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贮藏

普洱茶的贮藏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贮藏

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相比,特别耐贮藏。它的这种特性表现在经过一定时间贮藏的普洱茶品质会得到提高(后熟作用),随着品质的提高价值也就得到提升。好的普洱茶具有饮用性和收藏性双重功能,即普洱茶除了具有饮料的属性外,它与文物古董有相同的共性——收藏功能,越是稀少的价值越高。随着普洱茶在市场销售的升温,喜爱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影响,有许多喜爱普洱茶的人想收藏一些普洱茶,并希望若干年后,品质能提高。而作为商品可以升值,作为个人消费可以享受陈年普洱的独特陈韵。我们认为,用于收藏的普洱茶最好选择紧压茶。为什么呢?一是紧压茶体积小,便于贮存。二是紧压茶耐贮藏,不容易变质。也有选择用晒青毛茶压制成的各种紧压茶来收藏的。这些紧压茶也就是传统生产的产品“青沱”“青饼”“青砖”等等。要使它们自然陈化,形成普洱茶的风味,需要特殊的贮存条件和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10年以上),如果是个人收藏,体验一下历史上普洱茶品质风格形成的过程,品尝普洱茶的独特陈香陈韵也是很有意义的。

1.贮藏中品质成分变化

茶叶的理化成分与品质的关系中我们已经讲明了,茶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关。普洱茶越陈越佳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茶叶质变与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密不可分,构成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的变化左右着普洱茶的色香味。与常温相比,无论冷冻、冷藏还是45℃条件下贮存普洱茶,在一定时间贮存普洱茶,汤色都有变亮的趋势;滋味出现醇或滑的感觉,只是程度稍有差异而已;香气则在低温下陈香明显,高温下陈香气减退。汤色、滋味是茶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受到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随着低温下含水量的升高和高温下含水量的下降,各种化学成分之间也发生复杂的变化,如果贮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的贮存,这必然使其品质发生变化,好茶降低品质。

所以说,如果是把普洱茶作为保健食品,那么你应该了解普洱茶药效物质和营养物质贮放过程中的有效期;而把普洱茶作为商品,周转的时间可能太长,您可能要仔细算算账。建议您还不如购买品质好的发酵普洱紧压茶来贮藏,来得更快一些。因为这类紧压茶已经具备了普洱茶的基本品质特征,只是进一步后熟,品质会更好。但是经研究表明,任何一种普洱茶的品质都有一个最佳时期(不是越长越好),在这个时期以前,它的品质呈上升趋势,达到高峰以后。它的品质会逐渐下降。如王郁凤先生(原中土畜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经济师)在《普洱茶与清王朝》一文中写道:“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批陈年贡茶实物,普洱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我曾取回少量样品试泡,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邵宛芳、杨柳霞在“对普洱茶化学成份及品质特点差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如果普洱茶已经具有了汤色红浓、陈香明显、滋味浓醇、叶底黑褐的品质特征,这样的普洱茶如仍一味的无限期的贮存下去,必然会使茶叶中所含有的有益成份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故在普洱茶的贮存过程中,应视茶叶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及时间。而不应单纯地追求贮存时间的长短。”可见普洱茶无限期的长期存放,品质会有下降的趋势。当收藏的普洱茶色、香、味达到最佳状态时,就不必再贮存了,而应把握住这个时机适时饮用。

购买的普洱茶不管是个人消费,还是作为商品贮存,都有一个“保存”的问题。如何贮存保管普洱茶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普洱茶的保存条件。一般来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如存放数量多,可设专门仓库保管,如数量少,个人在家中存放,可用陶瓷瓦缸存放。将普洱散茶、紧压(折去外包装)直接置于缸内,封好缸口就行。

2.贮藏方式与普洱茶品质

市场上有不少经营从事普洱茶的人,重视对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从销售角度对成品茶进行了再处理,形成目前市场上比重较大的仓储茶。这些茶处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增大湿度、提高温度,营造自然微生物适生环境,并作用于普洱茶。按其水分加入量和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重度湿仓普洱茶、中度湿仓普洱茶和轻度湿仓普洱茶。这种处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仿老茶的做法消除苦涩味,老茶贮放的结果是苦涩味明显降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降解或聚合的结果。尤其是酯型儿茶素的减少,苦涩味改变最为明显。研究表明,自然贮放1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为13.94%,贮放2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更多,仅为8.98%。

普洱茶的品质形成需要一定的贮存时间,贮存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普洱茶花色的形成。科学保留下来的老茶,最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湿仓茶也有一定的市场,普洱湿仓茶流行的原因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消费者欲寻求口感刺激性弱的老茶风格,二是经营普洱茶的商家根据市场要求改变产品特性的结果。(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怎么喝减肥

