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杨中跃专栏:普洱生茶存放中是否需要氧气?

杨中跃专栏:普洱生茶存放中是否需要氧气?

2019-03-27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杨中跃专栏:普洱生茶存放中是否需要氧气?

普洱茶常识之二十五普洱茶存放中的氧气实验

接作者上文《杨中跃专栏:普洱茶的茶香有哪些种类?》。根据传统的发酵理论,茶的发酵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和湿度。熟茶是发酵茶,发酵过程的确需要足够的水分和氧气。但是普洱生茶存放中是否需要氧气?氧气的作用会怎样?

为此做了一个普洱茶存放的氧气实验。取同年、同工艺制作的景迈茶,将茶叶平均分四份,一份抽真空,一份放在密封袋密封,一份放入密封袋后定时加氧,第四份不密封自然存放。

四份茶存在同样地方、同样条件。三年后冲泡对比:汤色变化、香气最好是抽真空的,但苦退不好;汤色变化、香气排第二的是密封的,且苦涩明显下降;密封加氧的汤色变化和苦涩下降比前两个没有任何优势,香气明显不如前两个;不密封的汤色变化和苦涩下降不如密封的,且已经没香。仅就此次实验而言,是不是可以认为普洱生茶的后期变化与氧气无关呢。(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伴你清凉一夏

 

  以前喝茶讲究的是品味,现在喝茶更多是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茶叶市场上众多的名茶之中,普洱茶无疑是品牌最为响亮的名茶之一。炎热夏日来一杯清茶消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的功效,所以夏天喝普洱再合适不过。小憩之中泡上一杯普洱茶,感受“心静自然凉”的意境吧。

 

  普洱茶分为熟茶、生茶两种,都适合在夏天饮用,普洱茶具有很好的解渴作用,在炎热的夏天,是自制的纯天然绿茶饮料。这几年,身边的朋友渐渐的都有喝普洱茶,这与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是分不开的,除了解渴、品茗之外,普洱茶还有消食减肥及去病的功效。普洱茶可以防癌、抗癌,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医药界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浓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夏日里最容易患肠道疾病,不妨多饮用普洱来保护。

 

  所以多喝普洱茶,不但可以修身养性,还对身体有许多的保健作用。这个夏天,有普洱茶陪伴在身边,将是件相当幸福的事。

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普洱茶膏制作步骤!

普洱茶膏是云南历史上普洱“八色贡茶”之一,是采用云南大叶种嗮青毛茶熬制出来的固体茶汁产品。那么普洱茶膏是用什么工艺制作出来的呢?制作步骤讲解!

 

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普洱茶膏制作步骤!

 

1950年,为援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凤庆茶厂(原顺宁茶厂)、下关茶厂曾授命加工消费“普洱茶膏”。仅产一年,尔后再无消费。

曾普洱茶膏的熬制,常采用土法工艺加工。
普洱茶膏制作过程:

大锅熬煮原料→细布袋过滤茶渣→大锅复煮茶汤→剔除浅黄色漂浮物→中型铜锅煎熬→小型铜锅煎熬→盛人成型模具冷却→储膏器盛装→包装出厂

 

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普洱茶膏制作步骤!

 

普洱茶膏制作工艺步骤
①将云南嗮青毛茶(或加工后的晒青副产品)放入直径约79厘米的铁锅内,注入开水(也可用清水),高温充沛熬煎,直至可浸出茶汁全部熬煎出即可。
②将茶汤用细布袋过滤、压榨茶渣,使茶渣与茶汤别离。③将经过滤后的茶汤盛入铁锅内复煎,熬煎中,应将汤面浮现的浅黄色泡沫和其它杂物,用漏勺滤除,使茶汁明澈。
④茶汤熬至浓稠时,转盛于中型铜锅(也可将上道工序的两锅并为一锅复熬),以木炭文火中温煎熬。
⑤至液体呈烟膏时(水汽消逝),将上道工序的2-3锅并为一锅复熬,小锅(铜锅)低温煎熬收膏。收膏阶段,搅拌要快,要匀,力图不老不嫩,老嫩平均。
⑥当煎至烟膏拉长不粘手,呈丝状,色泽呈浅褐色,即可疾速下锅盛入定型模具冷却,茶膏即成。
⑦茶膏宜用笋叶包装,置于阴凉枯燥处贮藏。
⑧每百千克晒青毛茶,可熬制20-25千克茶膏。
⑨晒青原料煎熬的茶膏,色淡黄褐色;普洱熟茶煎熬的茶膏,其色“黑如漆”。

