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生茶要被归为滇绿茶?糊涂啊!!

普洱生茶要被归为滇绿茶?糊涂啊!!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生茶要被归为滇绿茶?糊涂啊!!

近日,一张盖着云南省茶业协会公章的“云南茶叶产业发展建议”文件流出,内容备受争议,本来大家都以为是朋友圈里的假新闻,未料不久即被官方证实为真实性文稿,继而引发圈内地震,百家发言,莫衷一是。小辈也来凑热闹,姑且论之,见笑。

生茶是晒青绿茶?哪来的发展底气啊?经济学上有一个“破坏式创新”理论,典型例子如首创智能手机的苹果公司,自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向披靡,原有的老巨头也轰然倒下,不计其数。但生茶当绿茶,够破坏吗?

生茶尤其是新生茶到底是黑茶普洱茶)还是绿茶的争论由来已久,但大家看在老生茶最终也变得红汤醇浓(有人对老生茶存疑,那么时下正如火如荼的中期茶也能略证一二吧?要不,你把别的绿茶陈放十年试试看好不好喝?),跟人工渥堆发酵的熟茶倒有点殊途同归,再加上普洱茶国标的颁发,行业发展之始,相关标准有待完善,大家也就随它去了。

但此文件的颁发,把生茶直接归入晒青绿茶,未免把解决当下生茶行情遇冷下降的问题想得太简单了点?自信满满的创新式一刀切下来,不单把这十几年来各家普洱茶品牌为生茶倾注的无数心血付之一炬,也要把云南茶产业带回到解放前的节奏啊。

普洱生茶要被归为滇绿茶?糊涂啊!!

试想,如果生茶被归入绿茶行列,国内知名的公共绿茶品牌早就数不胜数,尤其是在茶叶消费日益趋向于理性的背景之下,不管是一级品牌西湖龙井碧螺春还是后面的二三级品牌安吉白茶蒙顶甘露黄山毛峰等,都已经发展得有声有色了,云南绿茶拿什么来跟别人争?

再说到大宗绿茶贸易,原有的滇绿发展本来就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吧?再把长期占市场大头的生茶拿来当绿茶卖?你那么厉害,你来帮我卖好了,估计还比不上后起之秀贵绿呢。

那么剩下孤零零的普洱熟茶,精品化消费升级还没站稳脚跟,内就要跟滇红争宠,外还要跟日渐发展壮大的安化黑茶、六堡茶等黑茶逐鹿中原,还怕会不会被柑普茶的风头掩盖,想来也是一把心酸泪,危矣。

再回想不久前由农业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单,普洱茶品牌以60亿的价值荣居榜首,没有生茶之功哪能如此高值?拿一个自身已经名重天下的普洱生茶换一个到处开花、难以挤入前列的绿茶席位?太不值。

所以把生茶归入绿茶的“创新式”想法,一点破坏性也没有,颠覆不了别人,还有可能被别人绝杀,严重缺乏发展底气。

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无可厚非,但好像犯了头疼医脚的错误。

普洱生茶要被归为滇绿茶?糊涂啊!!

再细看这份“建议”,1、3、5、6、7、8点这些不针对普洱生茶的都没什么问题,熟茶的收藏问题姑且算尚小众不是事儿;那么除了第4点把生茶重新归类入晒青绿茶的建议惹人争议之外,第2点的建议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来说,也是无关痛痒,治标不治本。

已经有人指出政府机构不为古树、山头、老茶站台对于扼制普洱茶炒作并不会起到什么特别积极的作用,资本推动之下,名人背书或是直接在茶叶原产地找茶农代言等等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再者禁止营销概念炒作的做法也是杯水车薪,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出来的概念并炒热的多了去了,你都能一一禁绝?

对于古树、山头和老茶的炒作,为何只针对营销端?原料端之乱居然视而不见?只有牢牢抓住原料端规范管理,哪一片是古茶园,如何监管流通过程中产生的造假问题及处罚条例,建立并完善普洱茶原料可溯源制度,再结合销售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商家)的规范运作,生茶炒作之风才能慢慢消停吧?

普洱生茶要被归为滇绿茶?糊涂啊!!

此外,圈内一直流传普洱生茶加工偏绿茶化的传言,认为个别不法商家为了迎合更多的消费者喜好,通过高温杀青来增加生茶的香气,提高现饮的口感体验,以提高对生茶的推广与消费,却直接导致了这些生茶失去后期的陈化价值。

所以,要分清生茶还是晒青绿茶的界线,是不是以是否具备相当长时间内的越陈越香为依据?如果是,那么通过具体的工艺细节来规定是否会更加的科学合理?比如在云南茶叶品种为原料的基础上,有科学的加工温度临界点,有划分陈化时间长短的判断依据……

行业之乱,谁能瞬间治愈?吹泡泡的那么多年过来,当年胡乱搬起来的石头,难免有掉下来砸到自己脚的时候。怎么调整拯救?大概是循序渐进而又科学理性的一个漫长过程了。

但这份建议书倒颇像仓促而为之,本意想促进云南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降低生茶的炒作水分,推动熟茶的发展,可惜事与原违,治病的药方好像没开对,大家头疼,他倒给开了治脚的药方,画风带偏了。

不过,据观测诸多业内人士的看法,大概可以总结成一意:云南茶业大风口熟茶和柑普茶,千万要争气啊!(

有用+10
分享

怀孕期能不能喝普洱茶呢?