减肥是许多胖美眉所想做的事,但是说是容易,真要减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普洱茶,很早就被誉为茶中减肥之冠,胖美眉们可以利用它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是一定要正确的饮用,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普洱茶怎么喝减肥。

普洱茶怎么喝减肥

  早上喝普洱茶减肥的方法: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普洱茶,但是一定要注意是淡的普洱茶哦~~不然,空腹饮用浓的普洱茶容易晕茶,普洱茶温温的就好,肠胃好的可以喝室温下的凉茶。

  2中午喝普洱茶减肥的方法:吃过午饭后半小时,喝一杯普洱茶,浓度适中,一定要喝热普洱茶,最好一口一口,边品边喝普洱茶。晚上喝普洱茶减肥的方法:吃过晚饭后半小时,与中午喝普洱茶一样,浓度适中,也要喝热的。

  保持身材、维持体重:每天喝一杯普洱茶,但是禁止喝其他饮品与其他餐点,正常食用。

  减肥方法:除了第1条要做到之外,另外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隔夜普洱茶,这个方法可以快速减重

普洱茶深度精研|邹家驹谈晒青与烘青茶

普洱茶深度精研|邹家驹谈晒青与烘青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的散茶和紧压茶。但有少数普洱茶生产者为牟取暴利,在加工过程中把纯天然的晒青工序偷变为烘青或炒青,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普洱茶原料价格上升,烘青类绿茶销量缩减,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纷纷混入普洱茶。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是目前普洱茶界最大的隐患,它会从根本上影响普洱茶的质量,弄得普洱茶面目全非,断送普洱茶的前程。

晒青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走掉

烘青炒青在陈旧后出苦不出甘

如何辨别晒青和烘青茶呢?一般消费者从新散茶和紧压茶的外形上几难分辨原料是晒青还是烘青。但从味觉和茶底还是可以看出些端倪。普洱茶晒青原料,苦涩为首选,汤色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走掉,记得当年春蕊、春芽、春尖、春玉烫色滋味的消费者,极易鉴别;烘青、炒青茶味道清爽,汤色碧绿,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陈旧后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后,晒青叶色褐红,烘青、炒青叶色变黑,冲泡后晒青茶底微微皱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则较平滑光鲜,叶底色泽非常接近红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发酵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遇湿、遇潮、遇水就变苦。2005年秋天,我到中国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看望骆少君院长,她泡了一杯龙井茶。我呷了一口,苦味较重。骆院长告诉我是当年的新茶,但她敞开放桌上,因在办公室,没有冰箱存放。朋友带我到梅家坞喝茶,店家介绍龙井茶的防潮措施,底部一层石灰,盖一块布,放置茶袋后铺一块布再压石灰。问存放冰箱效果如何,店家回答管两个星期。再问为什么,回答冰箱里有水分。

普洱茶深度精研|邹家驹谈晒青与烘青茶

烘青和炒青与潮湿为敌,而晒青则与潮湿为友。自然陈化的生普和人工发酵的熟普都同湿热发生过联系,因而区别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还有一些方法,除观察叶底外,对比品尝非常重要。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品位。比较需要座标,需要参照物。我们用晒青茶陈化的生普和发酵的熟普为参照物,用相同重量、相同温度的水和相同的容器同时对比冲泡其它茶。如茶中混有烘青和炒青,其与湿热发生联系必然变苦的特性会在杯中暴露出来。两杯茶放冷后对比品饮,劣茶的苦性更加暴露无余。一般来讲,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晒青烘青炒青和蒸青都具有不发酵绿茶属性特征

但微生物的作用让晒青茶形成了普洱茶特有风格

烘青和炒青在“生茶”中有极大的隐蔽性,在未发酵和陈化的绿茶阶段几乎没有办法区别出来。我安排技术人员从“生茶”中区别出烘青和炒青来,因“生茶”都是紧压茶,他们回答我没办法。一次有人问我如何翻译生茶和熟茶,这到难了我,一个概念两种定义,当然得出两个翻译。最终我回答他,熟茶FERMENTEDTEA,生茶UNFERMENTEDTEA,他笑了。事情还没有完,红茶也是FERMENTEDTEA,那发酵红茶与发酵普洱茶又有什么区别呢?普洱茶发酵前有一个绿茶阶段,红茶发酵前却没有这个阶段,翻译还得表明普洱茶的后发酵出自绿茶:FERMENTEDFROMGREENTEA。我向陈宗懋院士讲了生茶中难以区别出烘青和炒青,又讲了一个概念两种定义所面临的翻译尴尬。陈院士也笑了,说晒青、烘青、炒青和蒸青都具有不发酵的共同绿茶属性特征,是难以区分,经过翻译的“生茶”,位置不会错乱,但外国朋友也就搞不清楚什么是普洱茶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所长说,晒青绿茶同其它绿茶一样,多酚类中的主要成份为ECG、EGCG和C,高效液相色谱图相同,属于绿茶类。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林智博士近几年搞了一系列云南普洱茶的化学实验分析,也插话说,“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在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林博士还提了一种假设,或许高温干燥剿灭了普洱茶发酵所需的微生物菌群,改变了烘青、炒青和蒸青绿茶的发展轨迹。