普洱茶膏功效
普洱茶膏有醒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的功效。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色绿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普洱茶,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

如果说茶叶是上苍赐予人类最好的饮料,那么普洱茶就是云南奉献给世界的一个品牌。

普洱茶,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

现在,只要提到云南的茶叶,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普洱茶。本来,在云南传统的四个茶区中,除了普洱茶区外,余下的景东茶区,双、缅茶区,昭通茶区都有品质不错的茶叶出产。蒋铨先生就曾考证,在明代,除普洱茶以外,云南还有永宁茶、阳宗茶、金齿茶、五华茶、湾甸茶等十二种之多。而黄一正先生1591年辑注的《事物绀珠》中提到的云南名茶就曾有感通茶、太平茶、阳宗茶、广西茶、金齿茶和湾甸茶。其中的太平茶、通感茶与普洱茶并称为云南三大名茶。《滇海虞衡志》也曾说:“顺宁有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沦,尤有味也;大理有感通寺茶,省城有太平寺茶,然出不多,不如普洱之盛。”

问题是此后的几百年间,为何只有普洱茶一支独秀,星光灿烂,并最终成为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品牌,而其它种类的茶叶则日渐式微,隐没在普洱茶眩目的光环之中?

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字:品质!

从世界茶叶的发展史来看,尽管普洱茶占有茶叶原生地的“主场”之利,可是在“走出深闺”之前,普洱茶同样也隐没在时间的深处,像个戴着面纱的曼妙女子,没有人知道她的美丽与卓尔不群。甚至由于历史的久远,它名称的由来,也变得扑溯迷离起来。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上的普洱茶是指以澜沧江流域的古“六大茶山”所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晒干加工而成的晒青毛茶以及由晒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而很多茶叶专家的观念将普洱茶的发展从加工演变分为了三个阶段:唐宋以前的散收无采造法阶段;清末以前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现代普洱茶阶段。

从现今所存的典籍来看,云南茶叶的生长历史已经远得无法再考,但云南大地上土著民族的祖先有意识地种植和利用茶树,可查可考的也只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一千多年的人工茶叶种植史,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普洱茶发展的历史。当然,由于普洱茶区地处边疆,而且又长期游离于中央王朝之外,使得明代以前记录普洱茶的文献资料很少,生产技术也远远滞后。唐宋时期,当中原与巴蜀地区的茶生产已经进入团饼茶的兴盛时期时,而普洱茶的加工尚处在“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的阶段。

普洱茶的这种工艺上的被动的局面到了元朝得到改善。当时,元朝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一改“土官”为“流官”的政策使官方和民间的人员往来数量突然增加,曾经相对稳定的封闭环境被打破,云南与中原在文化、经济方面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像奔涌不息的澜沧江一样充满了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团饼茶的加工方法逐渐传入了普洱茶区。

当然,如今的普洱茶已经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了。清末以来,普洱作为云南茶叶加工、营销的王朝地位迅速瓦解,尤其是行政区划的变更,原普洱茶区成为了新的思茅和西双版纳茶区,其产地标注不再以普洱为标注,再加上原普洱茶区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等多茶类分化,人们开始询问,什么是真正的普洱茶?

