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判断普洱茶的好坏学这四点就够了

判断普洱茶的好坏学这四点就够了

2019-03-27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判断普洱茶的好坏学这四点就够了

普洱茶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饮品,都想喝好茶,但却苦于没有普洱茶的专业知识,普洱茶在很多茶友看来都是“这个山头那个寨子的”,常常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作为茶客,最终看到的是茶汤与茶饼,一杯普洱茶汤的背后,透露了从种植茶树、采收茶菁、冲泡茶叶……每一个环节都用最细腻的态度处理,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判断普洱茶好坏的基础常识,掌握这些选购普洱茶的基础常识,对你的淘茶路上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判断普洱茶的好坏学这四点就够了

一、汤色是否透亮

这是最直观判断是否是普洱茶的一个基础标准。不管普洱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1、茶叶的制作工艺优良,无碎未。

2、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3、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当然,除了明白以上三点,还有一点需要大家明白的是,由于冲泡原因,也会导致普洱茶汤色出现浑浊,比如注水的方式、冲泡的时间等人为的因素可能会出现浑浊的情况。所以大家在选购的时候要记得这一点。

二、苦涩化去,回甘跟来

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的本性,但关键在于能否快速散去。如普洱茶汤入口,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谓“盯舌头”,出现此种原因除了茶叶本身的质量以外,还有可能是农残的因素。只要出现苦涩不能完全化去的问题,对普洱茶来讲都是大打折扣的。

判断普洱茶的好坏学这四点就够了

三、无异味、怪味、水味

①异味

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为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妆品的味道、烟味、其他杂味。因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产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毁了。

②怪味

指的是茶本身让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湿仓茶。还有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让人觉得难受的味道。也有人说,这才是这款茶的特别之处,不要听他的鬼话,怪味往往说明这款茶有问题,出现了有害物质,喝了对健康不利。

如果中期茶、老茶出现以上两个原因,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存放的环境问题,可能存放的环境是潮湿、不通风、有异味的,这也是我一直在呼吁茶友一定要注意存放环境的原因。

判断普洱茶的好坏学这四点就够了

四、叶底鲜活

普洱茶越陈越香,鲜活的叶底说明茶青还带有活性,后期还有转化价值。鲜活的叶底从产品的本身的角度来讲:

1、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

2、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还有一个茶友也得明白,如果是在冲泡过程中掌握不当,也有可能出现把茶叶底泡熟,闷坏的情况。

以上这些都是在学茶路上的基本且简单的辨别方法,资深普洱茶友都知道,普洱茶的水很深,要想在路上不走偏,还是得有人带。如果你也喜欢普洱茶,可以加南茗佳人创始人、80后美女茶艺师董玥(微信:dydy800)交流,她经常在微信上分享自己喜欢的茶,和很多普洱茶知识。

文/白云

有用+10
分享

入仓”和“回仓”的普洱茶

  在制作过程,对原材料的产区是十分重视的,入仓与回仓也是制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那对于普洱茶的“入仓”和“回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入仓”,是指普洱茶在后期存放中为加快化学反应而人为提供的一个高温高湿的存贮环境。入仓普洱茶的氧化速度是不入仓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由这种快速氧化形成的“特殊口感”和“特殊香味”被叫做“仓味”,这种“仓味”有少部分人能够接受,但大多数人都不认同,于是想办法来消除,这个消除的过程就被叫做“回仓”。

 

  “回仓”有多种办法和手段,最典型的是用微波炉烤炙或在太阳下暴晒,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将仓茶移至正常的自然环境存放来慢慢消除“仓味”。那么,“回仓”真的有用吗?

 

  从普洱茶的氧化原理可知,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是:各种碳水化合物分解还原为糖,糖与酵母反应,产生醇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再与各种各样的酸反应,形成酯类化合物。而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适宜的环境是内含物质缓慢的链式转化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内含物质的转化就会因“越轨”而产生“异化”,“仓味”就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结果。“入仓”是为了加快转化,而这种转化的载体是微生物的“胞外酶”。高温高湿在造就有益菌的同时,有害菌也大量繁殖起来。当茶叶中的“青霉菌”不能抵御“白霉菌”、“黑霉菌”和“黄球菌”时,有害菌群就成了普洱茶“异化”的主角。

 

  “入仓”的普洱茶,轻者表面灰暗无光、有“仓味”。重者表面挂白霜(白霉菌覆盖),中间现“金花”(点状或面积更大的黄球菌),最严重的是整个茶体“褐变”,有机物大量损失而过早碳化。