林智博士可以用仪器和化学实验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晒青绿茶,什么是普洱茶,什么是混杂进普洱茶的其它绿茶。我们没有仪器设备和相应的化学知识,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买一包亲眼看着老乡晒干的茶叶,一半防潮防湿,一半自然陈化或加水发酵;同样用一包烘青或炒青绿茶,一半防潮防湿,一半自然陈化或加水发酵,半年或一年以后,品饮结果会告诉世人,已受潮湿变的烘炒青绿茶只配去煮茶叶蛋或丢进垃圾桶。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何“吊打”绿茶?这六大因素你有必要了解!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何“吊打”绿茶?这六大因素你有必要了解!

近日春茶上市,喝绿茶的茶友们多了起来。昨天,茶友“子月”问了懂茶帝一个问题:“为什么绿茶都这么不耐泡?但是普洱茶为什么又这么耐泡?”


事实就是如此,即便是顶级的狮峰龙井,泡三四道水之后,也没什么滋味了。这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影响茶叶耐泡度的几大因素


1茶树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型茶树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同等条件下,不同树型的耐泡度依次是:乔木>半乔木>灌木


我们熟悉的大多数绿茶,其实都是灌木型茶树。而普洱茶却是云南的乔木型茶树,且以大叶种居多。基因的不同,一开始就决定了绿茶和普洱茶耐泡度的悬殊。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何“吊打”绿茶?这六大因素你有必要了解!

龙井茶树(灌木型)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何“吊打”绿茶?这六大因素你有必要了解!

普洱茶茶树(乔木型)

2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我们常发现古树茶极其耐泡的原因。但如果茶树老化严重,那又另当别论了。


此外,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直接决定了内含物质丰富与否。例如,高山地区云雾较充沛的环境下,出产的茶叶一般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耐泡度也更高一些。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何“吊打”绿茶?这六大因素你有必要了解!


3原料的老嫩


一般情况下,芽茶的耐泡度较低,因为芽头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含量更低。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粗大叶片的茶多酚含量比芽头更高,内含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滋味鲜爽。而普洱茶,尤其是古树普洱茶,常常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茶梗也含有丰富的内含物质。因此,相对而言普洱茶的耐泡度就更高一些。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何“吊打”绿茶?这六大因素你有必要了解!

细嫩的绿茶(明前龙井茶)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何“吊打”绿茶?这六大因素你有必要了解!

普洱茶叶底

4茶叶的完整度


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反之则耐泡度越低。一些茶条较细碎的茶(如红碎茶),由于茶叶更细碎,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何“吊打”绿茶?这六大因素你有必要了解!

红碎茶

5制作工艺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揉捻工艺了。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揉捻使叶片细胞挤揉裂开的程度叫“细胞破碎率”。不同茶类对细胞破碎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绿茶一般要求达到40%-45%;“滇红”功夫条茶要求达到72%以上;分级红碎茶要求达到90%以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细胞破碎率要求达到38%-45%。


6冲泡方法


这其实是茶艺层面的问题了。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茶水比例低(投茶少、注水多)、浸泡时间长、水温高,那么耐泡度就更低;反之,则耐泡度更高。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何“吊打”绿茶?这六大因素你有必要了解!


我们冲泡绿茶,如果用玻璃杯冲泡,往往注水较多,而且茶叶较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因此耐泡度就更低,往往第三泡以后就没什么滋味了。而如果用盖碗冲泡,那么同款绿茶,可能就可以多泡两泡了。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应该能看出来为什么绿茶与普洱茶相比,耐泡度有天壤之别了吧?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耐泡度只是衡量茶叶好坏的一个维度,并不是唯一标准。耐泡度高的,未必就一定是好茶;耐泡度低的,未必就不是好茶。评判一款茶的好坏,还是要从香气、滋味等多个方面去综合考量。


授权转载自【懂茶帝】,ID: hcyd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