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为何一饼普洱茶是357g?

为何一饼普洱茶是357g?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为何一饼普洱茶是357g?

市面上的紧压普洱茶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大饼的、小饼的、沱形的、南瓜形的、砖形的等等。

不过要说到最常见、最经典,也是大家在提到“一饼普洱茶”的时候,默认的重量就是357g。357这个数字已经深入人心,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普洱茶要做成357g呢,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这些有意思的小知识,都可以在与茶友聊天时作为一个很好的话题和谈资哦。

云南普洱茶是云南一大特色产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357克是相对于饼茶来说的,常见大小的一饼普洱茶大多都是357g,而沱茶、砖茶等其他形状的普洱茶一般就不是这个重量了,小饼茶也不是。

从历史来说,普洱茶饼,也有称七子饼,每饼重357g,其历史渊源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古代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纠纷,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统计,便于征税,便于交易。

古代圆茶,即所谓七子饼,每圆重7两,七圆为一筒。当时16两为一斤,7两折合成当时的0.4375斤:

一筒=7圆×0.4375斤/圆≈3.06斤

一引=32筒×3.06斤/筒≈100斤

建国后,七子饼的重量定为357克,与现在一样,以500g为一斤:

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

一篮=12筒×2.499公斤/筒≈30公斤

这样一来,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和之后就成为一个整数,便于普洱茶生产厂家的销售和管理。

所以,普洱茶饼的357克重量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试从易经的角度解一下,首先357都是阳数(阳数为1.3.5.7.9,阴数为2.4.6.8.10),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阴为月,为水,凝静,水平。

阳数之和为25(1+3+5+7+9),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而阴为月,阴数之和30(2+4+6+8+1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暗藏玄机,月就是这么来的,易经包含的天文历法,中国传统文华多么伟大啊!

可见,普洱茶饼中的重量357g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下次喝茶的时候,不妨也考考茶友,是否知道这个数字的意义呢?(文章来源于:茶道文化,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有用+10
分享

“无晒青,不普洱”:为啥唯有晒青才能做普洱茶?

     晒青、烘青、炒青在传统茶叶分类中同属绿茶工艺,且与普洱茶初制工艺组合相同,都需要经历从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等过程。但是,晒青、烘青、炒青的技术要求不一样,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质风格。因而,不是所有工艺都适合于制普洱茶,也由此可区分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异。

  按照业内通说,普洱茶的定义为“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该定义直接限定了普洱茶的先导原料是云南晒青毛茶,所以,采用云南晒青毛茶以外的茶品制成的茶,不属于普洱茶的准确范畴。

  普洱茶的标准在于“一定程度的发酵”,其陈化和发酵主要依靠茶品的自然氧化、微生物作用等来实现。普洱生茶的陈化主要依靠晒青毛茶自身的自动氧化和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达成。由于烘青、炒青类毛茶杀青温度高(杀青叶温达90以上),多酚氧化酶被钝化和破坏,加之毛茶在干燥时采用了高温快速干燥,烘干和炒干温度维持100以上,多酚氧化酶被进一步破坏、钝化,形成烘青、炒青茶汤清叶绿的特点。加之烘青、炒青毛茶含水量低(5%左右),完成陈化与发酵困难,甚至无法后期转化,因而不宜加工普洱茶。

  就普洱茶熟茶来说,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是对毛茶的增温增湿,通过渥堆的微生物作用催化完成。烘青、炒青毛茶经高温杀青与烘烤,先天丧失了先导基质。即使对烘青、炒青茶进行渥堆处理,转化速度也会非常缓慢,茶胚因长时间堆渥也易出现酸馊味,无法到达普洱熟茶的品质要求。因而,普洱茶还是需要晒青料。

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十大好处

关于女人与茶有3句经典话语:一般的女人不喝茶、女人不喝一般的茶、喝茶的女人不一般。如果这个“茶”字具体到普洱茶上,你会发现……

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十大好处

1、她的身体一定非常健康

普洱茶的养生功效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普洱茶不仅可以抗癌、延寿,还可以预防心脏病、心血管病、血栓病和防止动肪硬化;既能保护视力、预防感冒,还能对抗乳腺癌、帮助受孕;在预防牙周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同时,还能降低中风大脑的损伤程度。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的身体一定非常健康。

2、她真的不会老

除了可以预防疾病,普洱茶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玫瑰普洱茶的美容功能,源于玫瑰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c、b、e、k,以及单宁酸,这些成分具有超强的抗氧化剂,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淡化色素,使皮肤更白皙、光滑。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真的不会老!

