变万化,各有不同之处,需要通过第一个规范来掌握,并在以后的冲泡中修正冲泡规范,每种陈茶都有自己适应的最佳的冲泡规范,掌握茶品特点后,洗茶次数、各组冲泡时间、歇茶时间、组内泡数,投茶量,都可以做相应调整。

  陈化茶冲泡,主要是欣赏茶为目地多些,所以除了水温要保持100℃外,其它的如水的选择、煲水壶的选择,盛茶壶的选择,都可以尽量为提高品茗质量而有目地的调整。

  调试用冲泡规范,是全面了解茶品信息用的,商业上和品茗上,在调试冲泡规范完成后,获得的经验,去修正冲泡程序,应用到实际的冲泡规范中去,一般来说,每一款茶品,都有适合自身的最佳冲泡规范。

  测试用冲泡规范,是在冲泡规范下因为测试的原因修改而成,这是测试程序,规范要求比较高,这个测试程序只是为测试使用,不能以提高茶品的某些方面而有人为因素,应该在同一个测试平台之上完成测试。

  洗茶之短,避免丢失信息,润茶适当,为后续冲泡做准备,第一组三泡茶,对陈化茶,判断仓储信息、转化信息、制程信息,对新生茶以制程信息、茶品风格为主,这个是第一测试阶段,是茶品表现的序幕期,第二、三、四组,加上插入的三泡茶,对陈化茶判断转化信息、茶质、汤厚度、适茶性,对新生茶判断茶质、汤感、风格、汤厚度,这个是第二测试阶段,茶韵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津”开始显现,是茶品表现的呈示期,如果有“气”感,也能在这个阶段体验到,在20分钟左右冲泡完四组后,停止所有的活动,静静体验,这个是第三测试阶段,是“津”展现的最佳舞台,是茶品表现的高潮期,“津”强度的测试,就是在这个阶段来完成的,在“津”强度开始下降后,就进入第四测试阶段,是茶韵的再现期,是茶韵的尾韵阶段,有的茶品这个阶段非常长,有的可以用食物进食的方式来打断,有的不能打断,不能打断的那类茶品,简直就是茶魁。

  如果有“气”,“气”和“津”是如影相随的,比“津”的感受体验稍滞后,“气”强度测试阶段和“津”的测试阶段是相同的,通过一个测试平台,已经把茶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茶韵如四乐章交响乐般,也是由四个过程步步展开,和谐而美妙。

  测试过程严禁高谈阔论分散注意力,严禁起身活动带来外在因素,第三测试阶段最重要,茶品的测试评价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

  茶道茶道,这个道,就是规范,对过程、对环境、对人的心境,都有具体的规范,可惜,快餐文化的流行,茶道现在被忽视了,没有规范,茶韵是如论如何都展现不出来的。

  关于古董茶的冲泡规范,请参考著名普洱茶文化推广人何作如先生的古董茶冲泡规范,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很容易看到。

  水,特别重要,本文作者对本地17款桶装水测试表明,只有一款桶装水适合使用,水是茶的载体,这个载体不适合,就会使茶品的茶性展现不出来。

  测试用水,基本要稳定下来,这样测试平台就相对稳定些,测试用水不可用特殊的水来提高品茶质量,一般合适即可,品茗用水,那是越优秀越好。

  水温也特别重要,少一度,都可能影响茶品风格的判断,同时煮水时间不能长,这也是测试冲泡规范中根据目前煲水器具的容量及可冲泡次数缩短冲泡过程的设计依据。

  茶韵的重要性:茶韵对普洱生茶及普洱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贯穿了全部,无论新生茶还是陈茶。茶韵是茶的灵魂,普洱生茶、陈茶、普洱茶的茶韵各不相同,但是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步步扩展、延伸的,是个动态的过程,这是这个茶类最迷人之处。体验茶韵,需要环境和冲泡规范的配合,高谈阔论、注意力分散、多款茶品对冲或紧密连续冲泡,都破坏了一泡茶的茶韵展现,都是不可取的冲泡、品茗过程。

  茶韵的展现,有序幕、呈示、高潮、再现四个阶段,本文说过,这和四乐章交响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发现茶韵的表现方式,在于正确体验茶韵,冲泡规范完成,不等于茶韵的体验就结束了,后面静心体验,茶韵还有高潮、再现部分,一个完整的茶韵展示才完成。

  陈化年份,不是好茶的标准,无论有多少年份,没有优秀的茶韵表现,也只是一个一般性的陈茶。

万一普洱茶要是长茶虫了那么还能喝吗

普洱茶长茶虫还能喝吗?首先,关于“茶虫”,我们应该要分为2种,一种是大家经常看到的白色小虫,另一种是灰黑色的小虫。实际上我们看到较多的是白色小虫,这种小虫并不是吃茶叶的“茶虫”,它们只是喜欢吃包装棉纸的“纸虫”,而另一种灰黑色的虫子才是真正的“茶虫”。