  有关医学专家认为,由于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高达10%左右,喝茶会增加孕妇的心跳频率,使孕妇的心脏、肾负担加重,甚至会导致妊娠中毒症,不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自制奶茶最好也不要喝,据德国有关研究人员最新发现,在茶里加拌牛奶,保健功效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茶叶中一种叫儿茶酚的化合物有预防心脏病的功效,但牛奶中的一种叫干酪素的蛋白质会减少儿茶酚的数量。而且,牛奶会改变茶叶中某些成分的生物活性,从而降低茶的抗癌功效。

 

  此外,该专家还提醒女“茶迷”,在月经期、临产期、哺乳期间也不要喝茶。茶叶中的鞣酸,会妨碍肠粘膜对铁质的吸收,在肠道中很容易和食糜中的铁质或补血药中的铁结合,产生沉淀,不能起到补血的作用,该物质还会抑制乳汁分泌。

 

  同时,茶叶中咖啡碱也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健康,引起临产期妇女心悸、失眠,体质下降,导致难产。

民国时期普洱茶的工艺及其发展状况介绍

公元1911年之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顺畅,这一时期的普洱茶产品,是普洱茶历史上的一段品质升级的好时期,同时也是普洱茶这个小众茶类的知名度上升期。民国期间,普洱茶产品百花齐放,虽然说形状没有多少变化,但普洱茶的表现已经出现了几乎能想到的所有变化。

民国时期普洱茶的工艺及其发展状况介绍

表层现象是普洱茶的价格档位和汤色品种。现在喝普洱茶的人大多迷信普洱茶的树龄,普洱茶的年份,普洱茶的产地和料子。而在当时,这都是不被人提倡的,为什么?因为那时炒作普洱茶没这么“厉害”,同时大家更喜欢直接粗暴的方式看一款普洱茶,随着赋予它相应的价格。那时候的普洱茶的几个种类:七子元茶-红汤,粗配茶-淡黄汤。这里不在多写了,有兴趣的看这张图片。

民国那时的普洱茶产品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普洱茶产品的包装。那时的普洱茶一般有三种:无包装,纸包装,竹箩笋壳包装。无包装的茶一般都是散茶散卖,类似于现今卖的散茶那种样子,买了随便拿个什么东西包着拿走。纸包装由于纸质太多就不一一说了,在当时有种叫油纸的纸,目前少见了。竹子材料做的普洱茶包装现在都常见,自然也不说了。

民国普洱茶工艺

民国阶段内的普洱茶,由于工艺多种多样,因此造成了当时百花齐放的普洱茶产品,或许当时那些产品并不能叫做普洱茶,我们姑且这样来看。

李拂一先生《教育与科学》杂志:“(普洱茶经晒干初制后)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质量装入竹篮。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箨(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这里所说的红只是指叶底和汤色,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红茶不同)这种包装在用细篾缠牢后,还要用铁棍或木、竹棍对穿,钻上气孔,每件一般直穿3~5孔,横穿2~4孔,以利潮水后的自然干燥。

普洱茶味道之辨

  普洱茶通常分甜、苦、涩、酸、水、无味等数种味道,这些味道不仅单独存在于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苦和涩则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客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的,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人们习惯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算是无味之味了!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茶叶,成分相对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糖分却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汤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冲泡次数越多,甜味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都是用相同的茶菁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使这两种茶都带有蜂蜜的甜味,是其他普洱茶所不及的。另外有一批由广东中茶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所制造的“大字绿印”普洱茶,其茶菁是来自云南省,称之为“广云贡饼”。这一批“广云贡饼”有甘蔗甜味,而且使品茗者感觉甜味会留在口腔内部上颚,久久不散。

  苦本来是茶的原性,古代称茶为“苦荼”,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祖先长期的驯化,野生茶由“野生型”茶树而成为“过渡型”茶树,最后才变成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者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茶叶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成为常人能够饮用并视为美味的珍品。先苦而后才能回甘,这是带给普洱茶品茗者真知灼见的启示。甘是能同苦味并列入普洱茶品茗的范畴之中,和苦味并驾齐驱的。

  常听人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出其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之为好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茶,也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根据刚性、柔性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这是最具体的辨别方法。如中茶公司所出品的普洱生茶,是干仓贮放的,包括最早期的“红印”和“绿印”甲乙普洱圆茶,已有50年的陈期了,也都是属于刚性的茶品。而六十多年的末代紧茶和八九十年的“同庆老号”圆茶就是典型的柔性茶品。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人们在品茗普洱茶时当然不希望有酸味、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者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茶菁选择不好也必然形成酸味。一些现在灌木新树的茶菁,或者云南省外的普洱茶菁,以及边境普洱茶菁都常见有酸味。近来在市面上可买到的一部分七子饼普洱茶,贴着“宋聘号”或“鼎兴号”内飞(标识)的边境普洱圆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才会渐渐减少。酸味是普洱茶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或败坏。

  一般新鲜茶叶的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贴着一大张红色“宋聘”内飞的“红心”圆茶,不管在茶香、茶气、陈韵各方面都算得上是极品珍藏的好茶,但是茶汤中水味很重。1973年由紧茶改型的第一批厚砖茶多半都是有水味的。水味会给人有稀弱、败坏而不新鲜感觉,它也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排斥的。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两百年陈期的“金瓜”贡茶,专家对其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一些陈年普洱茶原本是圆饼形茶,由于年代太久远,已经松开成散茶了,称作“红芝”普洱茶。“红芝”普洱茶能冲泡出很强的野樟茶香,陈韵十足,水化生津,却淡而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