3、她肯定身材不

普洱茶是有科学根据的保健饮料。现代人“以命博钱”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经医界证实后,“以小钱保长命”的观念,不但强化了爱茶人的信念,同时吸纳了许多新进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减肥瘦身的药理特性,更是风靡了无数爱美塑身族、中年发福者的心。因此,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肯定身材不错。

4、她必定优雅脱俗

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懂得如何欣赏普洱,品味普洱,因此会有很好的修养和内涵,谈吐优雅,品位不俗,气质高雅端庄。如果说优雅的打扮可以学,但优雅的气质是学不来的,那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态度:优雅地生活。和这样的女人走在一起的男士绝对有面子。

5、她懂得如何有趣致地生活

一个恬静的女子,在自己家里,脱掉高跟鞋,纤纤素手,一杯茗茶,到对海的阳台上,坐在藤椅中,慢慢地细嗅,用红唇缓缓地啜着缕缕的醇香。只有这种趣致的女人才懂得如何淡然地享受生活,她能绽放出如普洱茶一样醉人的美。

6、她思维开阔,有见识

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思维开阔,见识广泛。应该算得上女人中的上品,她们在感悟生活带来的深层内涵时,也不忘和身边的人分享,你们之间会有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更有趣的交流方式。

谁在勐海种下第一株普洱茶

气势磅礴的澜沧江从青藏高原一路南下,奔腾不息。而流经滇南地区时,由于气候变暖,加上独特的山地气候,于是,便成就了茶叶种植的绝佳地段。如今,澜沧江流域的临沧到版纳之间,成为了普洱茶广阔的种植基地。上千年历史的古茶山比比皆是,而在勐海县贺开拉祜族村寨所在的古茶山上,流传着许多关于茶的传说,古老的祭茶仪式中祭拜的神仙不是神农氏,也不是"茶神"陆羽,而竟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纵观普洱茶的历史,种下第一棵茶树,究竟是滇南先民"濮人",还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古茶山上祭祀孔明

从勐海县城出发往南,进入山区后,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一直往上走,山间云雾缭绕。这里是勐海县贺开拉祜族居住的地方,普洱茶产区的核心位置。我们继续前行,空气也越来越清新,然而四周却越发显得冷清,古木参天,见不到山寨村庄。正当大家疑惑什么时候能到山顶的时候,一个村寨跃然眼前,完全木式的建筑,屋檐很低,户户相连,家家相通。典型的拉祜族山寨,最为奇特的是整个寨子周围被古茶树所环绕,大片大片地延伸开来,每年春天,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除了祭拜最古老的茶树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祭拜诸葛亮。不过,在这里诸葛亮的化身却是"茶祖".

勐海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左连江介绍,勐海县如今已经成为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在民国时期,全县境内还分布着8万亩古茶园,如今有4.7万多亩,多数树龄在200至500年间,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树,距今有900多年历史,而最为古老的野生型茶树就分布在这个区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据介绍,每年在春季采茶时节到来之时,和其他古茶山的居民一样,贺开山寨都会进行保留了上千年的祭祀仪式,全部山寨居民集中到一起,感恩天地的赐予,同时要祭拜"茶祖"诸葛亮。左学连说,祭拜诸葛亮的传统流传于整个普洱茶产区,澜沧江流域的哈尼族、基诺族、壮族、佤族等民族群众都有不同的祭拜仪式,甚至在诸葛亮诞辰之时,昆明、西双版纳等地的普洱茶生产和销售行业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武侯遗种"说