万一普洱茶要是长茶虫了那么还能喝吗

【纸虫】

白色小虫,市场上的人都管他叫“纸虫”,至于“纸虫”是昆虫科上的哪个品种,作为一个外行人实在难以鉴定。在市场上,大家不难发现一些普洱茶的棉纸出现各种小洞,这些小洞行内人管他叫“虫眼”,这些“虫眼”正是纸虫所为,幸好这种小虫只爱吃棉纸,所以对普洱茶的品质也没多大的影响。

话虽这么说,但总要处理它们,要想对付这些“纸虫”,很简单,大家先用毛刷把茶叶扫干净,然后把爱茶放于通风透气并且干燥的地方存放即可。

也有茶友将茶饼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或者放入冰柜中冷冻,这样的方法也能起到驱虫的效果,但若操作不当,多多少少也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一般来说,把包裹茶叶的竹笋壳剥了,茶品放通风、干爽的地方,是不会起虫子的,反而会起到灭虫的作用,等茶品内部含水份降低,有条件的话,放紫砂灌存放吧。

【茶虫】

真正的“茶虫”是灰黑色的,生命周期不长,多半是死在茶里面,久了就和茶叶混为一体。据一些老茶人所说,“茶虫”是极为有益的,在一些品质好的普洱茶成品里会出现,它们专门吃茶,而且爱吃好茶,死后即会成为茶的一部分,据说这种茶泡出的汤色、口感、耐泡程度都比陈了50年的生普更漂亮更好喝。

不管怎么说,茶叶上有虫子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此大家对于茶叶的存放和仓储必须认真小心,同时亦要定时检查,避免虫子滋生,当然,如果你的普洱茶出现了真正的“茶虫”,那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普洱茶茶饮料——从液态发酵到酿造饮料

中国有两款发酵食品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顶峰,一个是白酒,另一个就是普洱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普洱茶——发酵食品的又一座巅峰》。白酒是经过固态发酵然后进入到液态发酵,它是由两个发酵部分组成的,而普洱茶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发酵过程始终都是固态发酵,我们讲普洱茶的四大要素,色、香、味、形,从生茶到老茶,前三个全部改变,唯独没有改变的就是形状,即物理形态,所以说普洱茶始终是固态发酵的。

那么我为什么要提出液态发酵呢?这和普洱茶的软饮料有关。大家知道,茶叶的软饮料分为四种:第一是纯茶制品,在德国、日本都出现过,保质期非常短,有的只有三个月,最多六个月,没有大规模普及,成本非常高。比如2008年我们开奥运会的时候,可口可乐非常高调地说要搞一款茶饮料叫“原叶”,现在已经大量上市了。它打出的广告是什么呢?——“百分之百茶汁”,最后失败了,现在到市场上买这种饮料,都有添加剂:糖。第二是茶和乳制品的混合物,比如奶茶,目前是市场销量较大的一种软饮料;第三是花草茶及勾兑型饮料,如茉莉花茶;第四是功能性饮料,比如王老吉凉茶。实际上还有第五种软饮料——酿造型饮料。这是未来最高端的饮料,也是国际饮料巨头们斥巨资研发的饮料。

过去我认为普洱茶可以制成纯茶饮料,后来观念转变了。因为我发现普洱茶做出的纯茶饮料与绿茶的纯茶饮料不同。绿茶的纯茶饮料怕氧化,一氧化就变质了,所以保质期短。而普洱茶做出的纯茶饮料适宜氧化,氧化的结果是品质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呢?液态发酵的原因。因此我们说普洱茶的液态发酵已不同于纯茶饮料的概念,它是更高一级的饮料——酿造型饮料。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五种茶饮料。液态发酵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光合细菌。如日本现在正在研发光合细菌的饮料。光合细菌是什么?它能够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物质,还能够在自身的同化代谢过程中,完成产氢、固氮、分解有机物三个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极为重要的化学过程。它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它能够在自然界存活几万年。

这里说一点题外的话,云南的普洱茶为什么要强调晒青呢?晒青的目的就是要把光合细菌接种过去,并通过紧压茶的方式,造成厌氧的条件使它繁殖。我们经常说晒青毛茶中的“阳光味”,都与光合细菌有关。我跟踪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的一个产品,名字叫月光白,已经三年了,以前我只是发现柏联制作的月光白是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后来经过检测发现这个月光白竟也有光合细菌。因此我们说,正是普洱茶的晒青工艺,使普洱茶有制作酿造饮料的基础。未来的“普洱酿造饮料”将会象葡萄酒一样可长期储存,品质会愈来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