这个问题实际上既涉及到普洱茶的原料品质,又涉及到普洱茶独特的生产技术。现在我们所说的普洱茶,一是用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晒干制成的晒青毛茶并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茶。这类茶经过长时期的存放以后,形成自然发酵茶。二是用云南生产的大叶种茶制成晒青毛茶后,经过发酵加工成形的散茶和紧压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熟茶。

可以说正是云南大叶种茶叶的优秀品质与陈化工艺的结合,使普洱茶从云南的茶类中迅速脱颖而出,享誉世界。当然,从普洱茶的发展史来看,普洱茶之所以声名鹊起,与其曾经的贡茶身份分不开。清雍正年间,当时的云贵及广西总督鄂尔泰积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并于雍正七年七月置普洱府,辖今天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从此“名正言顺”,更重要的是,从这年开始,鄂尔泰选用最好的普洱茶,也就是产于六大茶山的普洱茶进贡朝庭,没想到皇宫里面那些遍尝天下美味的一张张挑剔的嘴,竟然都钟情于这来自边地的普洱茶,皇家对普洱茶的特殊偏爱,也开始了普洱茶长达189年的贡茶历史。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普洱茶有“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的记载。

普洱茶进入清宫以后,经过与各地贡茶比较,其茶味与茶性都有别于小叶种茶,这让喝小叶种茶已经喝疲惫的皇室成员眼前一亮,尤其是大叶种茶所具有的茶味浓厚、助消化力强的特性,深得帝王家青睐。一时间,清宫中都以饮普洱茶为时尚,而且清廷还以拥有普洱茶为自豪,每年收纳来的普洱贡茶,除了供清宫皇家饮用之外,还将它作为赠送皇亲国戚及外国使节的礼品茶。王郁风先生在其《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中,摘录有清宫三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单。每次的礼品清单,都能见到普洱茶,而且礼品茶的计数单位,普洱茶称“团”,女儿茶称“个”,茶膏称“匣”,与在普洱采办的贡茶单位称谓相符合,可见是云南普洱进贡给清宫的贡茶无疑。

可以说,自普洱茶入宫以后,它就在皇家的饮食结构上享有其它茶很难拥有的地位,而清宫对普洱茶的偏好,也一直延续到满清结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仪就曾说清宫的生活习惯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拥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标志”。当然,皇家对普洱茶的一味追捧,势必影响到民间,因此在清代的北京,普洱茶名声大振,以至于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曾多次提及普洱茶,“普洱名茶喷鼻香,饮茶谁识采茶忙?若怜南国采茶女,忍渴登山与共赏。”这是《红楼梦》中描写才子佳人饮普洱茶的情景。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曹雪芹还这样描绘:宝玉生日那天,裘人、晴雯等人在怡红院开夜宴,林之孝的查夜经过。宝玉谎称:“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一会子。”林之孝家的就对裘人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

其实普洱茶能消食清胃的好处,西洋人在品过普洱茶之后也发现了,光绪二十三年后,法国人和英国人先后在思茅设置领事馆,增加了对普洱茶的出口远销。

如果说当年普洱茶在北京红极一时,让整个中华大地对普洱茶另眼相看,那么近几十年来普洱茶在港台粤地区的风行,则让普洱茶成为了云南发给全世界的一张名片。

其实在漫长的品茗实践中,人们对普洱茶的一些保健作用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形成,很大程度就与青藏高原人们对茶的渴求有关。因此普洱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销量以西北为大,主要是由于西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饮乳食肉,少吃蔬菜,这样就容易积热,不易消化。茶,尤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普洱茶恰恰能帮他们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其实也是普洱茶后来会被清廷追捧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清朝满族人的祖先原为游猎民族,日常生活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以后,八旗子弟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每所不及,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普洱茶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种要求。一位曾在清宫里伺候过慈禧的宫女就曾回忆说:“老太后进屋后坐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图它又暖和又能解油腻。”可见普洱茶助消化的功能,已广为人知。

普洱茶与世界的其它茶区分开来的,不仅在其独特的造型、神秘的制作工艺,还在其内在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