贺开拉祜族山寨的居民多认为,当地的古茶树是诸葛亮当年带来并种植繁衍下来的,然而除了口头传说和每年的祭祀外,却并没有任何遗迹可查。不过,左连江介绍,并不是只有贺开山寨的古茶山上有这样的说法,包括在巴达贺松大黑山的野生型"茶树王"在内的古茶树都被称为"武侯遗种".勐海的种茶、制茶、用茶和贸茶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在明清至今。澜沧江北岸和南岸各有六大茶山,贺开古茶山属于南岸即江外的六大茶山之一,从历史时间来看,贺开古茶山的开发与蜀汉属于同一时期。

据史料记载,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大军南征,进入云南境内,不过,具体的行军路线却并不清楚,只在云南民间流传有很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和遗迹。事实上,在东汉末年,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就已经成为西蜀重要的物资供给基地,而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巩固汉室,"思惟北征,宜先入南","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进入云南境内,与李恢、马忠两员大将兵分三路,先后平定作乱四郡。这期间,蜀汉大军的足迹遍布昆明、玉溪、西双版纳、保山等地,而普洱茶是否就在此时被广泛种植?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何青元介绍,江外六大古茶山中,在勐海的就有五座,正是由于悠久的历史积淀,才使得茶叶称为勐海县如今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流传关于诸葛亮与茶树传说的还有位于景洪攸乐茶山上的基诺族山寨,相传现在基诺族的祖先就是当初跟随诸葛亮南征而来的军民后代,因途中行军不力,贪酒好睡而被"丢落"(即"攸乐"的前身),这些被"丢落"的人在醒来后日夜兼程地追上大军,诸葛亮却不愿再收留他们,但为了他们的生计,同时出于开发西南疆土的需要,便命令他们种茶为生。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当初南征时,大军路过西双版纳,很多人水土不服生病,诸葛亮便命人采摘树叶煎服,于是患者便康复,后来这种能治病的"树叶"便在当地广泛种植开来,成为普洱茶的前身。

"濮人"种茶说

与诸葛亮最先种植普洱茶的传说不同的是关于"濮人"种茶的说法。左连江介绍,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濮人是如今布朗族的先民,秦汉时称他们为"闽濮"和"苞满",唐、宋时称"扑子蛮",元、明、清时称"朴满".濮人生活在澜沧江和怒江的中下游地区,从事狩猎、采集、捕捞,在当时简陋的生活条件下,濮人生存的一大特色就是依靠茶、烟两种基本植物,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各种先进的制烟、制茶工艺。

唐朝出师云南的官吏樊绰在其《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何青元介绍,其中所说的"界诸山"就是如今的西双版纳和普洱境内的各大茶山,当时的西双版纳称"茫乃道"或"茫部",而"茫乃"和"濮人"分别就是今天傣族和布朗族的先民。与"茫乃"居住在地势平坦的坝区不同,"濮人"则过着游猎生活,在不停变换的居住环境中,他们从采摘野果、野菜中认识到了野生茶,吃了野生茶树叶后神清气爽,从而知道了野生茶叶有清热、消炎、解毒、帮助消化的功效,野生茶叶由此渐渐成为布朗族生活中不可缺乏的食物,先人们从山中将野生茶树移植到栖身地种植,代代相传,最终成为农作物广泛种植。

从时间先后来看,"濮人"最早生活的时代显然要比蜀汉还要靠前。目前,国内史学和茶学界许多人都认为"濮人"与长江中下游的古代民族一样,是我国最早种茶的先民之一。左连江说,普洱茶产地六大茶山,传说也是孔明在六茶山遗器而得名。《普洱府志·古迹》篇记载:"旧时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铓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慢撒(易武)茶山传说,易武汉朝就有茶,而诸葛亮南征时教给采茶饮茶方法。

在左连江看来,勐海地区的普洱茶并不是有些人认为是从长江中下游带过来的,而是土生土长在澜沧江流域的植物,只不过最早是野生的,而且多作为药用,并不为普通大众接受。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工种植的规模增加,逐渐被"濮人"外的民族认识使用。不过,真正使普洱茶实现发展繁荣,作为农业发展的,当属诸葛亮,作为南征的功绩之一,便是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开发,而茶叶种植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为普洱茶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诸葛亮成为云南各族人民心目中的"茶祖",受到世代祭拜便不难理解了。

作者:凡世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