 

  “回仓”对于遭受轻度破坏的普洱茶来说,兴许有一点点效果,但决无可能恢复其应有的品质。

为什么普洱茶能减肥

很多人知道喝普洱茶能够减肥,但不知道为什么喝普洱茶能减肥?其实普洱茶的减肥机理主要就是作用于小肠的消化吸收环节,减少吸收并加速排出等。
为什么普洱茶能减肥

1、化学作用

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茶,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的含量远高于其它中小叶种茶树。茶多酚能去脂解油腻,叶绿素能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这些物质天然健康,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

2、物理作用

普洱茶能使小肠收缩频率减慢,肠壁舒张,缩短食物在肠内停留的时间,达到食物吃得多、营养吸收少的效果。

脂肪的消化一般是饭后3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饭后喝普洱茶有利于减少脂肪吸收,让脂肪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喝普洱茶还能帮助代谢摄入体内的多余脂肪。

3、微生物作用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菌群,主要是黑曲霉、酵母属一类,能够帮助消化,促进代谢,从而实现减肥的效果。

历史上的普洱茶后发酵方法

一、渥堆工艺篇

这里所选是近代渥堆工艺,主要是用于帮助一些对渥堆方法不熟悉的朋友作初略了解,对比其主要促因以便理解旧时“渥堆”的原理,故选与其外部条件相近的“湖南黑茶”、“六堡茶”的在制渥堆工序为例,但非指旧时“渥堆”等于现代工艺,请区分。

一、湖南黑茶初制渥堆方法:渥堆场所要求洁净无异味,室温要求25℃左右,相对湿度85%左在。揉捻叶下机后,不经解块,立即堆成高约1M,宽约 0.7M的长方形茶堆,并稍加紧压,上面加盖草包等覆盖物,以防止水分蒸发和保持堆内温度.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将堆外围的叶子翻到中间,以利渥堆均匀.堆内温度以45℃为宜,渥堆时间需12-24小时.(《茶叶初(精)制技术》,农业部工人技术培训统编教材)

二、广西六堡茶初制渥堆方法:通过湿热作用,破坏叶绿素,促进内含物质转化,苦涩味减除,汤色加深,滋味变醇,叶底颜色转变。渥堆叶堆积厚度依气温、湿度、叶质老嫩而定,一般堆高33-50CM,若用箩筐渥堆,每筐湿坯20KG左右。气温高时薄堆,嫩叶薄堆,老叶厚堆压紧,渥堆中翻堆1-2次,将边上茶翻入堆中,促进质变均匀。渥堆时间,视叶质老嫩、气温高低和天气等情况不同而异。一般气温低、雨天,叶质较老,渥堆时间略长,反之,则较短。通常为 10-15小时。(《制茶学》,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

注:以上所指渥堆叶均为鲜叶经杀青、揉捻后直接渥堆,因未经干燥,叶内含水量较高,无需再行湿水。

简析:综上所述,得知现代渥堆工艺的主要促因在于茶坯含水量、温度、湿度、氧气、时间。


二、渥堆原理篇

渥堆,是酶、微生物、湿热三种动力综合作用,引起叶内物质的相互转化,特别是多酚类的自动氧化的结果,从而形成茶品独特的品质特征。

根据变化的主要内容来看,渥堆也可以说是氧化作用,不同于一般生物发酵,改为“堆积做色”更为确切,是指用含水量较高的茶叶进行堆积,以促进微生物旺盛繁育,从而利用微生物的不同呼吸体系及其产生的不同性质的胞内胞外酶取代鲜叶中酶的作用来促进茶内多酚化合物产生氧化缩合等化学变化。

同时由于茶坯内含物质发生激烈的化学变化,产生热能,且堆内大量嗜热菌的繁殖也释放大量热量,使堆温不断升高,又进一步促进了茶内多酚化合物在湿热条件下的非酶促自动氧化,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多种化合物,而使叶底和汤色从绿转黄,从黄转红,而茶内不溶于水的多糖成分在微生物水分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可溶的双糖、单糖,且茶内具较强苦涩味的酯型类黄酮化合物在微生物和湿热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氧化缩合、异构化等变化,使其含量降低,使茶汤从原来的苦涩向醇厚甜滑转变。

三、旧时后发酵成因分析篇

根据资料篇的记述,我们可归纳出当时毛茶包装法对“后发酵”形成的几个主要促因,并加以分析:

1、洒水:毛茶洒水在当时是为了“使茶叶紧实而茶条不致断碎”,但对“后发酵”的形成来说,它起到增加茶内水分的作用。各类微生物虽有各自不同的最适温湿环境,但一般而言,当茶叶水分含水量在12%以上,温度20℃以上,环境湿度大于70%,即可大量生成繁殖,而随其繁殖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同时促进茶内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等激烈的化学反应以释放热量,从而使堆内温度逐渐升高,形成堆内适当的湿热条件,以利多酚化合物的自然氧化和再促进不同适应能力的微生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繁殖。因云南晒青茶属低温日晒干燥,初制毛茶含水一般约在12-15%之间,高的甚至达到18%,再加湿水至“将茶潮软”,并附以云南大部分茶区特有的湿热气候,自可达到以上要求。

2、用棍棒将茶条紧塞于内附笋叶的篮内,篮口覆盖笋叶,用细篾缠牢:堆积紧塞和以笋叶包严在当时是为了使茶叶在运输途中不致受损,但对“后发酵”的形成来说,它对篮内茶坯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保持茶内水分和堆内因微生物繁殖等因素形成的堆内湿热环境,从而达到促进内质变化的目的。

3、大孔篾篮、笋叶、气孔:钻气孔的作用类似成大堆时“开涵洞”,或压小篓茶时的“打气针”。在当时是为了利于湿水后的干燥。而采用大孔篾篮和笋叶包装则是就地取材,降低成本。但对“后发酵”的形成来说,具有透气性的篾篮、笋叶加上气孔,为好气性微生物的繁殖和茶坯内含物的有氧氧化提供了足够的氛分,促进了其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气孔还起到适当散发堆内高温的作用,避免了因堆温过高而导致烧坯。且利于在堆温升高的同时缓慢蒸发水分,从而使茶坯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自然干燥,因此而结束茶坯内激烈的化合变化并抑止微生物的继续繁殖,不致因长时间沤堆而产生腐败、霉烂等劣变,同时固定已经形成的良好品质。

4、以现代渥堆工艺相比,当时的“后发酵”缺少了一个翻堆的过程,而翻堆的作用,成大堆时主要在于散发堆心过高温度避免烧坯,成小堆时主要在于将边上茶翻入堆中,促进质变均匀。对于堆心温度的问题,因晒青茶是毛茶湿水冷发酵,不同于上述黑茶杀青揉捻后的带热发酵,且茶堆较小而透气,堆温不至达到烧坯的程度,但因无翻堆,故温度高的堆心茶变化较深刻,而温度低的堆边茶变化较少,致使发酵不匀,符合李拂一先生记述中“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的实情。

简析:综上所述,旧时对晒青毛茶的包装运输方式及运输时间已形成其后发酵所需的全部条件,并因此而促进了成茶形成独特而良好的品质。

结论篇

五百年前云南即有以野生茶经捂堆风干后行销西藏古宗的记载,而清代以来,普洱毛茶的初加工主要由产区的茶农完成,作贡后,将初加工后的毛茶与竹篮笋叶包装运出产区,在思茅、普洱等地再进行精加工并集散。

由于云南地处高原,多崇山峻岭,旧时交通不便,将这种晒青毛茶运出产地全靠人背马驼,一般到达思茅、普洱等加工地因路途远近不同,需时约一、二十天不等,加之当地气候湿热,所以这一包装法是晒青毛茶在运输中自然形成特有陈香的普洱茶品质的重要原因。后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制茶技术的进步,仓储和包装的改善,由运输,包装引起的自然后发酵条件已不复存在,至迟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湿水后发酵已成为一种促进品质的刻意形式,且作用一种加工工艺,具有一定保密性,故“印度之依制无成,或以此耶”。且当时社会已经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有了清楚的认识,而引发了将新茶存放陈化后再抬高价格销售的行为。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在当时的包装方式和运输条件下的晒青毛茶在从产区运出到集散地时,已完成了一个初步的冷发酵,而这样的毛茶再经筛分拣剔后蒸压成各种形式的压造茶(紧茶则经类似现代黑茶制法的再发酵),运往最终销售地。包装时对其包装物“龙竹笋叶”的喷水软化和长时间(长的可达一年以上)的运输过程,对其后发酵再次起到了促进作用。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旧时的普洱客茶中,起码有一部分在进行最终销售时,已经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品质风格,完全区别于普通绿茶。